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俗小说与 张恨水
张恨水简介
![张恨水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59eccc1bb4cf7ec4afed0b6.png)
《金粉世家》是他早期作品中结构最严谨的一部。作品通过一个普通人 家的姑娘冷清秋和内阁总理的儿子金燕西的恋爱及婚变的故事,揭露了当时 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虚伪,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1929 年问世的《啼笑因缘》 是其代表作。小说将缠绵悱恻的言情和锄强扶弱的武侠传奇熔于一炉,抨击 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现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在当时颇有影响。抗 战期间写成的小说《八十一梦》是他的杰作。作品虽然表面上讲些荒诞不经 的故事,其实是影射真人真事,对当时重庆政府的腐败给予有力的鞭笞。作 品寓意深远,含蓄蕴藉,冲破了旧小说的樊篱,标志着作者的小说创作走上 一个新的阶段。
张恨水
![张恨水](https://img.taocdn.com/s3/m/8370e4f6f8c75fbfc77db280.png)
• 樊家树在爱情上是求沈而得何,具有喜 剧意味。他与沈、何的一啼一笑,正是 包含着作家对其喜爱而又力图保存和改 良的东方文化情调的失落和回归的复杂 情绪的体验。
4.艺术上的继承与革新
1.小说继承发扬了传统章回体的特长,每章眉 目清楚,线索明晰,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而又环 环相扣。 2.在注重白描手法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等新的表 现手法,多角度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个性 鲜明、血肉丰满。 3.对北京的风俗人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历史沿革的描写也很有特色,地方气息浓厚, 小说的语言晓畅而不滥俗,雅俗共赏。(教材P122)
2、冷清秋形象 • 出生诗书寒门,布衣之女, 但才貌双全,生性冰清玉洁。 • 在冷清秋身上,张恨水寄托了自己的人生 趣味和理想。 • 张恨水的座右铭:“流自己的汗,吃自己 的饭。” • “齐大非偶”——张恨水对冷清秋婚姻悲 剧原因的解释。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三、代表作《啼笑因缘》
•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 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 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 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 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 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 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 《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 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 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啼笑因缘续集
第一回 雪地忍衣单热衷送客 山楼苦境寂小病留踪 第二回 言笑如常同归谒老父 庄谐并作小宴闹冰人 第三回 种玉来迟解铃甘谢罪 留香去久击案誓忘情 第四回 借鉴怯潜威悄藏艳迹 移花弥缺憾愤起飘茵 第五回 金屋蓄痴花别具妙计 玉人作赝鼎激走情俦 第六回 借箸论孤军良朋下拜 解衣示旧创侠女重来 第七回 伏枥起雄心倾家购弹 登楼记旧事惊梦投怀 第八回 辛苦四年经终成泡影 因缘千里合同拜高堂 第九回 尚有人缘高朋来旧邸 真无我相急症损残花 第十回 壮士不还高歌倾别酒 故人何在热血洒边关
张恨水
![张恨水](https://img.taocdn.com/s3/m/f2147b0cfad6195f312ba6f7.png)
第四节雅俗交融的现代通俗小说关键词现代通俗小说,鸳鸯蝴蝶派,社会—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历史类小说,张恨水一、现代通俗小说的成熟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和《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构成了新文学对通俗文学的公开挑战和对垒,而现代通俗文学则仍旧坚持自己的文学阵地。
1922年8月,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等人在苏州留园成立星社。
他们翻新《礼拜六》,出版发行《小说日报》《星期》《快活》等报刊杂志。
现代通俗小说与新文学并驾齐驱,各类型创作争相涌现,现代通俗文学进入成熟期。
声音“我们一方面要与全国的同志们建设我们的新文学,一方面对于我们前面的妖魔也应当援助同志们,不惜白兵的猛击。
这丑恶的妖群,固然不免可惜了我们很贵重的弹药。
然而,他们的横奔,是时代的污点,是时代的奇辱,时代要求我们把他们的污点揩了,把他的奇辱雪了。
朋友们!请来同我们更往前方追击,把他们的战线一条条的夺了,把他们由地球上扫除了罢!”成仿吾:《编辑余谈》(《创造季刊》第1卷第3期)声音“小说之佳者,其魔力不弱于美女子,每令人倾心相爱,不忍舍去。
”“小说可以疗愁,为效殊神。
秋中多感,百端交集,小楼听雨,每邑邑不乐,出一二名家小说读之,则郁闷为展,秾愁自蠲,正不必别觅疗愁方也。
”周瘦鹃:《申报¡¤自由谈之自由谈》1、言情小说言情小说在早年又被称为“鸳鸯蝴蝶派”。
1912年徐枕亚《玉梨魂》的出版,曾经风靡一时,是为鸳鸯蝴蝶派的“言情鼻祖”,其后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包天笑、周瘦鹃、刘云若等人。
周瘦鹃(1895-1968,原名周国贤,苏州人)曾以写“哀情短篇”著称,他的小说大都融哀情、爱国、伦理与社会小说于一体,也能有所吸收西洋小说技巧。
他努力追赶时代的潮流,折射出五四新潮对旧派文学阵营的影响。
声音“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来看,…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应当以《玉梨魂》为代表,作者则以徐枕亚为代表。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2、“社会小说”李涵秋的《广陵潮》以云、伍、田、柳四户的盛衰荣辱、悲欢离合,折射出扬州社会乃至整个时代的动荡不安、风雨飘摇。
中国现代文学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中国现代文学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https://img.taocdn.com/s3/m/3652b642b307e87101f6967f.png)
