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学习报告

最优化学习报告
最优化学习报告

最优化学习报告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一件事,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也就是力求最好,这就是优化问题。最优化的问题是奥数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因为最优化是在生活中常用的。例如一件事情要怎么样才能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这个就是需要通过计算来实现!最优化问题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

由于解题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因此对于开拓解题思路,增强数学能力很有益处。

最优化就是在一切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以达到最优目标的学科。最优化

问题无处不在。只要存在选择,就一定存在优化问题。例如,从甲地到乙地有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四种走法,如果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省钱,那么只要比较一下这四种走法的票价,从中选择最便宜的那一种走法就达到目标。这是最简单的最优化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短缺的矛盾突现,建设节约性社会是众望所归。现实生活中,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的问题也是最优化问题,众所周知,汽车的每小时耗油量与汽车的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如何使汽车的汽油使用效率最高(汽油使有效率最高是指每千米路程的汽油耗油量最少)的问题。此外还有磁盘的最大存储量问题,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介质的圆盘,并有操作系统将其格式化成磁道和扇区。磁道是指不同半径所构成的同心轨道,扇区是指被同心角分割所成的扇形区域。磁道上的定长弧段可作为基本存储单元,根据其磁化与否可分别记录数据0或1,这个基本单元通常被称为比特(bit)。则一个磁盘它的存储区是半径介于与多少之间的环形区域,磁盘的存储量越大问题。第三个例子,饮料瓶大小对饮料公司利润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市场上等量的小包装的物品一般比大包装的要贵些?那是不是饮料瓶越大,饮料公司的利润越大?又比如说一个具体的例子,货轮上卸下若干只箱子,总重量为10吨,每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保证能把这些箱子一次运走,问至少需要多少辆载重3吨的汽车?[分析] 因为每一只箱子的重量不超过1吨,所以每一辆汽车可运走的箱子重量不会少于2吨,否则可以再放一只箱子。所以,5辆汽车本是足够的,但是4辆汽车并不一定能把箱子全部运走。

以上几个例题,是最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代表性的例子。而这些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在这门数学最优化课程中的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求解,概括地说,凡是追求最优目标的数学问题都属于最优化问题。作为最优化问题,一般要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目标;第二是方案;第三是限制条件.而且目标应是方案的“函数”。在数学中用导数求解这些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认真分析问题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设定最值变量与自变量,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出适当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第二步求解最优化方程,得出所有实数根;第三步比较函数在各个根和端点处的函数值的大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其实世界就是数学的实例。然而数学也近乎天下之至繁,一方面,数学是对现实某一方面的抽象,另一方面数学要求严格的逻辑必然性,掺不得半点沙子。但是现实对象往往是具体的复杂的,要用数学准确描述一个具体对象的全部是有些困难的。数学中有四大思维模式:数学体系的四大思维体系: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方程思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做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有机结合,用已知数值通过函数的方式和方程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未知待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情况的方式加以讨论并解析出问题的不同情况的答案!

所以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除了可以感受到一般数学理论的那种纯粹、抽象、透彻、简洁,也能感受一种无处不在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但是“实用”、“好用”、“凑效”这些看起来不那么“数学”的评价标准在这个领域中也有着相当的地位。而在各种“数学”、“非数学”的标准之间的权衡取舍,本身就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而体现出某种对系统性思维的诉求。

由于最优化问题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需要运用到不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是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在逻辑、严谨性要求非常严格的数学中有一个非常通俗的说法叫‘凑’的思想。它的存在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应该是转化,等价变形等数学思想的形象体现。比如最速下降法的收敛性,从直觉上讲实在是让人感到不证自明的东西。然而,放到数学领域严谨考察,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仅仅对一个正定二次函数就花费了近半节课的时间去证明。而用到‘凑’的思想就可以轻松解决很多困难的问题。在教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也给我们讲解了‘凑’的思想,让我们对数学的思想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在学习最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最优化问题数学基础、线性规划及其对偶问题、一维搜索法、常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常用约束最优化方法、动态规划等等。在与老师的教学互动过程中,老师系统地介绍了最优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由浅入深、注重概念、突出方法的教学方法。最优化的课程将最优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对最优化技术的理论作了适当深度的讨论,重点在于对概念和方法的论述;在应用方面,着重强调方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老师教学中注重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来丰富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活”化,以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积极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他所教的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着鲜明的教学个性。老师对常规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破而代之以各种革新,对课堂结构的新颖而独到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把握和驾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规定时间内,取得一般教师所不能取得的教学效益。总之,我们老师的教学活动使我们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优化的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专心上课,上课之后及时复习,讲课时不懂的课后再次温习一遍,解决疑难,辅助性的做作业,找到遗漏的点。上课时始终高度集中的认真理解老师的讲解的重点内容和典型例子,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思想,也将必要的问题记录下来。力争把每堂课的学习内容消化掉。因为老师教的好,所以大部分内容在课堂就可以掌握的差不多了,而课后作业便是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做的题大部分都具有代表性,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我们的老师很会唤醒我们在课堂中主体的作用和主动精神,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课堂中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里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了适当的压力策略,首先让我们对最优化学习有一定的重视,提高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毕竟只有重视了才能为此付出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时间,才有望获得的更多的学习成果。

