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马氏文通_以前的汉语语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死字”“动字”“静字”等术语。结论是:实字 李园养士春申易。”亦效班史语也。然其模范,本自《荀
名、数,虚活字动,虚死字副、介、形,同动、助。
子·成相》篇。(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第九)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词多而
黄鲁直学优斋铭曰:“学哉身哉,身哉学哉。”句法
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子并非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划分的,而且谈的也不是语法问 之。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
题,但这毕竟是对名词最早的分类,对今天的名词分类也
《公羊传》事实上已经注意到了此处“败”的用法,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即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之
《荀子·正名》也把名词分为三类:大共名、大别 别,只不过它从尊王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唯以此奉答。所谓“乎”“欤”“耶”“哉”“夫”者, 死,江充造蛊太子杀,息夫作奸东平诛。”《新唐书》效
疑词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
之云:“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
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助字”这一语法术语。
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刘梦得《因论儆舟》篇:
到了宋代,人们便明确提出了“实字”“虚字”“活 “越子膝行吴君忽,晋宣尸居魏臣怠,白公厉剑子西哂,
研究虚词的著作有刘淇的《助词辨略》、王引之的 《词话》《曲话》《札记》《笔记》等,我们也不妨把它
《经传释词》、袁仁林的《虚字说》、王鸣昌的《辨字 们当作“语法书”来看。同时,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专门
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之。
注:“尔,女也;从从谓大高;尔,语助。”
可以说,《公羊传》在这里关注的是语词次序的安
除了对实词、虚词进行研究之外,这个时期人们还对
排。当然,它并不是从严格的语法学角度来阐释这一问题 词和词组进行了区分。《荀子·正名》中说,在确定名称
4
的,但从某一角度看,它多少涉及到了语序问题。
《春秋·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早期分析虚词语法作用的实例。
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毛亨《诗诂训传》从词汇中分出助词,称之为“辞”。
《谷梁传》曰:后数,散辞也;六鹢退飞,过宋都,
许慎《说文解字》中也有不少虚词分析实例:
聚辞也。
只,语已词也。
《谷梁传》已注意到了数词在名词前、后的不同,并
宋人陈骙则提出了“长句”“短句”的说法:“春秋
大经《鹤林玉露》甲篇·卷六)
之句,长者逾三十余言,短者止于一言。”这是我国历史
虚活字极难下,虚死字尤不易,盖虽是死字,欲使之 上第一次提到独词句的问题。不仅如此,明人曾异撰还注 5
活,此所以为难。(范晞文《对床夜语》)
意到了句子长短的相对性:“今使缩长句为短句,难;展
“归”字,“贫”与“老”字,乃撑拄也。“生理何颜 谋道”“尚之以琼华乎而”之类也。八字者,“十月蟋蟀
面,忧端且岁时”“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何” 入我床下”“我不敢效我友自逸”是也。其外更不见九字
与“且”字,“岂”与“应”字,乃斡旋也。撑拄如屋之 十字者。
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罗
者,别事词也。
分别赋予聚辞、散辞的名称。对于这一历史事件,《公羊
曾,词之舒也。
传》也作了解释:
余,语之辞也。
曷为先言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
郑玄在对《尚书·微子》篇“若之何其”作注时,称
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 “其,语助也”,又《礼记·檀弓上》“尔毋从从尔”。
义》中指出《周南·汝坟》中的“不我遐弃”犹云“不遐
此外,清人也谈及词语搭配问题。袁枚在《随园随
弃我”,他还说“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 笔》中就指出《礼记》《汉书》在词语搭配上的问题。
