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模板电化学资料

论文模板电化学资料
论文模板电化学资料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NT-R518N 防皱免烫剂在纯棉织物中的应用

学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业: 轻化工程 班级: 0901学号: 200906020108 学生姓名: 金海泉 导师姓名: 杨 军 完成日期: 2013年3月10日--2013年6月10日

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科研成果,也不包括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NT-R518N防皱免烫剂在纯棉中的应用

姓名金海泉学院(系)化学化工专业轻化工程班级 0901 学号200906020108 指导老师杨军职称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潘璞

一、基本任务及要求:

1、课题内容:用NT-R518N作为防皱免烫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内容包括:

①探索RT-518N在防皱免烫整理过程中的最佳浓度;②探索RT-518N在防皱免烫整理过程中

的最适温度;③探索RT-518N在防皱免烫整理过程中的最适烘燥时间。

2、任务要求:

a、完成2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一篇; 11000—13000字毕业论文一篇;并作好毕业论文题

报告和实验记录。

b、毕业论文资料含以下几个部分: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开题报告(含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合

订)、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及任务书合订、科学论文实验记录本、电子文档)。具体格式与规

范,详见教务处相关资料。

二、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共17周)

1. 第1—2周查阅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2. 第 3 周检查、修改并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第 4 周实验准备

4. 第5—12周实验、测试

5. 第13—14周实验数据整理、补充实验、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6. 第15—16周修改并提交毕业论文、工作手册,原始记录

7 第17 周毕业论文答辩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Ⅱ)

1 前言 (1)

1.1棉织物后整理工艺种类及效果浅析 (1)

1.1.1防皱整理 (2)

1.1.2 抗菌整理 (2)

1.1.3 抗紫外线整理 (2)

1.1.4 耐久阻燃整理 (2)

1.1.5 超柔软整理 (3)

1.1.6 纳米整理 (3)

1.2 纳米助剂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3)

1.3纯棉织物纳米整理影响因素 (4)

1.3.1纳米防皱免烫剂 (4)

1.3.2 催化剂 (4)

1.3.3 润湿剂 (4)

1.4课题的目的意义与发展前景 (4)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材料、药品、仪器 (6)

2.1.1 实验材料 (6)

2.1.2 实验药品 (6)

2.1.3 实验仪器 (6)

2.2工艺流程及实验处方 (7)

2.2.1工艺流程 (7)

2.2.2 实验处方 (7)

2.3测试方法 (7)

2.3.1 断裂强力测试方法 (7)

2.3.2 折皱回复角(T+W)测试方法 (8)

2.3.3 耐久性测试方法 (8)

2.3.4 手感测试测试方法 (8)

2.4实验内容 (8)

2.4.1 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8)

2.4.2 焙烘温度对整理的影响 (9)

2.4.3 焙烘时间对整理的影响 (9)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0)

3.1 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0)

3.1.1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10)

3.1.2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11)

3.1.3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耐久性的影响 (11)

3.2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2)

3.2.1 焙烘温度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12)

3.2.2 焙烘温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13)

3.2.3 焙烘温度对耐久性的影响 (13)

3.3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14)

3.3.1 焙烘时间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14)

3.3.2 焙烘时间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15)

3.3.3 焙烘时间对耐久性的影响 (15)

3.4 各变量因素对织物手感的影响 (16)

3.5 最佳工艺下的处理效果 (16)

4 结论 .... ..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 (19)

NT-R518N防皱免烫剂在纯棉织物中的应用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是采用纳米防皱免烫剂NT-R518N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以提高织物防皱免烫性能。探讨了工艺参数,即浸轧工艺、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的影响,测试织物整理后折皱回复角,断裂强度,手感测试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纳米防皱免烫剂NT-R518N浓度为90g/l,焙烘温度140-160℃,焙烘时间为5min,采用二浸二轧可以达到最佳防皱免烫效果,此时折皱回复角提高20-30°,断裂强度保持在140N左右,手感、耐久性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纯棉织物;纳米;防皱免烫;焙烘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NT-R518N in Anti-crease Finishing

of Pure Cotton Fabric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nanometer anti-creasing NT - R518N finishing agent for pure cotton fabr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winkle resistance and non-ironing was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the pad technology, finishing agent concentration, the baking temperature and the baking time was also discussed. The fabric crease recovery angle, breaking strength and feel of pure cotton fabric was tested after treated with NT - R518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effect of winkle resistance and non-ironing appear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inishing agent NT - R518N is 90 g/l, the baking temperature is 140-160 ℃, the baking time is 5 min and two dip two rolling method is used. In this condition, the crease recovery angle was increased by 20-30 °, the breaking strength remained 140 N or so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the feel and the durability .

Keywords::P ure cotton fabric; Nanometer; Winkle resistance non-ironing; Baking

1 前言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具有柔软、透气、舒适、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喜欢。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在穿着和洗涤的过程中容易起皱,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的易起皱,需要熨烫的缺点,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整理加工工艺[1.2]。棉织物形态安定整理,就是优选棉织物抗皱整理剂、催化剂、添加剂组成的整理工作液,在合理的整理条件下,交联反应.达到大幅度提高棉织物弹性、折皱回复性的目的。

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吸附性很强等一般材料所不能相比的优异性能,易引起交联反应,且对环境无污染。纳米粒子只有1~100nm,,它独特的性能决定了它有许多新型的应用,而纳米技术就是正确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性能。当纺织品在传统功能以外还有一些附加值时,它就被当作特种纺织品或者功能性纺织品[5.6]。功能性整理代表第二代整理技术,它可以让各种纺织材料独特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冷的环境下得到热,在热的环境下得到凉爽,或者是在日常行为中得到很大的方便、帮助[7]。

功能性整理包括防水、抗菌、抗皱、防紫外线、释放香味、皮肤护理、抗静电、防虫、防火、凉爽、绝热等。

纳米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商业性应用就是在整理工艺中引入纳米粒子,因此也称纳米整理技术。从此,纳米整理技术不断创新,并被着重应用于如何让化学整理更可控,通过静电、热动力或者其他的方法,整理剂中分离的分子或者是纳米粒子能够沿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轨迹被引入到纺织材料中[8]。

用NT-R518N防皱免烫剂,对纯棉织物做抗皱免烫整理,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和不同焙烘温度的整理效果,确定NT-R518的最佳浓度和最佳焙烘温度,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有明显提高,且断裂强度保持率也较高,手感较好[9]。

1.1棉织物后整理工艺种类及效果浅析

随着大众服装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功能化纺织品和生态纺织品的概念渐得人心,使得纺织产品结构得以改善棉织物,以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等优良的服用性能而成为最常用的服装面料,但它的缺陷是易产生折痕且不易恢复。因此,对棉织物

进行适当的整理工艺,并且赋予其他的整理功效,提高其服用性能,成为目前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提高其附加值的有效方法[10]。

从后整理工艺上来看,常用的并且有所推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防皱整理

防皱免烫整理主要是将棉织物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的防皱免烫整理剂进行处理,

使整理剂与纤维素大分子上的羟基形成交联,从而将纤维素大分子上羟基封闭,降低棉

织物在形变时纤维大分子上羟基之间氢键拆散和重建而导致折皱,由此提高棉织物防皱性能防皱整理工艺分为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四个阶段。

经过防皱免烫整理后,处理后的织物能更好提高织物的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抗皱免烫性能[11]。