所以最优化的学习,就是学习者充分利用现实已有的条件与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整合最佳的学习方案进行学习,从而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的发展,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使自己的学习潜力的到最有效的发挥。通过当前的学习,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了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当然,学习最优化除了老师的教导之外,还有靠自己的感悟和努力。身边有很多数学成绩很好的人,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但是他们对数学各种原理各种概念理解的特别透彻,很快的告诉你解题办法,好像是明白了本质的东西,那他们是怎么去学数学这门课程的呢?有

人可能会说,比如“他们只是比你用功,你又没看到而已”,虽然这样的说法看起来很酷,但是好像并不符合事实。在真实的数学世界里,“天赋”和“努力”是两个很微妙的词语,你很难说谁更重要或者谁不重要。如果要笼统地回答,我只能说:需要一定的天赋,也需要相当程度的努力。但“天赋”和“努力”究竟分别需要达到什么程度,这就没有统一的答案了。

首先谈谈“学数学”,特别是针对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数学”。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好像更重要的天赋并非智商,而是“对数学保持专注的能力”,是“专注”而非“努力”。无论是工科专业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还是数学专业的实变函数、拓扑学、抽象代数,都远远没有难到只有聪明人才能掌握的地步。一个头脑灵活、反应快的聪明人,和一个像我这样反应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的普通人,区别只在于前者花一个小时能理解的东西,后者可能需要花几个小时才能理解。但无论如何,只要能付出足够的努力,总是能够理解它们的。然而,我确实遇见过上课尽可能认真、用在自习上的时间也不少,但就是学得很差的同学。一般人(包括他们自己)会把他们称为“太笨了”。但这又跟我见过的另一些为数不少的确实笨(比如我自己)但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数学成绩还过得去的同学的情况相悖。其根源实际上就是“对数学保持专注的能力”。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习室里坐一整天,但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在这一整天里持续不断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即使是以很慢的速度)。无法对数学保持专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对数学有排斥心理、对数学毫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同时又没能力逼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因此,有人说过“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觉得我得正视“某些同学就是理解得比你快”的现实,这很正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用强求学得“又快又好”。只要在我的专业里数学是不可或缺的,那就要想办法培养对数学保持专注的能力,这包括避免排斥数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等。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多上自习多动手做题,当然一定要亲自动手“做”而不能只盯着课本发呆!慢慢磨吧。只要能学得进去,不管学得再慢,在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后,应该就不会太差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数学界里聪明到令人发指的天才真的很多。但是,数学界里的“非天才”也很多。只不过,公众能在网上、报纸上看到的往往只是那些金字塔尖的天才的传说,而很少有机会了解金字塔中下层的“数学民工”的生活状态。其实,现代数学的分支多如牛毛,有天才大神齐聚的热门方向,也有全世界同行加起来不到10个人的冷门方向。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数学学者们通过对数量以及数学形状结构模型的研究,进行对大中型的物质形态以及微型的物质形态进行计算和判断。然后通过对具体数据的推理和论证得出相关的概念。很多人会认为数学知识很简单,只有那几本书的东西,其实在每一本数学教科书的背后都倾注着很多学者的心血。甚至于说每一个概念,每一条定义都是经过学者们反复论证的结晶!数学这门学科是神圣的,是无数学者研究的成果。它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很多的帮助,对于人类经济以及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好数学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数学该怎样学好的呢?我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来达到最大的效率呢?

首先基础理论学起:在学习数学前首先应该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因为数学的每一个理论或者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前一个基础理论为前提的,是环环相扣的理论链的关系。带着这种观点去学习也就不必去死记硬背一些定理、推理之类的知识了,学习起来自然就显得更加容易了!

然后就是避免眼高手低:数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熟悉、理解基础理论概念只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最终的目的还是用于实际的操作中,或者说用于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要勤于做题练习,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数学也不例外!

第三是勤奋成就人才:每一个成功都是三分靠的上天“注定”,而七分靠的还是“打拼”。即使再有头脑,再有数学天赋的人,如果一味的在学习中懒惰,在数学方面也不会有很大的

作为;而一些即使平平的人,在勤奋的督促下也能做到一番作为。勤奋是成功的阶梯呀。

第四个就是要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或许天生就有对数学这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方面几个方面加以培养: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增强自己这方面的自信心;启发自己的创造力;引导数学思维多元化。

我觉得如果做好以上四步,我们就能轻轻松松的学好最优化了。如何由“好”到“精”呢?那这就需要探索求知精神了。每个人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你对困难的求知欲超过别人的时候,你在精神上就超过了对方,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境界!是学习最优化的境界!

