《城市建设史》城规班讲义-中国城市建设史(第八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结)-第10周-张信晖..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史》城规班讲义-中 国城市建设史(第八讲-中国古代 城市建设史小结)-第10周-张信
晖..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 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城市建设的演变 ➢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 中国古城城市的商肆与居住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2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名称 建筑意义
代表性建筑
牌坊 原为里坊之门,后 北京国子监街、颐和园东门外、
演变为装饰性建筑 歙县牌坊村、许国牌坊、大三巴牌坊
华表 立于道路、门、墓 天安门前、北京大学西门、
前的标志建筑
卢沟桥两端、文津街图书馆院内
影壁 本为大建筑附属物, 北京北海九龙壁、故宫九龙壁、
三倍。
故宫(紫禁城)、颐和 建立前殿后宫格 当今世界最大的古代宫 园、圆明园、承德避暑 局,以建筑体现 殿群,占地72万平方米, 明清 山庄。太和殿中外驰名。宗法制度的典型。初建房屋9999.5间,
1987年统计,尚存8705 间。
9
6.中国民居的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1)封闭、独立,注重安全隐私。 (2)因地因材制宜,方便生活。 (3)显示宗法礼教,建筑有上下尊卑男女之分。 (4)表现理想情趣,在格局、装饰、花木、附属建筑上体现。 (5)弃旧求新,随时而进,不断改建。
中国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继承,是民俗民风的展示, 是百姓生活的反映,是建筑丰富多彩个性的表现。如果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民居建筑则是五光十色的音乐汇演, 令人目不暇接、永远难忘。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1.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 都城、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一般府州县城市 2.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国内商业中心城市、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集镇 3. 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市形态分类: 规则形(方、圆)和不规则形。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 -1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朝代
著名宫殿
特点
评价
唐三宫(太极宫、大明 因国势强大而使 气势磅礴,安史之乱平
唐 宫、兴庆宫)。大明宫 三宫名扬中外。 定之后,唐肃宗在麟德
有园林太液池,池旁麟
殿大宴庆祝,入座竟达
德殿为历史上最大的单
3500人。
体殿,是今故宫太和殿
本为寺庙附属,多 全国3000多座,北京天宁寺塔、白塔、
塔 有庙毁塔存,
又可独立成景
五塔寺、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 河南嵩岳寺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
虎丘塔、大理三塔、宁夏一百零八塔
台 祭祀、重大
活动用
北京黄金台、徐州戏马台、绍兴越王台、 邯郸丛台、汉中拜将台、曹操铜雀台
11
中国古代附属建筑 -2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典型格局 ❖ 其他思潮对中国古代规划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演变
1. 城市从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演变 2. 道路系统由礼制为主转向适应实际需要 3. 城墙等防御设施不断强化 4. 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 5. 建设发展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状况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理念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
朝代
社会政治背景
城市规划理念
西周
东周 春秋战国
西汉后
往后朝代
宋代
奴隶制社会 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
和宗教礼法关系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社会变革思想“诸子百家”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礼制”:社会等级、宗法关系
封建长期统治 自然观长期共存
商品经济和世俗发展
城市形制严格规整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市朝一夫”