1.1.2 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微生物后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整理;在国内有人称之为卫生整理。卫生整理主要是将抗菌剂吸附在纺织品上,与织物形成一定的共价,在纤维表面形成含抗菌剂的反应性合成树脂,从而抑制转移到纺织品上的微生物的繁殖,断绝恶臭的来源 [12]。

1.1.3 抗紫外线整理

抗紫外线整理是在棉织物上涂加抗紫外线整理剂,强烈选择性吸收紫外线,以热量或其他无害低能辐射将能量释放或消耗,并能进行能量交换。紫外线辐射到织物上,部分在被反射,部分被吸收,其他的则透过织物,通过提高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率和反射率来降低紫外线的穿透率,达到防紫外线功效[13]。

抗紫外线整理剂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类和有机类,这两类各有其特点,如果把这两类物质适当混合后对织物进行处理,能使植物对紫外线既具有散射和反射作用而且具有吸收作用,从而极大的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使其获得高质量的抗紫外线纺织品。

虽然紫外线辐射具有一定杀菌作用而且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在一定方面有利于人体健康,但大量的紫外线照射会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将诱发皮肤病,从而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所以,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能很好保护人体健康[14]。

1.1.4耐久阻燃整理

纯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主要有用四羟甲基氯化膦阻燃剂为基础的工艺和以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为阻燃剂的耐久阻燃整理工艺。但是两者在整理和服用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甲醛问题,由于甲醛对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很大危害,所以无甲醛的阻燃整理剂的开发和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也相关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和应用中

[15]。

经过耐久阻燃整理的棉织物,抗燃烧性能表现优异,有很短的阴燃和续燃时间,能在特定场所保护人身健康。

1.1.5 超柔软整理

超柔软加工整理是指高档棉织物面料除了在印染前处理工艺和丝光中既有的工艺外,还要加入一些超柔软剂,在浸轧与漂洗中,提高棉织物的柔软性能。欧洲和日本正在竞相开发棉的超柔软剂,如液状系氨基变性聚硅氧烷整理剂等。

通过超柔软加工纯棉织物,具有持久的柔软风格和回弹性,其可以作为高级服装和高档床上用品的理想面料[16]。

1.1.6纳米整理

纳米整理是把棉织物按一定浴比浸泡在纳米抗菌剂中,加固着剂采用超声波或其他方式反复作用后,再经过烘干冲洗再烘干后,使细小的纳米颗粒附着在棉纤维的缝隙或孔洞甚至棉纤维的空腔中,从而使纳米材料嵌入在棉织物的内部,提高警惕棉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17]。

利用不同功效的纳米材料,通过纳米整理,可以使棉织物获得抗菌拒油抗污等特殊功效。

1.2 纳米助剂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在很多化学化工领域,催化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纳米助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控制反应时间。但是,大多数的传统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较低,而且制备过程不严谨。因此,纳米助剂的生产使其原料在很大程度上的浪费并且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所以,在催化剂应用上,纳米助剂有极强的优势,纳米助剂的表面活性中心多,比表面积大,这就为做催化助剂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条件。同时纳米助剂的表面及体积效应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反应选择性。纳米助剂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对比一般的催化剂,用纳米材料作催化剂,可以提高10-15倍反应速度。

当前,在高分子聚合物氧化,还原和合成反应中,可直接用纳米态铂黑、银、氧化铝、氧化铁等做催化剂,利用纳米镍作为固体燃料反应的催化剂,可提高燃烧效率100倍。纳米微粒在有机物制备方面,作为催化剂应用很多的是半导体催化剂,溶解在溶液中的每一个半导体颗粒,可看成是一个短路的微小型电池,用能量大于半导体能隙的光照射半导体分散系时,半导体纳米粒子吸收光产生电子——空穴对。

1.3纯棉织物纳米整理影响因素

1.3.1纳米防皱免烫剂

本论文使用的NT-R518N整理剂的特点有如下特点其甲醛含量极低、抗氯牢度好,能与大多数功能整理如防水、防油及易去污配方相容,经整理后织物的手感没有不良影响,能用于棉及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洗可穿和防皱整理以及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耐沸热洗涤的防皱和免烫整理,也可用于前焙烘、后焙烘、成衣免烫等多种工艺。

NT-R518N是一种纳米防皱免烫整理剂,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下,NT-R518N整理剂的外观是浅黄或微黄棕色透明液体,透明液体的酸碱度大约为4.0-6.0左右,且能与大多数纺织辅助用化学品相容,建议初次使用前做好测试,其稀释性表现为能完全溶于水,其储存保持在5℃-35℃之间组分稳定至少6个月,冻结可致永久失效。

1.3.2催化剂

本论文使用的催化剂是NT-515M,其特点呈低变黄,能与大多数功能整理如拒水拒油及易去污配方相容、能用于棉及再生纤维素织物的洗可穿和防皱整理以及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织物耐沸热洗涤的防皱和免烫整理,也可用于前焙烘、后焙烘、成衣免烫等多种工艺。

NT-R515M整理剂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表现如下:其外观是呈无色的液体,其工作液使用pH值大约为6.5±0.5(10﹪水溶液),其含固量﹪为20.5±1.0,有关溶解性表现为能与水混溶,其储存在5℃-35℃之间组分稳定至少6个月,冻结可致永久失效。1.3.3 润湿剂

在本论文中使用的润湿剂是NT-W108,其特点表现如下,其能赋予织物卓越的润湿能力,NT-W108整理剂专用于Coolest Comfort整理,其不含APEO(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配成的工作液低泡,NT-W108整理剂亦可生物降解。

NT-W108整理剂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体表现如下:其外观是呈无色至浅黄色的透明液体,其工作液使用pH值大约为4-8(1﹪水溶液)其离子特性表现为能与大多数纺织辅助用化学品相容,建议初次使用前做好测试,其有关溶解性表现为能与水混溶,

其与强阴离子、阳离子性化学品不相容,其储存条件为在5℃-35℃之间组分稳定至少6个月,冻结可致永久失效。

1.4课题的目的意义与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纯棉衬衫的流行,对织物洗涤后免烫的要求更加高。由于当前前普遍使用的树脂整理剂其本身的化学结构都和甲醛相关,因而经这些树脂免烫整理的

织物就会残留一定量的甲醛。这是一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物。寻找纺织业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已成为织物整理的热点,多元羧酸类整理剂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无甲醛防皱整理剂,以1,2,3,4一丁烷四羧酸(BTCA)为多,但由于BTCA价格昂贵,阻碍了其工业化进程。本研究选择了产品结构与BTCA相似的马来酸酐为抗皱整理剂,用NT-518N作催化剂纯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合理的工艺条件及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马来酸酐本身不能和纤维交联,但在一定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能自身聚合,且与其它单体共聚,或与纤维上的一OH和一NH交联,因此可作为有效的防皱整理剂。

纳米材料具有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吸附能力强等一般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异特性,可作为催化剂,容易引发交联反应,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应用于纺织业是很有前途的。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药品、仪器

2.1.1 实验材料

纯棉织布广东东莞德永佳纺织有限公司2.1.2 实验药品

表1 实验药品

实验药品生产厂家

NT-R518N防皱免烫整理剂美国NANO-TEX公司

NT-R515M无机氯化盐美国NANO-TEX公司

NT-X603 美国NANO-TEX公司

NT-W108交联剂美国NANO-TEX公司

2.1.3 实验仪器

表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生产厂家

YG026B电子织物强力机宁波纺织仪器厂

YG541E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性仪器宁波纺织仪器厂

小样定型机佛山市宏信佳机械设备厂有限公司

染色试样小轧车佛山市南海区宏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Y101-2电热干燥箱宁波纺织仪器厂

