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目录学 :是研究目录形成与发展的学科。研究范 围包括目录学方法论、目录学史、目录学理论。 中国古代产生了两本重要而目录学专著,南宋郑 樵《通志 校雠略》和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
目录的类型: 一.综合目录:是以某一时期、某一地区和某一类别的所有图 书为著录对象而编制的目录,主要包括国家藏书目录、史 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地方志目录、丛书目录和联合目 录。 1. 国家藏书目录:又称“官修目录”,主要指由官方主持编 撰,以国家藏书为著录对象的书目。《别录》和《七略》 是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藏书目录,魏郑默《魏中经簿》、西 晋荀勖《中经新簿》、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除 早期《七略》采用六分法外,绝大多数采用四部分类法, 四部分类法目录成为主流。
• 3. 阙书目录:又称“待访书目”,是用来搜求图 书的目录(《隋志》)。 • 4. 鬻贩书目:是为推销图书而编制的一种书目 (清黄丕烈《士礼居刊行书目》)。 • 5. 引用书目:是将某一著作或注释之书中所引书 籍加以汇编而成的目录(《太平御览》)。
• 6. 版本目录:是以记录版本资料为主的目录,创 始于南宋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善本目录和刻 书目录都是版本目录的一种。 • 7. 个人著作目录:是以某一个人的全部著作或部 分著作为著录对象而编制而成的目录(南宋郑樵 《图书志》)。 • 8.目录之目录:是将各种目录之书按一定的方法 汇集编撰,提供检索的工具书(《全国图书馆书 目汇编》)。
• 《七略》:是西汉末年的学者刘歆在刘向所撰写 的叙录汇编《别录》的基础上,撮其要而撰成的 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将西汉一 代的藏书分为6略,38种,是一部有书名、有序、 有简略解题的分类目录。其组织比较严密,系统 比较完整,为后代编辑图书目录在原则、体例、 方法上,打下了基础。
• 《别录》:西汉刘向撰,中国目录学的开山之作, 汉成帝河平三年,以宫中藏书颇有散亡,使谒者 陈农求遗书于天下,由刘向等对搜集来的各种异 本进行校勘,条别篇章,编订目次,写定书名。 每校完一本,刘向就撰写一篇书目,介绍著者生 平,学术源流,并评论其思想和价值,称之为 《叙录》。汇集诸书《叙录》別编成书,书名为 《别录》,历时20余年,完成《别录》20卷。
• 试论刘向、刘歆对历史文献学的成就: • 1.在典籍整理校勘方面,刘氏父子第一次对先秦 以来的典籍进行了梳理 • 2.刘向父子所从事的典籍整理,还对校勘学(刘 向首次提出“校雠”一词,并对其含义进行了明 确的解释)、目录学(《别录》是中国目录学史 上第一部书目解题目录,而《七略》则首创六分 法,是目录学史上第一种图书分类法)两个领域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3.刘向父子主持大规模图书整理工作,并编制 《 别录》、《七略》两部目录学著作,在历史 上都具有首创的意义。
• 《隋书・经籍志》:是唐初官修的、我国现存第 二部最古、最重要的史志目录;也是一部反映我 国中古时期古籍存佚情况的图书总目。它的总序、 大序和小序,为各个部类与学术发展的关系、图 书的沿革、内容和意义,都做了历史的分析和理 论的阐述。在著录方面,首创在目录中注明书籍 的存亡残缺。既记隋朝一代藏书之盛,又著录了 六朝时代图书聚合流通的情况。分类方面,它第 一次确定了四分法中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 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之集大成者,是现存最古 的四部分类法目录学书。
• 3.私人藏书目录:由私人编撰、反映私家藏书情况的目录。 最早的私人藏书目录是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和南朝梁阮孝 绪的《七录》。 • 4.地方文献目录:是以某一地区相关的图书文献为著录对象 而编制的目录。 • 5.丛书目录:是以丛书及其所收书籍为著录对象而编制的目 录。 • 6.联合目录:是联合若干图书馆的藏书目录而编制的统一的 目录。 • 二.专科目录:是以某一专门学科的书籍为著录对象编制而成 的目录。
• 三.特种目录:是根据特殊目的或特殊用途而编 制的目录,主要有推荐书目、焚毁书目、阙书目 录、鬻贩书目、引用书目、版本目录、伪书目录、 个人著作目录等。 • 1. 推荐书目:也称“举要目录”,是针对一定的 读者对象,围绕一个专门目的,对有关读者加以 选择并推荐给读者的一种书目(张之洞《书目答 问》)。 • 2. 焚毁书目:是因政治原因而遭销毁或禁止的某 些书籍的目录(《宋史 艺文志》)。
• 目录的体制:
1.篇目:篇名和书名。是目录的第一要素,是图书 著录的首要内容,具有揭示图书内容结构,便于 检核,防止散佚,据以考订真伪、存佚,从事辑 佚等作用。
• 2.提要:又称“叙录”,是关于一书的内容、价值、作者 生平事迹、书籍流传整理情况的介绍性文字。 • 叙录的内容:a.说明校勘情况 b.介绍作者情况 c.对书籍内 容进行评价(详见p85刘向)。在“叙录体”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有“传录体”(始于王俭《七志》,侧重于作者介 绍而不涉及其他内容,较之叙录体虽内容不完善,但能够 保留一些作者的生平史料)和“辑录体”(由汇集诸家有 关序跋文字而成)。古代目录学史上大规模采用辑录体编 制的解题目录是马端临《文献通考 经籍考》。
