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风格与特色
OVIE
LITERATURE
《山楂树之恋》
———小说叙事与电影叙事之比较
■戴雁辉
张建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摘
要]电影与小说虽然处理的是同一个故事,同属艺术性叙事,但二者在讲故事方面鲜有区别。本文以《山
楂树之恋》为研究个体,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叙事的时空和节奏等方面作了对比,探讨了不同文
本在不同媒介下所体现出来的叙事差异。[关键词]《山楂树之恋》
;小说叙事;电影叙事电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久以来,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作为电影,是另一种讲故事的手段。
电影与小说虽然处理的是同一个故事,同属艺术性叙事,但二者在讲故事方面鲜有区别。从故事的生成来说,小说的叙事材料是文字符号,小说中的故事是通过编码、解码等步骤逐步展现的。其中,叙述者的地位很重要,因为阅读中读者的视线跟随着叙述者,而叙述者视角的范围直接影响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电影的基本单位是镜头、一段拍摄好的胶片,所以故事的生成依靠一幅幅展现在观众面前的画面。换而言之,由一个思想将一系列场景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电影故事最基本的框架。
同一素材作品的叙事各具特点。以下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时空和节奏单本方面来对小说《山楂树之恋》和其同名电影进行叙事差异分析。
一、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的选择关系到叙事的需要。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叙述,文中同时渗透了第一人称视角的主体意识
。《山楂树之恋》的小说叙事采用了全知与限知的双重视角。其中,作为主人公之一的静秋,她的内心独白属于限制视角。小说采用第三人称“静秋”为叙述者,有意拉开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但这部小说又是一部自传气息浓厚的小说,二者相结合,便产生了朦胧和距离之美,加之作者的声音融入静秋的情感之中所产生的逼真而真实的主观内心情感之美。这样的视角选择,使得小说想要表达的情感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也渗透了作者的感情,小说的语言和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三人称叙事有广泛的叙述范围,可以呈现多样的故事层面、众多的人物形象与活动场景。小说中在描写静秋几日不见老三的不安心情时用内视角来描述老三在她心中的位置和给她带来的感受。静秋做了个各种猜测,带着欢欢到工棚去尝试找找老三,之后又试探着问大妈老三的消息。作者对静秋的心理细微变化的描写颇费了些笔墨。小说中除了长林等几人,其余都是随着静秋的生活经历的变化而出现和隐去的配角。作者运用不同的视点,使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使得这些人物具有各自的突出特征。
电影叙事则受电影特定的审美需求的限制,采用了纯全知视角,用镜头展示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由
于电影依靠摄影机作为叙事载体,影片中的第三人称叙事多少失去了小说中那种自由出入多个人物内心的功效。因此,小说中描写的情节和细节与电影的声、光、色组合之后产生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电影叙事的直观视听感受限制着影片叙述人的自由发言程度,这使得影片叙述人很难达到小说叙述人所拥有的那种灵活自如、合理有序的分析与一定的评论高度。这就是影片叙述与小说叙述在叙述上各有千秋。
出于艺术处理需要,电影的叙事视角主要采用的是全知镜头视角,电影中出现了字幕推进故事情节的进展。这种说明性的字幕起到了叙述的作用,在影像呈现的同时要辅之以字幕完成叙事。这种叙述近似于第三人称的画外音解释,这是小说中没有的。电影中字幕的出现,提示了场景和事件,使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也可以了解故事情节,不会有故事时间的断裂感。
二、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
小说叙事,文学语言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使得小说可以传达丰富的含义和复杂的情感。文字是广义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完成故事的构成和情节的展开。比如像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段,使得文字发挥最大的潜在功能,协同读者的想象,在合理的空间内形成完整的故事。这是小说的特点。
小说的语言使用非常丰富,尤其在细节描写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作者在处理静秋反复阅读老三留给她的信这一段时,引用了周围人对静秋的评价,并且插叙了例证说明静秋很强的文学功底,而她对老三这封信仍然不能确定它的主题和中心,以此更加衬托出当时静秋的细腻而复杂的心情。小说中静秋的语言对于社会环境的描述也很有特点。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特殊的时代。作者并未对这一段时期进行主观的褒贬和直接描写,而是对主人公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客观的叙述,来尽量还原“文革”时代的本来面目。相比之下,电影则不同。电影具有直观性,它运用镜头来展示人物、空间、环境等。尽管可以使用蒙太奇手法,来实现部分的隐喻,但相比小说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会缺乏小说文本在写作手法上显示出来的某些或是风趣,或是幽默,甚至是深刻等特点。例如和小说一样,同是展现“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电影通过画面展现了当时的大字报,等等。但和小
M风格与特色
OVIE LITERATURE
说相比,显然没有小说能够让观众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当时压抑的气息和静秋的艰难处境。
在叙事风格上,都表现出了质朴的一面。电影版本中,启用的都是新人,女主角静秋的扮演者是石家庄第十二中学高中女生周冬雨,主修舞蹈。清纯的笑容和腼腆的羞涩契合小说中对于静秋的描述;男主角窦骁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三学生,瘦长的脸型和洁白的牙齿,十分符合老三的角色要求。从演技的角度讲,他们更多是本色演出。拍摄手法摒弃了数字技术的运用,也没有十分突出地表现画面的唯美,努力用一种简单而素朴的基调去表现这个爱情故事的单纯和感人。以上这些,都符合年代以及爱情主题。
