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体裁的一种,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

2.温柔的新体诗对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继

承和突破。它抒发对崇高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对女子的热烈赞美,但它不是以封建主和骑士的道德观念、趣味为基础,是从站在市民阶级的感情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写。

3.世纪病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类典型形象,他们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复辟,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无聊和厌倦中打发日子,他们都是有才华的人,但生性孤僻忧郁,悲观失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位置与生命的意义,代表人物是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

4.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取材于城市平民生活,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5.三一律17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提出的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指的是情节、时间、地点必须要保持整一,必须要用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必须要在一天中进行,必须要在一个地点进行。代表作家:拉辛,高乃依。

6.福斯塔夫式背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的

没落骑士和冒险家的典型。他利用多种机会以及条件,到处招摇撞骗,无恶不作,他没有任何道德责任感和正义感,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理想。作者通过福斯塔夫为我们展示了英国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这被称作是“福斯塔夫式背景”

7.拜伦式英雄拜伦“东方故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不是流放者就是流浪汉的形象,他们愤世嫉俗,叱咤风云,有崇高的道德观和侠义心肠,爱好自由,矢忠爱情,最后却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他们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从而对之进行个人式反抗。

8.教会文学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

出的文学作品,创作目的是宣传宗教教义,鼓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基本体裁有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等,主要功能是维护封建阶级和教会势力的血腥统治,大多取材于《圣经》,是中世纪欧洲唯一的书面文学。

9.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骑士的信条“忠君、护教、行侠”,行为举止“文雅知礼”,主要包括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

10.浮士德难题怎样使一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从哲学上讲,就是康德所探讨的自然欲求与道德规律之间的矛盾。11.小人物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一类人物形象,由普希金的《驿站长》开

创,他们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困苦,地位

低位,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

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者的

牺牲品,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他们给予同情,并通过这类形象,

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12.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一类形象,指贵族青年而言,他们大多

受过良好的法国式教育,但脱离俄国实际,

看到了社会弊病,想要有所作为,但无毅

力又无工作能力;他们刚刚觉醒,但又没

有明确思想,对上流社会生活厌倦,不与

政治妥协,却有耻于与人民为伍,因而在

生活中找不到位置,苦闷,冷漠,得了“忧

郁症”,成为了时代的多余人。

13.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

点和创作主张,雨果认为“丑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

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认为古典主

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

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法则的,艺术家

有写丑的权力,因而主张通过美丑对照去

表现艺术的真实。

1.《荷马史诗》阿基流斯的人物形象:

氏族贵族中典型的英雄形象,他英俊年轻,

能言善辩,骁勇善战,武功盖世,攻城略地。

屡建战功。他把荣誉视为第一生命,知道

自己将英年早逝,但仍参加战争,证明自

己的价值。他有一种集体主义精神,但个

人意识也很浓厚,因私人恩怨退出战争,

后又因好友的死去重返战场。亚里士多德

称其为“悲剧英雄的先驱”。

2.《荷马史诗》赫克托耳的人物形象:

民族贵族中的英雄形象,他是特洛伊的支

柱,他具有同阿基流斯一样的年轻英俊,

英勇顽强和高超战功。有正义心,有责任

感。明知特洛伊城会陷落,但绝不摆脱保

卫国家的责任,他的英雄主义是集体主义

紧密相相联的,他是一令人怜悯的悲剧人

物。

3.《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

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处于理想与现

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威登堡大学

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他

将父亲看成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

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

理想的化身,母亲是爱的象征,父亲母亲

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那时的哈姆

雷特是“快乐的王子”。面对父死母嫁、王位

被篡夺的严酷现实,哈姆雷特一夜间成了

一个“忧郁王子”。在昔日的理想被击碎的情

况下,他一方面激愤地诅咒这个“冷酷的人

间”,一方面又深入地思考与研究生活于其

间的人。他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改

变,严酷的现实,已击碎乐他昔日的梦幻;

梦幻的破灭,意味着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

信念的破灭,他成了一个面对重重矛盾精

神无所寄托的“流浪儿”。正是这种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犹豫,这就

是文学史上所说的“延宕的王子”。

哈姆雷特在复仇行动上的犹豫,既使这一

形象显得复杂而深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他迟迟不付诸行动,表现出行为上的拖延

和犹豫,这是由于他所面对的社会邪恶势

力过于强大,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哈

姆雷特还不能胜任“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

历史重任,因而,他的复仇以及他的悲剧

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哲学和艺术层面

上,哈姆雷特的犹豫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复

仇的方法,而是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

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涉及了人的生存、

死亡与灵魂等形而上的问题。残酷的现实

使哈姆雷特认识到,人并不像人文主义者

所颂扬的那样如神一般圣洁,相反,人的

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悔产生无穷

的恶,社会也就趋于“混乱”。哈姆雷特对人

的这总认识是偏激的和悲观的,但却有其

历史的深刻性和艺术性的概括性,因为这

实际上是隐喻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个性解放

的口号下人们“为所欲为”、一味放纵情欲带

来的社会罪恶。正是对人的问题的这种思

考,使得哈姆雷特的言行越来越游离于为

父复仇的宗法责任和“重整乾坤”的社会责

任,越来越脱离历史现实的轨道而直逼无

意义无目的的存在本身。面对这样的本源

性思考,复仇就无足轻重了。哈姆雷特的

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

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

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

外现,同时也使欧洲文艺复兴晚期信仰失

落时人们进退两难的矛盾心理的象征性表

述。哈姆雷特形象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关于

人性复杂、人性悖谬的思想,成了近代以

来欧洲文学关于人的问题思索的基本指

向。

4.《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却要以

过时的骑士精神来拯救社会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性格中最根本的特征是丧失了现

实感,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主观和客观的

分裂,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把

客店当做城堡,把风车当做巨人,把羊群

当做军队,纵马挥戈,不顾一切的横冲直

撞,挨尽了打,走尽了霉运,却依然执迷

不悟。他生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却

要恢复已经过时的骑士精神,犯了时代的

错误,成为一个夸张、滑稽、喜剧式人物。

他还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主要体现在三

点:第一,他不是胜利的英雄,而是失败

的英雄。第二,他找不到真正的敌人,常

常打错了对象。第三,世人不理解他的崇

高品质,反而把他当做疯子。他处处救苦、

扶危、济困为己任。他认识到世道人心一

年不如一年,因而才要建立骑士精神,他

要做被压迫阶级的保护者,做正义和美德

的看护人。他热衷行动,对自己所做的一

切,没有半分犹豫迟疑,即使他所做的是

如此荒诞不经,被人嘲笑咒骂,遭受侮辱

打击,也决不后退。他从不承认失败,并

提出种种可笑的理由为自己辩护。他仅凭

一杆长枪,一把盾剑,一匹瘦马,置危险

于不顾,和社会的恶势力作斗争,这是一

个带有浓厚的悲剧因素的人物,一个具有

崇高精神境界的“疯子”。作者赋予他人文主

义思想,也是使其性格矛盾的原因之一,

只要一离开现实,他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

人,学识渊博,见解高明,主张个性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