注:其他仪器有温度计、烧杯、玻璃棒、量筒、移液管、吸耳球。

2.2工艺流程

2.2.1工艺流程

织物准备→浸轧工作液(轧液率85%,二浸二轧) →预烘(90℃,3 min) →焙烘(110~170 ℃,4min) →洗涤(洗涤剂5 ml/L) →冷水洗→烘干

2.2.2实验处方

(1)NT-R518N (g/L) 60

NT-R515M(g/L) 15

NT-X603(g/L) 15

NT-W108(ml/L) 1ml

温度/(℃) 常温

时间/(min) 3min

浴比1:10-1:50 (2)NT-R518N(g/L) 90

NT-R515M(g/L) 15

NT-X603(g/L) 15

NT-W108(ml/L) 1ml

温度/(℃) 常温

时间/(min) 3min

浴比1:10-1:50 (2)NT-R518N(g/L) 120

NT-R515M(g/L) 15

NT-X603(g/L) 15

NT-W108(ml/L) 1ml

温度/(℃) 常温

时间/(min) 3min

浴比1:10-1:50

2.3测试方法

2.3.1断裂强力测试方法

按GB/T3923-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条样法》。

2.3.2折皱回复角(T+W)测试方法

按GB/T15552—1995(水平法)纺织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试—回复角法测试。

2.3.3耐久性测试方法

采用BS5651—1978方法,加家用洗衣粉5g/L,浴比为1∶10,温度50℃,洗30min,然后清水漂洗、烘干,连续洗12次,相当于家用洗涤50次,水洗后测定其折皱回复角以及其断裂强度。

2.3.4手感测试方法

感官评定是通过人的手触摸织物所引起的感觉,并结合对织物的外观视觉印象来作出评价。具体方法归纳为“一捏,二模,三抓,四看”。一般是集中适当的熟练人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织物进行检验。检验人员根据其经验,对织物风格优劣给予分档评分。0~5分共6档,0分表示最差,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合格,3分表示中等,4分表示良好,5分表示最优。

2.4实验内容

2.4.1 纳米防皱免烫剂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表3 不同NT-R518N整理剂浓度的实验处方

编号NT-R518N(g/l)NT-R515M (g/l) NT-X603(g/l) NT-W108(ml/l)

1 60 15 5 1

2 90 15 5 1

3 120 15 5 1

总液量:500ml

整理工艺:

①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10℃,60s)→水洗→烘干

②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40℃,60s)→水洗→烘干

③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70℃,60s)→水洗→烘干

④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10℃,300s)→水洗→烘干

⑤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 →焙烘(140℃,300s)→水洗→烘干

⑥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 →焙烘(170℃,300s)→水洗→烘干

⑦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10℃,600 s)→水洗→烘干

⑧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40℃,600 s)→水洗→烘干

⑨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70℃,600 s)→水洗→烘干

2.4.2焙烘温度对整理的影响

表4不同焙烘温度的实验处方

编号NT-R518N(g/l)NT-R515M (g/l) NT-X603(g/l) 焙烘温度(℃)NT-W108(ml/l)

1 90 15 5 110 1

2 90 15 5 140 1

3 90 15 5 170 1

总液量:500ml

整理工艺:①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600 s)→水洗→烘干

②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300 s)→水洗→烘干

③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60 s)→水洗→烘干

2.4.3焙烘时间对整理的影响

表5不同焙烘温度的实验处方

编号NT-R518N(g/l)NT-R515M (g/l) NT-X603(g/l) 焙烘时间(min)NT-W108(ml/l)

1 90 15 5 1 4-5

2 90 15 5 5 4-5

3 90 15 5 10 4-5

总液量:500ml

整理工艺:①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10℃)→水洗→烘干

②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40℃)→水洗→烘干

③浸轧工作液(二浸二轧)→预烘(90℃)→焙烘(170℃)→水洗→烘干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3.1.1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改变NT-R518N的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测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表6折皱回复角

编号折皱回复角/(经向°) 折皱回复角/(纬向°)

急弹缓弹急弹缓弹1(60g/l)95.5 107.9 116.3 126.3

2 (90g/l)100.2 113.5 125.2 131.7

3(120g/l)109.8 138.2 130.5 143.9 空白84.3 92.3 88.2 97.2

注:此数据为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

如图1:

图1 折皱回复角与整理剂浓度的关系

由表6和图1可知,当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不变时,随这防皱免烫剂NT-R518N的浓度用量的提高,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逐渐上升。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随着防皱免烫剂用量的增加,防皱免烫剂与纤维素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从而使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逐渐

增加。

3.1.2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表7断裂强度

编号断裂强力/N 断裂伸长率/%

1(60g/l)153.20 9.92

2 (90g/l)132.30 8.06

3(120g/l)120.60 12.07 空白189.60 11.08

注:此数据为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

由表7可知,当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不变时,随这防皱免烫剂NT-R518N的浓度用量的提高织物的强力逐渐下降。产生这一现象,是因为随着防皱免烫剂用量的增加,防皱免烫剂与纤维素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而强力和交联程度呈负关系,因此强力下降。

3.1.3纳米防皱免烫剂浓度对耐久性的影响

表8 耐久性测试

编号

洗涤前洗涤10次后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折皱回复角

(纬向°)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急弹缓弹急弹缓弹急弹缓弹急弹缓弹

1 102.

2 123.4 121.7 137.8 99.5 120.5 117.2 132.2

2 104.1 125.9 123.5 140.2 101.4 121.

3 118.6 135.8

3 124.2 144.1 136.5 149.3 112.3 139.2 129.3 139.9

空白84.3 92.3 88.2 97.2 82.4 90.3 86.2 96.9 注:此数据为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

由表8可知,洗涤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都有所下降,随着防皱免烫剂用量的提高织物织物折皱回复角的下降程度增大。

综上所述,当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不变时,随这防皱免烫剂NT-R518N的浓度用量的提高织物的强力逐渐下降,折皱回复角逐渐上升,织物的手感无太大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随着防皱免烫剂用量的增加,防皱免烫剂和纤维素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从而使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逐渐增加。而强力和交联程度呈负关系,因此强力下降。防皱免烫剂浓度选用90g/l为最佳整理剂浓度。

3.2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3.2.1焙烘温度对折皱回复角的影响

表9折皱回复角

编号

折皱回复角/(经向°) 折皱回复角/(纬向°) 急弹缓弹急弹缓弹

1(110℃)95.3 110.6 123.5 127.2

2(140℃)100.2 113.5 125.2 131.7

3(170℃)103.5 116.7 127.8 135.1 空白84.3 92.3 88.2 97.2

注:此数据为整理剂浓度为90g/l,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

如图2:

图2 折皱回复角与焙烘温度的关系

由表9和图2数据可知,当焙烘时间和防皱免烫剂NT-R518N浓度一定时,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防皱免烫剂和纤维素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从而织物折皱回复角有所提升。

3.2.2焙烘温度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表10断裂强度

编号断裂强力/N 断裂伸长率/%

110℃160.10 12.36

140℃130.00 8.06

170℃96.30 9.21

空白189.60 11.08

注:此数据为整理剂浓度为90g/l,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

由表10数据可知,当焙烘时间和防皱免烫剂NT-R518N浓度一定时,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织物的断裂强度下降。这是因为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防皱免烫剂和纤维素的交联程度逐渐增加, 而强力和交联程度呈负关系,因此强力下降。

3.2.3焙烘温度对耐久性的影响

表11耐久性测试

编号

洗涤前洗涤10次后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折皱回复角

(纬向°)

折皱回复角

(经向°) 急弹缓弹急弹缓弹急弹缓弹急弹缓弹

1 95.3 110.6 123.5 127.