• 3.序文:包括全书总序、大类序和大类下各种小 类序。总序源于刘歆《七略》中的“辑略”,大 小类序源于班固改编《七略》为《汉志》。大小 序的作用在于揭示评论本部类图书的学术源流、 异同得失,并对目录本身的编撰方法加以说明。 序文作为古代目录体制的要素之一,在实现“辨 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宗旨上,具有独特 作用。
• 该目录书体例非常完备,结构整齐,系统连贯,构成了目 录学的完整体系。该书在目录学的编撰方法上,总结并发 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建立了目录学的体系和规 模。其三级(有的是四级)分类法科学明晰,很快成为后 世目录分类的典范。在提要编写的方法、方式上,总结并 折衷了刘向以来的叙录体提要方式方法,同时汲取了清代 前期一些校书家辑录体提要和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 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版本、内容、文字、作者 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 式;是集众家之所长,又有自己的创新。在史料鉴别上实 事求是,信而有征,具有科学的态度。总之,《总目》庞 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以及很高的著录水平,为目录学的 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四库全书:由纪昀编撰于乾隆后期的我国 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对传世古籍的一次总 整理。全书结集了上古至乾隆时期的主要 古籍,总数近80000卷,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类。其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 料,对文献的整理和保存有重大作用;但 纪昀在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曾大量 销毁和删改旧书,使传统文化遗产遭到极 大破坏。
• 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之一。 西晋荀勖《中经新簿》始按甲乙丙丁四部 类分群书,甲部著录六艺小学类,乙部著 录诸子兵书术数类,丙部著录史籍及其它 记载,丁部著录诗赋图赞。东晋李充《四 部书目》以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 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
•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 创始于《七略》。《七略》包括辑略、六 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实际上只有“六略”六类。六分法反 映了当时学术和图书状况的实际。
• 《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以 配合、补充和加强《四库全书》为目的而编写的、 通行全国的一部古籍参考目录,也是我国封建社 会中最后、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是中国目录 学史上的集大成巨著。全书共200卷,分经、史、 子、集四部,四部之前各冠以总序,四部之下统 分为44类,每类之首各有小序,每一书均有提要, 以论其宗旨、评其得失,并考证著作源流,对著 作者生平加以介绍。
• 2.史志目录: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等记载一 代图书文献及其发展历史的专篇,也包括一些国 史和政书中的目录。班固《汉书 艺文志》、《隋 书 经籍志》。宋代重视本朝历史的修撰,每朝国 史都有艺文志,开创了当代史志目录编撰的先例。 政书体史书设目录专篇始见于宋代,即南宋郑樵 《通志 二十略》中的“艺文略”和马端临《文献 通考》中的“经籍考”。
• 《四库全书总目》成就:详悉的书目提要; 严密的分类体系;系统的部类小序;还通 过对书籍的进退取舍、分类编次,以及钩 玄提要、议论评价等方式,鲜明地传递出 一代精英的价值理念和认知水平。
• 目录的价值与功用:1.了解各时期图书典籍的基 本面貌 • 2.为了解某一本图书本身的情况,提供了完备的 资料(叙录体和辑录体) • 3.粗知学术源流,从学术角度研究、撰著目录是 古代目录学的优良传统。 • 4.作为考辨古书的依据(详见p87) • 5.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
目录学
目录:是目和录得合称,目指篇目,即 一部书 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是 用以记述某一部书基本情况的简要文字, 涉及书籍内容、作者生平、得失评价、 版本流传与校勘整理经过等。 目录是图书文献发展的产物,目的在于 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图书文献。刘向、刘 歆父子编纂的《别录》和《七略》是中 国最早的综合性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