通俗文学的概念一般比较模糊,是因为它的文学地位的不确定性。长 时期以来人们强调它属于“旧文学”或“封建文学残余”,而来不及 认识它由旧文学向现代性的新文学缓慢过渡的一面。最终它实际已经 融入了新文学之中,成为新文学内部的现代通俗文学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通俗文学从来都是以小说为主的,小说是“小道”,是 “闲书”,到了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在晚清小说的基础 上,利用了民国之后“五四”前的一段“真空”时间,旧派通俗小说 曾经一度独占文坛。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它成了新文学的对 立物受到批判,同时也就给自己带来重新调整的时机。
此期代表作品--《春明外史》
整个通俗文学在放弃部分读者市场,面向民间以后,受新文学先锋 作品的压力,在小说文体上一直围绕如何改造传统的“章回体”而 发生变动,包括是否白话叙述,对章回固定格式的取舍,纪实性和 虚构性如何搭配等。这些无疑都是通俗小说内部矛盾运动需要具体 解决的。当通俗文学进入下一阶段,向着新文学渗透并进行吸收时, 它面对的就是如此的文体上的问题。源自[本章完]返回目目
第一讲 国民旧派小说
1、鸳鸯蝴蝶-礼拜六 1912-1917年是“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荣期。这类文 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和媚俗。 2、旧派小说繁荣的时代缘故 A、北洋政府自顾不暇,万清垮台后社会的文化控制力量减弱 B、科举取消,近代报刊业发展,文人失去“学而优则仕”的道 路,通俗作品的作者队伍增加 C、文人跌入市民阶层,同普通市民取得相同的文化境遇和文化 眼光,小说在他们手中回到市民文化的本位。 3、旧派言情小说 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 玉怨》。三部小说都写婚恋悲情,均采用“骈四俪六,刻翠雕红” 的文字。
C、侦探小说(英美探案作品的影响) 代表作--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 D、历史小说 代表作--叶小凤《古戍寒笳记》、蔡东藩《历朝通俗演绎》、 包天笑《留芳记》等。 3、张恨水对通俗文学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3e177d0ec5da50e2524d7f54.png)
期进行文学创作所 坚守 的一个信 条 ,反 映出了在张恨水 的小说
理念 中“ 趣 味性 ” 所 占地位 的下 降 , 以及 对 于 自身创作 小说 历史 使命感 以及社会 责任感 的重视 ,体现着张恨 水创作理 念与他所 处时代主流创作 理念的一次融合 。促使张恨水 进行文学 创作理 念进行转变 的原 因有很多 ,但是 最为主要 的一点就是震 惊 中外 的“ 九・ 一八 ” 事件 , 民族危机空前 强烈让他认识 到 了 自身作为一 名小说家 的责任感 , 他开 始在 文学作 品中进行 民族精 神的宣扬 。 从张恨水 的文 学理念 中我们 可以看到 ,一个 优秀 的小 说家不仅 仅要在 自己的文学创作理念 上进 行着 自己的坚持 ,更 是要在 时
在 张 恨水 后期 进 行 的文 学创 作 中 , 大 量 的笔 墨 被 用 于描 写 国
传统创作理念 的一名作家 ,张恨 水并不是 完全的与现 实生活相 脱节 , 相反他 的很 多思想是与他所在 的时代相 紧密相连 的 , 完全
可以称得上是 一名足够 “ 新” 的小说创作家 , 因为 他能够认 识到 , 小说创作 的灵 感源泉 以及生命 力都是来 自于现实 生活 ,如果创 作与现实生 活不再挂钩 ,那 么创 作 出的作 品只能是 没有灵魂 的 空洞之物 。例 如张恨水在进行 《 水浒新 传》 的创作 中 , 利用 《 水 浒
之划清界 限。同样的 , 张恨水也很是赞 同这种 五 四文学精 神 , 但
是张恨水认 为过分 的否定会 让文学创作 的道路丧失 方 向,失去 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 。这 种反 抗精神是 值得肯定的 , 但是如 果能 够将过去 的这 种章 回体文学结构 加 以改造 ,使之适应 当下文学 发展的需求 , 那 么旧瓶 装新酒甚至会焕发 出新的活力 。作为恪守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
![张恨水《啼笑因缘》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0d7c4e13a8114431b90dd87f.png)
13 9 0年 3月 1 7日, 海 《 闻报 》 始 连 载 上 新 开 张恨水 的小 说《 笑 因 缘 》 至 l 月 3 日连 载完 啼 , 1 0 毕 。期 间读 者 反响 强烈 、 好评 如 潮 ,新 闻报 》 时 《 一 洛 阳纸 贵 。 同 年 1 2月 , 说 的单 行 本 在 上 海 发 小 行, 随后又 有 同名 电影 、 话剧 的 改编 。身 居北 平 的
摘 要 :进入 12 年代, 90 文化环境对旧派通俗小说十分不利, 特别在经受了五四新文学的激烈批判后, 旧派通俗小
说为 自身的生存进行 变革已经势在必然 。在这 种趋势之下 1 2 0年代末至 1 3 9 9 0年代初 , 张恨 水及其 《 啼笑 因缘 》 等作 品
对 旧派 通 俗 小 说 的革 新来自和 继 承 , 旧 派 通 俗 小 说 开 拓 了一 条 独 具 特 色 的现 代 性 转 换 的 道 路 。 为
2 0 第 2期 0 9年
淄 博 师 专 学 报 Jun l f ioN r l ol e o ra o b oma C lg Z e
总第 1 期 6
张恨水《 啼笑因缘》 与旧派通俗小说的现代性转换
毕 志娟 , 大 恒 李
( 博 师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人 文科 学 系, 东 淄博 2 5 0 ) 淄 山 5 1 0
缘》 的成 功 , 当时 旧派 通俗 小说 传播 接 受历 程 中 是
的一个极 为重要 的 事件 。此 前几 乎互 不 通气 的南
北 通俗 文学 终 于 由此 走 向 了交 流 融 通 。而 且 , 从 当时 旧派通 俗小 说 的外 部 环 境 来 看 , 啼 笑 因缘 》 《
的意义 还远 不止 如 此 。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4eee59ad02de80d4d84008.png)
浅论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深受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由于他对旧通俗文学的现代性改造,打通了雅俗文学的边界,因此也堪称为 20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
其作品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纸醉金迷》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张恨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于传统中融合新知却又不生硬,于现代中贯穿封建却又不牵强,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证明了新旧融合改造的可能性,对章回体小说有现代性的改造。
