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主要内容》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遥感导论ppt课件
地球曲率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32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地形起伏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33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大气折射(光):整个大气层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因
此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的折射率也随高度的变化而 变化,使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变成了曲线, 从而引起像点的位移,
§1 辐射校正
而在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发生改变。这部分就是需要矫正的部分,这也就 是所谓的辐射畸变。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方 面:
1.传感器本身所具有的误差(……) 2.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16
§1 辐射校正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 折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现象。 其中,对传感器影响较大的是散射 和吸收。吸收主要是减弱了地物反射 光线进入传感器的强度,而散射光 进入传感器后,使其获取的遥感信 息中带有一定的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降低了图像对比度, 影响了图像的质量。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传感器所搭载的运载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姿态、 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大气折射、以及传 感器自身性能所引起的几何位置偏差。
位移变化
(dα)
侧翻变化
速度变化
高度变化
编俯辑仰课(dω件变) 化
To be con偏ti(n航dκu变) e化d… 31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编辑课件
11
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13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32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地形起伏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33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大气折射(光):整个大气层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因
此电磁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的折射率也随高度的变化而 变化,使电磁波传播的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变成了曲线, 从而引起像点的位移,
§1 辐射校正
而在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发生改变。这部分就是需要矫正的部分,这也就 是所谓的辐射畸变。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方 面:
1.传感器本身所具有的误差(……) 2.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编辑课件
To be continued… 16
§1 辐射校正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 折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现象。 其中,对传感器影响较大的是散射 和吸收。吸收主要是减弱了地物反射 光线进入传感器的强度,而散射光 进入传感器后,使其获取的遥感信 息中带有一定的非目标地物的成像信息,降低了图像对比度, 影响了图像的质量。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传感器所搭载的运载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姿态、 地球曲率、地形起伏、地球旋转、大气折射、以及传 感器自身性能所引起的几何位置偏差。
位移变化
(dα)
侧翻变化
速度变化
高度变化
编俯辑仰课(dω件变) 化
To be con偏ti(n航dκu变) e化d… 31
§2 几何校正
遥感图像的几何变形产生的原因
编辑课件
11
编辑课件
12
编辑课件
13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课件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ppt 课件
目 录
• 遥感导论概述 • 遥感系统与平台 • 遥感传感器与成像原理 •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
01
遥感导论概述
遥感的定义与特点
遥感定义
遥感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物而 获取其特征信息,进而识别、测 量和解释目标物及其现象的过程 。
遥感特点
遥感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信息 获取快速、经济性、周期性等特 点,能够提供多尺度、多维度、 多频谱的地球表面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
利用变化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
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农业管理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状 况、病虫害发生等,为农业管 理提供决策支持。
灾害监测与评估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灾区信 息,为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提
识别。
热红外遥感传感器在夜间和恶劣 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感知能力 ,因此在安防监控、野生动物保
