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环境效应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期间, 上海在规划建设闵行卫星城的同时 , 相继规 划辟建了吴泾、 嘉定、 安亭和松江等卫星城; 规划扩建了周 家渡、 吴淞和高 桥等近郊工 业区。然而 , 1966 - 1976 年 文化大革命 !期间 , 上海城市规划和管理受到严重干扰 ,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工作基本停滞。至文革结束时 , 上海城 市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布局, 由市区向外扩张 , 呈现典型的 摊大饼 !格局 , 市区边缘规划控制的隔离绿带遭受蚕食 , 近郊工业区与市区基本上连成一片, 市区内 见缝插针 ! 现象增多, 郊区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迟缓。 1 . 2 改革开放 ∀ 80年代末 1978年 , 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 强调 认真抓好城市规划工作 !, 提出 控制大城市规模 , 多搞 小城镇 !的城市发展方针。 1979 年, 上海市组织编制城市 总体规划, 于 1983年 9月完成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 送审稿 ) ∃, 1986年 10月 13日, 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上 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这个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 方向为: 建设和改造中心城, 重点开发浦东地区; 充实和发 展卫星城, 有步骤地开发长江南岸和杭州湾北岸两翼 , 有 计划地建设郊县小城镇, 使上海成为以中心城为主体 , 市 郊城镇相对独立、 中心城与市郊城镇有机联系群体组合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为上海 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 3 浦东开发 ∀ 90年代末 进入 90年代, 上海按照市委、 市政府 市区体现上海 城市的繁荣与繁华, 郊区体现上海工业的实力与水平 !的
。源自文库
表 1 上海中心城区主要年份工业污染排放变化 年份 指标 1996 废水 ( 万 t) COD ( t) 废气 ( 亿标 m 3 ) 二氧化硫 ( t) 33 227 54 849 745. 12 68 420 29 % 45 % 16 % 16 % 20 846 32 888 552 . 84 49 691 1999 24% 37% 11% 16% 12148 11657 484. 3 38 635 2002 19 % 24 % 7 % 12 % 7 698 5 838 405 . 45 34 792 2005 15 % 16 % 5 % 9 %
注 : 本表数据来自上海市环境统计资料汇编
346

健 : 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环境效应分析
为 5% ,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 1996年削减 49. 1% , 占 全市比例由 16% 降为 9% 。 ( 2) 大力建设大型公共绿地, 构建城市生态空间。在 上海城市建设早期 , 绿化建设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 缺乏 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 多采取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的边角建 设方式。 1978年上海市公共绿地面积仅为 761hm , 人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 ,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 市要素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 联结状态 , 是城市政治、 经济、 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合理 的城市空间布局是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 实现 资源有效配置 , 保障城市环境安全,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手段
[ 1- 3]
作者简介 : 吴健 , 博士生 , 工程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上海市环境保护计划项目 ( N o. 沪环科 07 - 03 , 沪环科 09- 02 )资助。
345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 3 期 专刊
要求, 对城市功能布局作出了重要调整。中心城 退二进 三 !, 强化了中心城的综合服务功能, 大大促进了现代服务 业的发展 , 以浦西外滩和浦东小陆家嘴为核心的中央商务 区初步建成, 逐步解决了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环境污染问 题 ; 郊区大力发展工业, 第二产业从 调整中发展 !到 发 展中调整 !, 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大产业基地 框架初步构筑 , 1+ 3+ 9!国家级、 市级工业区布局基本形 成。传统城郊型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的步伐加快, 郊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 1. 4 新世纪前十年 2001年 5月 , 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 # 上海市城 市总体规划 ∃ ( 1999- 2020年 ) ( 以下简称 新一轮城市总 体规划 ! ) 。进入新世纪的上海着眼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和大都市圈的发展 , 着力改变 大都市、 小郊区 !的不对称 格局, 加快实施从 一城九镇 !到 1966!为重点的城市发 展战略, 加快郊区城镇化推进步伐,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 局 , 进一步推动上海从高度聚集的单中心城市向 多心、 多 核、 组团式 !的空间结构布局转化。通过新城镇的建设 , 加 快了中心城镇人口集聚, 进一步带动了郊区环境基础设施 的升级改造, 实现了环境污染的低成本集约化治理 , 为上 海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发展 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 2 上海城市绿化历年变化 ( 1978- 2008)
[ 8]
区大力发展热电站、 大型锅炉房和热电联供机组, 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添置或改进了除尘脱硫设施, 很大程 度上改变了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三是在新建上海化学 工业区内推行循环经济试点, 并按照资源集约使用、 产品 互为共生、 废物循环利用、 污染集中处理的模式, 在全市的 工业园区内倡导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2
仅作为整治乡镇工业分散空间布局的政策原意, 成为上海 工业布局的方向。上海工业在空间布局上开始了全方位 的战略转移 , 以从零散分布逐步转向集中优化。目前 , 上 海的工业已逐步实现了以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 市级以上 工业区为支撑, 区级工业区为配套, 郊区都市型工业园为 补充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至 2008年底, 上海市级以上工 业区的工业总产值已达 12 626 亿元, 占同期全市工业总 产值近 50 %。 工业向园区集中 !的意义, 集中在土地的集约使用、 企业的积聚效益、 污染的集中治理三个方面。尤其是通过 污染集中治理, 对加强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 14- 15]