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孙奕的《示儿编》、陈骙的 “《礼·玉藻》曰:‘大夫不得造车马。’车可造,马不
《文则》也都关注到了倒装现象。
犹辞也。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翳我独无。”翳,语助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父不可弃,名不可废。
东晋,郭璞《尔雅注》:
尔 其 勉 之 , 相 从 为 愈 。 ” …… 语 法 , 两 人 交 互 乃 得 称
“爰,粤,于,那,都,繇,於也。”繇,辞也。
“相”,独使员从已,语不得谓“相从”也。
使班孟坚典引曰:“唐哉皇哉,皇哉唐哉。”(宋·孙奕
孙奕《示儿编》卷九:诗贵于的对,而病于偏枯,虽 《示儿编》卷七)
子美尚有此病……《龙门》曰:“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
“句法”在这里是就造句、句式而言的。
哉。”是以实对虚也。
同时,人们还注意到了“长句”“短句”“省略”
陆九渊《与朱元晦书》:字之指归,又有虚实。虚字 “倒装”等现象。
我们把这段解释看作是“修饰语”的初始观念也未尝
《公羊传》《谷梁传》中已有语法意识的萌芽。二传 不可。
分析《春秋经》的微言大义已经能从语言学的角度说明内
对于虚词的研究,此时也有萌芽:
动词、外动词、被动词以及语序在前在后各种不同的语法
《墨子·经说上》对“且”字进行了分析:
意义,观察语言现象细致入微。
且,自前曰且,自后曰已,方然亦且。
此外,宋人还提出了“死字”“活字”“动字”“静 禋”之类也。三字者,“绥万邦”“娄丰年”之类也。四
字”的说法:
字者,“关关雎鸠”“窈窕淑女”之类也。五字者,“谁
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 谓雀无角”“可以穿我屋”之类也。六字者,“昔者先王
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入”与 受命”“有如召公之臣”之类也。七字者,“如彼筑室於
的时候,“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何九盈在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2011.07
语言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中认为,荀子所说的“兼”,相当于
我们不难看出,宋人区分“实字、虚字”“活字、死
今天所说的词组,荀子是第一个明确区分词和词组的人。
字”“动字、静字”主要是为文人写诗、作词、为文提供
及省略现象时说:“史记卫青传曰:‘封青子伉为宣春 “倒装文法”。王引之《经义述闻》则对“动+介+宾”倒
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叠三用‘青 装为“宾+介+动”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左
子’字不以为赘。汉书则一用‘青’字而其余则曰‘子’ 传》:‘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
作文旨意句法,固有规仿前人,而音节锵亮不嫌于
“然”者,然上语,“则”者,别下事,因前起后之势也。 同者。《前汉书赞》:“竖牛奔仲叔孙卒,郈伯毁季昭公
唐,柳宗元《复杜温夫书》:(吾)立言状物,未尝 逐,费忌纳女楚建走,宰嚭谮胥夫差丧,李园进妹春申
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 毙,上官诉屈怀王执,赵高败斯二世缢,伊戾坎盟宋痤
关键词:《马氏文通》 汉语 语法 研究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语法研究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先秦时期,可以看作是古人语法意识的萌芽阶段,但
《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
所研究的问题却涉及到了语法研究的许多方面。
《公羊传》曰: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墨子·经说上》把名词分为三类:达、类、私。
二、六朝到清以前的语法研究
方便。然而,这却在无形之中蕴涵了语法的观念。虽然,
这一时期,我国对于“词”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 他们的分类与现在实词、虚词的界定有一定出入,但是他
发展。到了宋代,有人提出了“实字”“虚字”“死字” 们的工作对清人词类的划分乃至《马氏文通》的某些观点
“活字”“动字”“静字”等概念。此外,孔颖达提出 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谁昔,昔也。”谁,发语辞。
这里的“语法”指“相”的用法,这一术语与今天的
梁,周兴嗣《千字文》:“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语法”虽尚有差别,但却也不无关联。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也’是语已及助句