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4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遥感图像预处理
01
02
03
纠正几何畸变
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几何 变换,纠正因卫星轨道、 地球自转等因素引起的图 像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辐射定标
将遥感图像的像素值从物 理量转换为反射率或辐射 率,以便进行后续的定量 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信息提取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土地 覆盖、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
变化检测
比较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检测地物的变化 和动态趋势。
目 录
• 遥感导论概述 • 遥感系统与平台 • 遥感传感器与成像原理 •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 遥感应用案例分析
01
遥感导论概述
遥感的定义与特点
遥感定义
遥感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目标物而 获取其特征信息,进而识别、测 量和解释目标物及其现象的过程 。
遥感特点
遥感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信息 获取快速、经济性、周期性等特 点,能够提供多尺度、多维度、 多频谱的地球表面信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环境监测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
利用变化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
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 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有助于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农业管理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状 况、病虫害发生等,为农业管 理提供决策支持。
灾害监测与评估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灾区信 息,为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提
识别。
热红外遥感传感器在夜间和恶劣 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感知能力 ,因此在安防监控、野生动物保
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4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遥感图像预处理
01
02
03
纠正几何畸变
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几何 变换,纠正因卫星轨道、 地球自转等因素引起的图 像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辐射定标
将遥感图像的像素值从物 理量转换为反射率或辐射 率,以便进行后续的定量 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信息提取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土地 覆盖、植被类型、水体分布等。
变化检测
比较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检测地物的变化 和动态趋势。
遥感导论第二章张明华PPT课件
对可见光、红外直至微波的影响较小,基本 上是透明的。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的 主要空间层。
第15页/共60页
大气外层
该位于离地面1000km高度以上直至几万公 里,该层空气极为稀薄。并不断向星际空间 散逸。该层对卫星运行基本上没有影响。
第16页/共60页
2 大气成分
由气体、水蒸气和悬浮的微粒混合组成。 气体:N2、O2、H2O、CO、CO2、N2O、 CH4、O3。 悬浮微粒:尘埃、冰晶、盐晶、水滴等,统称 为
第27页/共60页
三、大气窗口
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太 阳辐射的能量。把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反 射、吸收和散射比较低,即透射率高的波段范 围,称为大气窗口。 主要的大气窗口:
第28页/共60页
0.3-1.3μm:
包括部分紫外(0.3-0.38μm)、可见光(0.40.76μm)和部分近红外波段(0.76-1.3μm), 属于地物的反射光谱。对电磁波的透射率达 90%以上。可以采用摄影方式、扫描方式成像, 胶卷感光的波谱区间在0.32-1.32μm范围,超 出这个波谱范围则不能采用摄影方式成像。
2.2 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 二、 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三、 大气窗口
第9页/共60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及大气电磁辐射的能源,也是 被动式遥感系统中主要的辐射源。
太阳表面温度约有6000 K。与5800K的理想 黑体所产生的光谱曲线很相似。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3.0μm。
第47页/共60页
不同温度下的黑体光谱曲线:
第48页/共60页
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发射光谱; 辐射能量随波长连续变化,曲线只有一个最大 值; 温度愈高,辐射通量密度也愈大; 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 向短波方向。
第15页/共60页
大气外层
该位于离地面1000km高度以上直至几万公 里,该层空气极为稀薄。并不断向星际空间 散逸。该层对卫星运行基本上没有影响。
第16页/共60页
2 大气成分
由气体、水蒸气和悬浮的微粒混合组成。 气体:N2、O2、H2O、CO、CO2、N2O、 CH4、O3。 悬浮微粒:尘埃、冰晶、盐晶、水滴等,统称 为
第27页/共60页
三、大气窗口
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太 阳辐射的能量。把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反 射、吸收和散射比较低,即透射率高的波段范 围,称为大气窗口。 主要的大气窗口:
第28页/共60页
0.3-1.3μm:
包括部分紫外(0.3-0.38μm)、可见光(0.40.76μm)和部分近红外波段(0.76-1.3μm), 属于地物的反射光谱。对电磁波的透射率达 90%以上。可以采用摄影方式、扫描方式成像, 胶卷感光的波谱区间在0.32-1.32μm范围,超 出这个波谱范围则不能采用摄影方式成像。