作品又以俗为雅,雅中藏俗;注重传承,用于创新;大量使用第三人称叙事模式的特点。
他吸取了西方小说和传统小说写作手法的优点,创作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独特手法,他的作品新旧交融,既有传统章回小说的形式,又将现代的叙事内容融入传统的小说形式中,这正是张恨水雅俗共赏的平民文学的价值所在。
一、雅俗共赏的写作技巧张恨水先生的作品俗中藏雅,雅中有趣,雅俗共赏。
无论其人物性格塑造,心理描写,还是情节安排,语言风格,都承继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是《红楼梦》诞生以来难得的艺术精品。
(一)雅俗共赏的故事情节安排与新文学家大力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不同,张恨水不以“文以载道”作为自己的文学使命,而是把文章定位在供人消闲的通俗文学上,作“完全贴近大众的心”的小说。
他毅然挽起章回体即将被丢进茅厕的命运,就是肯定文学之“通俗”的最突出表现。
张恨水的小说多写言情故事,以言情来构筑小说的骨架,以增加小说的娱乐性趣味性,他循着传统的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力求做到为“匹夫匹妇”所喜爱。
例如,《金粉世家》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发展为主线,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的兴衰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个豪门之家骄奢淫逸、糜烂堕落的寄生虫式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同时,小说以男女主人公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爱、结婚、反目、离散为线索贯穿全书,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
![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03141d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2.png)
通俗小说的雅俗魅力——兼论张恨水、张爱玲和苏青的社会言情小说姚建华【摘要】一直以来,小说都是中国的通俗文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被大家称作是“闲书”.它的功能趋于“寓教于乐”的效应,因此广大市民层成为通俗小说的主要读者群,通俗小说被他们视为雅俗共赏的精神消费品.其中,在抗战时期通俗小说有了较雄厚的作者队伍,有着一定影响的代表作家如张恨水、张爱玲、苏青等.他们的作品已表现出雅俗互融的特点,并且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期刊名称】《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0)001【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抗战时期;通俗小说;雅俗魅力;社会言情小说【作者】姚建华【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三四十年代的通俗文学,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通俗文学占据文学主流的一席之地。
通俗文学为了满足大众群体的需求,作者和编辑们不断借鉴和学习外来文学的模式,渐渐发展为常见的四种类型的通俗小说,它们分别是历史人文类、侦查类、社会言情类和武术仙侠类。
这四种常见类型中,武术仙侠类因特有的年代经验积累和延续性,使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成熟性;有时是新兴的,比如侦查小说。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以上海为标志的现代化都市基本成型。
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现代的城市职员、店员、部分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人物形象。
因此,“社会言情小说”这一名称,成为现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类小说创作繁盛,出现了现代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年),原名张心远,他在“五四”运动后在北京任几家报社的记者、编辑,直到作品《春明外史》出版,从而被大家所知晓。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主要围绕在报社工作的杨杏园、烟尘女子梨云、才女李冬青这三位主人翁爱恨纠缠的故事,真实而深刻的揭露了处于中下层人们生活处境的艰难。
《春明外史》虽没有后期作品那样脍炙人口,但已经预示出作品在内容上有着创新的潜力,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第一,男女主角已经贯穿故事前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二,小说的人物是城市民众,情节符合城市民众的真实生活场景,读者易于接受;第三,打破传统的“皆大欢喜”的模式,使得作品增加了通俗小说的社会真实性。
从张恨水《啼笑因缘》、茅盾《子夜》、李劼人《死水微澜》谈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
![从张恨水《啼笑因缘》、茅盾《子夜》、李劼人《死水微澜》谈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f6c4414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c.png)
从张恨水《啼笑因缘》、茅盾《子夜》、李劼人《死水微澜》
谈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
应当有分有合,分析三部小说不同的结构艺术,同时又找出他们探索小说现代化的共同问题与经验。
可以以几个共同性的问题来立论,比如对传统小说结构的突破与继承、对现代小说结构艺术的探求、对新文学长篇小说的贡献,等等。
将对三家小说的结构分析结合到上述问题中,也可以在分头评述中做比较,最好能照顾到现代长篇发展的脉络。
下面是对三家评说的要点:
一、张恨水《啼笑因缘》:报刊连载体的长篇章回通俗小说。
较多考虑可读性与娱乐性,结构上多暗示、巧合,言情与侠义两条线索的交织,以及传奇色彩。
保持了章回小说的某些特征,但又有较为开放的结局和较为严谨的前后照应等。
二、茅盾《子夜》:史诗性小说。
采用蛛网式结构,即以吴荪甫为中心贯穿众多线索与人物。
情节安排上有张有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三、李劼人《死水微澜》:“大河小说”,也就是长篇历史小说。
