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并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体验相联系。
”数学教育倡导学生以体验来学习数学。
教育应当把学生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
这样,才能使原来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才能产生创造。
一、在生活情景中体验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在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形”。
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以及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一年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让学生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实物,说一说: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极主动地回答。
生1:“我带来的是文具盒,我发现它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生2:“我带来的是香烟盒,我发现它也有六个面,还有八个尖尖的角。
”生3:“我带来的是一块大橡皮,它有十二条直直的边,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师:“文具盒、香烟盒、大橡皮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生4:“它们都叫长方形。
”生5:“不对,它们都叫长方体,幼儿园老师教过的。
”生6:“对,
是长方体,因为它有六个面,相对的面相等。
”
教师适时出示长方体的图形,初步实现了从“模型”到“图形”的转化,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对比“模型”和“图形”,观察,再观察。
一个学生提出“正方体图形的侧面为什么看上去是斜的?”这就是富于思考的体验。
在比较长方体和圆柱实物时,有一个学生说:“我试了一下,圆柱可以滚动,而长方体实物不能滚动。
”这就是对具体事物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
学生学的就是身边的数学,学生的学习材料都是从自己家里带来的,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
这些材料真实而具体,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用这样的材料进行教学,易于消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从而避免出现学习初始阶段的紧张不安情绪,使之体验到数学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二、在探索实践中体验数学
活动是体验的心理基础,教学中要设计出能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参与思维形成的过程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有利于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一课,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⑴出示长方形图,试一试求出它的周长。
⑵学生动手测量与计算。
⑶反馈。
学生1:“我测量了四次。
”学生2:“我测量了两次,先测量了一条长边,再测量一条短边。
”学生3:“我测量
了四次,前两次先测量了一条长、一条宽,而后两次是测量另一条长和宽作为检查。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情景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测量长方形
的边长,自己探索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景中去。
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创设了一个学生购物的情景,选几个学生做营业员,把家里带来的小物品卖给大家。
“营业员”们首先介绍自己的商店:生1:“这里是史晶晶商店,这里的东西价廉物美,有铅笔、小玩具等。
”生2:“这里是狄凯商店,大家快来买呀,多买还可以便宜。
”生3:“史益锋商店向大家问好,欢迎来商店购物。
”生4:“缪泽华商店欢迎你,商店里有小刀、铅笔、数学本等。
大家快来买呀!”师:“同学们,现在请你拿出你的一元钱,去买你喜欢的东西吧!”学生们都跑下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讨价还价,热烈而踊跃的活动着。
活动结束后,再让学生说说:一元钱买了什么?生5:“我用一元钱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
”生6:
“我买了一只‘小熊猫’。
”生7:“我买了2本数学本。
”生8:“我买了3支铅笔,便宜了2角钱。
”学生都抢着介绍自己的收获。
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体验着应用的快乐。
数学来源与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估计、想象、整理,在探索中体验。
重视应用,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