2 93.2 109.0 122.1 126.3

2 100.2 113.5 125.2 131.7 96.

3 110.6 123.7 129.6

3 103.5 116.7 127.8 135.1 97.1 111.3 123.9 130.4

空白84.3 92.3 88.2 97.2 82.4 90.3 86.2 96.9 注:此数据为整理剂浓度为90g/l,焙烘时间为5min条件下;编号1表示110℃条件,编号2表示140℃,编号3表示170℃。

由表11数据可知,当焙烘时间和防皱免烫剂NT-R518N浓度一定时,洗涤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都有所下降,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织物织物折皱回复角的下降程度增大。

综上所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的焙烘温度的提高,织物的强力逐渐下降,折皱回复角逐渐上升,织物的手感无太大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随着温度的提高,交联剂与纤维发生交联的程度提高。强力与交联程度呈负关系,因此强力会下降。当温度为140℃左右时,回复角达到一个较大值,此时强力保存率也能较高,手感无明显变化。因此,焙烘温度选为140℃为最佳焙烘温度。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4级《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

《应用电化学》复习题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放电条件对电池的放电容量和性能有利() A温度在20~40℃之间放电、间歇放电; B深度放电、高温放电; C连续放电、放电倍率较大放电; D低温放电、30%左右的额定容量放电。 2.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输出的电量(单位为A?h?kg-1或A?h?L-1)指的是电池的() A额定容量;B比容量;C放电倍率;D比能量。 3.对于可溶正极锂电池(如Li/SOCl2),其中可溶指的是() A Li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B正极(SOCl2)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C无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D有机支持电解质可溶于溶剂中,形成有机电解液; 4.燃料电池与一般电池的本质区别在于() A能量供给连续,燃烧和氧化剂由外部提供 B能量转化效率高,低或零污染排放; C高度可靠,操作简单; D比能量和比功率高,建设周期短。 5.有一个电池上的标号是LR6,它的含义是:() A碱性锌锰圆柱形5号电池;B碱性锌锰圆柱形7号电池; C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5号电池;D碱性锌氧化银圆柱形1号电池。 6.碱性Ni/Cd电池密封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A负极的有效容量是正极的1.3-2.0倍; B正极的有效用量是负极的1.3-2.0倍; C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负极使之还原消除; D正负极的有效容量基本相同,O2通过渗透膜到达正极使之还原消除。 7.开路电压OCV是指:() A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极两级的电势差; B是指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 C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D是指电池放电电池终止时的电压值。

特种加工论文

特种加工技术的现代应用及其发展研究 摘要:特种加工技术是直接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化学能或者复合能实现材料切削的加工方法,是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低刚度零件及模具加工中的重要工艺方法。本文介绍了概念、特点、分类以及近些年应用于特种加工的一些新方法、新工艺。 关键词:特种加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高能束流加工超声波加工复合加工 1、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 现代特种加工(SP,SpciaI Machining)技术是直接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及特殊机械能等多种能量或其复合以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与常规机械加工方法相比它具有许多独到之处。 1.1以柔克刚。因为工具与工件不直接接触,加工时无明显的强大机械作用力,故加工脆性材料和精密微细零件、薄壁零件、弹性元件时,工具硬度可低于被加工材料的硬度。 1.2用简单运动加工复杂型面。特种加工技术只需简单的进给运动即可加工出三维复杂型面。特种加工技术已成为复杂型面的主要加工手段。 1.3不受材料硬度限制。因为特种加工技术主要不依靠机械力和机械能切除材料,而是直接用电、热、声、光、化学和电化学能去除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它们瞬时能量密度高,可以直接有效地利用各种能量,造成瞬时或局部熔化,以强力、高速爆炸、冲击去除材料。其加工性能与工件材料的强度或硬度力学性能无关,故可以加工各种超硬超强材料、高脆性和热敏材料以及特殊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因此,特别适用于航空产品结构材料的加工。 1.4可以获得优异的表面质量。由于在特种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有些特种加工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表面粗糙度。热应力、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区及毛刺等表面缺陷均比机械切削表面小。 各种加工方法可以任意复合,扬长避短,形成新的工艺方法,更突出其优越性,便于扩大应用范围。 由于特种加工技术具有其它常规加工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现代加工技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现代技术装备,特别是航空航天高技术产品的一些结构件,如工程陶瓷、涡轮叶片、燃烧室的三维型腔、型孔的加工和航空陀

应用电化学复习试题2007126

第三章 化学电源 1、什么是化学电源?试述其结构和类型。 答:(1)化学电源:又称电池,是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化学电源的结构:电极材料(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外壳等 化学电源的类型:①一次电池(原电池)②二次电池(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③贮备电池④燃料电池 2、试述有关化学电源主要性能的概念,如电动势,开路电压,工作电压,截止电压,电池容量(比能量,比功率),连续放电,间歇放电,电池的寿命,自放电,过充电等。 电动势E :又称理论电压,是指没有电流流过外电路时电池正负两极之间的电极电势差。开路电压OCV :是在无负荷情况下的电池电压,一般 OCV ≤E ,只有可逆电池的OCV =E 。 工作电压V :是指电池有电流流过时的端电压。 额定电压:指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 中点电压:指电池放电期间的平均电压。 截止电压:指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 电池容量C C )或安时(A ·h ) C=mzF/M 由图可知,间歇放电时电池的容量要较连 续放电时的大。 电池的寿命包含三种涵义:使用寿命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循环寿命是指在二次电池报废之前,在一定条件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充放电循环的次数,对于一次电池、燃烧电池则不存在循环寿命。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电压