以平常人物展现历史风云,以川味风俗贯穿情节发展。
张恨水《啼笑因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
![张恨水《啼笑因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3d5df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8.png)
张恨水《啼笑因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恨水《啼笑因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介【导语】:《啼笑因缘》是张恨水创作的一部小说,关于《啼笑因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直受到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俗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21535623b4daa58da0114a79.png)
教学要点:1、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2、张恨水的主要作品第一节现代通俗小说概述①通俗小说的特征②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③40年代各类型通俗小说及主要作家作品一、通俗小说的特征文学地位不确定,一直没有被捧高;以小说为主,是“小道”、“闲书”,近代开始向文学的中心地位移动,近些年在研究上被重视。
在民国后五四前的一段时间,在晚清小说的基础上,旧派通俗小说曾一度独占文坛,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成了新文学的对立物,受到批判,也开始自身的重新调整。
有别于新文学创作,称“民国旧派小说”。
比之新文学:(1)观念上:政治功利性弱些,商业目的性强(2)趣味上: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3)创作方法上:有明显中国传统小说特征,模式化、程式化(4)读者群:广大市民层为主二、近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1、民国旧派小说1912-1917,“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繁盛。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风格偏于世俗、媚俗。
民国旧派小说的概念比它更大。
常用语: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礼拜六》,1914年创办的娱乐消闲周刊,前后出满200期。
代表作品:1912,徐枕亚《玉梨魂》、吴双热《孽冤镜》、李定夷《霣玉怨》(号称“三鼎足”)《玉梨魂》:骈四俪六,雕红刻翠,骈散结合的写法。
书生何梦霞与主人家寡媳白梨娘的爱情悲剧,一殉情一殉国。
二人有诗词酬答。
徐枕亚接写《雪鸿泪史》,假托何梦霞日记,细加安排,进一步扩大《玉梨魂》影响。
风行原因:旧诗文体中融新的东西,让读者既熟悉又新奇;旧制度男女婚恋无望,为许多人切身感受;受林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影响,高洁女性,日记交代,后记凭吊,渲染感伤气氛。
——骈体小说搭上古典诗文传统和现代技法,预示民国旧派小说开头就具备过渡性地位。
其他作品:李涵秋《广陵潮》,谴责小说,为社会言情长篇,学《红楼梦》把“情”写足。
结构庞大松散,牵出数十种“潮”为名的小说。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
![张恨水生平及作品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0985e1910ef12d2af9e7ae.png)
1.人物经历
目录
2.小说风格
CONTENTS
3.张恨水作品介绍
4.总结
01
张恨水人物经历
一、张恨水生平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县人。他是中国章回小说 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 “章回小说大家”。 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 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 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 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 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 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 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巧合与误会
接着,关氏父女与樊家树游公园时,又碰巧遇着了已做军长太太的沈 凤喜,让矛盾冲突的双方直接面对面。还有,樊家树在经历了凤喜变 心的经验教训后,开始对早就暗恋倾慕他的关秀姑有了“向来不曾有 过的恳切表示”(见第十八回《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因疑入幻避喜谢 新知》),樊关二人的关系有了转机。可不久,秀姑在公园里看见樊 家树与何丽娜并肩而行,恰又听别人议论说,他们是一对未婚夫妇, 于是便对樊家树有了误解,以为他对于爱情总是以容貌为先决条件, 遂起身而去,决心退出情场,两人之间的感情萌芽也由此夭折……这一 系列的巧合与误会最终导致了令人啼笑的结局:男主人公所爱的人疯 了,所喜欢的人退出了,而当初所不喜欢的时髦女子却成了与自己共 结连理的唯一理想选择。尽管事情错综复杂,但读者却在趣味性的阅 读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张恨水生平经历
张恨水所处的历史环境 张恨水先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这是一个过渡的时代,古老封闭的中国 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现代化”、“世界化”过程。我们说生活 在这个时代的张恨水是不幸的,因为这个时代是这样的迅猛而艰难;同时,也正是这一特殊的人生的经历,为他创作 小说提供了源泉。张恨水也是中国通俗小说由近代走向现代的代表作家,他早年接受新学,以维新少年、革命青年自 居,却又醉心于风花雪月式的词章和风流才子式的小说。因而当人们提起张恨水,往往能联想到民国时期旧上海的十 里洋场,想到专写以男欢女爱为主题的爱情小说,因此有人把他归为专写爱情小说的鸳鸯蝴蝶派,尤其只是看了他的 早期作品,有这样的印象是很正常的。其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免不了要刻意模仿。但当我们 真正的通读了张恨水先生的作品,我们说他和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是有区别的。
《金粉世家》论文分析