秦亡,毁于战火。
房宫。
未央宫(大朝用)、长 未央宫为古代最 始建宫殿园林太液池,
汉 乐宫、建章宫。太液池 大宫殿群,周长 并于其中建三岛(蓬莱、 旁更有各种殿阁。未央 11公里,有40座 方丈、瀛洲),成为后
宫自西汉源自文库北周,使用 殿。
世“一池三山”模式。
800年。
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张信晖
规划思想多元化 《周礼》儒礼制:形制皇权至上
《管子》变革:自然至上
《周礼》的城市规划形制 礼制思想的体现
许多城市格局既体现礼制思想, 也表现出充分利用自然、不循规
蹈矩
冲破礼制约束 商业大街取代东西二市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理念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
❖ 纵观历史 ❖ 与儒家礼教一致的《周礼考工记》形制
也可独立成景
大同九龙壁、湖北襄樊绿影壁
碑 分纪念碑和记事碑, 西安碑林、北京国子监碑林、
附属于宫庙墓地或 山东孔庙碑林、西北汉唐帝王墓碑、
其它建筑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12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张信晖
中国建筑的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结构
木构架为主。以木材做成柱、柁、梁、檩、椽、 斗拱,组成房屋构架,后填砖瓦。
10
7.中国古代附属建筑 -1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名称 建筑意义
代表性建筑
楼 组群之一景,独立 江南三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成景。
西南三楼(望江楼、大观楼、甲秀楼)
北方三楼(鹳雀楼、蓬莱阁、烟雨楼)
亭 停下休息之处,观 廓如亭、五龙亭、铜亭(北京),
景处,独立成景 醉翁亭、爱晚亭、兰亭、烟水亭
中
布局
以间为单位,组成单体建筑,再组成庭院, 再形成建筑组群。
国
民
造型 大屋顶为主要特征。屋顶如展翼,高台为
居
衬托,色彩素雅。
种
类
风格
4.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形象
展示各自城市 形象、文化特 征。如:曲阜 儒文化、太原 商文化,“吃 在广州,穿在 苏州,玩在杭 州,死在柳州” 等。
7
封闭
1.整体性封闭, 用城墙、护 城河,为安 全。
2.分体性封闭, 用栅栏或围 墙,为方便 管理。
标志
1.各级统治机 构所在地。
2.各诸侯国的 中心。
5.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 -2
朝代
著名宫殿
特点
评价
商
无名遗址
始有宫殿之名 分间,有成排柱础,
成规模。
灭六国,移建六国宫于 建宫殿最多,宫 阿房宫规模空前,设计
秦 咸阳。秦三宫:信宫、 殿二字为帝王专 可纳万人,但未建成而
甘泉宫、北宫。后建阿 用。
晖..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 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城市建设的演变 ➢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 中国古城城市的商肆与居住 ➢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2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名称 建筑意义
代表性建筑
牌坊 原为里坊之门,后 北京国子监街、颐和园东门外、
演变为装饰性建筑 歙县牌坊村、许国牌坊、大三巴牌坊
华表 立于道路、门、墓 天安门前、北京大学西门、
前的标志建筑
卢沟桥两端、文津街图书馆院内
影壁 本为大建筑附属物, 北京北海九龙壁、故宫九龙壁、
三倍。
故宫(紫禁城)、颐和 建立前殿后宫格 当今世界最大的古代宫 园、圆明园、承德避暑 局,以建筑体现 殿群,占地72万平方米, 明清 山庄。太和殿中外驰名。宗法制度的典型。初建房屋9999.5间,
1987年统计,尚存8705 间。
9
6.中国民居的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1)封闭、独立,注重安全隐私。 (2)因地因材制宜,方便生活。 (3)显示宗法礼教,建筑有上下尊卑男女之分。 (4)表现理想情趣,在格局、装饰、花木、附属建筑上体现。 (5)弃旧求新,随时而进,不断改建。
中国民居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继承,是民俗民风的展示, 是百姓生活的反映,是建筑丰富多彩个性的表现。如果说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民居建筑则是五光十色的音乐汇演, 令人目不暇接、永远难忘。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1.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分类 都城、地区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一般府州县城市 2.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 手工业中心城市、国内商业中心城市、海外贸易中心城市、 防卫城堡、集镇 3. 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市形态分类: 规则形(方、圆)和不规则形。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 -1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朝代
