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古汉语语义场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19

作者简介:王毅力(1980-),男,江西湖口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 .2,2011

二十年来古汉语语义场研究述评

王毅力

(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要:二十年来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本文对古汉语语义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

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古汉语语义场奠定基础。

关键词:古代汉语;语义场;词汇系统中图分类号:H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 (2011)02-0062-03

“语义场”(semanticfield)理论是西方现代语义学核心理论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

Trier)提出了“语义场”理论。“场”原是物理学术语,语言学家把“场”从物理学借用过来,形成“语义场”的概念,用来指一组意义相关的词的集合。语义场理论的实质,主要是反对那种孤立的、只注重单个词发展的、原子主义式的研究,而强调把词汇和词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尽管语义场理论遭到许多批评和质疑,但它的提出和实践,为词汇语义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者才将语义场理论引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当中,运用语义场理论研究古汉语词汇则是更晚的事情。本文在全面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分21世纪以前和以后两个时期来总结古汉语语义场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一、21世纪以前的古汉语语义场研究

王力(1958)在研究汉语“同源词”时指出:“一种语言的语音的系统性和语法的系统性都是容易体会到的,唯有词汇的系统性往往被人们忽略了,以为词汇里面一个个的词好像是一盘散沙。其实词与词之间是密切联系着的。”可见王先生在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时具有了语义场意识。

自觉运用语义场理论对古代汉语词汇系统进行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的。蒋绍愚是较早将语义场理论引入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学者之一。蒋先生(1989)在他的《古汉语词汇纲要》中专辟一节来谈“词在语义场的作用”。他认为“词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处在相互的联系之中。一批有关联的词,组成一个语义场。在语言的历史发展中,词在语义场中的分布会产生种种变化。”他将词在语义场的关系分为聚合和组合两种,并举例分析

汉语中两种语义场的发展演变。他明确指出,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应该是取几个不同的历史平面(如春秋战国、东汉、魏晋、晚唐五代、南宋、明代等等),对各个平面上的某个语义场中作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然后再把各个历史平面加以比较,从而观察分析各个语义场在汉语历史演变中的变化。“如果能把数十个或数百个重要的语义场作这样的历史比较,我们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就会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蒋先生这种垦荒式的探索,为古汉语语义场研究指明了方向。

解海江、张志毅(1994)在《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方法论的转折》一文,对语义场理论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运用方面有所创新。作者通过详细描写面部母场及其四个子场“额”、“颊”、“腮”、“颏”的历史演变过程,发现了面部语义场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该文在研究方法论上也进行了总结:(1)由分类历时综述转为语义场模式剖析;(2)由开放、分散、原子式转为封闭、系统论;(3)由定性分析转为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该文的出炉,为古汉语词汇语义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吕东兰(1998)的《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选择各历史时期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分别描写其中的“观看”语义场,再前后加以比较,观察“观看”语义场在汉语中的历史演变。

贾彦德(1999:402)指出:“训诂学、传统语义学研究字义、词义的演变,通常只着眼于个别字、词意义的改变,其实义位的演变常常与系统的变化相联系。”又说:“义位总是处在一定的语义场中,并和同一语义场特别是同一最小子场的其他义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这样,义位的演变常常互相影响,涉及一个最小子场甚至更大的范围,大量的事实说明了这一点。”贾氏从原有最小子场的消失、原有最小子场的演变、新的最小子场的出现和语义场大

①从某种意义来说,“概念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语义场”,但又略有区别。详参蒋绍愚:《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中国语文》2007年

第5期;谭代龙:《义净译经身体运动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第26-27页。

规模的演变等四个方面,结合大量的汉语事实来分析汉语语义场的历史演变。

二、21世纪以后的古汉语语义场研究

进入21世纪,语义场演变研究成为古汉语界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有关古汉语语义场研究的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这表明对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关注度逐渐上升。蒋绍愚(2005)的《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在谈到“各阶段词汇系统的描写”和“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时指出,研究各阶段词汇系统或词汇发展史可以从局部做起,可以先对若干重要的概念场(conceptualfield)①进行静态描写或者以某一概念场为单位研究其中词汇的历史演变。这些重要观点,阐明了语义场的演变研究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对新世纪古汉语词汇语义场研究富有启发意义。近十年来,有关古汉语语义场的研究成果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史性研究。如崔宰荣(2001)《汉语“吃喝”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廓明了“吃喝”语义场的发展演变轨迹;汪维辉(2003)《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考察了言说动词语义场中的“说类词”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和现代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王建喜(2003)《“陆地水”语义场的演变及其同义语素的叠置》研究了“陆地水”语义场从夏至清在数量和词的组合上的历史演变,并联系社会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其他还有谭代龙