当然,通过这段时间对最优化课程的学习,我对最优化有了以上的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自己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在大二结束的小学期期间,我们全体自动化的大三的学生分别听了陈杰教授、武清河教授、窦丽华教授、邓志红教授、王军政教授等5位自动控制系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老师们都是在自控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因此通过老师们的介绍,我们对自控专业也终于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了方向。 我们在大学的前两年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课,所以对本专业的知识并不了解,但是,经过这次本专业的老师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第一个感觉就是原来自动化是很难的。它不再是我们以前上基础课时学习的简单的问题的求解了,而是研究实际的问题,对系统进行研究,进行控制,进行应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提到的控制中的“闭环”,用它来进行反馈进行控制。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应用中确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更加认真的去钻研的一种东西,真是耐人寻味。 我们听了对控制科学工程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它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以及二十年来代表性成果。也了解了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的设置与建设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还听到了有关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的介绍,老师还向我们讲了部分课题,比如数字化方向盘系统,以及实验平台像目标信息融合处理实验系统。 然后我们又听了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的介绍,了解了学科概况和主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方向和现状和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最后我们又从报告中了解到了运动驱动和控制方向学科的学科内容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成果以及发展目标。

老师们给我们讲的非常好,因为它不像是上课内容那样的枯燥,老师的讲述使我们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这门学科不是很容易,但是我有决心将它学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时要踏踏实实。因为现在的知识对以前的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对以前的知识有什么遗忘了的要抓紧补回来。 听过了老师们给我们做的学术报告之后,我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它通过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更容易让我们理解,这不只是在理性的知识层面上,更是在一个大的方向上对我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用途上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这是很重要的。我在今后还要更加努力的去奋斗。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最优控制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最优控制理论是现在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古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现已进入了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第三个阶段。对于确定性系统的最优控制理论,实际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起来的,它以1956年原苏联数学家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1957年贝尔曼提出的动态规划法为标志。这些理论一开始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这是由于导弹、卫星等都是复杂的MIMO非线性系统,而且在性能上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时至今日,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最优控制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高端的航空航天领域,而更加渗入到生产过程、军事行动、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其他有目的的活动中。最优控制的发展成果主要包括分布式参数的最优控制、随机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大系统最优控制、微分对策等,可以这样讲,最有控制理论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事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学期开设的最优控制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静态优化,经典变分法以及极小值原理。对于静态优化的方法,解决的主要是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变分法则被用来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极小值原理的方法,适用于类似最短时间控制、最少燃料控制的问题。另外,在这些的基础上,我们还学习研究了线性系统二次型指标的最优控制,即线性二次型问题(LQR)。 类似其他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专业课程,最优控制的基础不但是有关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高等数学,以及更加深刻的数学知识和理论。就这门课程而言,遇到的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命题,就是关于泛函的问题。在学习泛函之前,我们都对于函数的定义非常清楚,简而言之,泛函就是“函数的函数”。在动态系统最优控制问题中,其性能指标就是一个泛函,而性能指标最优即泛函达到极值。

关于两学一做的总结报告

关于两学一做的总结报告 身为银行员工,为广大的客户服务,办理个人业务,对工作情况做一个总结,下面是的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资料,欢迎阅读。 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 20xx年,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我加强学习,端正工作态度,切实按照银行的工作要求,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认真努力工作,真诚服务客户,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xx 年工作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成绩 20xx年,我作为一线前台柜员,把工作任务定为两方面,一是做好前台柜员工作,二是积极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在前台柜员工作中,我做到认真、细致,合规合法,基本实现零违规零差错;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中,我积极宣传,努力推荐,共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万元,其中:基金万元,保险万元,银行卡万元。 二、积极拓展业务,认真做好新老客户工作 我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客户第一思想,在做好一线前台柜员工作的同时,不忘积极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拓展银行理财产品空间。为争取新老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我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用细节打动新客户,用真情维护老客户,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在服务老客户的过程中,我用心细致,引入关系营销,让老客户对我们银行的服务和产品保持足够的信心和好感,巩固老客户的忠诚度,鼓励老客户持续购买,使老客户始终和银行保持信息协调