![《金粉世家》论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06eb25bd64783e09122bb4.png)
《金粉世家》,时代下的凄美故事——谈《金粉世家》的人物塑造特点与时代意义史晓然201143006225 新闻传播2班《金粉世家》是40年代的通俗小说,是由现代通俗小说的大家张恨水所著,在当时,被冠以“民国《红楼梦》”的称号,但张恨水却自谦,认为只是齐大非偶,他并未为故事赋予革命的味道。
而在我认为,这恰恰是《金粉世家》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金粉世家》仅仅是描述了那个年代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家庭,故事曲折动人,贴近时代特征,并未如其它同时代的小说一样,给予浓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导向,使得《金粉世家》能够承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其中,其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最具有时代代表性。
《金粉世家》主要讲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栓的小儿子金燕西在一次偶然中遇见出自贫寒书香世家的冷清秋,对她一见钟情,并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到结婚,再劳燕分飞的故事。
小说以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又以金家姐妹的家庭故事,燕西与白秀珠的关系、金栓等故事为分支,展现了一个动荡年代的大家庭的浮浮沉沉,反应了当时上层社会的腐败,批判现实社会的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主人公冷清秋是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完美结合,她是一位接受新式教育,颇有才情的才女。
但同时,她又具有传统女性的婉约美和古典美,在对待婚姻家庭上是传统的。
冷清秋的这一形象虽然是作者有意刻写赞美,有“女神”之风,但实际上她却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新时期女性。
她们虽然接受了新式的教育,经历着西方思潮的冲击,可她们生长的家庭却注定了其骨子里流着依然是封建教育的血液。
她们一直在现代和传统的思想边缘徘徊挣扎。
在小说中,冷清秋在母亲的不知情的情况下,敢于接受燕西的爱,并与其私定终生。
她的才华让她拥有了独特的清高气质,是她的才情促成了燕西对她最初的痴迷,而也是她的清高,让金家人无法接纳,才走向了悲剧。
尽管她成为了高枕无忧的少奶奶,但依然选择了去自其食力,跑到外面教书,这体现了她作为新女性独立的一面,但也成为了金家人对她有不满的原因。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9dbf73f4f90f76c661371a74.png)
论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的贡献谢昭新黄静内容提要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
他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主要是:在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文体观;在创作实践的演进中,建立现代通俗小说的艺术观;在追求时代精神中,发展现代通俗小说的功能观。
他在“趣味性”与“时代性”的双重变奏中,实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作的突进,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学主流意识形态的靠近及转向。
作为现代通俗小说艺术大师的张恨水,不仅为中国文坛留下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而且还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小说理论著述。
人们评价张恨水,大都关注他的文学创作,而对他的文学思想尤其是小说理论则很少涉足。
其实,张恨水不仅是现代通俗小说家,而且还是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家。
张恨水说他曾打算写一部《中国小说史大纲》,后来欲改为《中国小说新考》,这部系统的小说理论著作虽未面世,但在他为自己的作品所写的序、《写作生涯回忆》、《谈长篇小说》、《长篇与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说过程》、《我写小说的道路》以及《总答谢》等理论文章中,已能够显示其通俗小说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
他的现代通俗小说理论大体上是属于实践型也即经验型的,即在通俗小说创作的基础上,以经验的总结、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观点又能进一步深化他的小说创作,这就形成了张恨水小说创作与理论的互动共振关系,这种“关系”既发展了张恨水又影响了一代通俗小说理论及其创作。
本文拟从通俗小说的文体观、艺术观、功能观三个方面,探讨张恨水对现代通俗小说理论的贡献。
一张恨水走通俗小说创作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他对章回体小说情有独钟,因而在理论上对章回体的性质以及如何改造旧章回体,作了较深入探讨。
联系现代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张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学,雅俗、新旧对峙冲撞中坚持章回体小说创作,建立通俗小说文体观的。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885b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c.png)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的开题报告
题目: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张恨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翻译家,他深受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上致力于推翻传统观念,创造出新的小说形式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
