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五章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酰乙酸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草酰琥珀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α-酮戍二酸
C、丙酮酸的转化:无氧条件 CH3COCOOH+2[H] 厌氧 CH3CH(OH)COOH (乳酸) 乳酸菌 CO2+CH3CHO CH3CH2OH CO2+ CH3CH2OH
CH3COCOOH
CH3CHO+2[H] CH3COCOOH +2[H]
Cb——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中的浓度 Ce ——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在机体周围环境中的 浓度
物质性质(降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生物特征
(生 物种类、大小、性别、器官、生物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
一般>1
(温度、盐度、水硬度、氧含量和光照情况) 蚯蚓富集<1 都会影响BCF 值大小。
农作物<1
3、生物富集的动力学描述:
2、微分速率方程
dci k ai cw i ,i 1 Wi ,i 1 ci ,i 1 kei k gi ci dt
当生物积累达到平衡时dci/dt=0,上式变换为:
k ai ci k k gi ei
ci cwi ci
从水中积累 污染物量
五、有毒有机污染 物质生物转化类型
生物转化的结果,一方面往往使有机毒物 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于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也 会改变有机毒物的毒性,多数是毒性减小,少 数毒性反而增大。
1、氧化反应类型
A、混合功能氧化酶加氧氧化 混合功能氧化酶又称单 O 2 加氧酶,功能是利用细胞内 的分子氧,将其中的一个氧 P450(Fe2+) 原子与有机底物结合,使之 e 氧化,而使另一个氧原子与 O2 S 氢原子结合成水。在该过程 2H+ 中,细胞色素P450酶起着关 键作用。活性部位是铁卟啉 的Fe,它在二与三价态间进 行变换。 一个电子来自P450(Fe3+) 一个电子来自NADPH +H+
产生甲烷的主要途径: CH3COOH → CH4 + CO2 CO2 + 4H2 → CH4 + 2H2O
甲烷发酵需要满足产酸菌、产氢菌、产乙酸菌和产甲烷
菌等各种菌种所需的生活条件,它只能在适宜环境条件
下进行。产甲烷菌是专一厌氧菌,因此甲烷发酵必须处 于无氧条件下。
甲烷菌生长要求:
弱碱性环境;一般pH为7-8;适宜碳氮比为30左右。
3、酶的分类
a、根据作用场所 胞内酶 胞外酶 b、根据催化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酶 转移酶 水解酶 裂解酶 异构酶
c、根据成分
单成分酶 双成分酶 单成分酶:只含有蛋白质 双成分酶:酶蛋白和辅酶或辅基。 辅基同酶蛋白结合比较牢固,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较为松散。二者区别 仅在此,故以后均用辅酶称呼。辅 酶起着传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 集团的功能,酶蛋白起着决定催化 专一性和催化高效率的功能。因此, 只有双成分酶的整体才具有酶的催 化活性。
4、BCF与Kow的关系
复杂过程: 动力学,热力学 lgBCF = a lgKow+ b 适用于水生生物,对陆生植物不适用。
二、生物放大
1、概念
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 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 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2、生物放大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能发生。据文献报 道,有些物质只能沿食物链传递,不能沿食物链放大; 有些物质既不能沿食物链传递也不能沿食物链放大。
合成酶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1、FMN和FAD 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具有传递氢原子的功能。 F:黄素flavin M:单monol N:核苷酸 nucleotide A:膘嘌呤 adenine D:二(核苷酸) di
FMN(黄素单核苷酸)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第三节 污染物质的 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
一、生物富集
1、概念:
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
气)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 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2、生物浓缩系数(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Factoar) 达稳态时: BCF = Cb/Ce
2、脂肪的生物降解
A、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CH2OOCR1
CHOOCR2 CH2OOCR3 +3H2O
CH2OH
CHOH CH2OH
R1COOH
+R2COOH R3COOH
B、甘油的转化
CH2OH
CHOH
CH2OH
CH3COCOOH+4[H]
2、脂肪的生物降解
C、脂肪酸的转化 有氧时,饱和脂肪酸经过酶促β-氧化途径变成酯酰辅酶A 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而酯酰辅酶A又经β -氧化途径进行转化。
NAD+
FMNH2
2Fe2+
细胞色素酶系 b→c1→c
1/2O2
脱氢酶
脱氢酶
→ a→a3
CoQH2
S 被氧化的 有机底物
NADH +H+ 2H
FMN
2Fe3+
2e 2H+
O2-
H2O
分子氧作为间接受氢体的氢传递过程举例
3、无氧氧化中有机底物转化中间产物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2H NADH + H+ 葡萄糖 一系列酶 促反应 CH3CHO (乙醛) 乙醇脱氢酶 兼性厌氧酵母菌 NAD+ CH3CH2OH (乙醇)
CoQ(氧化型CoQ ) (n=6~10)
CoQH2(还原型CoQ )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4、细胞色素酶系的辅酶 细胞色素酶系是催化底物氧化的一类酶系,主要有细胞色素 b、c1、c、a、a3等几种。它们的酶蛋白部分不同,但辅酶都是铁 卟啉。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 +e -e
cytn
Fe3+
cytnFe2+
A、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B、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
4、甲烷发酵 在无氧氧化条件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在产酸菌的作用下降解成简单的有机酸、醇等。 这些有机化合物在产氢菌和产乙酸菌作用下, 可转化为乙酸、甲酸、氢气和二氧化碳,进而 经产甲烷菌作用产生甲烷。这一总过程称为甲 烷发酵。在甲烷发酵中糖类的降解率和降解速 率最高,脂肪次之,蛋白质最低。