的一致性,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我还利用老客户的关系介绍新客户,以老客户为链条来带动新客户,以此扩大银行理财产品销售量,使自己既完成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任务,又促进银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树立服务意识,真诚服务客户 在日常一线前台柜员工作中,我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以诚信履约,诚实待客为客户提供贴近的服务,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把真情融入对客户的一言一行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一切为客户着想,切实在服务过程中多一点微笑、多一份理解、多一些热情;做到服务从微笑开始,始终给客户明亮的笑容,真诚把客户视为朋友,用心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把客户利益作为第一考虑,真心真意展示我行优质服务形象,做到真诚服务关爱无限,为不同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与贴心关怀,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0xx年,我切实按照银行的要求,认真做好一线前台柜员工作,积极销售银行理财产品,完成了任务,取得较好成绩,服务态度与组织纪律性明显提高。我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更加刻苦勤奋,更加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创造优良工作业绩,为银行的又好又好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银行员工个人工作总结2 20xx年,在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我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发挥银行

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学号M201472687 姓名刘鑫伟 专业计算机技术 指导教师万继光 院(系、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制

注意事项 一、本表适用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课程、选题报告、学术 报告等。 二、以上各报告内容及要求由相关院(系、所)做具体要求。 三、以上各报告均须存入研究生个人学籍档案。 四、本表填写要求文句通顺、内容明确、字迹工整。

一、新型存储介质应用技术 越快的文件传输速度,越短的软件启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高效的存储能力就等价于要求存储器能够同时提供超低的响应延迟,超快的传输速度,超大的存储容量,并具备经久耐用的特性。很不幸,这种理想中的存储器目前在个人电脑上却很难看到。在很长时间内,人们使用的都是基于温彻斯特结构设计的机械硬盘,其200MB/s以内的连续读写速度,不到2MB/s的随机4KB小文件读写速度,超高的访问延迟令外部存储器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近年来,随着固态硬盘的登场,存储器的传输速度、访问延迟均得到大幅改善,但由于闪存颗粒的先天技术特性所致,其主流产品的P/E(编程/擦除)寿命仅有数千次左右。对于比较在意可靠性、使用寿命的用户来说,固态硬盘也难挑大梁。因此就如开头所说,现在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在各方面都有完美表现的存储器。不过随着以下两种技术的问世,以及后续实用化、商业化工作的开展,存储产品将很可能迎来一次革命,一次质的提升。 如果只从性能上来看,毫无疑问,固态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最好的继任者。但在早期,由于固态硬盘往往使用成本高昂的SLC闪存,因此其售价高高在上,导致它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专享。现在为了帮助固态硬盘进入主流市场,半导体厂商开始采用不同于传统SLC结构的MLC乃至TLC结构的闪存。这三种结构的差异在于,SLC在一个存储单元里面只保存1位数据,而MLC保存两位,TLC保存三位。这也就是说,搭建同样容量的存储器,MLC结构只需要SLC结构二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TLC结构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晶体管数量,成本更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尽管成本下降使得产品更加亲民,但是闪存的P/E(编程/擦写)寿命一直是徘徊在用户心头的隐忧。SLC结构的闪存可以达到10万次P/E寿命,而常见于主流商业产品中的MCL颗粒仅有3000~5000次P/E寿命,TLC更是只有500~1000次。P/E(编程/擦写)寿命的存在使得固态硬盘的接受度受到直接打压,厂商不得不持续改进闪存颗粒使用调度算法,在各个寿命有限的存储单元之间分摊负载。为了更好地解决擦写寿命的问题,来自台湾旺宏电子公司的工程师们研发出了一种能够让闪存存储单元自我修复,从而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技术。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机自82 组员:李宗泽 李航 刘凯 付荣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经典控制理论控制直线一级倒立摆,包括实际系统模型的建立、根轨迹分析和控制器设计、频率响应分析、PID 控制分析等内容. 2.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线性最优控制LQR 方法实验控制倒立摆 3.学习运用模糊控制理论控制倒立摆系统 4.学习MATLAB工具软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5.掌握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熟悉利用MATLAB 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利用学习的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实际控制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非常直观的感受控制器的控制作用。 二. 实验设备 计算机及等相关软件 固高倒立摆系统的软件 固高一级直线倒立摆系统,包括运动卡和倒立摆实物 倒立摆相关安装工具 三.倒立摆系统介绍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

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倒立摆已经由原来的直线一级倒立摆扩展出很多种类,典型的有直线倒立摆环形倒立摆,平面倒立摆和复合倒立摆等,本次实验采用的是直线一级倒立摆。 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的特性: 1) 非线性2) 不确定性3) 耦合性4) 开环不稳定性5) 约束限制 倒立摆控制器的设计是倒立摆系统的核心内容,因为倒立摆是一个绝对不稳定的系统,为使其保持稳定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干扰,需要给系统设计控制器,本小组采用的控制方法有:PID 控制、双PID 控制、LQR控制、模糊PID控制、纯模糊控制 四.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物理模型: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