三、叙事的时空和节奏
时间在小说中的位置不亚于故事情节和人物。对时间的巧妙运用也是作家在构思小说时常常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按照热奈特的叙事理论,时间的概念被分为原始的事件的时间和讲述故事所用的时间。两种时间最大的不同是原始故事的时间是单向的也是单一的,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发生,不能够按照他人的意愿改变;而故事文本的时间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它可以被叙述者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改变,或者缩短,或者延长,或者省略,甚至是逆转,等等,包含了很多的文学手段。这里涉及的两种时间包括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作者可以对原本的实际的故事时间进行改造,打破原有的程序,对一件或者是几件事件进行切割、重组等手段进行加工,来构成文本时间。
小说文本的时间比较长,时间在小说的情节中尤其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老三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当作者讲述静秋同意老三陪着她去县城,待到事情办完后,一同找饭店吃饭,又一同回村,路过那株山楂树。故事情节本身并不复杂,作者用大段的对话和语言描写叙说了老三曾经的故事以及老三和静秋之间的点点滴滴。
电影的叙事时间是一个综合概念,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一部影片的放映时间是有尺度的,但其中的故事可以被放大或者缩小,或者强化,等等。因此,对于同一部小说,在故事情节的删减或者是增加方面,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电影叙事是开放灵活的,在处理某一个镜头时,所用时间可以比实际时间长许多,在观众的心理上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对情绪的渲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影的时间和空间通常结合在一起,难以分离。电影叙事朴素而简洁。利用字幕的形式表现时空的转换。影片中的背景一部分是通过字幕显示的方式告知。如,电影开始即打出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个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真实故事。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响应在毛主席“开门办学”的号召,全国各个学校都派出师生到农村去学习。通过字幕的方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电影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片段描述静秋和老三的相遇、相约、相恋。影片只是选取其中的一些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并没有如小说中那样有详细的背景描述和事件叙述。
在这部充满回忆色彩的小说中,静秋的生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和感情的变化成为主线,也可以看出小说的节奏变化。叙事的频率形成了节奏,作者经常通过频率来调控叙事节奏,塑造人物性格。叙事频率在热奈特提出来的理论当中指的是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这段生离死别的爱情,被冠以“山楂树”的名字。和山楂树有关的描写段落多次出现在各个章节中,不论是苏联歌曲《山楂树》,西坪村的山楂树还是山楂花等,多次被作者提及。由张村长带领去村里的路上看到山楂树后,使得静秋回忆了很多;老三许诺“今年等那棵树开花的时候,我告诉你,你回来看”;老三为静秋买了红色的毛线,提到了山楂树花开就是这个颜色;静秋在看老三留给她的信时联想了很多,包括她希望到西坪村看山楂花的想法;五月底相约看山楂花的时候,老三送了山楂花;包括小说的结尾提到每年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等等。山楂树代表了他们相恋的西坪村,始终不见山楂树开花又象征了这段爱情终究无果。但是,在电影中,对于以上内容和细节的处理是不同的。山楂树也没有如小说中那样屡次地出现并在情节和人物情感的推进中显示它的作用。西坪村的内容也大大删减,只剩下一闪而过的初识、送钢笔,相约等静秋一起回西坪村以及过河牵手,等等。
四、结语
小说和电影因为目的和媒介的不同,使得许多方面有差异。如,小说中穿插其间的大量配角,而电影中除了不可回避的西坪村张队长一家,其他角色如铜婆婆、万昌盛、张一、秦疯子、成医生等人物都没有出现。原著中静秋的哥哥,也被电影改成了弟弟。出现的这些人物与静秋的关系也被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简化。长林在小说中是静秋的追求者,也是静秋潜在的选择之一,更是证明爱情可以超越当时阶级论调的一个反衬。但是在电影中,仅仅在静秋入住村长家后挑了一担水,进了一趟城,台词也只是几个字甚至没有台词。电影凸显了静秋和老三这两个主角和他们之间至诚至真的纯粹爱情。又如,小说对两个人在西坪村的时光表现得充实而细腻,作者给予了大段的细节和心理描写。这里也是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慕生成和初长的地方。而电影中只是挑选了其中的一些情节加以表现。小说可以让读者发挥最大限度的想象力,而电影又可以使之形象化。电影选取了优秀小说进行改编,更显示了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的相互影响。二者带来的影响是一致的,故事和情节给读者和观影者带来了冲击。
[参考文献]
[1]艾米.山楂树之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法]特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岱.小说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5]余新明.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J].沈阳大学学报,2008(04).
[作者简介]戴雁辉(1976—),女,河北怀安人,硕士,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张建凯(1978—),男,河北滦城人,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
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