他的作品中以《边城》、《长河》等为代表的现代通俗小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因此,探讨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分析其所倡导的现代艺术观念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有哪些特点和内涵?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哪些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有何贡献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价值;
2. 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艺术风格;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与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关系;
4.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四、预期研究结论
本文预计得出以下结论:
1.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的创作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拒绝,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追求和肯定。
2.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受到了包括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西方文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3.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文化事件的《啼笑因缘》———兼论“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作为文化事件的《啼笑因缘》———兼论“张恨水现象”的生成](https://img.taocdn.com/s3/m/d8e3e87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收稿日期:2023-08-28基金项目: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张恨水电影批评的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B0085)。
作者简介:李婕,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年导演,研究方向:电影文学。
①梳理相关文献可发现,学界多从小说视角来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啼笑因缘》热”所引发的“张恨水现象”,如一些研究张恨水生平传记的书籍提到20世纪30年代的“张恨水热”现象时,主要从小说《啼笑因缘》的大热这一层面进行说明;相关研究论文主要有石娟的《〈啼笑因缘〉缘何轰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2期,第183-198页)、刘爱英的《“张恨水言情小说热”溯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1-85页)等文章,这些研究者探究“张恨水现象”的视角也基本聚焦于小说《啼笑因缘》;汤哲生的《比翼双飞:1921—1931年中国的通俗小说与商业电影》(《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第81-88页)一文则是学界少有的能从小说与电影双重视角考察20世纪30年代的“《啼笑因缘》热”现象的研究文献,但其研究多注重《火烧红莲寺》,对《啼笑因缘》的挖掘还略显不够,相关领域研究有待学界拓展。
作为文化事件的《啼笑因缘》———兼论“张恨水现象”的生成李 婕/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20世纪30年代,小说《啼笑因缘》的成功迅速扩展至颇具吸引力的大众传媒电影中。
影视改编引发影视公司的争夺战,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潮,爆发相关真假电影版权的“双胞案”,由此形成《啼笑因缘》在文化界引发的文化事件。
这场文化事件不只是作家个人意志的产物,也是报刊编辑、作者与读者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在不同媒介的立体互动作用之下,《啼笑因缘》不断被重塑,引发讨论热潮,推进“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关键词:《啼笑因缘》;电影改编;文化事件;“张恨水现象”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4)03-0030-08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4.03.004 作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作家”[1],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自20世纪30年代初问世后,一度热销,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f1505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76.png)
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张恨水,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作家张恨水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张恨水简介张恨水是中国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
他是安徽潜山人,原名心远,恨水是他的笔名。
张恨水于1895年5月18日出生在一个小小官吏家庭,他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后担任编辑,1917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
张恨水的一生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
在民国时期,他陆续发表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便不看小说的人也知道他的名字。
在民国时期,张恨水在目睹了陕甘人非人类的生活后,写作风格大变,自此他的士大夫作风开始减少,转为描写民间疾苦。
在新中国时期,“文革”爆发,张恨水本来想挑一些破书烧了,可是他视书为生命,哪一本也舍不得。
最终他还是把书都放回了书柜,在玻璃柜门上糊了白纸。
张恨水逝于1967年2月15日,这一天的早晨,他正准备下床,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自己的一生。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五十多年,写了三千万字,堪称著作等身,他的很多代表作,如《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水浒新传》等都是经典之作,还有很多都被后人拍成了电视剧。