2.2 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 二、 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三、 大气窗口
第9页/共60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及大气电磁辐射的能源,也是 被动式遥感系统中主要的辐射源。
太阳表面温度约有6000 K。与5800K的理想 黑体所产生的光谱曲线很相似。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3.0μm。
第47页/共60页
不同温度下的黑体光谱曲线:
第48页/共60页
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发射光谱; 辐射能量随波长连续变化,曲线只有一个最大 值; 温度愈高,辐射通量密度也愈大; 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 向短波方向。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
数据传输与处理
数据传输
遥感数据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平台传输至地面接收 站,经过压缩和处理后进行存储或分发。
数据处理
遥感数据处理涉及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多个 环节,目的是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生成遥感产品。
数据融合与解译
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遥感数据融合,提高信息提取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 据解译和分析。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
目录
• 遥感概述 • 遥感系统 • 遥感图像处理 • 遥感应用案例 • 遥感未来发展
01 遥感概述
遥感的定义与特点
遥感定义
远距离
大范围
高频度
多光谱
遥感是通过非直接接触 目标的方式,获取并分 析地表或地表上空物体 的电磁波信息,从而提 取和应用有关对象的空 间、时间、光谱等特征 的技术。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森林覆盖率、生长状况和生态状况。
详细描述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森林资源数据,通过分析卫星影像和光 谱信息,可以准确评估森林覆盖率、树木种类、生长状况和生态状况等。这些 数据对于森林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灾害监测与评估
总结词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灾害发生和发展情况,评估灾害损失和影响。
图像分类与识别
监督分类
基于已知样本的训练集进行分类,通过分类 器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非监督分类
根据像素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无需预先确 定样本类别。
特征提取
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地物的形状、纹理、光 谱等特征,用于后续的分类和识别。
面向对象分类
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组合成对象,然后对对 象进行分类和识别。
《遥感导论》 第四章1PPT幻灯片
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 , 这两种颜色就 称为互补色。
4.1.2 加色法与减色法(二):色度图
颜色相加的原理可以用色度图来表现,比加色法示意图更 接近实际情况,因为每种波长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原色 相加产生。
对任何一种颜色的光,当匹配的各波长光谱能量相同(等 能光谱)时,都可以推算出其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 量值。
用白光由红、绿、蓝三色组成这种理想模型来理解,可以 认为黄色,是减去蓝色的的红绿组合;同样地,品红色是减 去绿色的红蓝组合,青色是减去红色的蓝绿组合。这样,黄 、品红、青便是减色法的三原色。
将彩色涂料的三色叠加时,由于光线依次通过减红、减绿 、减蓝层就成黑色。只有当涂料浓度不够,减色不彻底时才 会出现灰白色,但这仍是减色法而不是加色法。
度高
白
光源:亮度越大,明度越高
黑白图象:灰度、灰阶
浅灰
中灰 深灰
黑 (a)明度轴
灰度(明度)、灰阶
4.1.1 颜色视觉(二)——颜色的性质:色调(Hue)
色调:是色彩彼此间相互区分的特性。可见光波段的不同 波长刺激人眼产生了不同色彩(红—紫)的感觉。
颜色环
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上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 应一个波长值,是光谱色。
明度(Lightness, 强度, Intensity) 色调(Hue) 饱和度(Saturation)
4.1.1颜色视觉(二)——颜色的性质:明度(Lightness)
明度:是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与电磁波辐 射亮度的概念不同,明度受人的视觉感受性和经验影响。
物体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白比灰明度高,黄比红明
4.1 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1 颜色的性质和颜色立体 2 加色法与减色法 补充:遥感数字影像的表现形式: 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 光学处理(了解)
4.1.2 加色法与减色法(二):色度图
颜色相加的原理可以用色度图来表现,比加色法示意图更 接近实际情况,因为每种波长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原色 相加产生。
对任何一种颜色的光,当匹配的各波长光谱能量相同(等 能光谱)时,都可以推算出其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 量值。
用白光由红、绿、蓝三色组成这种理想模型来理解,可以 认为黄色,是减去蓝色的的红绿组合;同样地,品红色是减 去绿色的红蓝组合,青色是减去红色的蓝绿组合。这样,黄 、品红、青便是减色法的三原色。
将彩色涂料的三色叠加时,由于光线依次通过减红、减绿 、减蓝层就成黑色。只有当涂料浓度不够,减色不彻底时才 会出现灰白色,但这仍是减色法而不是加色法。
度高
白
光源:亮度越大,明度越高
黑白图象:灰度、灰阶
浅灰
中灰 深灰
黑 (a)明度轴
灰度(明度)、灰阶
4.1.1 颜色视觉(二)——颜色的性质:色调(Hue)
色调:是色彩彼此间相互区分的特性。可见光波段的不同 波长刺激人眼产生了不同色彩(红—紫)的感觉。
颜色环
