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大型半潜式滑道驳船的拖带体会
作者:田勇 崔韶辉 文章来源:中国水运杂志 点击数 633 更新时间:2010-6-12 9:09:28 文章录入:shuiyun
“龙1号”(LOONG1)是由大连东方精工船舶配套有限公司为长兴岛STX造船厂承建,可以承担15万吨级新船下水任务的超大型半潜式滑道驳船。

船长280米,型宽76米,型深7米,坞墙宽度5米,总高度19米。

2008年12月14日至15日,“北海救111”轮承担了此次拖航训练任务,并顺利将“龙1号”从大连港4号泊位拖带至长兴岛STX船厂。

半潜式滑道驳船是新建船舶下水的专用驳船,类似浮船坞,两侧有两堵浮墙贯穿前后。

“龙1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艘,其超大超宽且无
动力,出厂后未配备规定的拖带索具,无法提供相关动力进行带缆和解缆作业,按照正常拖航带缆作业是难以做到的。

因此,在拖航训练实施前,必须对整个拖航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充分做好拖航前的准备,制定一套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拖航训练方案,运用良好的船艺及船舶操纵技术,方能达到安全拖航和科学训练、提高技能的目的。

被拖船舶及拖轮规范
“龙1号”的船舶资料
船名:龙1号;船长:280m;船宽:76m;型深:7m;平均吃水:1.6m;浮墙宽度:5m;总高度:19m;拖力点距离/强度:70m/300t。

“北海救111轮”的船舶规范
船名:北海救;船长:111.98m;船宽:15.2m;型深:7.6m;平均吃水:5.8m;主机功率:4500kw*2;首/尾侧推:710kw/710kw;系柱拖力:105.2t。

拖带“龙1号”的难点:
接拖和解拖作业操作困难。

驳船自身超大超宽,拖力点在两舷,间距达70m,未配备配套的拖带龙须缆(链)等拖带索具,又无法提供动力
机械协助接解拖缆。

拖航难度大。

海区风力6-7级,该驳船受风面积很大,航线经过老铁山水域,通航密度大,拖带长度较长,操纵、避让和船位控制困难。

拖航中的体会
1.成功拖航的前提条件
专业化装备是拖航成功的保障。

“北海救111”轮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并交付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使用的装备最先进、救助功能最齐全的
专业海洋救助船,该船装载2台大功率主机和3台大功率侧推器,使其可自如地在原地横移和转向,具备良好的操纵性能。

配备先进的拖拽设备:操作灵活方便的拖缆机,拖力及拖缆长度等数据都有面板显示,收放拖缆速度可三档调节,并具有紧急释放等功能。

高强度的挡缆桩和鲨鱼钳装
置安装在船尾甲板,工作时伸出甲板,能保障安全及快速接解拖缆;不工作时缩至甲板下与甲板平齐,以保障甲板畅通无阻。

高强度迪尼玛拖缆,具有破断负荷大、重量轻,柔韧性好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拖缆使用,降低带缆作业的难度,提高解接拖缆的速度。

主拖缆和备用拖缆,均为德国进口钢丝缆,直径64cm,破断强度为292t。

耐磨性高。

装有一流的通讯导航设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电子海图、两部高性能的ARPA
雷达、SSB、GMDSS相关设备、强力扫海灯等。

专业化技术是拖航成功的关键。

海上拖航是一项复杂的航海技术,需要平时不断学习和训练的经验积累。

只有各个环节的技能水平(包括操作技能和安全技能)整体提升,才能够提高拖航技术。

“北海救111”轮全体船员精湛的技术、过硬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是确保此次拖航顺利完
成的关键。

北海救助局在苦练绝活、提高技能方面的举措如下:按照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专业救助船舶、应急反应救助队训练与考核大纲》的要求,结合船舶实际,制订科学的《月度训练计划》并进行严格训练。

注重加强常用技能和薄弱环节的训练,使救助人员的日常训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以实战为标准,在各个科目的训练中,练速度、练精度、练技巧﹑练体能,使船员个人素质和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并举行技术比武大赛,激励船员苦练技能。