以上就是张恨水简介,通过他的简介,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贡献。
现在,后人为了纪念张恨水,于2012年10月12日将张恨水的骨灰葬在了他的故乡安徽潜山张恨水纪念馆,并且立了铜像,供后人纪念和怀念。
张恨水作品张恨水中国著名的作家,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在这些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中、长篇章回小说,字数总共约三千万,那么张恨水作品有哪些呢?张恨水的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和《水浒新传》。
张恨水——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张恨水——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https://img.taocdn.com/s3/m/6681efc526fff705cc170ab2.png)
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 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 笑因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军阀 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后者更是风靡 一时,它将言情内容与传奇成分读 为一体,在传统章回体式中融入西 洋小说技法,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广 大读者。 “九一八”事变后所写的以抗 战题材的“国难小说”,如收在 《弯弓集》内的短篇小说,意在 “鼓励民气”(《弯弓集〃序》)。 中篇小说《巷战之夜》,则直接描 写天津爱国军民反抗侵略、浴血奋 战,艺术视野趋于开阔,格调趋于 豪放。 写于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 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和《五子登 科》是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社会 讽刺小说,巧于构思,富于想象, 讽喻辛辣,现实主义成分明显增强。
代表作
风流倜傥的七少爷金燕西,是一个多情的种子。他仰仗 着担任国务总理父亲的权势,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广 交女友。一日,他与一群朋友去西山郊游,与女学生冷清秋 邂逅。从此一见钟情,欲罢不能。 为了得到清秋的爱,燕西每天在校门口等候。一见清秋 放学出来,他便跟踪其后,清秋都以惊人的智慧甩开了燕西。 清秋不屈的个性更加吸引了燕西,他不惜重金买下了清秋家 隔壁的房子,并主动与清秋的舅舅宋世卿交友,爱慕虚荣的 舅舅为了攀上高枝,不断安排机会给燕西,结果反而加深了 清秋的反感。当燕西得知清秋喜欢作诗后,他马上组织起一 个诗社,聘来了一大群文人墨客帮自己写诗作画。每天清秋 放学回家,就从隔壁传来燕西朗朗的吟诗声,句句情深意切, 脉脉含情。日复一日,终清秋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认定燕 西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 清秋的家境贫寒,她怕遭到燕西家族的反对,因此始终 没有公开他俩的关系。此事被出身显贵的燕西原女友白秀珠 得知,她不依不饶,闹得金公馆鸡犬不宁,天翻地覆。 青年诗人欧阳于坚喜欢上了清秋,并对清秋百般关心 和体贴,在诗文创作给了她很大的启迪,清秋发现燕西求爱 的“杰作”原来均出于欧阳于坚之手,二人之间渐渐产生朦 胧的好感。 金府的花车终于将清秋迎娶到豪门大宅……可清秋对豪 门内的种种礼节一概不知,在婚礼上被金家几位少奶奶耻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一梦》
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 黑暗,作者以梦的形式,来 建构小说。 在技巧华丽的外表下,实则 故事与人物简单排列组合, 缺少精心的小说结构布局
张恨水通俗小说的特点
艺术形式上,继承并改造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创造出为大 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俗中见雅,雅俗共赏。 思想内容上,以社会为经,言情为纬。形成了社会言情小 说模式,跳出了鸳鸯蝴蝶派一味言情的才子佳人式的窠臼。 审美趣味上,真正做到了面向大众,寓教于乐,在严肃性 与娱乐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因而有极强的可读性。
父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个税务官。
这个家庭至少也称得上个“小
康水平”。
1901年,张恨水进入景德镇一
家私塾接受教育。
16岁时,他开始尝试通俗小说说创作。
1918年,张恨水经人推荐到《皖江日报》任总编辑。长篇小说《南 园相思谱》随后在该报副刊上连载。 1924年,张恨水接编《世界晚报》副刊《夜光》。在这前后,张恨 水的第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该副刊上连载。随后,
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象贾宝玉;自己是才子, 那么婊子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 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 人能识坎坷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
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7
•
佳人才子的书盛行的好几年,后一辈的才子的心思就 渐渐改变了。他们发现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 婊子的,佳人只为的钱。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钱,是应该的,
以降的所谓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及公
案、谴责小说(或称拟古派、讽刺派、人情派、侠义派) 等类型,都为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铺就了大道。 体现了对旧的传统小说的继承、延续和拓展, 现代都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通俗小说的类型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 继承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 社会小说 历史小说 武侠小说 言情小说 侦探小说