从红到紫是可见光谱上存在的颜色,每种颜色对 应一个波长值,是光谱色。
明度(Lightness, 强度, Intensity) 色调(Hue) 饱和度(Saturation)
4.1.1颜色视觉(二)——颜色的性质:明度(Lightness)
明度:是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与电磁波辐 射亮度的概念不同,明度受人的视觉感受性和经验影响。
物体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白比灰明度高,黄比红明
4.1 光学原理与光学处理
1 颜色的性质和颜色立体 2 加色法与减色法 补充:遥感数字影像的表现形式: 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 光学处理(了解)
遥感导论电子课件.pptx
返回
阴影
阴影:不同遥感影像中的阴影解译是不同的。可见光遥感: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现的影子。分为本影和落影(P147)。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热红外图像:阴影是由于温度差异所形成的。分为冷阴影和热阴影。(见P152)侧视雷达:微波影像上无回波区。主要由于地形起伏造成。(P167)
1.黑白全色和红外像片解译
反射率高(低)
色调白(黑)
2.彩色和彩红外像片解译:
真彩色像片
地物的天然色彩
基本反映
①认真了解红外彩色片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成像原理;②熟悉各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反射光谱特性;③建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与红外彩色片中地物假彩色的对应关系;④建立彩红外像片其它判读标志;⑤遵循遥感解译步骤与方法对彩红外像片进行解译。
目视解译的生理基础
目视解译的心理基础
人类心理特点在遥感图像解译中也存在着影响,这些特点包括:1.遥感图像解译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中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的其余部分则是作为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人类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地物上。2.目标地物识别时,目视者过去的经验与知识结构对目标物体的确认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遥感图像上同一个目标地物,不同的解译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3.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具有一定影响。在观察目标地物的图形结构时,空间分布比较接近的物体,图形要素容易构成一个整体。4.观察的时效性。实验证明,遥感图像辨识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内,目视者先区分目标地物和背景,然后辨认目标的细节,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知觉,为了正确地辨认图像中的目标地物,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返回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1.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2.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3.微波影像的判读4.立体观察5.目视解译方法6.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阴影
阴影:不同遥感影像中的阴影解译是不同的。可见光遥感:指影像上目标物,因阻挡阳光直射而出现的影子。分为本影和落影(P147)。阴影可使地物有立体感,有利于地貌的判读。根据阴影的形状、长度可判断地物的类型和量算其高度。热红外图像:阴影是由于温度差异所形成的。分为冷阴影和热阴影。(见P152)侧视雷达:微波影像上无回波区。主要由于地形起伏造成。(P167)
1.黑白全色和红外像片解译
反射率高(低)
色调白(黑)
2.彩色和彩红外像片解译:
真彩色像片
地物的天然色彩
基本反映
①认真了解红外彩色片感光材料的特性和成像原理;②熟悉各种地物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反射光谱特性;③建立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与红外彩色片中地物假彩色的对应关系;④建立彩红外像片其它判读标志;⑤遵循遥感解译步骤与方法对彩红外像片进行解译。
目视解译的生理基础
目视解译的心理基础
人类心理特点在遥感图像解译中也存在着影响,这些特点包括:1.遥感图像解译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中只有一种地物是目标地物,图像的其余部分则是作为目标地物的背景出现,此时人类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地物上。2.目标地物识别时,目视者过去的经验与知识结构对目标物体的确认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遥感图像上同一个目标地物,不同的解译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3.心理惯性对目标地物的识别具有一定影响。在观察目标地物的图形结构时,空间分布比较接近的物体,图形要素容易构成一个整体。4.观察的时效性。实验证明,遥感图像辨识需要一段时间,这期间内,目视者先区分目标地物和背景,然后辨认目标的细节,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知觉,为了正确地辨认图像中的目标地物,需要一个最低限度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返回
5.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1.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2.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3.微波影像的判读4.立体观察5.目视解译方法6.目视解译基本程序与步骤
遥感导论 第一章遥感概述 ppt课件
热红外遥感,指通过红外敏感元件,探测物体的热辐射能量,显 示目标的辐射温度或热场图象的遥感技术的统称。遥感中指8-14 微米波段范围。地物在常温(约300K)下热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位 于此波段,在此波段地物的热辐射能量,大于太阳的反射能量。 热红外遥感具有昼夜工作的能力。
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1000毫米电磁波遥感的统称。通过接收 地面物体发射的微波辐射能量,或接收遥感仪器本身发出的电磁 波束的回波信号,对物体进行探测、识别和分析。微波遥感的特 点是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 力,又能夜以继日地全天侯工作。
