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好粉末涂料生产中的色差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好粉末涂料生产中的色差问题

颜色调配与质控是粉末涂料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工作,当前不少企业还在采用低效率的纯人工操作,有些已开始借助色差仪的协助,而国内主要的粉末涂料商其配色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关键技术人员手里,其生产一线的质检人员也只采用目测微调产品颜色。那如何控制好粉末涂料生产中的色差?

1.提高控制标准

对于那些色差要求极高的客户(如ΔE≤0.4)或轻微色差但视觉变化显著的产品(如带

红或黄的浅色),必须提高质控标准,并强化目测把关。一般产品企业控制色差ΔE≤1,部分为ΔE≤0.5,且大多为单一光源下,很容易造成视觉色差明显。为加强控制,必须要求各种光源下色差的一致(如同为ΔE≤0.5),还要通过检测、校对、审核人员的目测,达到一致合格。

2.加大原料采购批量

即使是规模较大原料生产厂家的产品尤其是颜料也普遍存在批次间色差,一些粉末涂料产品的颜色对其特别敏感,现场调色人员竭尽努力也无法保证颜色与以前一致。原料供应商建议粉末厂家加大单批采购量来保证多批次产品的颜色一致,具有一定的改进效果,对一些重要客户、重要控制产品来说,也很有必要采取这种措施。

3.产品库存

涂装客户订货是根据工件加工批量确定的,许多客户单批订货较少,给粉末涂料的生产与质控带来困难。对那些常年使用同一产品而又不能单批超量订货的客户,粉末涂料厂家不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少批大量生产,做好产品库存,涂装客户也建议和欢迎这种做法。

4.加强技术服务

出现色差一般要进行售后的技术服务工作,而售前的技术服务则能很好地减少色差问题的出现。颜色轻微的波动,客户基本能够接受,但持续不断的波动或偏差不断扩大会引起客户强烈的抱怨,定期的走访、超前的沟通能迅速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那些色差过大,客户拒绝使用的产品,要迅速给以调换;当客户配套使用的涂料、模塑出现颜色波动时,要及时与客户交流,避免客户依据标准的过度偏移(不少客户会拿涂料、模塑产品来要求粉末涂料的颜色);及时走访还能随时了解客户信息,对产品进行积极调整满足客户需求。

5.合理建设颜料库

解决色差的根本问题在于颜料品种的齐全,但全面建立颜料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且还不能保证完全符合企业的经营需要,企业也不可能为一小份订单就承担整包装新颜料可能存库几年的风险。配色理论上颜料的无限多与实际中的有限库存确实是极大的矛盾。协调方法一是丰富颜料品种,如绿色颜料,要有偏黄相的、蓝相的,红色要有橙红和紫红等;二是规格齐全,如物美价廉的、高价优质的,国内及国外

的,含铅无铅的等;三是特货特备,对销量大、利润高或者重要客户等的产品需要的颜料,积极选样备用;四是技术储备,对一些特殊颜料(如价格高昂、品质优异、特种需求或新品种),进行采样、存库或试用。

6.如何控制好粉末涂料生产中的色差

1.颜色测量

1.1目测

GB/T9761-98《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等效果均采用ISO3668-1976标准,规范了涂层颜色的目视比色方法,可在自然光、比色箱的人造标准光源下进行检测,常用光源为

D65、A两类。目视比色对观察者要求较高,负责比色检验的观察者应通过色盲检查镜的检查,戴有眼镜的其镜片必须在整个可见光谱内有均匀的光谱透过率;由于色视觉随年龄变化很大,40岁以上的观察者也要接受色盲检查镜的检查。观察者连续工作会降低比色质量。目测是最直接、感性强烈的检测方式,配色中仪器测量只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辅助手段。

1.2仪器测量

1.2.1测量原理

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定向透射、散射透射以及光吸收,而物体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它的漫反射,使用光谱光度计测定粉末涂料涂层的光谱反射因数(如

K/S比),即可计算其三刺激值,进而对不同颜色的差别进行计算对比,测量装置见图1。将其连接电脑与专用软件,可以将颜色数据、颜色效果、K/S曲线、色差进行显示、储存及输出。