课程设计最终版

摘要 建模、控制与优化是控制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广泛采用了现代数学方法,使得控制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模是控制理论中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控制理论中的建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验建模,二是根据物理规律建模。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动态模型,一般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设计控制系统是控制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线性系统中,我们所用到的数学工具是拓扑、线性群。在非线性系统中,我们用到了微分几何。可以说微分几何是非线性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优化是控制的一个基本目的,而最优控制则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都是关于优化和最优控制问题的。 本报告是对连续系统性能分析及闭环调节器设计,对系统的脉冲响应、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状态反馈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最后进行系统的仿真验证。复习、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知识,弄清楚其相互关系,使理论知识系统化、实用化;掌握基于状态空间分析法进行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训练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系统辅助分析与仿真的能力;掌握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控制系统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最终达到增强我们的工程意识、联系实际问题设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建模控制理论控制系统性能分析状态反馈仿真

目录 1 课题分析 (1) 2 MATLAB应用与系统模型建立 (2) 2.1MATLAB应用 (2) 2.1.1MATLAB 环境及基本命令 (2) 2.1.2 M 文件的编写 (3) 2.1.3图形处理 (3) 2.2系统模型建立 (4) 3 系统定量、定性分析 (6) 3.1能控性、能观性分析 (6) 3.1.1能观性、能观测性概念 (6) 3.1.2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 (7) 3.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3.2.1系统稳定性概念 (8) 3.2.2系统稳定性分析 (8) 4输出反馈分析 (10) 4.1 输出反馈 (10) 4.2通过u Fy 给予反馈分析 (11) 5状态反馈与极点配置 (13) 5.1状态反馈 (13) 5.2极点配置 (14) 5.3闭环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与极点配置 (14) 5.4已知输出求给定 (18) 6设计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2021两学一做年度工作总结》

《2020两学一做年度工作总结》服务员个人工作总结时间过得很真快,转眼就两个多月了,在试用期间,自己努力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想这不仅是工作,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从这一阶段来看,发现自己渴求的知识正源源不断的向自己走来,到这个大溶炉里慢慢消化,这就是经验。 在工作中的收获主要有: 1。熟悉了设备的操作系统 2。基本掌握了工作技巧(在任职服务员期间) 3。了解了公司的工作流程 4。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前辈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工作。领导每次安排的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 1。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2。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 餐厅服务员个人总结在即将过去的xx年里,过去的一年也许有失落的、伤心的,有成功的、开心的,不过那不重要了,是过去的了,我们再努力,明天会更好。

有好多人说我变了,我相信。我真的很不如意,有好多好多的事压着我,我的生活,情绪都是一团糟,虽说没有大起大落,至少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一次次的波折和困难,有时候我真的怀凝我,我一直在想我是哪错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也是一次次为自己打气,一次次站起来,我在想,我没了我,地球一样照转,事情一样要解决,我不要做弱者、懦夫,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相信明天会更好、你好、我好、大家都会好的。 经历了那么的事,我从中学到了好多,我现在很好,有工作、有勇气、有你们大家,我很在乎你们,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永远都是朋友,人们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也有你们的经历,讲出来让我们分享,我们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未来属于我们。 关于明年,我的计划是: 1、认真做好每一天的每一项工作。 2、认真学习仓储知识,努力考试晋升。 3、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计算机培训。 4、多学习其他东西,充实自己。 家政服务个人工作总结我是xx家政的一名家政工作服务员,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已经2年多,现年31岁;最初接触这个行业是因为在合川本地工作,能够照顾到家里,经过了解后报名家政服务专业培训班,经过专业的家政培训,发觉家政工作并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为此我更加努力学习,合格后取得了从业资格证。 工作以来一直勤勤勉勉、尽心尽责、认真仔细,与雇主相处融洽,

现代控制理论 实验报告

实验三典型非线性环节 一.实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典型非线性环节的原理。 2.用相平面法观察和分析典型非线性环节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实验以运算放大器为基本元件,在输入端和反馈网络中设置相应元件(稳压管、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组成各种典型非线性的模拟电路。 三、实验内容 3.1测量继电特性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继电特性: 继电特性模拟电路见图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 波形如下: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继电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继电’,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右显示继电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波形如下:

3.2测量饱和特性 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系统的-5V~+5V输入信号(Ui):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上(-5V),右边K4开关也拨上(+5V)。 (2)模拟电路产生的饱和特性:饱和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6。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函数发生器产生的饱和特性 ①函数发生器的波形选择为‘饱和’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数码管左显示斜率为2;调节“设定电位器2”,使数码管右显示限幅值为3.7V。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波形如下: 。 3.3测量死区特性 模拟电路产生的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见图3-4-7。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U0~U i图形。如下所示: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沈阳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 心得体会 报告题目:SMC材料的磁性特性及在电机中的应用研究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中国知网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创建与利用 如何撰写学术论文 年级:2012级 专业:电气工程 姓名:徐名 导师:崔皆凡

