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十大地理奇观

第二讲  十大地理奇观
第二讲  十大地理奇观

第二讲十大地理奇观

一、巴姆凯莉(土耳其)

基本简介

棉花堡在土耳其,位于西南部山区,距离伊兹密尔约二百公里。土文Pamukkale是由Pamuk(棉花)和Kale(城堡)两个字组成的,棉花是指其色白如棉,远看像棉花团,其实是坚硬的石灰岩地形。城堡是说它由整个山坡构成,一层又一层,形状像城堡,故得名“棉花堡”。此地多温泉,温泉自洞顶流下,将山坡冲刷成阶梯状,平台处泉水蓄而成塘,人们可坐在里面泡温泉,既解乏,又健康;泉水中的矿物质沉淀下来,把整个山坡染成白色,像露天溶岩。从上往下看,一方方温泉平台像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从下往上看,像刚爆发完的火山,白色的岩浆覆盖了整个山坡,颇为壮观。游客们拎着自己的鞋从山顶沿曲折的小径往下边走边泡,身心都融入了美丽的大自然。

形成过程

棉花堡的形成,正是由于地下温泉水不断从地底涌出,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棉花堡的形成是由于泉水从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流出,所到之处历经千百年钙化沉淀,形成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白色阶梯,远看像大朵大朵棉花矗立在山丘上,土耳其人称它为帕姆卡莱(意为“棉花宫殿”),也就是棉花堡。这个位于丘陵地带的城市,地下石灰质温泉丰沛,温泉水从地底身处涌出,再从丘陵上沿边缘泻下,产生侵蚀和沈淀作用。经过悠久而古老的岁月,白石灰垩机聚在表面被侵蚀成棉花状的梯形岩石上,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白棉球层层相叠,远望好像一堆堆的棉絮阶梯,白色如下雪,有如棉花城堡,因此,大家通称这个地方为(棉花堡),也是自古以来享誉于世的温泉之乡。温泉水汇成一个个的天然池,大大小小,成层叠状下降,从高低不同的地方闪烁着万千波光,景色非常奇特。

早年被当地医院用来治皮肤病,之前有开放免费让人民使用但因温泉区破坏严重,已禁止在此游泳。由于棉花堡的存在,让土耳其成为人们最想拜访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几千万拜访土耳其的旅客,然而超红的人气却给棉花堡带来灾难,川流不息的游客与山下大量兴建的温泉旅馆,使得泉水量锐减。枯竭的水源使原本棉白色的地表转黑,土耳其当局意识到事态严重,宣布暂时关闭棉花堡的观光,让此地得以休养生息。重新开放之后,除了限制游客在棉花堡的游览范围与活动(需赤脚、不准游泳),也约束温泉旅馆的开发。

资料:温泉

温泉(hot spring)是泉水的一种,是一种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高于环境年平均温5℃,或华氏10℉以上。形成温泉必须具备地底有热源存在、岩层中具裂隙让温泉涌出、地层中有储存热水的空间三个条件。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另一种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

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

(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

(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

(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二、埃里波斯火山的冰塔(南极洲)

这就是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南极苦寒之地,时有火山喷发,正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川,冰火两重天,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资料:冰塔

冰塔又称冰林,指冰川表面林立的塔形冰柱。因冰川表面长时期发生差别消融所成。高达数十米,形态各异,多呈塔状,一座座耸立在冰面上,故称冰塔林。冰塔间错落着冰湖、冰洞、冰沟与冰桥,晶莹夺目,十分壮观。多见于中低纬高山地区的一些山谷冰川上。如中国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都有这种世界上罕见的冰塔林。

三、黑岩沙漠间歇喷泉(美国,内华达州)

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所在,这里有色彩亮丽的间歇泉、干涸的古湖湖床以及极富动感的山脉。像火山爆发和地震一样,间歇喷泉和温泉等都是隐匿于地表之下巨大能量的释放窗口。黑岩沙漠位于美国内华达州,那里有众多的间歇喷泉。这个形成过程有部分是出于人为原因:1916年时,当地农民挖掘水源时挖到了地下热水蓄水层,使地下水涌出地面泛滥;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间歇喷泉自己开始喷涌,且水流连续不断。