8
遥感的载体:电磁波谱
9
地物波谱特征
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 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不同,具 有相异的电磁波谱特性,这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
10
信息获取
在外观上,Terra卫星的大小大概相当于一辆小型校园公汽。它装载的五
《遥感导论》课程
第一章 遥感概述
1
《遥感导论》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第六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第七章 遥感应用 第八章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27
遥感的类型
按工作方式分
✓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 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 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 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8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1000毫米电磁波遥感的统称。通过接收 地面物体发射的微波辐射能量,或接收遥感仪器本身发出的电磁 波束的回波信号,对物体进行探测、识别和分析。微波遥感的特 点是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 力,又能夜以继日地全天侯工作。
8
遥感的载体:电磁波谱
9
地物波谱特征
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 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不同,具 有相异的电磁波谱特性,这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
10
信息获取
在外观上,Terra卫星的大小大概相当于一辆小型校园公汽。它装载的五
《遥感导论》课程
第一章 遥感概述
1
《遥感导论》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 遥感概述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第六章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解译 第七章 遥感应用 第八章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27
遥感的类型
按工作方式分
✓ 主动遥感:传感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 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 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 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28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遥感导论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4· 按电磁波波段分类 (1)紫外遥感:用摄影方式探测目标物的紫外波段。 (2)可见光遥感: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波段,如航空摄影。 (3)红外遥感:用红外波段探测目标物,如近红外摄影,红外扫描 (4)微波遥感:使用人工发射的微波段,如侧视雷达成像,微波辐
射测量。
(5)多波段遥感:利用遥感多通道传感器对同一地面景物进行多波
遥感原理与应用
参考书:
(1) 朱亮璞主编,遥感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 孙家柄,舒宁主编,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3) 邓良基主编,遥感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孙家柄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 赵英时等编,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常庆瑞,蒋平安等编,遥感技术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微波雷达、成像光谱仪。
②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又称为运载工具。 2、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贮、分发和应用开发工作。
① 机载系统—— 一般采用直接回收方式,即信息
被记录在胶卷或磁带上,待飞机 返回时将得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成像传感器类型
② 星载系统——地面系统,即卫星地面站
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 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1、空间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采集传输工作 ① 传感器:是收集、记录地物电磁辐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接收站的设
备,是遥感工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目前常用的有: 摄影:航摄仪、多波段像机 扫描:多波谱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微波扫描仪、
1· 按遥感平台分类
(1)航天遥感 高度大于80km.卫星、飞船、火箭、航天飞机
射测量。
(5)多波段遥感:利用遥感多通道传感器对同一地面景物进行多波
遥感原理与应用
参考书:
(1) 朱亮璞主编,遥感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 孙家柄,舒宁主编,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3) 邓良基主编,遥感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孙家柄主编,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 赵英时等编,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常庆瑞,蒋平安等编,遥感技术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微波雷达、成像光谱仪。
