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互动课堂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典例探究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已知 A(a,3)和 B(3,3a+3)的距离为 5,求 a 的值. [分析]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a的值. [解析] ∵|AB|= a-32+3-3a-32=5, 即 5a2-3a-8=0,∴a=-1 或 a=85.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随堂测评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1.已知 M(2,1),N(-1,5),则|MN|等于( )
A.5
B. 37
C. 13
D.4
[答案] A
[解析] |MN|= 2+12+1-52=5.
确定各点的坐标 作出 → 标间的关系 → 判断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作 AO⊥BC,垂足为 O,以 BC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OA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 A(0,h),B(b,0),C(c,0),D(d,0).已 知|AB|2=|AD|2+|BD|·|DC|,则由两点间距离公 式得 b2+h2=d2+h2+(d-b)(c-d),化简,得-(d-b)(b+d)= (d-b)(c-d).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坐标法的应用
△ABC 中,D 是 BC 边上的任意一点(D 与 B,C 不重合),且|AB|2=|AD|2+|BD|·|DC|.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
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
→
设出各点 的坐标
→
根据已知中所 给的边与边之 间的关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坐标法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_代__数___方法解决 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2)步骤:①建立_坐__标__系_____,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②进 行有关_代__数__运__算___;③把代数运算结果“__翻__译___”成几何关 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以及转化为代数问题,即转化为距离大小和斜率相等问题.
第三章 3.3 3.3.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法二:∵kAB=3--1--11=-2,kAC=0-3--11=12, ∴kAB·kAC=-1, ∴AB⊥AC, ∴△ABC 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2)∵∠A=90°, ∴S△ABC=12|AB|·|AC|=5.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4)若已知一定点和一定直线,常以定点到定直线的垂线段 的中点为原点,以定点到定直线垂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为x轴建 立直角坐标系;
(5)若已知定角,常以定角的顶点为原点,定角的角平分线 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第三章 3.3 3.3.2
4.若 x 轴上的点 M 到原点的距离与到点 N(5,-3)的距离
相等,则 M 点的坐标是( )
A.(-2,0)
B.(1,0)
C.(32,0)
D.(3.4,0)
[答案] D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5.已知点A(5,2a-1),B(a+1,a-4),若|AB|取得最小 值,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自我检测 1.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_______. [答案] 3 2 [解析] |P1P2|= 5-22+1+22=3 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4.直线l1:2x+3y+4=0与l2:4x+6y+8=0的位置关系 是( )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答案] A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温故知新 旧知再现 1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易 知 x 轴 上 的 两 点 A(x1,0) 、 B(x2,0)间的距离为|AB|=__|_x1_-__x_2_| __ ;在y轴上两点C(0,y1)、 D(0,y2)间的距离为|CD|=__|y_1_-__y_2|___.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平__行______且 _相__等_____,对角线__互__相__平__分__. 3.勾股定理: 在 直 角 三 角 形 ABC 中 , 若 ∠B 为 直 角 , 则 AC2 = _A__B_2_+__B_C_2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策略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大致明确 三角形的形状,以确定证明的方向. (2)在分析三角形的形状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考 虑角的特征;二是考虑三角形边的长度特征.
[分析] 以第三边所在直线为x轴,并以其中点为原点建立 坐标系,利用斜率相等证明平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长 度关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证明] 如图所示,E,F分别是 △ABC的边AB和AC的中点.
以线段BC的中点为原点,直线BC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求线段的长度时,常常使用两点间 的距离公式.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是 A(1,-1),B(- 1,3),C(3,0). (1)判定△ABC 的形状; (2)求△ABC 的面积. [分析] 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
[答案]
1 2
[解析] 由题意得|AB|= 5-a-12+2a-1-a+42
Leabharlann Baidu
= 2a2-2a+25= 取得最小值.
2a-122+429,所以当 a=12时,|AB|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6.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 第三边的一半.
因为点D与点B,C不重合,所以d-b≠0,故-b-d=c- d,即-b=c.