自放电是指由于电池种一些自发过程的进行而引起的电池容量的损失。 充电时间太长,电池可能被过充电。 3、影响电池容量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放电电流:电池容量和放电电压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而减小,放电倍率增大,则放电电流增大,电容容量减小。 放电深度:指电池放电量占额定容量的百分数,一般情况下,二次电池DOD为额定容量的20%~40%。放电形式:连续放电、间歇放电。 放电期间电池的温度:20~40oC之间放电时,性能较好。低温放电,电池活性物质化学活性的降低和电池内阻的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电压和电池放电容量降低;高温放电,虽然可以加速电极反应的速度和电解液的扩散速度,降低了极化,但温度太高,可能导致一些组分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变性,有时足以造成容量的损耗。 4、什么是一次电池?一次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1)一次电池(原电池)为电池放电后不能用充电的方法使它复原的一类电池。 (2)原因是由于电池反应或电极反应的不可逆性或条件限制使电池反应很难可逆地进行所决定的。 (3)主要优点是:方便、简单、容易使用,维修工作量极少。其他优点有:贮存寿命长,适当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可靠,成本低。 5、写出氯化铵型锌锰一次电池表达式及电极反应和成流反应,说明正负极的集电器。 答:氯化铵型锌锰电池: 电池表达式:(-) Zn│NH4Cl+ZnCl2│MnO2 , C (+) 负极反应:Zn -2e→Zn2+ 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 电池反应:Zn+2MnO2+2NH4Cl→2MnOOH+Zn(NH3)2Cl2 电池采用含NH4Cl和ZnCl2 水溶液作电解液(PH=5),采用Zn和石墨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电器。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论文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论文 班级:机械09-4班 姓名:侯艳飞 学号:20091058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尖端技术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对此都极为重视,投入很大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实行技术保密,控制关键加工技术及设备出口。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提高机电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发展高新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成为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是指亚微米级(尺寸误差为0.3~0.03μm,表面粗糙度为Ra0.03~0.005μm)和纳米级(精度误差为0.03nm,表面粗糙度小于 Ra0.005nm)精度的加工。实现这些加工所采取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措施,则称为精密超精加工技术。加之测量技术、环境保障和材料等问题,人们把这种技术总称为超精工程。 超精密加工主要包括三个领域: 1.超精密切削加工如金刚石刀具的超精密切削,可加工各种镜面。它已成功地解决了用于激光核聚变系统和天体望远镜的大型抛物面镜的加工。2.超精密磨削和研磨加工如高密度硬磁盘的涂层表面加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片的加工。3.超精密特种加工如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图形是用电子束、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加工,线宽可达0.1μm。如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TM)加工,线宽可达2~5nm。 近年来,在传统加工方法中,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金刚石微粉砂轮超精密磨削、精密高速切削、精密砂带磨削等已占有重要地位;在非传统加工中,出现了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等高能加工、微波加工、超声加工、蚀刻、电火花和电化学加工等多种方法,特别是复合加工,如磁性研磨、磁流体抛光、电解研磨、超声珩磨等,在加工机理上均有所创新。 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所用的加工设备有下列要求。 (1)高精度。包括高的静精度和动精度,主要的性能指标有几何精度、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分辨率等,如主轴回转精度、导轨运动精度、分度精度等; (2)高刚度。包括高的静刚度和动刚度,除本身刚度外,还应注意接触刚度,以及由工件、机床、刀具、夹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刚度。 (3)高稳定性。设备在经运输、存储以后,在规定的工作环境下使用,应能长时间保持精度、抗干扰、稳定工作。设备应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振性等。 (4)高自动化。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加工设备多采用数控系统实现自动化。 加工设备的质量与基础元部件,如主轴系统、导轨、直线运动单元和分度转台等密切相关,应注意这些元部件质量。此外,夹具、辅具等也要求有相应的高精度、高刚度和高稳定性。 加工工具主要是指刀具、磨具及刃磨技术。用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金刚石刀具的超精密刃磨,其刃口钝圆半径应达到2~4nm,同时应解决其检测方法,刃口钝圆半径与切削厚度关系密切,若切削的厚度欲达到10nm,则刃口钝圆半径应为2nm。 磨具当前主要采用金刚石微粉砂轮超精密磨削,这种砂轮有磨料粒度、粘接剂、修整等问题,通常,采用粒度为W20~W0.5的微粉金刚石,粘接剂采用树脂、铜、纤维铸铁等。 航天、航空工业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民用客机等,在制造中都有大量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需求,如人造卫星用的姿态轴承和遥测部件对观测性能影响很大。该轴承为真空无润滑轴承,其孔和轴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y0.01μm,即1nm,其圆度和圆柱度均要求纳米级精度。被送入太空的哈勃望远镜(HST),

应用电化学复习

应用电化学复习 第一章: 电极:工作电极WE,辅助电极CE,参比电极RE。 1.电化学体系的基本部分:①电极②隔膜③电解质溶液④电解池的设计与安装。 2.电极:电极是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接触的电子导体或半导体,为多相体系。 3.工作电极基本要求:①电极本身发生反应不会影响所研究的化学反应且能在较宽的电位内进行测定;②电极不与溶液的任何组分反应;③电极面积不宜太大,表面均匀平滑且易于表面净化。 4.参比电极的性能:①为可逆电极,电极电势符合Nernst方程,②参比电极反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复原,③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重现性。 5.双电层理论的BDM模型(简述) 内层:最靠近电极的一层(紧密层),由溶剂分子+特性吸附物质组成。 第一层:水分子层:φM 第二层:水化离子剩余电荷层; IHP(内Helmholtz层):特性吸附离子的电中心位置(距离x1处); OHP(外Helmholtz层):最接近电极的溶剂化离子(非特性吸附离子)的中心位置(距离x2处); 分散层:OHP层与溶液本体之间。 6.电极反应种类 ⑴简单电子迁移反应: ⑵金属沉积反应: ⑶表面膜的转移反应: ⑷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存在于溶液中的氧化或还原物种借助于电极实施电子传递反应之前或之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⑸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或氧化反应:气相中的气体溶解于溶液后,在扩散到电极表面,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或失去电子,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⑹气体析出反应:某些存在于溶液中的非金属离子借助于电极发生还原、氧化反应产生气体而析出。反应过程中,电解液中非金属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 ⑺腐蚀反应:金属的溶解反应,金属或非金属在一定的介质中发生溶解,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 7.伴随着化学反应的电子迁移反应的机理(电极反应机理) (阴极还原:Ox+n e→Red. 阳极氧化:Red→Ox +ne) (1)CE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前发生化学反应通式:X←→Ox + ne ←→Red (2)EC机理:发生电子迁移之后发生化学反应通式:Ox + ne ←→Red ←→X (3)催化机理:EC机理中的一种,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反应,通过电极表面物种氧化-还原的媒介作用,使反应在比裸电极低的超电势下发生,属于“外壳层”催化。 通式:Ox + ne ←→Red E步骤Red + X ←→Ox + Y C步骤(4)ECE机理:氧化还原物种先在电极上发生电子迁移反应,接着又发生化学反应,在此两反应后又发生电子迁移反应,生成产物。 8.极化:当法拉第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势或电池电动势对平衡值(或可逆值,或Nernst 值)会发生偏离,这种偏离称为极化。 9.极化的类型:①浓差极化、②化学极化、③电化学极化

汇总写论文前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

汇总写论文前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法 (一)资料加工整理的意义 通过收集得到的资料,数量大,杂乱无章,不便于利用,必须要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加工,做出正确的评价。整理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再认识,使我们队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再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研究资料的过程既是资料增量的过程,也是资料增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对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深刻、系统、明确,并从中发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来。如果仅仅占有资料,而不能用正确的科学思维把占有的资料加工称为一种科学的认识,不能用正确的科学思维从感性的资料找出本质的、规律性的认识,写作就无科学性的创新性可言。总之,必须将收集到的资料经过系统整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将资料整理有序才能提高写作质量和加快写作速度。 (二)资料搜集的要求 1.必要而充分 必要即必不可少,缺此资料不能表现主题。写作时应紧抓住这类资料,而与主题无关的资料则一定不要采用。充分即资料的数量要足够,若没有一定的数量,有时难以将问题论证清楚,即所谓“证据不足”。有了足够的数量,才能从中选出足够的必要材料。 2. 真实而准确 真实表示不虚假,资料来自实际,比如来自所做的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而不是作者自己虚拟编造的。准确表示完全符合实际。学术论文十分强调其科学性,任何一点的不真实、不准确,都会使观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从而降低论文价值。 因此,调查方式、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的选择要做到合理,实验操作和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要做到正确。写作时尽量用搜集到的直接资料;对间接资料要认真分析核对,引用时我们要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合理取舍,避免自己断章取义、歪曲原意。 3. 典型而新颖 典型即收集到的资料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做到使道理具体化、描述形象化,能有较强的说服力。要获得典型的资料,调查和研究工作必须深入,否则便难以捕获到事物本质;应善于在众多、繁杂的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资料。新颖即新鲜,不陈旧。要使资料新颖,关键是要做实践性的开拓性工作,不断获得创新成果;同时,收集文献资料的面要广,量要大,并对此多作分析、比较,从而选出能反映相关领域新进展、新成果的资料,同时摒弃过时的陈旧资料。 (三)资料加工整理的方法 1.逻辑分析法也是逻辑思维法,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 工作企鹅2: 766085044它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把部分、个别的认识概括成完整、系统的认识,使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概括性的一种方法。通过逻辑分析,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藏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获得对资料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科学理论。如临床观察某种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有痊愈、显效、好转、无效