② 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又称为运载工具。 2、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贮、分发和应用开发工作。
① 机载系统—— 一般采用直接回收方式,即信息
被记录在胶卷或磁带上,待飞机 返回时将得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成像传感器类型
② 星载系统——地面系统,即卫星地面站
一个完整的遥感技术系统应包括地物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传输、处 理、存贮直至分析与解译(应用)。
1、空间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完成遥感数据的采集传输工作 ① 传感器:是收集、记录地物电磁辐射信息并发送至地面接收站的设
备,是遥感工作系统的核心部分。
目前常用的有: 摄影:航摄仪、多波段像机 扫描:多波谱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微波扫描仪、
1· 按遥感平台分类
(1)航天遥感 高度大于80km.卫星、飞船、火箭、航天飞机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
• 空间分辨率、波谱(光谱)分辨率、辐 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 空间分辨率大小。
Rg=Rs f / H Rs为系统分辨率 Rg为地面分辨率
常见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图像类型 TM
SPOT CBERS QuickBird OrbView IKNOS
分辨率 28.5(15) 10(5、2.5)
陆地卫星
• Landsat MSS,TM,ETM+ 重点 • SPOT • 中巴资源卫星CBERS
海洋卫星
• Seasat ,ERS等 • 需要高空和空间的遥感平台,以进行大
面积同步覆盖的观测 • 以微波为主 • 电磁波与激光、声波的结合是扩大海洋
遥感手段的一条新路 • 需要其它海面实测资料的校正
飞机 气球
遥感用汽车
地面运载工具 (地面遥感)
高架平台 遥感用舰船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 –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遥感的特点
• 大面积同步观测 • 时效性 • 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 经济性 • 局限性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遥感中常用的电磁波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有 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但探测 高度在2000 m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敏锐 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根据性质分为近红 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影 响。
福师《遥感导论》第五章课堂笔记PPT课件
(在颜色性质中色调指颜色彼此相区别的特性)
颜色
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遥感影像的颜色是地物在不同波段上发射或反
射电磁波大小的反映,与各波段的灰度值和不 同波段彩色合成方案有关。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是地物在不同波段 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
阴影
是指遥感图像中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 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 或高度 。
专题内容判读
根据判读标志判断地物类型,按照一定的 操作规则勾绘图斑并赋相应属性,检查判 读精度,完成专题内容判读。
– 判读标志 – 图斑勾绘技术流程 – 技术规范(成图比例尺、制图综合、地物关系
处理等) – 属性编码与输入
专题制图
专题内容:专题图、影像图、专 题影像图 基础底图 图饰图例 地图整饰
相关布局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地面物体间存在在密切的物质和能量上 的联系,依据空间布局可以推断目标地 物的属性。 例如学校教室与操场,货运码头与货物 储存场、道路与隧道等。
间接判读标志
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 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 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5.2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灵活运用判读标志 综合运用判读方法 专题内容判读 专题制图
灵活运用判读标志
黑白全色及真彩色图像:
– 高分辨率图像上地物色调和颜色与人们日常观察到的实际情 况类似,较容易分辨;
– 中低分辨率图像上地物形状被高度概括,一般地物失去个体 特征,需根据混合像元色调和颜色区分地物。
5.3 遥感地学分析简介
简单介绍综合运用遥感 和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 断的思路
遥感信息的基本属性
颜色
是彩色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遥感影像的颜色是地物在不同波段上发射或反
射电磁波大小的反映,与各波段的灰度值和不 同波段彩色合成方案有关。 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颜色是地物在不同波段 中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量差异的综合反映。
阴影
是指遥感图像中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 的地物的影子。 根据阴影形状、大小可判读物体的性质 或高度 。
专题内容判读
根据判读标志判断地物类型,按照一定的 操作规则勾绘图斑并赋相应属性,检查判 读精度,完成专题内容判读。
– 判读标志 – 图斑勾绘技术流程 – 技术规范(成图比例尺、制图综合、地物关系
处理等) – 属性编码与输入
专题制图
专题内容:专题图、影像图、专 题影像图 基础底图 图饰图例 地图整饰
相关布局
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 地面物体间存在在密切的物质和能量上 的联系,依据空间布局可以推断目标地 物的属性。 例如学校教室与操场,货运码头与货物 储存场、道路与隧道等。
间接判读标志
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 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借助它可以推 断与某地物属性相关的其他现象。