四、帐篷式山峰(美国,新墨西哥)

五、月亮谷(阿根廷)

在阿根廷西北部,有一片地貌像月球表面的土地叫“月亮谷”。阿根廷西北部的圣胡安、拉里罗哈和圣路易斯三省交界处,被一片银白色和红色的崎岖的山峰与谷地所覆盖。这里几乎没什么植物,除了零星生长在沙丘脚下和岩石中的一些仙人掌和沙棘外,难以再看到绿色,只有一片片雪白的沙漠和奇形怪状的白色和红色岩石。这不免让人想起月亮表面的风暴。这片土地就是举世闻名的“月亮谷”。“月亮谷”和其所在省份圣胡安,不仅降水少,而且全年日照时间有320天左右。这样的地理和气象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天文和外太空观测的理想地点。

阿波罗登月在“月亮谷”伪造?

上世纪60年代末,一群西方探险家,偶然进入“月亮谷”这片神秘的土地

时,看到这里酷似月球表面的地貌时,联想到了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的照片。于是,这里有了“月亮谷”的美称。

2000年,随着“月亮谷”成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和近年来阿根廷政府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计划,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此游玩,引发了一些人对1969年美国登月是在阿根廷伪造的猜想。这些人认为当年阿波罗11号升空不假,但登月过程是在地球上伪造而成。当有一些持这种怀疑态度的人参观过“月亮谷”后,则认定美国宇航局的“骗局”就是在阿根廷伪造的。在“月亮谷”工作的旅游向导马科斯说:“曾有美国游客向公园管理机构详细询问峡谷发现的过程,还要求省政府提供地方历史资料。我们后来才知道他们怀疑阿波罗登月是在我们这里伪造出来的。”

虽然至今没有人能证明“月亮谷”和所谓的登月“骗局”有任何关联,但曾经有许多有关外星人和外太空的电影将“月亮谷”作为外景地。

“月亮谷”记录恐龙演变过程

据“月亮谷”国家公园的恐龙博物馆讲解员介绍,在距今2.45亿年到2.8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这里却有着众多的河流、广阔的湖泊和一望无际的沼泽。那时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是各种植物、昆虫和恐龙的天堂。这里记录了恐龙从三叠纪早期的哺乳动物祖先到三叠纪后期恐龙时代的演变过程。可以说在“月亮谷”发现的6个地质层完整地记载了整个三叠纪的历史,对人类了解这一时期脊椎动物和古环境进化过程极具研究价值。

六、丹霞地貌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1、分布范围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2、丹霞地貌简介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张掖丹霞地貌区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县,面积约410平方公里,其中彩色丘陵面积约40平方公里。北距张掖市区35公里,南距肃南县城5公里。本区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沿梨园河两岸及其各支流(沟)连片分布,分为南北两大群,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遥相呼应,成犄角之势。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按照区域的相对集中度,又可以划分为五个小区:北岸的肃南大河乡冰沟-神鹰大峡谷-榆木沟丹霞地貌小区、南岸的肃南康乐乡大小勒巴沟丹霞地貌小

区、肃南白银乡熬河彩色丘陵-芦苇沟丹霞地貌复合景观小区、肃南红湾寺镇白庄子大红山丹霞地貌小区、临泽南台子丹霞地貌小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张掖丹霞地貌中分布最广、发育最好的丹霞地貌类型,尤其肃南白庄子一带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分布之广、种类之多数全国第一,白庄子大红山就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的命名地。

七、魔井——巴西马托格罗索国家公园

魔井不是井,是巴西马托格罗索国家公园中的一个塌陷湖。湖水清澈,能够十分清楚看到湖底的石头以及古老的树干,当太阳透过缝隙投射到湖面时,湖面上会显现出一片美得动人心魄的蓝,如此纯粹。