报告题目:SMC材料的磁特性及在电机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 2014年11月18日 地点:电气工程学院高压实验大楼5楼报告厅 报告人:郭有光 郭有光,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1985),浙江大学 (1988) 和悉尼科技大学 (2004),分别获电气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到199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任助教与讲师,1998至2000年在悉尼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至2007年在悉尼科技大学电机与电力电子中心做博士后研究。自2008年在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系工作,任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等职。自2006年为IEEE高级会员。自2009年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磁材料特性的测量与建模,新型电机设计与优化,电磁装置电磁场分析,电机驱动与控制等。已发表专著1本,合作著作3章节,杂志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167篇。106篇杂志期刊论文被SCI收录。 流体流动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工程领域中,所有这些工程都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的支配。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简称CFD)是建立在经典流体力学与数值计算方法基础上的新型独立的学科,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描述流场的数值解,从而达到对物理问题研究的目的。它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建立了理论和方法,为现代科学中许多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计算技术。 计算流体动力学是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把原来在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讲课讲稿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 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12—2013 年度第 1 学期) 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系:自动化系 班级: 1001班 学号: 201002020122 学生姓名:吴国昊 指导教师:刘鑫屏老师 设计周数: 1周 成绩: 日期: 2012年 12 月 31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设计题目 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 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 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三、主要内容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2020年上半年两学一做的工作总结

2020年上半年两学一做的工作总结 又到了写半年总结工作之际,简洁明了的工作总结更加会让人觉得舒服,下面是的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简短资料,欢迎阅读。 20xx年弹指间已过半年。总结我这半年来的工作,只能说是忙碌而充实。半年来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和亲切配合下,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现将我这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态度,热爱本职工作 态度决定一切,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尽到自己本份,尽力完成应该做的事情。 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本着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踏实的干好本职工作。 二、培养团队意识,端正合作态度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互相协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得,我们所处的环境就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把工作圆满完成。 三、存在不足 工作有成绩,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克服自身的缺点,今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把工作干好。 (一)、强化自制力。 工作中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加强自我克制和容忍,加强团队意识,理智的处理问题,不给大家和谈对造成麻烦,培养大局意识

(二)、加强沟通。 同事之间要坦诚、宽容、沟通和信任。我能做到坦诚、宽容和信任,就欠缺沟通,有效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保 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就是因为没有及 时沟通引起的,以后工作中要与领导与同事加强沟通。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向周围同志学习,注重别人优点,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查找不足,提高自己。 最后还是感谢,感谢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我深知自己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工作方式不够成熟,业务知识不够全面等等,在 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累经验教训,努力克服缺点,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 沉思回顾,在总站超市这个大家庭里使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学习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当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半年是充实的,为总站超市更好的发展尽自已的全力是义不 容辞的责任。现将自己XX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超市的工作琐碎,作为一名总站超市员工,我能熟练掌握了餐车服务、卖场巡视、理货等工作流程。收银服务是超市的第一个形象 窗口,收银服务不单单是为旅客购买商品,结账交款的功能,而是 要提倡要延伸化服务,要从细节上提高细致化服务,在保证收银区 财务安全的同时,还要热情的为旅客介绍淄博特产,旅客购买商品 时犹豫时,我们要用服务技巧热情提供合理的建议,通过这样细致 的人性化服务,会使销售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 另外还要加强服务意识和创新,要不间断的巡视卖场,一是提高商品的防患意识,二是为顾客解答商品信息和特产,促进销售额的 增长,在客流不多的时候,多与旅客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旅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反馈信息,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同时,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自动控制理论的性能分析与校正院系: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5年1月9日

目录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主要内容 (3) 三、进度计划 (4) 四、设计成果要求 (4) 五、考核方式 (4) 第二部分、设计正文 (5)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5) 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9) 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5) 四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 (19) 五控制系统的校正 (22) 六非线性系统分析 (38) 第三部分、课程设计总结 (40)

第一部分、总体步骤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自动控制理论A》的课程设计,是课堂的深化。设置《自动控制理论A》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MATLAB成为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会应用这一强大的工具,并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理论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技能,以达到加深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理解的目的。通过使用这一软件工具把学生从繁琐枯燥的计算负担中解脱出来,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思考本质问题和研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上去。 通过此次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能用MATLAB软件分析复杂和实际的控制系统。 2.能用MATLAB软件设计控制系统以满足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 3.能灵活应用MATLAB的CONTROL SYSTEM工具箱和SIMULINK仿真软件,分析系统的性能。 二、主要内容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三、进度计划