所 以 |OB| = |OC| , 于 是 |AB| = |AC| , 即 △ABC 为 等 腰 三 角 形.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1)若条件中只出现一个定点,常以定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 标系; (2)若已知两定点,常以两点的中点(或一个定点)为原点, 两定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3)若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以它们为坐标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
5.直线 y=2x+10,y=x+1,y=ax-2 交于一点,则 a 的值是( )
A.1
B.-23
C.23
D.-1
[答案] C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 线x-2y=0的直线方程是_x_-__2_y_+__1_1_=__0_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新知导学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 公 式 : 点 P1(x1 , y1) , P2(x2 , y2)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P1P2| = _____x_2-__x_1__2+___y_2_-__y1__2 ____. (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 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破疑点] 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 距离公式的推广.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3.已知△ABC 的顶点 A(2,3),B(-1,0),C(2,0),则△ABC
的周长是( )
A.2 3
B.3+2 3
C.6+3 2
D.6+ 10
[答案] C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用坐标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 如图所示,以矩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以AB所 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m,|AD|=n, 则 A(0,0),B(m,0),C(m,n),D(0,n). ∴|AC|= m2+n2, |BD|= 0-m2+n-02= 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设A(a,b),C(c,0),则B(-c,0). 则 AB 的中点 E 的坐标是(a-2 c,b2),AC 的中点 F 的坐标 是(a+2 c,b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所以|EF|= a-2 c-a+2 c2+b2-b22=|c|; |BC|=2|c|. ∴|EF|=12|BC|. 又 kEF=0,kBC=0, ∴EF∥BC.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 也就是说公式既可以写成|P1P2|= x2-x12+y2-y12,也可以 写成|P1P2|= 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的几 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下面进行验 证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法一:∵|AB|= -1-12+[3--1]2= 20=2 5, |AC|= 3-12+[0--1]2= 5, |BC|= [3--1]2+0-32= 25=5, ∴|AB|2+|AC|2=|BC|2, 即△ABC 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 . 已 知 点 A(2k , - 1) , B(k,1) , 且 |AB| = , 则 实 数 k 等 于
()
A.±3
B.3
C.-3
D.0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 2k-k2+-1-12= 13, 解得 k=±3.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互动课堂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典例探究
求平面上两点间距离
已知 A(a,3)和 B(3,3a+3)的距离为 5,求 a 的值. [分析]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列方程解得a的值. [解析] ∵|AB|= a-32+3-3a-32=5, 即 5a2-3a-8=0,∴a=-1 或 a=85.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随堂测评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1.已知 M(2,1),N(-1,5),则|MN|等于( )
A.5
B. 37
C. 13
D.4
[答案] A
[解析] |MN|= 2+12+1-52=5.
确定各点的坐标 作出 → 标间的关系 → 判断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作 AO⊥BC,垂足为 O,以 BC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OA 所在的直线为 y 轴,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 A(0,h),B(b,0),C(c,0),D(d,0).已 知|AB|2=|AD|2+|BD|·|DC|,则由两点间距离公 式得 b2+h2=d2+h2+(d-b)(c-d),化简,得-(d-b)(b+d)= (d-b)(c-d).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坐标法的应用
△ABC 中,D 是 BC 边上的任意一点(D 与 B,C 不重合),且|AB|2=|AD|2+|BD|·|DC|.求证:△ABC 为等腰三角形.
[分析]
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
→
设出各点 的坐标
→
根据已知中所 给的边与边之 间的关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坐标法 (1)定义: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__代__数___方法解决 几何问题的方法称为坐标法. (2)步骤:①建立_坐__标__系_____,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②进 行有关_代__数__运__算___;③把代数运算结果“__翻__译___”成几何关 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以及转化为代数问题,即转化为距离大小和斜率相等问题.
第三章 3.3 3.3.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法二:∵kAB=3--1--11=-2,kAC=0-3--11=12, ∴kAB·kAC=-1, ∴AB⊥AC, ∴△ABC 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2)∵∠A=90°, ∴S△ABC=12|AB|·|AC|=5.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4)若已知一定点和一定直线,常以定点到定直线的垂线段 的中点为原点,以定点到定直线垂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为x轴建 立直角坐标系;
(5)若已知定角,常以定角的顶点为原点,定角的角平分线 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第三章 3.3 3.3.2
4.若 x 轴上的点 M 到原点的距离与到点 N(5,-3)的距离
相等,则 M 点的坐标是( )
A.(-2,0)
B.(1,0)
C.(32,0)
D.(3.4,0)
[答案] D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5.已知点A(5,2a-1),B(a+1,a-4),若|AB|取得最小 值,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自我检测 1.已知点P1(5,1),P2(2,-2),则|P1P2|=________. [答案] 3 2 [解析] |P1P2|= 5-22+1+22=3 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4.直线l1:2x+3y+4=0与l2:4x+6y+8=0的位置关系 是( )
A.重合
B.平行
C.垂直
D.相交但不垂直
[答案] A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2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温故知新 旧知再现 1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易 知 x 轴 上 的 两 点 A(x1,0) 、 B(x2,0)间的距离为|AB|=__|_x1_-__x_2_| __ ;在y轴上两点C(0,y1)、 D(0,y2)间的距离为|CD|=__|y_1_-__y_2|___.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平__行______且 _相__等_____,对角线__互__相__平__分__. 3.勾股定理: 在 直 角 三 角 形 ABC 中 , 若 ∠B 为 直 角 , 则 AC2 = _A__B_2_+__B_C_2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三角形形状的判定策略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大致明确 三角形的形状,以确定证明的方向. (2)在分析三角形的形状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考 虑角的特征;二是考虑三角形边的长度特征.