资料:塌陷湖

塌陷湖是地表塌陷凹地中积水形成的湖泊。地表塌陷是由于地下岩层受溶蚀、机械潜蚀和或地下冻土融化所引起。融冻塌陷凹地形成的湖泊又称融沉湖或融陷湖。

八、石林(中国)

1、简介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石林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云南省昆明是路南县境内),距省会昆明市约78公里,保护区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区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置身石林,不仅可以得到自然美的享受,还可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最早一期石林形成于2亿5千多万年前的早二叠世晚期,而最新一期还正在形成。其间经历了玄武岩和湖泊碎屑沉积的覆盖以及多次的抬升剥蚀。

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袤,气势大度恢弘,峭壁万仞,石峰嶙峋,湖泊秀美,溶洞奇幽,瀑布壮观,加上在自然那鬼斧神工的岩石造型组合,各具形态的构景,形态万千,在石林广袤的土地上,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云南石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陶醉。在石林多彩的红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幸福、最欢乐的群体--彝族撒尼人。他们在奇峰异石间和彩云深处创造了阿诗玛文化和欢乐的歌舞,他们祭祀、劳作、相爱、狂欢,每时每刻都创造着与石林一样众人惊奇、感动的艺术和诗意。石林地区不仅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还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

2、成因

“喀斯特”的同义词是“岩溶”。因此,石林也同时被称为岩溶地貌。

形成石林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属于碳酸盐岩。而碳酸盐岩又属于沉积岩,

既岩石是在水体中沉积形成的。石灰岩最大的特点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当水中富含二氧化碳时,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可溶性岩石。在中国,碳酸盐岩分布的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其中60%也就是约80万平方公里分布在贵州、广西、四川西部和云南东部,形成了世界上一块最大的岩溶区。由于面积巨大,跨越不同的纬度和海拔,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块区域被称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的理想之地。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这块区域内发育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包括象石林、桂林山水这样奇特的景观。有了石灰岩,并非就能形成石林,否则石林就成了随处可见的一般景观了。实际情况是石林的面积只占喀斯特面积中极小极小的部分,在中国西南这片最大的喀斯特区域,石林的面积连万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石林景观的独特和珍贵,它的形成可以说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

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有利的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

在地质方面,首先是区域大地构造条件,或者说要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伫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这其中经历了间歇性的持续抬升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抬升,才能使水有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削高填低,地形就会形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或者有过倾斜,但随后又恢复水平。这对石林的发育和保存至关重要,否则那竹节状高大的石柱就会站立不稳,顺“节”滑塌。石林是因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树林状分布而得名。而这些石柱又是怎样从当初完整的石灰岩中分离出来的呢?那是因为岩石受到力的作用后,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石柱。可见,如果岩石中只发育一组裂隙,那么溶蚀后,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墙了。另外,两组裂隙的密度要适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则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蚀,太稀疏则只形成一些石丘。

发育石林地貌,往往还要有盖层条件的配合,就是石灰岩顶部要有一层其他岩石的覆盖。此盖层的存在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盖层可以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方式,造成局部水的集中,有利于盖层下面石林的发育。二是盖层的存在可以保护早期形成的石林。石林地区在地质历史上就曾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历经了上亿年剥蚀,如今玄武岩已大部分消失,只剩下零星残余。如果没有这层玄武岩的存在,不要说古老部分的石林保存不下来,恐怕连发育石林的石灰岩都已不复存在了。

九、武陵源,湖南(中国)

武陵源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蔓,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武陵源以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其主要特征,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这种特殊的地貌形态被命名为“石英砂柱峰”地貌。武陵源,美在神秘,美在天然。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的,是纯朴的田园风光。武陵源是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一块块梯田,一间间房舍星星点点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四合,炊烟袅。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体,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奇妙的溶洞、幽静的峡谷、茂密的森林、多姿的溪涧、变幻的云海和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一幅雄、奇、幽、野、秀的天然画卷,被誉

为“天下第一奇山”、“自然博物馆”和“地球纪念物”,是一个能让诗人惊叹不语、让画家无从下笔的绝妙自然生态世界。

特征

1、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国内外均属罕见,素有“奇峰三千”之称。在217.2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中,有石英砂岩山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