南昌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2016年6月

目录 实验一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1) 实验二典型非线性环节 (3) 实验三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 (10) 实验四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0) 实验五控制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 (24) 实验六具有内部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 (31) 实验七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及应用 (35)

实验一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一、实验设备 计算机,MATLAB软件。 二、实验目的 ①学习系统状态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及判别方法; ②通过用MATLAB编程、上机调试,掌握系统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判别方法,掌握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三、实验原理说明 参考教材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控性,利用MATLAB判定系统能观测性。 四、实验步骤 ①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入阵B,依据能控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 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②根据系统的系数阵A和输出阵C,依据能观性判别式,对所给系统采用MATLAB编程;在MATLAB界面 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构造变换阵,将一般形式的状态空间描述变换成能控标准形、能观标准形。 五.实验例题验证 1、已知系数阵A和输入阵B分别如下,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与能观性

,,

2. 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如下 (1)判断系统的状态能控性;(2)判断系统的状态能观测性; (3)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形;(4)构造变换阵,将其变换成能观测标准形; 六、实验心得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自动化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的主要内容 1、空天伺服机构与机动跟踪控制 导弹,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保证,说到导弹,自然得联系到刘教授的报告:空天伺服技术。 空天私服技术,是研究航天航空电气液伺服系统及其高效能源——机械辅助动力装置等技术的综合学科,广泛应用于战略战术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空天飞机等临界飞行器。 刘教授讲解道:机动跟踪控制是主要研究用雷达的方法取得的目标位置及运动状态进行数据处理的技术,随着武器系统性能不断提高,雷达对复杂,干扰等环境中目标的跟踪、密集环境中多目标的跟踪、机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等对提前做好预警都非常重要。基于此,空间飞行器姿态机动预测跟踪控制技术的发展则从根本上促进了世界空中军事力量的发展,是根源性的力量。 2、风能、太阳能利用中的控制问题 现在一个常见的话题是环保或者是环境友好,尤其体现在能源方面。目前,人类对于情节能源中的风能,太阳能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教授做的报告是关于风能太阳能在利用当中的控制,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风能与太阳能,原来还可以这么做,有顿悟的感觉。

3、运动系统的控制与测试 这主要是关于机械运动的驱动技术,机械在运动过程中的控制和测试信号的技术。而让我们电气专业的学生感到自豪的是,在运动驱动技术上,电气驱动发展迅猛,例如多相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不但可用在传统电气传动场合,而且特别适合用在船舶推进、电动车辆等要求高可靠性、大功率的场合。随着科技的发展,运动控制也越来越成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目前,该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机器设计。 运动测试技术同样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其主要就是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量、速度、加速度等等。位移测量方法常用的有积分法、回波法、线位移和角位移相互转换法、位移传感器法四种,速度测量方法常用的有微积分法、线速度和角速度相互转换测速法、速度传感器法、时间位移计算测速法四种。 经过测量之后,将所测得的数据放回给控制器,经过计算之后发出指令可以控制物体改变运动轨道。比方说,将这项技术运用到导弹技术上面,就可以实现控制导弹改变轨道的目地,从而使得导弹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4、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导航系统是指具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功能的工具。在课堂上,教授结合实际,还有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向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前沿的科研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5、智能优化方法在控制系统的应用

过控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过程控制工程 设计题目:阶跃曲线确定无滞后 一阶对象传递函数 专业:自动化 班级:一班学号: 20100220118 学生姓名:苏星 时间: 2013 年6月1日~6月16日 ―――――――以下指导教师填写―――――分项成绩:出勤成品答辩及考核 总成绩:总分成绩 指导教师:

前言 过程控制通常是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纺织、建材、 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是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 其被控量需定量地控制,而且应是连续可调的。若控制动作在时间上 是离散的,但是其被控量需定量控制,也是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的品质是由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的结构及其特性所 决定的。过程的数学模型是设计过程控制系统,确定控制方案,分析 质量指标,整定调节器参数等等的重要依据。前馈控制,最优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等更需要有精确的过程数学模型,所以过程数学模型 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和应用的重要资料。研究过程建模对于实现 生产过程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被控过程的数学建模,是指过程在各输入量作用下,其相应输出量 变化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过程的数学建模有两种:一是非参数模型,例如阶跃响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曲线,是用曲线表 示的。二是参数模型,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响应函数、状 态方程和差分方程等,是用数学方程式或函数表示。本次课程设计采 用的是第一种。 目录 一 .设计原理及思路 2 二. 实验数据(组1和组2) 3 三. maltab数据分析及校验(组1和组2)及matlab仿真4 4 四. 参考资料及心得体会 12

