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探讨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的决定》。《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
中的重要位置,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素质”被再次提升到新的层面。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
进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
强文化基础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一直为
人所诟病,职业教育传递给外界和学生的最显性的印象全是关乎职业、就业、技术、技能等,而教育,尤其文化教育往往隐而不现,
有形无神。从短时间来看,单一的发展取向和密集的技能训练确实
能速成更多的从业者,但是,从长远来看,缺失的文化熏陶和素养
锤炼必将局限学生的发展潜质和发展空间,也难以助成他们作为完
整人增强幸福生活的能力。总之,这都是与教育的终极目标相背离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弱势的文化基础课。职业院校确实开办了中文、数学、
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然而,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
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办学取向让很多院校和学生往往只关注专业课
程的学习,而忽略基础文化课。在不少院校,基础文化课程长期得
不到校方及各系部的重视,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削弱的窘境。但是
反过来看,基础课程之所以受到专业课程挤压,除却外部因素之外,也说明多数基础课程还只是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上,还只是以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类知识来定位自己,而没有从纵
深多个维度做延伸和深化的发展探索,从而难以真正体现作为文化
素质课的魅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规划的文化素养培养方案。文化
素质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议题,在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
思考和探索的价值。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这个群体,应有针对性地考
量和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共性特点及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的优
势和共性缺失来开展研究和探讨。教育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
层面,还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最终整合出一套在实
际的教育教学中精准有效、务实可行的实践方案。要提升当前职业
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就要以上述两个原因为突破口。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两点:一要深挖、拓展基础课程,二要形成有针对
性的、有效可行的实践方案。这会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不仅需
要纸上详细成文,更需要至少三五年的实践摸索,才能形成一套科学、精准、切实可依的职校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无论在哪个环节下功夫,有学者都认为,对于职业院校的文化
素质教育而言,一定要秉持一个顶层理念,那就是从以下三个维度
着手构建和践行,才能培养出有潜力、有前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而真正提升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图1乍一看就像两个捆绑
绑在一起的谷仓一般,谷仓充盈有谷,就丰衣足食、安乐幸福;谷
仓若空空如也,则缺衣少食,贫困交加。人亦是如此,只有具备了
相应充实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具备创造和掌控幸福生活能力
的完整的人。概括而言,一个完整的个体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身份定位,即职场人、情感个体和社会人。这三者分别对应的是:工作、
生活和林林总总的关系,它们同时又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要
演绎和承担好这三个身份定位,就要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
2作为职场人的素质能力
职业院校历来注重职业导向性的特点使得急功近利和短视几乎成为通病,不断被强调和被重视的专业发展建设逐渐压缩了文化素质课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同时,从用人单位那边又不断传来学生专业技能尚可,但全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反馈意见。太多的现实案例暗示人们:评判一个学生将来在职场中的作为,以及他后面的发展潜能、前途,除了考量其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关注他作为职场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及充分的素质潜质。这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说和写的能力、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勤劳踏实等等。而这些素质需要在校园学习时,就播撒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意识并认可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文化素质课程及相关的活动、项目等加以磨练。关键培养点一:着重培养口头表达和笔头写作能力(中英文皆如此)。在实际中,有学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所开设的语文、应用文写作、英语等课程没有多大兴趣,写作业时也从不认真对待,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上网粘贴、复制。老师劝解,少数学生却嬉笑反驳说以后要用的时候上网都查得到。可是,就是这些学生,平时写个申请都错字连篇,文不达意,辞章不顺,也难怪用人单位抱怨高职学生连份像样的报告也写不出。中文功底尚且如此,英语就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不愿也不会开口说简单的对话,只是被动地等待过级考试后,赶紧把这门课丢了不用再学了。观念上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视角也没有主动意识地更新,到国外做工程或者接触老外时,当然觉得慌了手脚,无法顺利交流,打不开局面。
说和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甚至整合、构建能力。为改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自身对说和写能力的培养都还不够重视的现象,职业院校要
多举办和组织各种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大方说、精准精彩写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关于专业、技能的,也可以是涉及娱乐艺术的。总之,不要只是把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培养局限在上课发言或者竞
选学生干部上,可以举办不同的讲演、写作活动或者比赛,在整个
校园内形成一种重视学生说和写的浓厚氛围。并把这些活动和比赛
当成课程一样给予关注、付出精力、付出时间、形成格局和气候。
从普遍经验来看,不是所有会说的人都能成功,但几乎所有成功的
人都会说。关键培养点二:培养面对面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
能力。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校园内的学生本身没有直接面对生活的压力,学校的学习、生
活也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整天沉溺于各种电子产品:进寝室玩电脑,进教室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从电脑和手
机上能够迅捷地获取各类最新的信息,得到很多学习的资源,但是,学生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将大把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结果是
在碎片化的信息和种种吸睛的潮流中流失了时间、消磨了意志、迷
失了方向,麻木了心灵,弱化了与人面对面好好说话、认真倾听的
能力,忽视了在众人面前清晰流畅表达自我的重要性。
每一种能力,如若不是与生俱来,就需从一点点的磨练和学习
中得来。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学
校可以请有经验、有阅历的老师们组织一些讲座,在结合书籍的同时,也以自己本人的所思所悟,围绕着如何与人交流、沟通这类的
主体,给学生以指点借鉴。同时,鼓励学生制作交流信息卡,在初
期像完成作业、任务一样来督促自己积极与人交流、与人互动。到
后期,与人交流便自然生成一种习惯和自觉。
3作为情感个体的文化教养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