5.2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灵活运用判读标志 综合运用判读方法 专题内容判读 专题制图
灵活运用判读标志
黑白全色及真彩色图像:
– 高分辨率图像上地物色调和颜色与人们日常观察到的实际情 况类似,较容易分辨;
– 中低分辨率图像上地物形状被高度概括,一般地物失去个体 特征,需根据混合像元色调和颜色区分地物。
5.3 遥感地学分析简介
简单介绍综合运用遥感 和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 断的思路
遥感信息的基本属性
遥感 完整版课件PPT
Leabharlann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遥感应用
(1)资源普查 (2)环境灾害监测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 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农林病等,有利 于防灾减灾。
阅读
遥感与洪涝灾害监测
1998年5月21日14点
1998年8月22日15点
洞庭湖地区气象卫星水情监测
活动
比较三幅图像,说一说,遥感 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1) 组成 传感器——是远距 离感测地物环境辐 射或反射电磁波的 仪器,如照相机、 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2)工作流程
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信息
地面系统接收并处理、分析信息用户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类型
分类标准
遥感平台的高度 传感器的工作特 点 电磁波的波谱范 围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重度病 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
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
是( ) ① 红外线 ② X光 ③ 可见光 ④ 紫外线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专题卫星
航天 遥感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航天空间站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
航空 遥感
飞机
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 题选择恰当的传感器、适当 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
近地 遥感
飞机
可用于城市遥感、海面污染 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中高 分辨率的遥感活动
(1)资源普查 (2)环境灾害监测 灾害监测——旱情、水灾、滑坡、虫害, 森林火灾、泥石流、地震、农林病等,有利 于防灾减灾。
阅读
遥感与洪涝灾害监测
1998年5月21日14点
1998年8月22日15点
洞庭湖地区气象卫星水情监测
活动
比较三幅图像,说一说,遥感 影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哪些问题?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1) 组成 传感器——是远距 离感测地物环境辐 射或反射电磁波的 仪器,如照相机、 扫描仪等。
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系统
(2)工作流程
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信息
地面系统接收并处理、分析信息用户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类型
分类标准
遥感平台的高度 传感器的工作特 点 电磁波的波谱范 围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重度病 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
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
是( ) ① 红外线 ② X光 ③ 可见光 ④ 紫外线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例(2004·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可以 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专题卫星
航天 遥感
航天飞机 宇宙飞船 航天空间站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
航空 遥感
飞机
机动性强,可以根据研究主 题选择恰当的传感器、适当 的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
近地 遥感
飞机
可用于城市遥感、海面污染 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中高 分辨率的遥感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包括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等
ppt课件
10
数字图像的校正
• 精校正基本思路
ppt课件
11
数字图像的校正
• 精校正具体步骤
– 确定校正前后像元的位置关系
• 通过控制点,找到变换前后图像坐标的对应关系 • 建立该关系的数学描述 • 根据该数学描述计算坐标
– 计算校正后各像元的亮度值
ppt课件
23
图像运算
NDVI=(近红外-红)/(近红外+红) 针对TM影像NDVI=(B4-B3)/(B4+B3)
• 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得NDVI广泛的被用来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植被覆盖及其生长活力;
• 它是基于物理知识,将电磁波辐射、大气、土壤、植被覆盖等 相互作用集合在一起,对植物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进行 分析。
• 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往往是 全色的)
• 光谱分辨率(多波段影像的光谱信息)
• 时间分辨率
ppt课件
27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 目标地物特征
– 色—颜色 – 形—形状 – 位—位置
ppt课件
2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 目标地物的直接判读标志
– 色调(tone)颜色(colour) – 阴影(shadow) – 形状(shape) – 纹理(texture) – 大小(size) – 位置(site) – 图型(pattern)
ppt课件
?????
