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生理心理的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睡眠的体液学说,并认为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

2.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梦若非因体疾而起,则必定是灵魂 ... 梦是有目的的

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巴甫洛夫的“梦是睡眠时脑的兴奋活动"理论。

睡眠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发现

一.大脑皮层电活动

1.大脑皮层电活动记录到动物脑电

•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发现为睡眠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5年,英国生理学家卡顿(Caton)

–家兔和猴脑上记录到微电流

–但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直到50年后才被认识到

2.大脑皮层电活动记录到人脑电

1929年,德国精神病学家伯杰(Berger)在人头皮上记录到脑电活动,因而提出脑电图---临床脑电图的奠基人

•β—兴奋状态的脑电波

•α—清醒状态的脑电波

•θ—入睡状态的脑电波

•δ---深睡状态的脑电波

3.大脑皮层电活动多导睡眠图

多导睡眠图—为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呼吸电图和呼吸运动图、鼾声监测器等

4.大脑皮层电活动-诱发电位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如P300

5.大脑皮层电活动发现了产生电流的神经细胞

Luigi Galvani进行动物研究,提示神经细胞产生电流.

Emil Dubois Reymond等发现神经细胞产生电能, 可传递信息

二.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

1. 睡眠时并不安静

•1928年,俄国科学家发现:婴儿熟睡时,快速眼动时伴肢体和肌肉的运动以及呼吸频率变化

•他们的发现20年后才被注意。

2.眼动与睡眠周期有关睡眠分期一直沿用至今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克莱特曼(Kleitman)和阿塞林斯基(Aserinsky)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眼动与脑电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7年克莱特曼教授和学生德门特(Dement)将非眼动睡眠分为四期

•1953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Kleitmen 和Aserinsk 发表文章,提出REM睡眠

•1960年,法国M. Jouvet把动物的REM睡眠取名为异相睡眠(ps)

慢波睡眠

睡眠1期(stage 1 sleep)

睡眠2期(stage 2 sleep)

睡眠3期(stage 3 sleep)

睡眠4期(stage 4 sleep)

快波睡眠与梦

三.梦的研究

1.著名的研究: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做梦与快动眼睡眠(美国芝加哥大学Kleitman和Aserinsky)《Science》REM—80%做梦

NREM—<20%做梦

2.怎么会做梦?

•梦的生理学:对梦的猜测进入到实验室观察

–快速眼动、肌张力消失、PGO波

•梦的生理学研究从人→动物模型

•电生理→细胞水平生理学,尤其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四.睡眠与觉醒机制研究

1. 被动的去传入机制—观点:睡眠只是简单的觉醒状态的停止

•比利时科学家布雷默(1937年):特异性的感觉输入对维持睡眠-觉醒有重要意义•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缺乏感觉激动而引起的被动过程。

•孤立脑、孤立头;猫;实验

•他以此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程机制的提出

主动睡眠

•瑞士生理学家赫斯(Hess,1931)以低频电脉冲刺激猫的间脑,使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他还发现,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觉醒征兆。

•因此Hess认为,在间脑存在一个睡眠中枢,它主动地引起睡眠。

•根据这些发现他认为,睡眠是由调节皮层细胞兴奋性的丘脑-皮层系统有节律的活动所诱发的主动过程。

•克利福德·塞波尔等科学家们(2003)报告说,下丘脑腹侧视前核是人类控制睡眠的总开关。

•打开时,大脑中所有与觉醒和意识有关的细胞均被关闭。

•关闭时,大脑则处于觉醒状态。

3.体液调节机制的提出与证实

•提出:亚里士多德

•法国生理学家研究证实,剥夺睡眠后陷入深度睡眠的狗的血清,再注入另一狗中,能引起狗的睡眠,逐渐得知睡眠时有很多内源性的睡眠因子的活动起作用,通过特殊的机制引起睡眠。

•内源性的睡眠因子—催眠毒素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谷氨酸、γ-氨基丁酸、组胺

免疫因子、激素、肽类

睡眠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

一.睡眠障碍临床诊断研究方面

发作性睡病

睡眠剥夺

--马纳西恩(Manaceine, 1894)小狗完全性睡眠剥夺

–帕特里克(Patrick,1896)人的睡眠剥夺实验

全睡眠剥夺

——连续几天不睡出现强烈困意、乏力、情绪不稳定、丧

失精细工作能力、定向力障碍、有错觉和幻觉

——提示睡眠主要与精神意识、情绪、认知及学习和注意

力密切相关。

——剥夺睡眠产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受试者个体条件有关

REM睡眠剥夺

——REM睡眠回跃效应明显

——本能行为增强,如食欲和性欲亢进、攻击、激惹

——脑组织糖酵解增强,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加强

NREM睡眠剥夺

S4 期被剥夺后,回跃非常强烈

严重失眠患者,PSG均提示S3+S4期缺乏

深睡期与新皮层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保养皮层细胞

深睡期耗能少,合成能量增加

深睡期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

深睡期主体防卫系统增强

睡眠剥夺以后的睡眠恢复夜晚会出现补偿性的“返回”现象

◆首先恢复的是慢波睡眠节律,第一晚一慢波节律为主,第二夜以快波睡眠为主

◆人类有惊人的恢复能力,200小时不睡,只要一次足够的睡眠(12-24小时)即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失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