年后期与20年代早期侦探、黑幕和武侠小说的各次浪潮,则与袁世凯
和北洋军阀政府所造成的政治混乱同时。在这些浪潮中,逃避现实的 主调是复古主义和幻灭情绪。
11
通俗小说与《星社》
1922年7月7日成立于苏州的一个文学社团,主要发起人有、周瘦娟 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范君博等9人,到1937年,陆续加盟的 人已达68人。 抗战爆发后星社解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社团。
才子于是想了种种制伏婊子的妙法,不但不上当,还占了
她们的便宜,叙述这各种手段的小说就出现了,社会上也
很风行,因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这些书里面的主人
公,不再是才子+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
豪杰,是才子+流氓。
8
• 新的才子+佳人小说又流行起来,但佳人已是良家
女子了,和才子相悦相恋,分拆不开,柳荫花下, 象一对蝴蝶,一双鸳鸯一样,但有时因为严亲, 或者因为薄命,也竟至于偶见悲剧的结局,不再 都成为神仙了,——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
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之间的论争
通俗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曾占据很大市场, 拥有庞大的市民读者群,新文学兴起之后成为被批判 对象。 在审美形态上,市民——通俗文学视新文学“陈义过 高”“极端欧化”“研究高深”,而自我定位为趣味 化、通俗化和群众化。
有学者提出:“近现代通俗文学具有它自己的特色, 在发挥文艺功能上它完全可以与纯文学相互 补。……纯文学重探索性、先锋性,重视发展性情 感;通俗文学则是满足于平视性,是集体心理在情 绪感官上的自娱、自赏与自我宣泄,崇仰人性的基 本欲求。”
到了近来是在制造兼可擦脸的牙粉了的天虚我生
先生所编的月刊杂志《眉语》出现的时候,是这 鸳鸯蝴蝶式文学的极盛时期。后来《眉语》虽遭 禁止,势力却并不消退,直待《新青年》盛行起 来,这才受了打击。
9
2、范伯群的观点
• 社会形态和阶级关系为该派小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一、洋场的建立,都市生活的畸形发展,加之辛亥革命的失败,社会出现沉渣泛 起的颓废局面 • 二、地域文化。 • (1)该派执笔者多为苏州人,而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旧学根基的文人多。 • (2)苏州有天堂之称,原是地主官僚纸醉金迷的安乐享用之乡,这些文人对该 派的小说主题十分熟悉。
• (3)苏州离上海近,有机会到上海。
• (4)上海名妓,苏州人很多,同乡之谊。
10
3、林培瑞《上海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的观点
• 这类小说的兴起,反映了城市居民在“逐渐现代化的环境”中经历迅 速变革时的烦恼心理。当新城市生活变得沉重的时候,“读者要赶上 世界的愿望就让位于想忘掉自己赶上世界这一愿望了”。 • 这派小说的热门主题可以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的发展联系起来。当晚 清维新运动对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给予极大注意的时候,本世纪头十 年前半期第一批爱情小说的共同主题就是婚姻自由。此后20世纪头十
13
现代通俗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1912年,徐枕亚《玉梨魂》出版,风迷一时,先后销量竟达数十万
册。随后的《雪鸿泪史》、《余之妻》、《双鬟记》等也很畅销。
这是个言情的时代。 以《小说月报》全面革新为标志,现代通俗小说跨入了二十年代初 期到三十年代中期的发展成熟期,多种类型的题材都有经典的作品 出现。
《金粉世家》
小说以巨宦之子金燕西与平民之 女冷清秋的“相爱——结婚——离异”
的人生悲剧为主线,展现了一个“香
消了六朝金粉”的豪门贵族的盛衰史。
从结构布局、人物心理分析、白描手
法、细节描写等,都有很深的《红楼
梦》影子。
《啼笑因缘》
几乎囊括了通俗小说所有的 路数,使它成为一个兼容并 包的小说样式库。 富于社会批判的色彩。 在艺术上还比较注重人物心 理的细致分析和白描手法的 运用。
一发不可收,一生竟创作一百多部中长篇通俗小说,发表的文字超
过二千万。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 缘》、《八十一梦》等。
《春明外史》
小说以报人的眼光,揭示了
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政界、军
界、学界以至娱乐圈等社会
各阶层的种种丑恶污浊的怪
现状。
在言情的同时,也渗透着社
会讽刺的特点。
主要阵地:《礼拜六》《游戏新报》《小说日报》《笑》《小说世
界》等。 文学主张:“游戏”、“消遣”、“世俗”等。
鸳鸯蝴蝶-礼拜六派
1、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
2、礼拜六派: 则得名于一份重要的代表性刊物《礼拜六》。 该刊创办于1914年6月6日。
3、代表人物:徐枕亚、吴双热、张恨水、李涵秋、 吴若梅 、程小青、孙玉声、许啸天、 秦瘦欧等
.
现代通俗小说与 张恨水
.
通俗小说界说
从文学观念方面看,它比新文学、主流文学的政治功利性要弱些,商业目的性要强些;
从趣味上看,现代通俗小说更倾向于消遣、娱乐、游戏;
从创作方法上讲,现代通俗小说更有明显的民间传统小说
特征,模式化、程式化的倾向比较显著。
通俗小说的背景
自晚明冯梦龙等开创“三言”“两拍”小说新潮以来,清朝
民初通俗文学繁荣的原因
• 鲁 迅:《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 • 范伯群: 通俗文学观点 • 林培瑞:《上海现代通俗小说的兴起》
6
1、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
有了上海的租界,有些才子便跑到上海来。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 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婊子,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
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象《红楼
30年代末到40年代,雅俗文学的合流,为新中国文学的创作奠定了
基调。
经典的通俗小说
徐枕亚言情小说《玉梨魂》; 李涵秋的社会小说《广陵潮》;
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
通俗小说的集大成就者————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
心远,出生在江西广信一个小
官吏家庭。原籍安徽潜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