12
最小二乘法在多项式纠正的使用
多项式几何纠正根据多项式方程的次数,有最少 控制点个数的要求,但控制点选择过程中可能存 在随机误差。为了消除随机误差,需要尽可能将 更多的控制点信息应用到多项式模型的方程解算 当中,因此需要利用最小二乘法将更多的控制点 坐标信息应用到多项式方程的求解过程。
ppt课件
29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 间接判读标志—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示 特征
• 间接判读标志—地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间接判读标志—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
ppt课件
30
• TM影像(5号星)
波段序号 1 2 3 4 5 6 7
ppt课件
16
数字图像的校正
• 校正方法
– 精校正 1.利用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如GPS
地面点坐标)的配准校正; 2.利用遥感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
配准校正; 3.利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之
间的几何配准;
ppt课件
17
数字图像的辐射校正
• 理想状态下,
– 进入传感器的辐射强度只受两个因素影响:
– 在一幅图像上,总可以找到某几处地物,其辐射亮度 理论上应接近于0。
– 如实测值不为0,则多出部分应为大气散射导致的程 辐射值。
• 方法:
– 将每一波段中每一像元亮度都将去本波段的最小值。
ppt课件
19
数字图像的增强
• 空间滤波
– 卷积运算
nn
r(i,j)(m,n)t(m,n)
m1n1ppt课件
• 太阳照射到地面的辐射强度 • 地物的光谱反射率
• 实际状态下,
– 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辐射校正的目的就是 去除这些影像):
• 仪器本身的误差 • 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
数字图像的辐射校正
• 粗校正方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 原理:
– 假设程辐射在同一幅图像的同一个波段上的值是常数 (实际上与像元位置有关)
遥感导论主要内容2
ppt课件
1
第四章 遥感图像处理
颜色的性质可以由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来描述。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上图从左至右饱和度逐渐增大,叶子的绿色中掺入 白光的成分越来越少。物体的饱和度取决于其反射 (透射)光谱特性。反射(透射)光谱越窄,物体 饱和度就越高。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25
数字图像的增强
• 多光谱变换
– Kauth-Thomas变换(缨帽、穗帽变换)Tasseled Cap
– 根据经验确定的变换矩阵将影像的多光谱亮度空间综 合变换到由亮度、绿度、湿度三维空间的一种线性特 征变换图像处理方法。
ppt课件
26
多源信息融合
• 不同传感器的遥感信息的融合
– 融合原因: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有 不同的特征:
ppt课件
24
数字图像的增强
– K-L(Karhunen-Loeve)变换(PCT主成分变换) • 利用影像各波段亮度值间的协方差矩阵构造的 线性变换矩阵,从而使影像数据的信息依次向 前几个维度集中的影像处理方法。
• 目的: – 数据压缩-多个波段可以转化为几个主分量 波段
– 图像增强-主分量波段的信噪比比原图增大 简单的说就是降维、减噪
14
数字图像的校正
• 双线性内插
f(i,j)f(i,y)f(i,y)f(i,j 1 )
β
1 β
ppt课件
15
数字图像的校正
• 地面控制点(GCP)数目的确定原则
– 最低限按未知方程的次数来确定 (n+1)(n+2)/2 – 一般实际控制点数目要远远多于最低数
• 控制点的选取原则
– 应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 – 特征变化大的地区要多选 – 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 – 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光学基础知识
• 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称为“色光三原色” 也称加法三原色。
ppt课件
6
原色减法:三补色(黄,品红,青)全部 参与叠加形成黑色,任意其中两种补色 相加形成不参与合成的颜色的原色。
ppt课件
7
(近似)真彩色合成
ppt课件
8
标准假彩色合成
ppt课件
9
数字图像的校正
遥感影像变形原因: 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地形起伏的影响 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 大气折射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
20
数字图像的增强
• 空间滤波
– 平滑
用于减小图像的亮度变化, 去掉不必要的噪声点
ppt课件
21
数字图像的增强
• 空间滤波
– 锐化(边缘增强)
用于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等 亮度变化率大的部分
ppt课件
22
数字图像的增强
• 彩色变换
– HLS变换 – 色调、明度、饱和度 – (hue、lightness、 saturation)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 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
ppt课件
13
数字图像的校正
• 计算方法
– 计算校正后各像元的亮度值
• 最近相邻法
k=Integer(x+0.5)
l=Integer(y+0.5)
优点:简单易用,计算量小
缺点:精度差,亮度不连续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