一、设计原理及思路 无滞后一阶对象(单容)传递函数 1.计算法 000 )0()(,x y y k T k ?-∞= ?如何确定 000 T x k dt dy t = =)(0000 00 ∞===y x k t T x k T t ; )(632.0)1)(()(010T y e y T y →∞=-∞=-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篇一: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 经过一年紧张忙碌的课程学习,顺利地进入研究生第二学年,现在正着手于毕业论文的开题。至此,回顾以往的学术报告与讲座,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更好地指导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活。听学术报告与讲座,是我们研究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传播着最新的科学前沿,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发与引导。现在对几个学术报告与讲座作简要的回顾: XX年10月15日,来自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潘正祥教授,在第三届遗传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上做了题为“Intelligent Watermarking Techniques”(《智能数字水印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中,潘正祥教授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概况,并深入阐述了关于智能计算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通过聆听潘教授的报告,我知道了数字水印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

改等目的。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XX年10月19日,美国工程院院士、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GNU工程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为我们讲述自由软件,一个计算机用户团结起来获得控制自己计算机自由的行动。他提到自由软件运动催生了GNU操作系统,有的时候被曲解为Linux操作系统,GNU正是实现这些自由的一个操作系统。其内容涉及到自由软件历史、自由软件哲学、技术、GNU操作系统、对称版权(Copyleft)、GNU GPL、版权、软件专利、DRM,以及The Church of Emacs等。通过哲思社区创始人徐继哲的演讲,我很清楚地知道哲思社区是中国领先的自由软件社交网络和协作平台。通过采用先进的自由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哲思为用户提供创新的在线社区使用体验,包括即时通讯、电子邮件、日历、朋友、博客、活动等丰富强大的互联网功能,以满足自由软件用户对社交、通讯、内容资讯、项目协作等多方面的需求。Akira Urushibata将中国古典哲学和自由软件、黑客(Hacker)结合起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上最早的黑客。除了了解自由软件的基本情况外,我体会到自由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它比一切更宝贵。 XX年11月21日,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三届研究生创新论坛分论坛上,张振升学长做了题为《基于二分查找判定树的蔗糖结晶颗粒分类器设计》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内大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 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 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 组员: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转换 [实验要求] 应用MATLAB 对系统仿照[例1.2]编程,求系统的A 、B 、C 、阵;然后再仿照[例1.3]进行验证。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方法、了解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的方法; 2、通过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多变量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与传递函数相互转换方法。 [实验内容] 1 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示。 p m n R y R u R x D Cx y Bu Ax x ∈∈∈?? ?+=+= (1.1) 其中A 为n ×n 维系数矩阵、B 为n ×m 维输入矩阵 C 为p ×n 维输出矩阵,D 为传递阵,一般情况下为0,只有n 和m 维数相同时,D=1。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示。 D B A SI C s den s num s G +-== -1)() () (()( (1.2) 式(1.2)中,)(s nu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 ×m ;)(s den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按s 降幂排列的分母。 2 实验步骤 ① 根据所给系统的传递函数或(A 、B 、C 阵),依据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采用MATLA 的file.m 编程。注意:ss2tf 和tf2ss 是互为逆转换的指令; ② 在MATLA 界面下调试程序,并检查是否运行正确。 ③ [1.1] 已知SISO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3),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最优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42002 课程英文名称:Optimal Control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最优控制》是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及经济领域中,例如空间技术、系统工程、人口理论、经济管理、决策及工业过程控制等等。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基本任务和教学目标是要求自动化专业学生掌握最优控制理论及应用的基础知识及解最优控制问题的常用方法,了解最优控制的发展方向,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最优控制的基础理论,如最优控制问题的概念、最优控制的数学描述、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方法及二次型性能指标最优控制问题。 2.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古典变分原理,庞德 里亚金极大(小)值原理和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 3.基本技能: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的实际最优控制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从基本教育出发,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上,来看待本课程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要分清每一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所处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大纲实施过程中得 心应手。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学生化被动吸收为主动索取知识。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 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为了提高教学 效果,可采用多环节教学方式,如课程讲授、课堂提问及课前预习和课后阅读。对于每次课堂讲 授,原则上采用两个层次讲解,即一是提出研究的问题;二是介绍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其存在 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通过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其思考,提 高教与学互动性。另外,由于最优控制理论性强,适当安排习题课,通过习题课便于学生对最优 控制理论和方法更好理解。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matlab软件完成大作业。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线 性代数》、《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等。本课程将为其它控制理论专业课、课程设 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为了便于学生对最优控制理论和方法更好理解,应该适当安排习题课。对每讲完一种解 决最优控制问题方法后,应该安排对应的习题课。如变分法及其在最优控制中的应用的习题课、 庞特里亚金极大(小)值原理应用习题课、贝尔曼动态规划方法应用习题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