著名宫殿
特点
评价
唐三宫(太极宫、大明 因国势强大而使 气势磅礴,安史之乱平
唐 宫、兴庆宫)。大明宫 三宫名扬中外。 定之后,唐肃宗在麟德
有园林太液池,池旁麟
殿大宴庆祝,入座竟达
德殿为历史上最大的单
3500人。
体殿,是今故宫太和殿
本为寺庙附属,多 全国3000多座,北京天宁寺塔、白塔、
塔 有庙毁塔存,
又可独立成景
五塔寺、山西应县木塔、西安大雁塔、 河南嵩岳寺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
虎丘塔、大理三塔、宁夏一百零八塔
台 祭祀、重大
活动用
北京黄金台、徐州戏马台、绍兴越王台、 邯郸丛台、汉中拜将台、曹操铜雀台
11
中国古代附属建筑 -2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典型格局 ❖ 其他思潮对中国古代规划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演变
1. 城市从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演变 2. 道路系统由礼制为主转向适应实际需要 3. 城墙等防御设施不断强化 4. 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 5. 建设发展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状况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理念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
朝代
社会政治背景
城市规划理念
西周
东周 春秋战国
西汉后
往后朝代
宋代
奴隶制社会 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
和宗教礼法关系
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社会变革思想“诸子百家”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礼制”:社会等级、宗法关系
封建长期统治 自然观长期共存
商品经济和世俗发展
城市形制严格规整 《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市朝一夫”
秦亡,毁于战火。
房宫。
未央宫(大朝用)、长 未央宫为古代最 始建宫殿园林太液池,
汉 乐宫、建章宫。太液池 大宫殿群,周长 并于其中建三岛(蓬莱、 旁更有各种殿阁。未央 11公里,有40座 方丈、瀛洲),成为后
宫自西汉源自文库北周,使用 殿。
世“一池三山”模式。
800年。
8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张信晖
规划思想多元化 《周礼》儒礼制:形制皇权至上
《管子》变革:自然至上
《周礼》的城市规划形制 礼制思想的体现
许多城市格局既体现礼制思想, 也表现出充分利用自然、不循规
蹈矩
冲破礼制约束 商业大街取代东西二市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理念与社会政治背景的关系
❖ 纵观历史 ❖ 与儒家礼教一致的《周礼考工记》形制
也可独立成景
大同九龙壁、湖北襄樊绿影壁
碑 分纪念碑和记事碑, 西安碑林、北京国子监碑林、
附属于宫庙墓地或 山东孔庙碑林、西北汉唐帝王墓碑、
其它建筑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12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张信晖
中国建筑的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结构
木构架为主。以木材做成柱、柁、梁、檩、椽、 斗拱,组成房屋构架,后填砖瓦。
10
7.中国古代附属建筑 -1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名称 建筑意义
代表性建筑
楼 组群之一景,独立 江南三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成景。
西南三楼(望江楼、大观楼、甲秀楼)
北方三楼(鹳雀楼、蓬莱阁、烟雨楼)
亭 停下休息之处,观 廓如亭、五龙亭、铜亭(北京),
景处,独立成景 醉翁亭、爱晚亭、兰亭、烟水亭
中
布局
以间为单位,组成单体建筑,再组成庭院, 再形成建筑组群。
国
民
造型 大屋顶为主要特征。屋顶如展翼,高台为
居
衬托,色彩素雅。
种
类
风格
4.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特点
《 城乡建设史》课程第八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
形象
展示各自城市 形象、文化特 征。如:曲阜 儒文化、太原 商文化,“吃 在广州,穿在 苏州,玩在杭 州,死在柳州” 等。
7
封闭
1.整体性封闭, 用城墙、护 城河,为安 全。
2.分体性封闭, 用栅栏或围 墙,为方便 管理。
标志
1.各级统治机 构所在地。
2.各诸侯国的 中心。
5.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 -2
朝代
著名宫殿
特点
评价
商
无名遗址
始有宫殿之名 分间,有成排柱础,
成规模。
灭六国,移建六国宫于 建宫殿最多,宫 阿房宫规模空前,设计
秦 咸阳。秦三宫:信宫、 殿二字为帝王专 可纳万人,但未建成而
甘泉宫、北宫。后建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