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初心与责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心与责任》

作为县级媒体记者,穿行基层,我看到的是人间百态,参与其中,这份职业让我与他们共同悲喜。今天我想分享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很普通,事也很平凡,但他们却让我记忆犹新,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个精彩而又拼搏的社会,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颗不忘使命、勇于担当的初心,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第一个故事要从妈妈讲起,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而今天我要讲的这位妈妈是开鲁县他拉干水库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名字叫范桂兰。196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范桂兰听说有个被遗弃的小男孩已经轮换了三四家,还是没有人愿意收养。善良的范桂兰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几经辗转,当范桂兰夫妇见到小男孩的时候,小男孩仅仅出生18天,体重不足5斤。按照家里排行,范桂兰为小男孩起了名字叫李明柱,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范桂兰还是给瘦弱的小明柱买来了奶粉,转眼到了该说话的年纪,可小明柱不仅一句话不会说,连翻身也不会,百般焦急的范桂兰夫妇跑遍了吉林、辽宁等地,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小明柱看病,实在没有钱住店,一家三口就在火车站的椅子上将就一夜。几经辗转,小明柱最终被诊断为脑瘫,屋漏偏逢连夜雨,范桂兰的丈夫由于多年辛苦劳累,积劳成疾,最终撒手人寰,即使这样,范桂兰也没有放弃这个常年吃药、时时需要照顾的脑瘫儿子。在范桂兰的精心抚育下,李明柱学会了爬和坐着,学会了用笨拙的右手吃饭,当我们采访范桂兰的时候,她已经81岁了,行动不便,眼睛接近失明,但她还是努力的为小明柱洗

脸、擦手,51岁的李明柱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片刻离不开母亲。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李明柱,支支吾吾的对着我们镜头说着“谢谢妈妈”,这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讶和动容,更让范桂兰感到欣慰。是啊,51年、18000多个日日夜夜,范桂兰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母爱的责任和担当。当时我就在想,我应该做点什么,我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范桂兰的故事,让她的故事感染更多的人,让她的付出更有社会价值。

这次的采访经历对我的价值观和事业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这之前我报考电视台,成为一名记者,仅仅出于就业的考量。而这次的经历让我认识到我不应该为了工作而工作,新闻记者也不是别人眼里的“传声筒”“复读机”,我的这份职业应该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啥意义)

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就是开鲁县护林员李明的故事,1983年的春天,开鲁县建华林场在沙坨地上栽植了13000多亩地的杨树,需要一名负责任的护林员,经过再三筛选,大家公认的“老实人”李明聘用上岗。为了这片树林,李明举家搬到沙坨里,挑水吃,烧牛粪,一家人在沙坨里开始了艰难的护林生活,而这一住就是35年。每天他都要在30多里的巡林路上走3圈,雷打不动。采访时,李明告诉我,退休前,他的工资每个月才300元。但是不管钱多钱少,他都要干下去,因为他守护的这片树林,是子孙后代的希望,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35年时间,李明坚守一件事,那就是看管好林场里的每一棵树,他说“我只是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是啊,“做点有意义的

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用35年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呢?通过这次采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再平凡的事,再平凡的人,只要坚定,只要执着,只要不放弃,一颗小草都有点缀春天的价值。而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是要有李明老人不计得失、勇于付出的精神,这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向前、向前,向着新闻现场勇往直前,这才是记者始终守望的职业信念。近点、近点,向着事件核心再近一点,这才是我们永不忘却的初心召唤。如今,在全媒体时代,我们记者的力量在于坚定信念,在于“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

入职以来,我看到有的同事为了拍出好看的画面,在烈日下等待几个小时;有的为了写出有深度的稿子,深入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环境;有的为了及时赶出稿件,经常加班到凌晨,甚至通宵……。而我虽然是一名女记者,但由于工作需要,摄像、写稿、剪片样样都得会,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记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新闻记者只有对人民群众饱含深情,才能写出充满血肉和生命力的作品,只有肩负起责任与担当,才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