仅为 0. 47m , 绿化覆盖率仅 8. 2% , 城市绿化空间远远不 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2
。一
是全面启动工业区污水治理工作 , 通过补贴政策、 强化执 法、 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推动工业区内企业污水纳管 , 2005- 2006两年之内 , 全市共建成 24个工业区污水处理 厂和 1 579km 工业区污水管网 , 工业区污 水处理率达到 83% ; 二是新建的上海化学工业区等都配套建设了集中供 热设施, 原有工业区的集中供热工作也在逐步推进。工业
1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历程
1. 1 建国初期 ∀ 70年代末 自建国之后, 上海市政府逐步认识到了老上海旧有的 单心团块状城市布局形态的诸多弊端 , 开始着手研究城市 空间布局问题。 1957年 12 月, 中共上海市第一届第二次 代表大会就曾作出了 在上海周围建立卫星城镇 , 分散一 部分工业企业 , 减少市区人口过分集中 !的决定。 1958 收稿日期 : 2010 03 17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 20卷 第 3期 专刊 CH I NA POPULAT ION , RE SOURCE S AND ENV IRONMENT
Vo . l 20 N o .3
2010
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环境效应分析
吴 健
1 ,2
*
(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上海 200233; 2. 华东师范大 学环境科学系 , 上海 200062)
2 上海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环境效应
2. 1 中心城区布局调整的环境效应 。 ( 1) 推行 退二进三 !战略, 削减区域污染负荷。改革 开放初期 , 上海城市形态布局不合理 , 工业企业多数集中 在中心城区。至 1984年底 , 在中心城区 ( 黄浦区、 卢湾区、 徐汇区、 长宁区、 静安区、 普陀区、 闸北区、 虹口区、 杨浦区 ) 289km , 只占全市面积 4. 5% 的区域范围内, 共有工业企 业 4 764家, 职工 214 . 4万人 , 工业总产值 504 . 8亿元, 分别 占全市工业的 54% 、 66 % 和 68% 。这种畸形布局一方面使 得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过大, 污染负荷过高, 另一方面工业 企业与居民区密集混杂, 也导致厂群矛盾激烈, 而且由于城 市用地拥挤, 也缺乏足够的空间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 三 废 !治理, 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不断探索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科学优化空 间布局之路。中心 城区实施 退二进三 !和 双增双减 !战 略,
污染负荷大幅削减, 生态空间大幅提升; 郊区实施 三个集中 !发展战略, 通过污 染集中治理, 对 加强环境 保护起到 重要作用。 十 二 五 !期间, 上海要实现资源、 环境的有效配置,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 努力形成多中 心组团格局, 形成 开放的市域城 镇体 系, 构筑起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关键词 上海; 空间布局; 环境效应 TV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04 ( 2010 ) 03专 - 0345 - 04 中图分类号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型城市, 在很长一
段时期内 , 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规划和行业系统规划 , 仍然 延续了单中心 摊大饼 !发展模式, 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已 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 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阻碍了 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 4- 6]
。自改革开放以来 , 上
海积极开展城市发展规划 , 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中心城区 实施 退二进三 !和 双增双减 !, 郊区实施 三个集中 !发 展战略 , 进一步推动上海从高度聚集的单中心城市向 多 心、 多核、 组团式 !的空间结构布局转化, 为控制区域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 ,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 而 , 研究上海城市空间发展历程, 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 应 , 对其他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9- 10]
。如图 1所示 , 1994年底, 上海中心城区有工业
企业 5 278家, 职工 161. 33 万人, 工业总产值 1 481 . 8亿 元, 占全市工业的比 例已经降为 37% 、 48% 和 39% 。至 2008年底, 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数进一步降为 1 510家 , 职 工 25 . 24万人 , 工业总产值 1 869. 2亿元, 分别只占全市工 业的 8 %、 9% 和 7% 。
[ 7] 2
图 1 上海中心城区主要年份主要工业指标占全市的比例 [ 8]
随着重污染工业企业的逐步迁出, 以及系列环境治理 工程的大力推进 , 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工业污染得到有效 控制 , 污染排放大幅削减, 环境质量改善明显。如表 1所 示, 2005年中心城区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比 1996年削减 76. 8% , 占全 市工 业废 水排 放总 量的 比例由 29% 降 为 15% ; 其中 COD 排放总量比 1996年削减 89. 4% , 占全市 COD 排放总量的比例由 45% 降为 16% 。中心城区工业废 气排放总量比 1996年削减 45. 6% , 占全市比例由 16% 降
七五 !期间, 上海提出了 城乡一体化 !方针 , 市区工 业逐渐向郊区扩展, 以 三废搬迁 !为主 , 重点综合整治污 染严重的工业街坊。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 上海利用土地 级差效应, 按照中央商务区、 中心商业区、 生产加工区的规 划, 将整个城市进行空间大置换 , 城市布局优化与产业结 构调整同步进行 , 中心城区不断实施 退二进三 !和 双增 双减 ( 即中心城区要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 减少 建筑容积率和建筑总量 ) !战略 , 通过落实政策、 加强执法 共同推进完成了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关停、 搬迁、 转型和治 理工作 , 重点发展服务业, 同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腾出 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