“句法”一词最早见于何书尚待查考,但宋代已流行
之词,文籍必有之矣。”
则毫无疑问。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然则关雎麟趾之化”。
虽然《公羊传》只述及自愿和非自愿的问题,但如果
名,物,达也;有实必待文(之)名也命之。马,类 我们放宽界限,似乎又可以把它看成是主动、被动的朦胧
也,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 意识。
于是实也。
《春秋·成公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
以上所wenku.baidu.com,名词可以分为类、达、私三类。虽然墨
《公羊传》曰:孰败之?盖晋败之。或说:贸戎败
名、别无可别之名。
《春秋·桓公三年》:有年。
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
《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年。
然后止。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
《公羊传》曰:此其言“有年”何?仅有年也。彼其
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
曰“大有年”何?大丰年也。
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荀子的这番话看成对名词的划分。
可造也……‘润之以风雨’,风可润乎?《汉书》:‘于
三、清代的语法研究
定国食酒一石。’酒可食乎?朱买臣‘呼饭饮之。’饭可
清代的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时期, 饮乎?其用字法皆不甚拘也。”这是可以看作动词和名词
不仅出现了多部虚词研究专著,而且语法研究的涉及面也 搭配问题的。
更为广阔。
我国历代都有《文则》《文心》《文说》《诗话》
“语法”,洪迈提出了“句法”的名称,陈骙提出了“长
宋朝的语法只是零星的“动字、静字”等概念,到了
句”“短句”的说法。下面先从“词”的研究开始说起。
元朝,已发展成为一部专著,这便是元代刘鉴的《经史动
西晋初,杜预《左传注》:
静字音》一卷。同一朝代的卢以纬也写成了虚词方面的专著
《僖公二十二年》:“敬之敬之,天惟显思。”思, 《语助》。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语法”“句法”的说法:
文 ” 。 唐 人 刘 知 己 在 《 史 通 》 中 也 论 述 了 省 略 现 象 : 这可以看作从语法角度分析语义问题。
“《史》《汉》每于列传首书人名字,至传内有呼字处,
清朝的许多其他学者也关注到了“倒装”问题。姜
则于传首不详。……此省文,从可知也。”宋人王楙在论 宸英在《湛园札记》中指出,孔子问“谁与,哭者”是
语言理论研究
《马氏文通》以前的汉语语法研究
□张 红
摘 要:《马氏文通》问世之前,我国并没有产生系统的语法学专著。但从文献来看,汉语语法萌芽很早, 研究语法的资料也可谓丰富。不过,它们大多散见于各类书籍、文章之中,很少形成专著。值得一提的是,古人 对虚词的研究相当深入,撰文颇丰。然而虚词并非语法系统的核心,完全可以脱离语法系统去进行研究。本文将 我国古代的语法研究进行分期说明,在涉及虚词研究之处,只列书目,不作说明。
但当论字义,实字当所论所指之实。
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已经开始关注诗句字数
朱熹《朱子语类》:今人把“守气不如守约”做题 的问题,并且认为一字不能成句:
目,此不成题目。“气”是实物,“约”是半虚半实词,
句者,联字以为言,则一字不制也。以诗者申志,一
对不得。
字则言蹇而不会,故诗之见句少不减二,即“祈父”“肇
中未尝不畅不劲,秦汉而后,遂以渐加,斯则句从古短, 序事有不以顺序而以倒序者”,并对这些情况都予以大量
字以世增。”(《与赵十五书》)他看到了句子的长短因 例证说明。此书还总结了古书中的“实字活用例”,《公
时代而异。
羊传·宣公六年》:“勇工入其大门而无人门焉者。”俞
早 在 汉 代 , 郑 玄 便 已 在 《 礼 记 注 》 中 提 到 了 “ 省 樾分析说:“上门字实字也,下门字则为守是门者也。”
而已,曰:‘封青子伉为宣春侯,子不疑为阴安侯,子登 引之案:私族于谋而立长亲者,私谋于族而立长亲者,倒
为发干侯。’视史记之文已省两‘青’字矣。”这些都为 言之,则曰私族于谋矣。昭十一年传:‘王贪而无信,唯
后人的研究作了一定的铺垫。
蔡于感。’言唯憾于蔡也。本年传:‘谚所谓室于怒,市
古人对“倒装”也有不少论述。唐·孔颖达《毛诗正 于色者。’言怒于室,色于市也。文义并与此相似。”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2011.07
语言理论研究
短句为长句,易。是以从后人而观,则欧、苏流畅于韩、 文而省”,并予以例证;在“倒装”方面,俞樾提出“倒
柳,韩、柳流畅于《史》《汉》,《史》《汉》流畅于左 句例”“倒序例”,他指出“古人多有倒句成文者,顺读
氏,左氏流畅于《尚书》。然而,《尚书》《左传》短节 之则失其解矣”“诗人之词必用韵,故倒句尤多”“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