2、武陵源水绕山转,素有“秀水八百”之称。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峰林对峙,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3、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现已探明的大小溶洞40余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东南亚岩溶景观的缩影。

十、乌尤尼盐沼(玻利维亚)

乌尤尼盐沼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天空之镜的乌尤尼小镇附近,是世界最大的盐沼。东西长约25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面积达10,582平方公里,盛产岩盐与石膏。据考证,数百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不断上升,海水逐渐退去,留下一个个湖泊。

1、地理特点

阿尔蒂普拉诺(或称“高平原”)是位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区的一片辽阔的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在高原南端有一些冰川融化时留下的盐湖,而在1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第四纪冰期)结束时,湖水已逐渐消失。高原上最大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乌尤尼盐沼。每年冬季,它被雨水注满,形成一个浅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则干涸,留下一层以盐为主的矿物质硬壳,中部达6米厚。人们可以驾车驶过湖面。尤其是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天空之镜”。由于面积空旷,极其光滑(覆盖着浅水),同时又极平整(海拔差异极小),地表反射率极高,使阿塔卡玛成为一个理想的测试和校准地球遥感卫星之地。

2、形成过程

乌尤尼盐沼是在安第斯山脉隆起过程中所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属于较新形成的山脉,在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从海底隆起后,其间形成了许多咸水湖。约在4万年前,乌尤尼盐沼所处的区域还是一个名为明钦湖的巨湖,之后逐渐干涸,形成两个大咸水湖:普波湖与乌鲁乌鲁湖,以及两个大盐沼:乌尤尼盐沼与科伊帕萨盐沼。

中国十大名山排名

中国十大名山排名 第一名: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之北,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古称岱山,春秋时改称泰山,被尊为我国五岳之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景区内自古命名的山峰112座、崖岭98座,岩洞18处、奇石58块、溪谷102条,潭池瀑布56处、山泉64处,共有植物144科,989种,植被覆盖率为79.9%。泰山风景区拥有连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古建筑群22处、古遗址97处、历代碑碣819块、历代刻石1800余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实物资料。主要景观包括天贶殿、南天门、碧霞祠、日观峰、经石、黑龙潭等。 第二名: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属黄山市管辖。传说是中华祖先——轩辕黄帝修身炼丹而飘然成仙的地方。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黄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精华景区1154平方公里,集“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秀丽、雁荡之巧石、华山之险峻”于一体,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淞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真可谓人间仙境。此外,还有云谷寺、松谷庵、白云溪、翡翠谷等游览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第三名:峨眉山 被称为“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乐山区30公里,高出五岳,秀甲九州,以雄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迷人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主要景观有“双桥

世界十大地貌奇观

地球十大地貌奇观 1.波纹岩(美国) 美国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的波纹状 的岩石带,是一片经过19亿年地质作用,由沙 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波纹岩是由花岗岩石构 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 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 由于含有炭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 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 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 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 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 人物还有守护神。 2.赤水丹霞(中国)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赤水市境内,面积达一 千多平方公里,以发育成熟典型,形态壮美闻 名。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 特殊地貌。当地古时曾沉积厚厚的红色地层, 当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岩层 沿垂直节理方向发育,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 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形成如今的丹霞 地貌。赤水丹霞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拔 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巨 大的岩廊洞穴和优美的丹霞峡谷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 3.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亚) 撒哈拉之眼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位于 西南部境内,直径达48公里,从太空上清晰可 见。海拔高度约400米,整体相当平坦,看起来 就像个菊石,绕地球轨道才得见其全貌。最初它 认为是个陨石坑,但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没有 发现曾有高温与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 岩堆积的圆顶,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现在普遍