专业化人才是拖航成功之本。

“北海救111”轮的船员队伍是北海救助局选拔和聘任的精干人才,训练有素,关键时候能够冲得上、救得
下,发挥关键作用。

他们具备以下特点: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强,责任感强、敢打硬仗、心理素质好,吃苦耐劳,年轻化、精力和体力充沛。

2.科学周全的分析、缜密的拖带方案是成功拖航的有效保证
制定拖带方案前,船长应组织人员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了解被拖船的主尺度、吃水情况、吃水差是否合理等。

被拖船航行灯备齐与否。

根据被拖船的情况估算出本航次航速。

绘制出拖具布置图并标出属具的规格、强度与长度。

查看拖力点的强度,选择相匹配的龙须缆或龙须链。

制定与被拖船在拖航中的联系方式。

准备好探照灯以便在航行途中照示本船后面的被拖物。

大型拖航前,应召集船东、引水、港航、海事等相关各方召开会议,研讨、论证、布置各项任务。

拖带方案的制定。

接拖方案:由于驳船宽度太宽,拖轮尾靠驳船右前方,距离10-20米,先送上一根右侧龙须缆(高强度迪尼玛缆绳);然后运用主机和侧推操纵平移至驳船左前方距离10-20米,再送上左侧龙须缆;连接带妥后,拖轮慢速前行,据受力情况逐渐释放主拖缆。

解拖方案:接近目的地,要提前减速,收短拖缆,船速控制在1节以下;由于驳船左正横受风,两个辅助拖轮应在右舷,船首及船尾各一艘,协助控制船位;待抵达目的地后,指示驳船先解脱龙须缆,后抛锚,避免锚链和拖缆绞缠。

拖缆的长度及悬垂度的计算
1.拖缆的长度
拖航过程中释放适当长度的主拖缆,有利于缓解因拖船和被拖船运动不协调而产生的冲击张力,有利于缓解偏荡等。

根据海上拖带的实际经验,拖行中拖缆的长度可按下式估算:S=k(L1+L2)
式中:S--拖缆的长度(m);L1--拖轮的长度(m);L2--被拖船的长度(m);k--系数,k=1.5-2.0,拖带速度高时取大值。

本次拖航速度为6节,系数取2较好。

S=2×(98+280)=756(m)
2.拖缆的悬垂度
长度足够的拖缆在拖船和被拖船之间形成悬垂,适当的悬垂量可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主拖缆和拖带属具受到顿力而损伤或发生断缆事故。

但是悬垂量过大在浅水中容易拖底,造成拖缆的伤害。

因此拖缆悬垂量的计算非常重要。

拖缆悬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H=(1/28)×(d/10)2×S2/(1000T)
式中:H--拖缆的悬垂量(m);d--拖缆的直径(mm);S--拖缆没入水中的两端间的长度(m);T--拖轮在一定航速中的拖力(t)。

所以:H=(1/28)×(64/10)2×7002/(1000×60)=12(m)
查看海图航线水深,均超过20米,悬垂量适合。

安全保障措施
应急缆的布置。

根据查看“LONG1号”驳船的实际情况,决定在艉部两舷,设置应急缆。

其一端接妥在应急拖力眼板上,应急拖缆可用小绳索绑扎在被拖船甲板边缘的外侧易于释放的位置。

为在应急时便于拖轮捞取,在应急拖缆的另一端连接带发光小浮标的随拖索,该随拖索应能浮于水面上,随拖索不宜过长。

选择合适的接拖水域。

“LONG1号”驳船由大连港引航站派出4名资深引航员上船进行引领,在轮驳公司6艘港作拖轮的协助下拖离大港3~4区,由于该驳船体积巨大,操纵难度极大,选择接拖区域至关重要。

