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健康人格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的健康人格思想

内容提要恩格斯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的构成理论、人格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健康人格(共产主义新型人格)理论。只有消灭私有制,片面的、畸形发展的人,才能够转化为“真正的人”。

关键词人格病态人格健康人格

不应当到虚幻的彼岸,到时间空间以外,到似乎置身于世界的深处或与世界对立的什么“神”那里去找真理,而应当到近在咫尺的人的胸膛里去找真理。

——恩格斯

恩格斯和马克思同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他们又是各具特色的、独立的思想家。就人格问题而言,他们有许多一致的观点(集中体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也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具体论述。因此,有必要独立地整理恩格斯关于人格的思想。

一、人格的构成

在 1844年11月9日给马克思的信中,恩格斯第一次较完整地表述了自己的人格观念。首先,人是肉体的人,是自然存在物:“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肉体的个人是我们的‘人’的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出发点”,“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验的人,那么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只有从肉体出发,“人”才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但

是,“人”不能被归结为肉体的人,必须从肉体的人上升到人,上升到超越狭隘的肉体自我的带有普遍性的自我。恩格斯是这样规定这种普遍性的自我的:“人的心灵

,从一开始,直接地,由于自己的利己主义,就是无私的和富有牺牲精神的。”1[①]如果把肉体的自我称为“小我”,那么这种“无私的和富有牺牲精神”的自我就是“大我”;如果说“小我”是人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那么“大我”则是人对他人的爱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我、完整的人。

青年恩格斯的这种人格构成观念,在他以后的著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明确提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

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1[②]这里,恩格斯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

的兽性,人格结构中包含着人性和兽性这两种成分。

那么,什么是人格结构中兽性或动物性的成分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没有详细论述。根据他在其他地方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两层意思:

第一,人与动物一样是自然存在物,因之也具有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③]这个观点正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念,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全部历史学说和人的学说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

第二,人类摆脱纯粹动物状态的有些手段本身就是动物性的。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此,为了摆脱野兽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1[④]不论是对自然界还是对同类,人经常表现出根深蒂固的兽性。首先,人像动物一样,为了眼前利益暴君般地掠夺自然界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当然引起自然界对人的报复。本来,人之所以比动物强,就在于他能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可是他又经常不能做到这一点,可见他还没有完全摆脱动物的野蛮性质和野兽状态。其次,人像动物一样,陷入残酷的生存斗争之中。人们往往为了争夺物质利益而互相残害,弱肉强食,这和动物没什么两样。对此,恩格斯不无沉痛地指出:“达尔文并不知道,当他证明经济学家们当作最高的历史成就加以颂扬的自由竞争、生存斗争是动物界的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对人们、特别是对他的本国人作了多么辛辣的讽刺。只有一种能够有计划地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1[⑤]那么,什么是人格结构中人性的成分呢?

第一,享受的需要。恩格斯同意拉甫罗夫的这样一段话:“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强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1[⑥]享受的需要和能力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的,那时,人类的生产在一定阶段上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1[⑦]可见,恩格斯的“享受的需要”主要是指生理需要的精神化和审美化,即人的吃、喝、住、穿不再是纯粹动物性的了;吃喝不仅为了解除饥饿,而且要讲究味道;居住和穿着不仅为了御寒,而且要讲究美观。这些已经是仅属于人的需要了。

第二,创造、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的需要。恩格斯在许多地方肯定人的这种需要。动物最多只进行搜集,而人则进行生产。生产这种最初使人与动物分开的手段,后来逐渐成为目的,也就是说,人在进行生产时,本身就能体会到某种发挥体力和智力的快乐。可见,生产的需要即创造、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历史地形成的专属人的需要。人的活动不仅为了简单地维持生存,而且也为了享乐,为了强化和发展自己的力量,为了提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因此,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一有了生产,所谓生存斗争便不再围绕着单纯的生存资料进行,而

要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在这里——在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的情况下——从动物界来的范畴完全不能应用了。”1[⑧]

第三,合作的需要。恩格斯指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因为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从而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所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1[⑨]。动物也有合作,但不能达到有意识的水平并通过意识到合作的好处而加强这种合作;人也有攻击的本能,但毕竟人能意识到彼此攻击的害处从而克制这种本能。这是人类进步速度远远快于动物进步速度的原因之一。恩格斯满怀激情地写道:“历史比起大自然来甚至更加宏伟壮观。自然界用了亿万年的时间才产生了具有意识的生物,而现在这些具有意识的生物只用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体的行动,共同活动,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1[⑩]

总之,在恩格斯看来,人格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人既营营于生存,又图谋于发展;既有破坏性,又有创造性;既有攻击性,又有合群性。按照恩格斯的辩证思维方式,人就是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把人类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分成人性的人和兽性的人,分成善人和恶人,绵羊和山羊,这样的分类,除现实哲学(指杜林的哲学——引者注)外,只有在基督教里才可以找到。1[⑪]。同样,人格的两个方面并非是互不关联、并列对峙的,而是互相作用以至于互相渗透的——人不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或此时是天使彼时是魔鬼,在复杂的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中,人性和兽性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彼此交错和彼此过渡的。恩格斯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奴隶制确实具有非人性,因为奴隶不能被当作有独立意志的人,而被当作牛马和工具,但它比起战俘被杀掉或被吃掉这种野蛮的情况,又是人道的。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农业和工业之间更大规模的分工,就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从而就没有古代国家及古代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因此,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1[⑫]

那么,人格的变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恩格斯认为,人格朝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渐弱化、消除、改造和扬弃人格中动物性的方面,而强化、壮大、高扬人格中人性的方面,从而把自己造就成为“真正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二、人格的历史发展

1、原始人类的人格状况

原始人类人格结构中的主导方面是生存的需要。人与大自然进行严酷的血与肉的搏斗,仅仅为了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单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因此,原始人类结成一个一个的集体共同维持生存。这两种情况塑造了“野蛮人的自尊心、公正、刚强和勇敢”等人格特征。1[⑬]

但是,“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1[⑭]。原始人人格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