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
单位:涌山镇杨家小学姓名:查乐情“老师,xx小朋友又打我”、“老师,xx小朋友又推我”、“老师xx小朋友又抢我东西”。在幼儿园,我们会经常听到小朋友这样告状。其实,小朋友之间的“打、推、抢”等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是儿童身上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不良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他人打、抓、撞、骂、责备、威胁等。不过,攻击性行为不一定只针对他人的身体,也可能对他人的心理或所属物品进行攻击。
关于攻击性行为的分类,目前被普遍接纳的是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主动性攻击是个体主动发起的,为了获得物品,欺负或控制他人出现的攻击行为;反应性攻击则是由他人引起的,个人在失去控制等情况下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由于争夺物品或场地引起的,其行为主要针对其他儿童的身体或物品,针对他人心理的攻击还很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如,她身上有臭)会越来越多。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对幼儿的评价、对攻击性行为的处理方式、儿童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以及大众传媒中的暴力传播都会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
的产生和发展。
攻击性行为不利于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阻碍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和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社会认知发展水
平同攻击性行为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学前儿童的攻击性
行为的真正控制依赖于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个人的社
会认知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
幸福,反之,社会认知水平越高,就越容易站在对方的
立场上体验、理解和思考问题,其行为也就越趋向于亲
社会行为。因此,只有丰富儿童相关的社会性知识和经
验,才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水平。儿童的移情能力也
很重要,如果攻击者能更多地了解他的攻击行为给别人
造成的不良后果,觉察和体验到别人的痛苦,能有效地
减少攻击行为。期中,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等在发
展儿童的社会理解力、减少攻击性行为、改善同伴关系
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帮助儿童掌握解决社会性冲突的技能和策略。学前儿童
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自制力较弱,社交技能水平较低,
因此当同伴之间遇到社会性冲突和矛盾时,常常由于全
缺乏解决人际问题的策略,而以攻击性方式来解决彼此
间的冲突。因此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
重组的材料外,当遇到儿童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性冲突
问题时,还要教会儿童向成人请教,或者教师利用角色
扮演、移情训练、价值澄清等方法,开展故事讲述、情
景表演、谈话活动等,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学习、观察、
讨论,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
3、引导幼儿掌握合理的心理宣泄方法。心理实验研究表明,
实际进行攻击、想象攻击行为和观察他人攻击都具有宣
泄作用,宣泄是一种很好的宣泄人的怨恨和攻击冲动方
法。因此,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要教会儿童对他
人和自己没有破坏性的幻想攻击活动等进行合理宣泄的
方法。如当情绪愤怒或失控时,可以将攻击对象有人置
换成物品来避免人际冲突,如打沙袋、搭好积木后全部
推倒等具有“破坏性”的游戏活动等,都有助于儿童控
制并消除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4、及时表扬和奖励儿童亲社会行为,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有些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仅仅只是为了引起成人关注,这
时,成人应不予理睬。当儿童知道这种行为不能达到目
的,甚至会引起成人反感时,就会终止自己的行为。当
儿童采取与同伴之间友好合作行为时,成人要给予积极
的关注,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建立起同伴榜样作用。
这些做法,对提高儿童解决社会性冲突问题的技能和策
略能够达到正强化的作用,使儿童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但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这种攻击倾向可能会指向一些有意义的目标,如征服外部环境并在驾驭外部环境中取得成功,目标就会变成人们心理中的积极成分,如坚韧性、毅力、意志品质等。但是,如果指向一些不被社会赞许的目标,如伤害他人,危害集体和社会利益等,这种攻击就是有害的,是一种反社会行为。所以,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教师及家长共同去努力。
2013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