大连港船舶通航密度较大,锚地锚泊船只较多。

因此选择在黄白嘴灯塔附近,沿岸通航带北侧进行接拖带缆作业。

接拖水域特点:水域宽阔,接拖位置半径1海里内无障碍物。

查潮汐表得知该水域接拖作业时流速较小,小于0.5节。

水深25米,且较少船舶通行,符合作业要求。

龙须缆的选择。

大型远洋拖航,一般均采用龙须链(缆),为解脱及连接方便,在三角板的前端与短缆的连接处设有一根回收缆,该钢缆要引至被拖船前部接近处的绞车,便于收回龙须链(缆),但“LONG1号”由于不能提供机械动力协助,因此综合考虑只能采用高强度迪尼玛缆绳作龙须缆。

分析如下:大型拖带龙须链(缆)等索具均采用钢缆,笨重且无机械动力协助,人力无法实施带缆作业。

迪尼玛缆绳是采用荷兰进口的高分子纤维材料加工而成,具有破断负荷高、重量轻、伸长率低、耐海水和耐化学性能好等优点。

使用迪尼玛缆绳,接解拖作业轻便,便于操作,降低作业工作量和难度,提高效率。

我船选择迪尼玛缆绳的规格是直径72mm,破断负荷为331t,长度75m。

驳船人工即可完成连接作业。

由于拖力眼板在驳船两侧,且距船首前沿15米,为防止船体对迪尼玛缆绳的磨损,在眼板和迪尼玛缆绳之间布置一钢丝短缆连接,钢丝短缆直径64m m,破断负荷为292t,长度25m,该短缆预先布置好,一端套入眼板插销。

另一端用棕绳临时固定在驳船首部前沿位置,准备与高强度迪尼玛龙须缆连接。

解拖时,拖力眼板的横销打掉即可,所有缆绳及卸扣由拖轮一并绞回,作业方便安全。

拖轮护航。

由于是近岸航行,在拖航过程中选择两条港作辅助拖轮随航。

作用如下:一旦发生偏荡可在被拖船尾部挂缆吊拖,以减轻偏荡。

海上拖航中可以驱赶渔船等不遵守航行规则的船舶或避免他船穿裆航行,以保障航行安全。

应急情况下,可接送人员到被拖船。

解拖时协助被拖船控制船速、维持船位。

拖航注意事项
开始拖航时,应以微速前进,不要使拖缆突然受力拉紧,而且应在拖缆还没有拉紧时停主机,靠惯性使拖缆拉紧。

拖缆一旦拉紧,由于拖轮
与被拖船此时均受到轻微的冲击,拖缆又复松弛,故拖轮仍以微速前进,经多次反复慢慢地将被拖船拖带前进。

拖航中最令人担心的是被拖船的偏荡问题,由于偏荡使拖缆突然拉紧,阻力增加,航速下降,严重的偏荡可能会造成拖缆绷断而发生事故。

因此,为了防止偏荡,调整被拖船的吃水差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大型船舶的吃水差应大于2-4米。

也可以在被拖船的尾部增挂一艘其他船舶抑制偏荡,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拖航过程中要避免大角度地转向,转向时采用小角度多次进行,慢慢转向。

接近目的地或锚地时,应充分考虑被拖船的惯性,在距离锚地一定距离外的海面即慢慢减速,尤其对大型船来说,因从停车到被拖船停止前进的滑行距离较长,必要时应招呼辅助拖轮配合。

在拖航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拖缆长度,如风浪较大,航经水域水深足够时,可适当增加拖缆长度;航经浅水水域,或船舶通行密度较大时,可适当减速航行,收短拖缆。

拖缆所经过的易磨损部位,应设有适合的防磨损设备或采取防磨措施。

选择合适的、马力足够的拖轮,要求各拖轮要统一指挥,互相配合,协同动作,亦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提供情况。

夜间备妥强力扫海灯,用于照示主拖缆方向和照亮被拖船。

值班人员加强值班,保持正规瞭望,及时联系过往船只,协调避让。

另外,拖轮应备妥有效的通信设备,保持与被拖船的随时联系。

在进行带缆和解缆作业时,应相互沟通,保障安全。

大型拖航前,召集船东、引水、港航、海事等相关各方召开会议,研讨、论证、布置各项任务,并要进行海上拖航的安全评估。

拖航前分析航线气象信息,制定拖航期间突遇大风和能见度不良时的应急方案。

申请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