特种加工论文电化学加工

目录 摘要: (2) 前言 (2) 1电化学加工的特点 (2) 2电化学加工的分类 (3) 2.1电解加工 (3) 2.2电解磨削 (3) 3电化学加工的设备 (4) 3.1电解液 (4) 3.2机床 (4) 3.3直流电源 (5) 4电化学加工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5)

电化学加工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化学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以及分析电化学加工的各种特点,对电化学加工的前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电化学加工包括从工件上去除金属的电解加工和向工件上沉积金属的电镀、涂覆、电铸加工两大类。虽然有关的基本理论在19世纪末已经建立,但真正在工业上得到大规模应用,还是20世纪30~50年代以后的事。目前,电化学加工已经成为我国民用和国防工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特点发展趋势 前言 电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建立与19世纪末,但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还应该是在20世纪30~50年代。目前,电化学加工已经成为我国民用、国防工业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工手段。电化学加工是一种重要的特种加工方法, 已被广泛应用于难加工金属材料、复杂形状零件的批量加工中。它利用金属的电解现象,在通电的电解液中,使离子从一个电极移向另一个电极,从而实现对工件材料的双向加工,即阳极溶解去除 (如电解、电化学抛光)和阴极沉积生长(如电镀、电铸)。无论材料的减少或增加,加工过程都是以离子的形式进行的,而金属离子的尺寸非常微小,因此,从原理上讲,电化学加工可以实现加工精度和微细程度在微米级甚至更小尺度的微加工。只要采取措施精确地控制电流密度和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区域,就能实现电化学微加工,达到对金属表面进行微量“去除”或“生长”加工的目的。 电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一般公认电化学起源于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解剖刀或金属能使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1800年伏特制成了第一个实用电池,开始了电化学研究的新时代。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后,电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举世瞩目,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从理论到方法,都有许多重大突破。电化学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交通、材料、环保、信息、生命等问题,已经作出并正在作出巨大的贡献。 1电化学加工的特点 电化学加工工艺与一般的机制工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能同时进行三维的加工,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型面、型腔、异形孔;电化学加工的工件表面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电化学基础作业(全国通用)(13)

电化学基础 一、单选题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某原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 2 作电解质溶液 B.用锌作原电池正极 A.用HNO 3 C.用铁作负极,铁的质量不变 D.用铜作原电池正极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漏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4.某同学利用甲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 2 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源中的a为正极,b为负极,制取效果较好

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 C. 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 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 2 ↑5.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CaO+H 2O===Ca(OH) 2 ,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 3===Cu(NO 3 ) 2 +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由KCl饱和 溶液制得的琼脂 C.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被设计成原电池 6.将两个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 4和O 2 ,即可产生电流。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通入CH 4的电极为正极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2H 2 O+4e-===4OH-③通入CH 4 的电极反应式为CH 4+2O 2 +4e-===CO 2 +2H 2 O 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4 +10OH--8e- ===+7H 2 O 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7.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 2,电解质溶液为H 2 SO 4 ,工作时的电池反应为Pb+PbO 2 +2H 2SO 4 ===2PbSO 4 +2H 2 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Pb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 C. SO只向PbO 2 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的密度不断减小 8.甲醇燃料电池(DMFC)可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遥感通讯设备等,它的一极通入甲醇,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H+)。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 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在电极上的反应是O 2+4H++4e-===2H 2 O。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应用电化学习题及答案

应用电化学,杨辉卢文庆 全书思考题和习题 第一章习题解答: 1试推导下列各电极反应的类型及电极反应的过程。 (1)++ →+242Ce e Ce 解:属于简单离子电迁移反应,指电极/溶液界面的溶液一侧的氧化态物种4Ce + 借助于电极得到电子,生成还原态的物种2Ce + 而溶解于溶液中,而电极在经历氧化—还原后其物理化学性质和表面状态等并未发生变化, (2) -→++OH e O H O 44222 解:多孔气体扩散电极中的气体还原反应.气相中的气体2O 溶解于溶液后,再扩散到电极表面,然后借助于气体扩散电极得到电子,气体扩散电极的使用提高了电极过程的电流效率。 (3) Ni e Ni →++22 解:金属沉积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2Ni + 从电极上得到电子还原为金属Ni,附着于电极表面,此时电极表面状态与沉积前 相比发生了变化。 (4) -+→++OH s MnOOH O H e s MnO )()(22 解:表面膜的转移反应.覆盖于电极表面的物种(电极一侧)经过氧化—还原形成另一种附着于电极表面的物种,它们可能是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等。 (5)2)(22OH Zn e OH Zn →-+-;--→+242])([2)(OH Zn OH OH Zn 解:腐蚀反应:亦即金属的溶解反应,电极的重量不断减轻。即金属锌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溶解形成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所形成的二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又和羟基进一步形成四羟基合二价锌络合物. 2.试说明参比电极应具有的性能和用途。 参比电极(re fe ren ce el ect rode ,简称RE):是指一个已知电势的接近于理想不极化的电极,参比电极上基本没有电流通过,用于测定研究电极(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 既然参比电极是理想不极化电极,它应具备下列性能:应是可逆电极,其电极电势符合Ne rns t方程;参比电极反应应有较大的交换电流密度,流过微小的电流时电极电势能迅速恢复原状;应具有良好的电势稳定性和重现性等。 不同研究体系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比电极,水溶液体系中常见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SCE)、Ag /AgCl 电极、标淮氢电极(SHE 或N HE)等。许多有机电化学测量是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尽管水溶液参比电极也可以使用,但不可避免地会给体系带入水分,影响研究效果,因此,建议最好使用非水参比体系。常用的非水参比体系为Ag /Ag+(乙腈)。工业上常应用简易参比电极,或用辅助电极兼做参比电极.在测量工作电极的电势时,参比电极内的溶液和被研究体系的溶液组成往往不-样,为降低或消除液接电势,常选用盐桥;为减小末补偿的溶液电阻,常使用鲁金毛细管。 3.试描述双电层理论的概要。 解:电极/溶液界面区的最早模型是19世纪末H elmho ltz 提出的平板电容器模型(也称紧密层模型),他认为金属表面过剩的电荷必须被溶液相中靠近电极表面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层所中和,两个电荷层间的距离约等于离子半径,如同一个平板电容器.这