(2007)《汉语起立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王枫

(2008)《“语告”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王毅力、徐曼曼(2009)《“颈”语义场的历时演变》,等等。近年来,一大批学位论文以某一典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闫春慧(2006)的硕士论文《汉语“洗涤”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探讨了汉语“洗涤”类动词语义场从上古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朱莹莹(2007)的硕士论文《手部动作常用词的语义场研究》对上古和现代汉语的手部动作语义场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比较两个历史时期手部动作的常用动词的发展变化的特点;王洋(2008)的硕士论文《汉语“烹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考察了“烹煮”语义场的历时变化情况;郭晓妮(2010)的博士论文《古汉语物体位移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发展演变研究》,着重考察了“搬移类”、“拖曳类”、“抬举类”、“顶戴类”四类概念场的历史演变情况;其他还有张荆萍(2008)的硕士论文《试论古汉语“出售”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双丹丹(2009)的硕士论文《“种植”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张黎(2010)的硕士论文《汉语“燃烧”类动词语义场历史演变研究》、赵永超(2010)的硕士论文《古代汉语“快速”语义场研究》,等

等。

(二)专书研究。李娟(2006)的博士论文《<汉书>司法语义场研究》以语义场理论为指导,结合同时期其他文献材料,对《汉书》司法语义场中各义位关系作描写和研究,归纳《汉书》司法词汇词义系统的特点,并探讨一些相关理论问题。焦毓梅(2007)的博士论文《<十诵律>常用动作语义场词汇研究》,以姚秦译经《十诵律》为主要语料,结合其它共时、历时语料讨论了斯瓦迪士(M.Swadesh)基本词汇表中涉及到的13个常用动作语义场的共时分布及其历时发展演变情况,探寻常用动词语义场发展演变的原因及规律。施真珍(2009)《<后汉书>“羽”语义场及“羽、毛”的历时演变》考察了《后汉书》中“羽”语义场的使用情况,并从历时角度探讨了代表词“羽”、“毛”的更替情况。

(三)专人研究。杜翔(2002)的博士论文《支谦译经动作语义场及其演变研究》从共时角度描写三国吴支谦译经中若干动作语义场的面貌,并从历时角度描写这些语义场各主要义位的兴替情况,总结了语义场演变的有关问题和一般规律。谭代龙(2008)《义净译经身体运动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语文出版社)描写了身体运动概念场在初唐僧人义净译经中的分布情况,进而探求各个成员及其系统属性的演变过程,并尝试结合认知语言学对词汇系统演变作深层探究。

(四)断代研究。如黄树先(2009)《说“径”》对“径”语义场先秦时期面貌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词义发展演变的轨迹;吴宝安、黄树先(2006)《先秦“皮”的语义场研究》利用语义场理论对先秦与“皮”有关的26个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总结了先秦“皮”语义场的特点;吴宝安(2006)《西汉“头”的语义场研究———兼论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对“头”语义场在西汉的情况及身体词频繁更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龙丹(2008)《魏晋“牙齿”语义场及其历时演变》考察了“牙齿”语义场中的成员“牙”和“齿”在魏晋文献中的分布情况,并勾勒了该语义场的历时演变轨迹;尹戴忠(2010)《上古“远看”概念场研究》考察了“远看”概念场中词语的词义演变,并探讨其成员在上古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消长和更替。王毅力(2010)的博士论文《两晋汉语词汇研究》第五章“两晋汉语同义语义场及其演变研究”,从共时角度考察“偷窃”、“咬啮”等四组同义语义场在两晋时期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语义场的历时演变轨迹进行了勾勒。

三、古汉语语义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由前所述,古汉语语义场研究发展比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经成为汉语词汇史研究中一个引人入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