1.2.2测量仪器

颜色的测量仪器主要有色差仪、测色仪两大类。色差仪价格便宜、易于携带,能进行方便快捷的颜色测量比对,也可以给配色人员提供数据参考,但误差大,也无法直接进行配色操作。测色仪有两类,一类为便携式,似色差计,但是测量更精确,可以进行系统数据输出,但不能用于配色;另一类可以同时进行测量与配色操作,价格较高,只适用工厂使用。目前色差仪、便携测色仪使用较广泛,而可配色的测色仪只有规模较大的少数粉末涂料企业应用,这类仪器的代表商有美国X-Rite(爱色丽)、日本MINOLTA(美能达)公司等。

1.2.3测量操作

测色仪的操作程序是:开机→进入操作界面→黑白板校正→试样测量→数据输入→比色→数据输出→关机。

一般的色差仪在开机预热后(30min左右),直接进行标样、试样的测量和色差对比,也可以将结果简单输出。测色仪则不需要专门预热,电脑开机后,直接进入操作界面进行各类操作,并将各种光源下的颜色数据、色差、光谱曲线、直观颜色效果等显示出来,形成报告。

2.配色

2.1配色原理

常规粉末涂料的配色属于混色定律中的复杂减色法混合,Kubellka-Munk理论认为,光在着色层中是完全漫射的,“二常数Kubellka-Munk理论”采用涂层的K/S光谱图(K-吸收度、S-散射度)来表征颜料,最后使用光谱匹配算法以实现恒定匹配。配色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运用配色软件,从颜料库中筛选颜料进行K/S光谱复配计算,最后将预测色差较为理想的配方提供给配色人员选择。由于仪器设置的光源总是有限的,电脑配色仍属于条件匹配。

2.2电脑配色流程

2.2.1颜料选择

根据颜料厂家的技术说明或产品介绍,按粉末涂料生产与应用的基本要求(如耐热性200℃、耐酸碱、抗迁移性),初步选择可以使用的颜料,然后对选出的颜料进行试验检验,一般要进行200℃/2h、Q-UV250h检验;要求严格的还要进行200℃/4h、Q-UV500h及500h

盐雾试验。用于户外的颜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耐光、耐候牢度。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筛选和分类,如户内颜料、户外颜料、通用颜料、耐蚀性颜料等。配色人员对颜料的着色力、吸油值、分散性包括价格、供应量、生产厂家等也要加以注意。要强调的是:生产厂家的技术说明甚至是质量保证均不能替代自我的试验检验。

2.2.2数据库建立

配色仪的配色软件都详尽介绍了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主要是黑板、白板、遮盖力以及颜料的数据。配方中除要建立数据的颜料外,其他原料应该选择质量优异的品种或企业最常用的品种并保持固定,以保证数据可靠并利于以后生产的颜色调配,忌用质量差(如色杂、不稳定)、非经常用的品种。命名一个数据库,搭配选择颜料,一般数额为20~25种(如红色4种、蓝色2种、绿色2种、橙黄2种、橙红1种、紫色2种、黑色3种、白色2种、其他3种),将其数据移入,即完成单个数据库的设立工作,配色时只要指定该数据库的名称,系统即随机筛选该数据库中的颜料进行匹配。信息建立准确的数据库可长期有效地指导配色工作,利于配色人员迅速实现预期。但受设备(如挤出机老化)、客户颜料质量波动、原料调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试样与电脑预测结果的偏差也会不断增加,随着新颜料的不断引入,数据库颜料的补充、更新及修正工作也要持续进行。

2.2.3标准输入

这是指国内外颜色标准、客户标样或者自选的样品的数据输入,其中颜色标准一般是纸质印刷品,客户标样多是试板或样件。上述标准有的是平面,也有的是曲面,有高光也有半光甚至无光(如德国颜色标准RAL841-GL与RAL840-HR),有平整也有纹理的,有崭新也有磨损的,而这些测色仪是无法进行识别的。因此,标准测量时要尽量选择涂层有代表性的测点(区域),如清洁、平整、无磨损、崭新,对标样异常状态在数据储存时也要做好标识,有利于随后的配色参考。磨损旧板、涂层光泽或纹理改变、曲面漏光等情况下,测量的数据都不能用于仪器最后的颜色比对,只能作为配色过程中的技术参考。

2.2.4配方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