浅赏电化学加工和电火花加工

浅赏电化学加工和电火花加工 摘要 制造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一个国家的发展终归要落脚于制造业,因此作为基础工业,制造业必定拥有永久的生命力,而电加工行业也不例外。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加工技术也在进步,特种加技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部分,解决了好多传统加工方法的难题,电化学与电火花加工是特种加工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分析两者的原理和特点,不同材料选择不同方法,通过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出恰当的方法,是生产效率更高。 关键词:特种加工;电化学加工;电火花加工;发展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s a tradition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will eventually locat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 a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manufacturing will surely have permanent vitality, and electric processing industry is no excep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electric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also in progress, special and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to solve a lot of problems, electrochemical an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s special processing of two important constituent, in the analysis of their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o choose different methods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choice of the right metho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er. Keywords:Special processing;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development 1 绪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对于工业上的要求在不断的改变中,特种加工技术这个被称为21世纪的技术的发展给工业上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新型工程材料不断涌现和被采用,工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受刀具材料性能、结构、设备加工能力的限制,使用传统的切削加工方法很难完成对高强度,高韧性,高

精选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

电化学复习提纲及习题【知识精要】一、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叫做原电池1、概念: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2组成条件:成闭合回路极正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 离子移向正阳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内电路:盐桥中 极的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42+(较活泼金属)-Zn2e=Zn负极: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2H+2e=H正极:还原反应22++↑总反应式:Zn+2H+H=Zn25、正、负极的判断: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1 负极流入正极(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4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_②(5)根据实验现象①溶解的一极为负极 二、电解原理及应用 1、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反应氧化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还原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放电顺序及规律:2-2-------FSO>I >Br>Cl>OH>NO>>阳极:活性电极>S4*******+22+2+++++++++++Na>(H)>>Fe>CuAl>(HPb)>>>SnMg>Fe>Zn>阴极:Ag>Hg 2++KCa>> 2.电解原理的应用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发生如下)电解精炼铜: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142+- Cu-2e=Cu= Fe反应:阳极:Zn -2e- = Zn、Fe -2e、Ni -2e = Ni-2+,阴极:Cu+2e=Cu。2+-2+-2+、 阳极泥中存在金、银等不活泼的贵重金属,阴极得到纯铜。)电镀铜:精铜作阳极,镀件金属作阴极,硫酸铜(或其他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22+-,=Cu电极反应:溶液,从理论上讲电镀时电解质溶液组成、浓度和质量不变化。阳极Cu-2e-2++2e=Cu。阴极Cu电解---+2NaOH+H↑总反应=H2NaCl+2HO+2e阴极↑,=Cl2Cl)氯碱工业:(3阳极-2e 2H2222 ↑+Cl↑2(4)冶炼金属:电解熔融电解质,可炼得活泼金属。如:K、Na、Ca、Mg、Al等金属可通1 阴极反应=3O过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或氧化物制得。如电解冶炼铝:阳极反应6O-12e2电2--↑, 解-3+4Al+3O4Al+12e=4Al,总反应式为:2AlO↑。223 三、金属腐蚀与保护 1、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2、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 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应用电化学 简单题附答案

1.何谓电毛细曲线?何谓零电荷电势?由lippman 公式可进一步得到界面双电层的微分电容Cd ,请给出Cd 的数学表达式。 答:①将理想极化电极极化至不同电势(Φ),同时测出相应的界面张力(σ值),表征Φ-6关系的曲线为“电毛细曲线”。②“零电荷电势”是指σ-Φ曲线上最高点处d σ/d Φ=0即q=0(表面不带有剩余电荷)相应的电极电势,用Φ0表示。③由lippman 公式:q=-(d σ/d Φ)μ 1 ,μ 2 ,...μi ;及Cd=dq/d Φ得Cd=-d 2σ/d Φ2 2.何谓电化学极化?产生极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极化在电解工业(如氯碱工业)﹑电镀行业和电池工业的利弊。 答:①电化学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化学作用相对于电子运动的迟缓性改变了原有的电偶层而引起电极电位变化。(即电极有净电流通过时,阴、阳电流密度不同,使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而发生了电极电位的“电化学极化”)。②原因:电化学反应迟缓、浓差极化。③从能量角度来看,极化对电解是不利的;超电势越大,外加电压越大,耗能大。极化在电镀工业中是不利的,氢在阴极上析出是不可避免的副反应,耗能大,但同时使阴极上无法析出的金属有了析出的可能。极化使电池放电时电动势减少,所做电功也减小,对电池工业不利 3.参比电极需选用理想极化电极还是不极化电极?目前参比电极有那些类型?选择参比电极需考虑什么? 答:① 参比电极选用理想不极化电极。②类型:标准氢电极,饱和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Hg/HgO/OH -电极。③考虑的因素:电极反应可逆,稳定性好,重现性好,温度系数小以及固相溶解度小,与研究体系不反应 4.零电荷的电势可用哪些方法测定?零电荷电势说明什么现象?能利用零电荷电势计算绝对电极电位吗? 答:①电毛细法和微分电容法。②零电荷电势表明了“电极/溶液”界面不会出现由于表面剩余电荷而引起的离子双电层现象;③不能将此电势看成相间电势的绝对零点,该电势也是在一定参比电极下测得的,所以不能用于计算绝对电极电位。 5.为什么卤素离子在汞电极上吸附依F ﹤Cl ﹤I 的顺序而增强,特性吸附在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上有何表现? 答:①卤素离子为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势更正的电势范围,由于 F - 、cl - 、 I -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可极化度增大,吸附能力增强,所以在汞电极上,I ->cl ->F -.②特性吸附在两种曲线上的左半支曲线不同,零电荷电势负移。 6.何谓非稳态扩散?其初始条件和一个边界条件是什么?另一边界条件由极化条件决定。 答:①非稳态扩散:在电化学反应开始阶段,由于反应粒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液相传质不足,粒子被消耗,此时浓度极化处于发展阶段,称之为传质过程的非稳态阶段②初始条件:C i (x,0)=C i 0 开始电极前扩散粒子完全均匀分布在液相中。边界条件:C i (∞,t )=C i 0,无穷远处不出现浓度极化。③另一边界条件:极化条件 7.溶液中有哪几种传质方式,产生这些传质过程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流、扩散、电迁移。①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存在浓度或温度差或者外部机械作用力下所引起;②扩散:由于某一组分存在浓度梯度,粒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③电迁移:在外电场作用下,液相中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 8.稳态扩散和非稳态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什么定律来表示? 答:①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只与距离有关,与时间无关。用Fick 第一定律 表示,J 表示扩散流量。②非稳态扩散:扩散粒子的浓度同时是距离和时间的函数。用Fick 第二定律 9.说明标准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 S 和交换电流密度i 0的物理意义,并比较两者的区别。 答:①k S :当电极电势为反应体系的标准平衡及反应粒子为单位浓度时,电极反应进行的速率(md/s )。i 0:反应在平衡电势下的电流密度,即有i 0=i a =i k ②相同点: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应的可逆性越强。不同点:k S 与浓度无关,i 0与反应体系各种组分的浓度有关。 10.为什么有机物在电极上的可逆吸附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答:越正的电势,有机物易被氧化;电势越负,易被还原,因此其可逆吸附发生在平衡电势附近值,即一定的电位区间内。 11.试说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是何物质?为什么其溶剂要用非水有机溶剂? 锂离子电池比一般的二次电池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正极:主要是嵌锂化合物,包括三维层状的LiCoO 2,LiNiO 2,三维的TiO 2。负极:主要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碳纤维。②锂遇水反应生成H 2,可能有爆炸的危险,所以要用非水有机溶剂。③

特种加工课程论文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名称:电化学加工应用案例分析 学院: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评阅教师:

电化学加工应用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 延续了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 电化学加工专业领域工艺技术水平及设备性能均取得了稳步发展, 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产业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化学加工技术广泛用于加工发动机叶片、火炮膛线、汽车锻模、汽轮机整体叶轮、花键及异形孔等零件。常用的电化学加工有电解加工、电磨削、电化学抛光、电镀、电刻蚀和电解冶炼等。介绍了电化学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及加工特点。对其中的电化学抛光、电镀、电刻蚀、电解磨削技术的加工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与机械加工相比,电化学加工能加工出复杂的型面、腔孔,加工高硬度、高韧性、高强度材料,生产率高。将电化学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了零件质量、改善零件使用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化学加工技术概况应用状况 正文:电化学加工(Electrochemical Making),也称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外电场作用下的高速局部阳极溶解实现电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电化学加工技术是特种加工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常用的电化学加工有电解加工、电磨削、电化学抛光、电镀、电刻蚀和电解冶炼等。目前,电化学加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特种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1)第Ⅰ类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阳极溶解来进行加工,主要有电解加工、电化学抛光等。(2)第Ⅱ类是利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阴极沉积来进行加工,主要有电镀、电铸等。(3)第Ⅲ类是利用电化学加工与其它加工方法相结合的电化学复合加工工艺进行加工,目前主要有电解磨削、电化学阳极机械加工。 一、工艺技术研究: 相对传统加工和其他优势特种加工技术而言,电化学加工的基础理论较为薄弱, 工艺技术尚欠成熟。但正因为如此, 其有待研究、开发的空间也更为广阔。近期, 电化学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涉及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超纯水电解加工、微细加工、加工间隙的检测与控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重点领域。下面分别加以详述:1、超纯水电解加工:超纯水电解加工是在常规电解加工原理的基础上, 利用超纯水作电解液, 并采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膜来提高超纯水中OH- 离子的浓度, 使电流密度达到足够去除材料的一种新型电解加工工艺方法。日本学者率先提出以超纯水代替常规电解液, 实现绿色、微细电解加工的思想。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展了超纯水电解加工的机理、超纯水小孔电解加工、超纯水电化学扫描直写加工、超声辅助纯水微细电解加工等研究[ 2~ 6], 为超纯水电解加工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微细电化学加工:微细加工是当前电化学加工研究中最活跃也是最热点的方向。从原理上而言, 电化学加工中材料的去除或增加过程都是以离子的形式进行的。由于金属离子的尺寸非常微小( 10- 1 nm 级) , 因此, 以“离子”方式去除材料的微去除方式使电化学加工技术在微细制造领域、以至于纳米制造领域存在着理论上的极大优势, 只要精细地控制电流密度和电化学发生区域, 就能实现电化学微细溶解或电化学微细沉积。3、加工间隙的检测与控制:电化学加工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时变系统。由于加工间隙处于电场和流场的共同作用下, 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函数, 且空间极小, 因而在加工过程中适时测量非常困难, 特别是对于三维空间的间隙, 至今尚无成熟的采样方案的实际应用。但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源技术等现

高考电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高考电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A. 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与该电池相同 B. 光照时, H+由a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b极区迁移 C. 光照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VO2+-e-+H2O=VO2++2H+ D. 夜间无光照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3++e-=V2+ 【答案】C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用半导体原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是物理变化,而该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者原理不同,选项A错误;B、光照时,b极VO2+?e?+H2OVO2++2H+,产生氢离子,而氢离子由b极室透过质子膜进入a极室,选项B错误;C、光照时,b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选项C正确;D、夜间无光照时,相当于蓄电池放电,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2+?e?V3+,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晴: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侧重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反应的判断,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2.某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Li1-xCoO2+LixCLiCoO2+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电子从b极经用电器流向a极 B. 放电时,若转移1mol e-,碳材料将增重7 g C. 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进入右室 D. 充电时,a极反应:LiCoO2-xe-= Li1-xCoO2+xLi+ 【答案】B 【解析】电池反应为:Li1-xCoO2+LixCLiCoO2+C.放电时,a极反应:Li1-xCoO2+xLi++xe-= LiCoO2,故为原电池的正极,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LixC-xe-= xLi++C,A. 放电时,电子从负极b极经用电器流向正极a 极,选项A正确;B. 根据电极反应:LixC-xe-= xLi++C,放电时,若转移1mol e-,碳材料将增重g,选项B 不正确;C. 充电时,锂离子通过隔膜向阴极室进入右室,选项C正确;D. 充电时,a极为阳极,电极反应: LiCoO2-xe-= Li1-xCoO2+xLi+,选项D正确.答案选B.12 x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给电池充电时,负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池反 应为:Li1-xCoO2+LixCLiCoO2+ C.放电时,a极反应: Li1-xCoO2+xLi++xe-= LiCoO2,故为原电池的正 极,b极为负极,电极反应:LixC-xe-= xLi++C,据此分析解答. 3.新型液态金属Li-Sb电池具有优良的动力传输特性,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两极及电解液被分成3层〔熔融Li和Sb可互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放电时Li为正极 B. 将Li换成Na会提高该电池的比能量 C.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金属的总质量不变

应用电化学期末复习题精讲

1.如何设计电化学反应体系? 在电解时正极是,负极是;在原电池中正极是,负极是。(B) A. 阳极,阴极;阳极,阴极 B. 阳极,阴极;阴极,阳极 C.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D. 阴极,阳极;阳极,阴极 2. 下列属于Steam双电层模型图的是(C) A B C D 3. 以下不是电催化剂性能特点的是(D) A. 催化剂有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B. 电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C.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电化学稳定性 D. 催化剂要具备耐高温、高压的特性 4. 评价电催化性能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 A.循环伏安法 B. 旋转圆盘电极法 C. 计时电流法 D. 稳态极化法 5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g铜(M=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A) A. 96500C B. 48250C C . 386000C D. 24125C 6. 电毛细现象是界面张力随( B )变化的现象。 A. 溶液密度 B. 电极电位 C. 电极电流 D. 溶液正负离子数 7. 以下不属于电催化与异相化学催化不同之处的是(C) A. 电催化与电极电位有关

B. 溶液中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和溶剂分子常常对电催化有明显影响 C. 电催化不能应用在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中 D. 电催化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即可起到催化作用 8. 电池容量的大小与电池大小( ),与放点条件 ( )(A ) A. 有关, 有关 B. 有关,无关 C. 无关,有关 D. 无关,无关 9. 下列关于电池寿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 在一定条件下,电池工作到不能使用的工作时间 B. 二次电池报废以前,在一定的充放电条件下,电池经历的充放电次数为 其循环寿命 C. 贮存寿命是指电池性能或电池容量降低到额定指标以下时的贮存时间 D. 燃料电池的循环寿命较长 10.电解水溶液,镍电极上的 ,当i k 增加到原来的10倍时,η的值为 ( B ) (提示:已知中的b 为0.15V ) A.0.35V B. 0.50V C. 0.63V D. 0.49V 11. 一个有机电合成产品要实现工业化必须达到以下指标中不包括哪一条 ( B ) A.电流效率>50% B. 电解能耗>81kW h kg -??最终产物 C. 在电解液中最终产物浓度>10% D. 最终产物能简单分离 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 ( B ) A. 增大 B.降低 C. 先增后减 D.不变 13. 下列对化学电源的描述哪个是不准确的:C A. 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内部由离子传输电荷 C. 在电池外线路上电子从阴极流向阳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