[分析] 以第三边所在直线为x轴,并以其中点为原点建立 坐标系,利用斜率相等证明平行,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长 度关系.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证明] 如图所示,E,F分别是 △ABC的边AB和AC的中点.
以线段BC的中点为原点,直线BC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求线段的长度时,常常使用两点间 的距离公式.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是 A(1,-1),B(- 1,3),C(3,0). (1)判定△ABC 的形状; (2)求△ABC 的面积. [分析] 可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思考:
[答案]
1 2
[解析] 由题意得|AB|= 5-a-12+2a-1-a+42
Leabharlann Baidu
= 2a2-2a+25= 取得最小值.
2a-122+429,所以当 a=12时,|AB|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6.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 第三边的一半.
因为点D与点B,C不重合,所以d-b≠0,故-b-d=c- d,即-b=c.
所 以 |OB| = |OC| , 于 是 |AB| = |AC| , 即 △ABC 为 等 腰 三 角 形.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原则: (1)若条件中只出现一个定点,常以定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 标系; (2)若已知两定点,常以两点的中点(或一个定点)为原点, 两定点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3)若已知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则以它们为坐标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
5.直线 y=2x+10,y=x+1,y=ax-2 交于一点,则 a 的值是( )
A.1
B.-23
C.23
D.-1
[答案] C 6.过直线2x-y+4=0与x-y+5=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 线x-2y=0的直线方程是_x_-__2_y_+__1_1_=__0__.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新知导学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 公 式 : 点 P1(x1 , y1) , P2(x2 , y2) 间 的 距 离 公 式 |P1P2| = _____x_2-__x_1__2+___y_2_-__y1__2 ____. (2)文字叙述:平面内两点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的横坐标之差 与纵坐标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 [破疑点] 坐标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数轴上两点间 距离公式的推广.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3.已知△ABC 的顶点 A(2,3),B(-1,0),C(2,0),则△ABC
的周长是( )
A.2 3
B.3+2 3
C.6+3 2
D.6+ 10
[答案] C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用坐标法证明: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证明] 如图所示,以矩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以AB所 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m,|AD|=n, 则 A(0,0),B(m,0),C(m,n),D(0,n). ∴|AC|= m2+n2, |BD|= 0-m2+n-02= m2+n2. ∴|AC|=|BD|,即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设A(a,b),C(c,0),则B(-c,0). 则 AB 的中点 E 的坐标是(a-2 c,b2),AC 的中点 F 的坐标 是(a+2 c,b2).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所以|EF|= a-2 c-a+2 c2+b2-b22=|c|; |BC|=2|c|. ∴|EF|=12|BC|. 又 kEF=0,kBC=0, ∴EF∥BC.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一半.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总结: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与两点的先后顺序无关, 也就是说公式既可以写成|P1P2|= x2-x12+y2-y12,也可以 写成|P1P2|= x1-x22+y1-y22,利用此公式可以将有关的几 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解析] (1)如图,△AB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下面进行验 证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法一:∵|AB|= -1-12+[3--1]2= 20=2 5, |AC|= 3-12+[0--1]2= 5, |BC|= [3--1]2+0-32= 25=5, ∴|AB|2+|AC|2=|BC|2, 即△ABC 是以 A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第三章 3.3 3.3.2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2
2 . 已 知 点 A(2k , - 1) , B(k,1) , 且 |AB| = , 则 实 数 k 等 于
()
A.±3
B.3
C.-3
D.0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 2k-k2+-1-12= 13, 解得 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