2H NADH + H+ 葡萄糖 CH3COCOOH 一系列酶 (丙酮酸) 促反应 乳酸脱氢酶 NAD+
厌氧乳酸菌
CH3CH(OH)COOH (乳酸)
4.无氧氧化中某些无机含氧化合物做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10[H] + 2NO3 + 24[H] + 3H2SO4 8[H] + CO2
-
2H+
兼性厌氧 反硝化菌
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 b、底物(或基质):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 c、酶促反应:底物在酶催化下发生的转化反应。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a、催化专一性高。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
催化作用,生成一定的代谢产物。
b、酶催化效率高。一般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化学催化剂 高107~1013倍。 c、酶催化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 性的酸碱度。
三、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生物氧化指有机质在机体细胞内的氧化,并伴随
能量的释放。一般多为去氢氧化。所脱落的氢
( H++e)以原子或电子的形式,由相应的氧化
还原酶按一定顺序传递至受氢体。这一氢原子或
电子的传递过程称为氢传递或电子传递过程,
其受体称为受氢体或电子受体。受氢体如果为细胞
内的分子氧就是有氧氧化;若为非分子氧的化合物
algae → zooplankton → small fish → big fish
bird
mankind
Kow为105~107 才易发生
三、生物积累
1、概念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 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有机体中的浓度 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放大和生物富集是生物积累的一种情况。
则是无氧氧化。
1、有氧氧化中以分子氧为直接受氢体的递氢过程
2H+
SH2 (有机底物) 2e 2Cu 2+ 氧化酶 S (被氧化的有机底物) 2Cu + 2e 1/2O2 O2H2O
分子氧作为直接受氢体的氢传递过程举例
2、有氧氧化中分子氧为间接受体的递氢过程
2H
CoQ 2e
2H SH2 (有机底物)
1、FMN和FAD 一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具有传递氢原子的功能。
FMN/FAD (氧化型FMN/FAD )
FMNH2/FADH2 (还原型FMN/FAD )
R——FMN/FAD的其余部分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 ( 又分别称为辅酶Ⅰ 辅酶Ⅱ)
N2 + 6H2O
兼性厌氧 硫酸还原菌
3H2S + 12H2O
厌氧甲烷菌
CH4 + 2H2O
最常见的受氢体:硝酸根、硫酸根和二氧化碳
四、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
有机物质通过生物氧化以及其他的生物转
化,可以变成更小更简单的分子,该过程称为
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如果有机物质降解成二 氧化碳、水等简单无机化合物,则为彻底降解, 称作矿化;否则为不彻底降解。
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转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
三大转化类型:
生物转化 化学转化
微生物作用: 自然界自净 废水处理 污染场址修复
光化学转化
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 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
一、生物转化中的酶
(大多数生物转化是在酶的参与和控制下进行的)
1、几个概念
a、酶:一种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i ,i 1 Wi ,i 1 c w ci 1 k k gi ei
从食物中积累 污染物量
右式反应相应的生物积累 ci 和生物放大在生物积累达 ci 1 到平衡时贡献的大小。
i.i 1 Wi.i 1
kei k gi
第四节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
1、糖类的微生物降解
A、多糖水解成单糖
多糖 细胞外水解酶 二糖
糖类Cx(H2O)y
细胞内水解酶
单糖
B、单糖酵解成丙酮酸
C6H12O6 + 2 NAD+ → 2CH3COCOOH + 2NADH + 2H+
C、丙酮酸的转化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C、丙酮酸的转化:有氧条件 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转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 反应转化成柠檬酸。柠檬酸通过一系列转化最后生成草酰乙酸, 接着进行新一轮的转化。这种生物转化的途径称为TCA循环。
cyt——细胞色素酶系
n—— b、 c1、c、a、a3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5、辅酶A(简写为CoASH) 转移酶的辅酶,所含的巯基与酰基形成硫酯,而在酶促反应 中起着传递酰基的功能。反应式如下: CoASH + CH3CO+ CH3CO-SCoA + H+
腺核苷3'-磷酸
焦磷酸
泛酸
氨基乙硫醇
辅酶A(CoASH)
2、微分速率方程
dci k ai cw i ,i 1 Wi ,i 1 ci ,i 1 kei k gi ci dt
式中:cw —— 生物生存水中某物质浓度; ci —— 食物链 i 级生物中该 物质的浓度; Wi,i-1 —— 摄食率; α i,i-1 —— 同化率; kai —— i 级生物对该物质的 吸收速率常数; kei —— i级生物中该物质的消 除速率常数; kgi —— i级生物的生长速率常
dCf/dt=kaCw-keCf-kgCf ka、ke、kg——水生生物吸收、消除(排泄和生物体内分 解)、生长的速率常数 Cw、Cf ——水及生物体内瞬时物质浓度 当水生生物质量增长不明显时, kg可忽略; Cw又通常可 视为恒定,又设t=0时,Cf(0)=0,则可解方程得: Cf=kaCw/ke·[1-exp(-ke)t] 当t→∞时, BCF=ka/ke (达稳态,吸收、消化速率符合一级动学)
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
酶,在酶促反应中具 有传递氢的作用。
NAD+(烟酰胺膘嘌呤二核苷酸 )
NAD/NADP+ NADH/NADPH (氧化型 (还原型 NAD/NADP+ ) NAD/NADP+ ) R——NAD/NADP的其余部分 NADP+(烟酰胺膘嘌呤二核苷酸 )磷酸
二、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
3、辅酶Q(又称泛醌) 是某些氧化还原酶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具有传递氢的作用。
CoASH H2O
RCH2CH2COOH
FAD FADH2
RCH2CH2COSCoA RCH=CHCOSCoA H2O RCH(OH)CH2COSCoA
NAD+ NADH+H+
RC(O)CH2COSCoA CoASH CH2COSCoA+RCOSCoA
饱和脂肪酸β-氧化途径简要图示
3、蛋白质的微生物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