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与程控交换对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软交换的应用情况

1、国际NGN的应用情况

在NGN网络的试验和商用部署方面,国外的运营商起步比较早。NGN网络署始于1999年5月,英国的BT利用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解决方案,在西班牙建立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基于分布式下一代网络结构的电信级第二大长途网,并投入商业运营,正式揭开了电信界向NGN网络演进的序幕。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完成了在NGN方面的商用部署。

2、国内NGN的应用情况

随着技术和产品的成熟,NGN在我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始进行相关的试验或组网。其中,中国网通从2001年2月开始试验在北京、杭州、广州、宁波等地建设商用试验网,2004年建成国内第一张NGN长途语音骨干网,扩大了自己的话音市场份额;中国铁通于2002年3月开始其软交换商用试验网建设工作,目前已开始运营;中国电信也于2002年初开始在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四城市进行NGN建设,并于2004年底提出了业务转型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各个运营商在2004年都已经充分意识到NGN的发展是未来网络的趋势,将大力发展NGN网络作为战略转型企业规划的实施,构建适应当前业务发展模式的新一代网络。

2004年至2008年期间,国内各个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建设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网络,开始了全网软交换的商用部署。既有的程控交换逐步下线。截至2009年,国内运营商的骨干语音网核心都已经被软交换替代,程控交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各项技术指标的对比

1、接通率

语音接通率和系统接通率是考核交换机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语音接通率主要考核用户应答的比例,由于受网络结构,用户使用习惯和资费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交换局间的语音接通率往往相差很大,而且不稳定。所以考核系统接通率将会更加真实的反映交换机的性能情况。

系统接通率的计算公式为:

系统接通率=交换机接通总次数/系统试呼总次数 系统试呼总次数=(NIN+NIN2*65535)-CAUHATT

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接通率的达标范围为95-98%,以华为的程控交换机C&C08和软交换SoftX3000为例,分别达到了99.96%和99.92%左右,远超过了国家规范要求。

2、呼损率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叫损失概率,简称为呼损率,也称为服务等级(GOS )。呼损率的物理意义是损失话务量与呼叫话务量之比。显然,呼损率越小,成功呼叫的概率越大,用户就越满意;但是呼损率小,则说明系统容量的利用率低。可见服务等级与信道利用率是矛盾的。。

话务量与信道数关系曲线(GOS=2%,BHCA=0.08Erl )

话务量 1 0.5

信道数 1 2 3 4 5 6 7 爱尔兰呼损表

由此可见,在信道共用的情况下,通信网很难保证每个用户的所有呼叫都能成

B 1% 2% 5% 10% 20% n A A A A

A

1 0.0101 0.020 0.053 0.111 0.25 5 1.360 1.657 2.219 2.881 4.010 10 4.460 5.09

2 6.216 7.511 9.685 20

12.031

13.181

15.249

17.16321.635

功,信道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要想使呼叫损失小,只有让流入话务小,即容纳用户少,这又是所不期望的。所以呼损率和流入话务量是一对矛盾,要折衷处理,在此比较此项指标毫无意义。

3、语音质量

目前,传统的TDM交换机均采用G.711语音编码方式,在固定的64k通道内传输,可以充分保障了语音的质量和实时性。

软交换承载在IP网上的语音编码目前主要有G.711、G.729和G.723.1。其中G.711编码的比特率为64kbit/s,G.729编码的比特率为8kbit/s,G.723.1编码的比特率为5.3或6.3kbit/s。

在不考虑IP网传输丢包、时延的前提下,3种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相差不大,但如果在IP网传输过程中发生了丢包,则G.711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明显优于G.729和G.723.1编码方式,而G.729和G.723.1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相差不大。

软交换的语音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IP网络的时延、抖动、丢包和带宽保障,在承载网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可以通过MPLS VPN或DiffServ 技术充分保障语音报文在IP网络中的传送。

从对传输带宽资源的占用上看,G.729编码方式下对传输带宽占用约是G.711编码方式的1/8,而G.723.1编码方式比G.729编码方式节省的传输带宽较为有限。因此,在IP承载网络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优先选用G.711编码方式;在IP 承载网络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选用G.729编码方式,软交换能够根据IP 承载网络资源情况动态选用G.711或G.729编码方式。充分保障了在承载网质量不佳的情况下的语音质量,完全可以与传统交换的语音质量媲美。

4、软交换的总体优势

(1)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控制、承载与业务的分离,做到了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设备选择与组网方式的灵活性得到了提高,易于和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兼容性、互操作性、互通性好。

(2)利用软交换进行建网,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很容易地用软交换转移、处理那些对程控交换机来说太复杂的业务;而且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网络升级,运营者可以把新型业务下载到数据网络上。

(3)软交换网络的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可以采用平面结构也可采用分级结构组网,提高了组网灵活性,且网络结构比传统TDM交换网更加扁平。

(4)软交换设备体积、重量、能耗方面,均优于电路交换设备。

(5)媒体流的传送交给承载网,软交换服务器只负责呼叫处理;软交换服务器的呼叫处理能力远大于电路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设备交换容量可以做的更大。

(6)可通过应用服务器向第三方开放业务接口,使软交换网络业务提供能力优于电路交换网络。

(7)软交换网络基于分组交换技术有利于开展语音、数据与视频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8)软交换发展不仅在于软交换,还在于各层的全面技术进步。如传送层上的DWDM、光网络技术,业务层上的API接口技术,接入层上包括无线在内的各种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