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民间玩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民间玩具的风格特征

拨浪鼓

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问世;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

鬃人

用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鬃制作而成。鬃人身高约9厘米,都以皮影戏和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塑造出不同的形象。玩时把鬃人放置在一个铜盘中,轻轻敲击铜盘,鬃人会伴随着铜盘声有节奏地转动。鬃人的转动借助于底座粘有一圈长约二、三厘米的猪鬃,鬃毛具有弹性且排列角度的不同和敲击铜盘力量的大小,

鬃人可以正转或反转。因它有趣的象一楚楚戏剧,故老北京人亲切的称它为“盘

中好戏”。

面人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在加入各种颜色,捏出不同造型的人物。在老北京街头,尤其是在白塔寺、护国寺、东岳庙等较大的庙会上都有卖的。是当时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小巧玩赏品和陈设品。现在故宫内仍然收藏着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玩赏的

面塑。

草编玩具

这是过去北京儿童常玩的一种用草编的玩具。是用一种名叫马莲草编成,因此又

称马莲玩具。

长枪

一种木制的玩具。其外形以古代兵器长枪为模子;采用木料制成。此类玩具简捷、轻便又不伤人,是老北京城男孩子普遍喜爱的玩具。至今仍被保留。

风筝

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

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

又称“纸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削木为鹊乘而放之的记载。古时风筝多为战争服务,成为一种有效的通讯联系工具,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工具,最早见于宋代画家苏汉臣的绘画作品中。到了明、清时期,每逢清明前后人们都要走出户外去放风筝。当时北京最有代表性的风筝是“黑锅底”和“瘦

腿子”。

空竹

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以北京、天津所产的最为著名。空竹分为单轮(木轴一端为圆盘)和双轮(木轴两端各有一圆盘)。双轮空竹比单轮空竹容易操作。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空竹又叫“抖嗡”,是一种著名的民间玩具。用两根小竹棍拴线,缠在木轴上抖动,空竹高速旋转而发出声音,早在明末,北京的空竹就成为春季的玩具了,人们在胡同里、院落中抖响空竹,悠扬悦耳的声响便在北京城内此起彼伏。

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

香包

古时候,每当端午节,家里的长辈用棉布、丝绸等材料制成香包,在里面填上带香味的药材,戴在小孩子的胸前或挂在床头,可以除病求福。等过了端午节就把戴过的香包扔掉,表示弃除疾病。所以你在路上看到别人扔的香包,可

千万不能捡啊。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陇东皮影戏大约在明清(14世纪-19世纪)时就已经十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

精细流畅。陇东皮影制作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牛皮刮干净、晾至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先将样稿轻画在牛皮上,然后用各种型号的刀具或刻或凿。之后用透明水色着色,颜色一般不调和,故而纯正绚丽、对比强烈。刻凿、着色完毕后“出水”即熨平,这是其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关。出水后再晾干,装订组合即可上台表演。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布老虎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布老虎的存在源于民间百姓对虎的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