认为理查特结构是地形抬升与侵蚀作用同时进行的结果,结构的同心圆状痕迹则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 4.大蓝洞(洪都拉斯) 大蓝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 洞穴,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西岸伯 利兹外海约100公里处,比邻灯塔 礁。大蓝洞外观呈圆形,直径约 304米,深约145米,洞口呈现近 乎完美的圆形,又非常巧合地与合 围的环礁重合,从天上俯瞰仿佛是 一道美丽的花环,呈现出深蓝色的 景象,这一结构在世界上被称为“蓝洞”。大蓝洞为石灰岩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河时期,后来因海水上升,洞顶随之塌陷,遂变成水下洞穴。现今的大蓝洞还是世界上闻名遐迩的潜水胜地。 5.巨型水晶洞(墨西哥) 巨型水晶洞位 于墨西哥南部奇瓦 瓦沙漠,奈加山脉 下350米处的银与 锌矿内,这里拥有 地球上最大的天然 水晶。洞内高耸着 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七米。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的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58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 6. 羚羊峡谷(美国) 羚羊峡谷是世界着名狭缝型峡谷之一,位于美 国亚利桑纳州,属于纳瓦荷原住民保护区,纳瓦荷 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神灵沟通的栖息地。该地过 去是叉角羚羊栖息处,峡谷里常有羚羊漫步,故取 名羚羊峡谷。峡谷是柔软的砂岩经过百万年的各种

十大森林生态景观

崂山潮音瀑 【潮音瀑】原名鱼鳞瀑,1931年叶恭绰游此,因其声似潮涌,而题书“潮音瀑”,遂以此为名。 潮音瀑是内九水的尽处,四面峭壁环绕,东南面岩石裂开如门,瀑布从中三折泻下。第一折西向,流长约6米,下注鼓腹状的石槽中。二折西北向,流长约5米,下注椭圆形之石缸内。三折最长约10米,西南向,下注直径20多米的池潭中,水色靛蓝,深难见底,故名“靛缸湾”。瀑布倾泻时,急流掠石,迸珠溅玉,如泛起层层鳞花,似扬起片片碎玉,故此瀑布古称为鱼鳞瀑或玉鳞瀑,但其声又如潮涌,又名潮音瀑。 前者为观其形,后者为闻其声。潮音瀑在崂山十二景中称“岩瀑潮音”。此处飞瀑清潭,谷壑幽邃,凉气袭人,盛夏游此,分外惬意。靛缸湾北岸建一“仙舫”,是为纪念在此与侵华日军作战而牺牲的崂山游击队的将士们。观瀑亭建于西南崖巅,内设石桌、石凳,在舫与亭中凭眺危崖垂瀑,兴致无穷。清代胶州文人王大来有赞九水瀑布诗: “谷口销重重,攒天尽两峰。半空飞瀑布,一客拄长筇。洗净尘嚣耳,清浇磊块胸。悬流穿地底,下有老蛟龙。” 莒县浮来山银杏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县城西9公里,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扼莒县、沂南两界。在莒城登高西眺浮来,呈平地崛起之势,有水上浮来之感。此山三峰鼎立,拱围相连,构成藏风聚气幽境。 进入定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株“天下第一银杏树”。它岿然屹立,枝叶参天,几千年来,虽经历风风雨雨,但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枝叶扶疏,生意盎然,冠如华盖,繁荫数亩,阳春开花,金秋献实,年复一年,生生不已。在炎夏之日,汗流涞背的游人,来到树下,顿感暑气尽消.最近几年,在树的主

干上,仍常见生叶结果.蔚为古树奇观。 古老的银杏树,从古到今倍受推崇,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此树实为“天下第一银杏树”。《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讲到了它;印度尼西亚的刊物,对它进行了描述,并刊登了照片;1982年,联合国科教组织还向全世界播放了它的近影。巍巍银杏树,可谓身历古今,誉满中外。 《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可见,该树当时已成浓荫,成为名树。专家考证,此树至少已有3500年历史。树现高26.3米,树冠遮地20余亩,树干周长15.7米,须八人伸展双臂方能合围。此古树乃冰川时代留下来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经国家林业部专家鉴定,为“天下第一银杏树”。此古银杏历尽沧桑。 日照海滨树上生态会馆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公园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公园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她东濒黄海,北临青岛,西接两(城)石(臼)公路,南连沿海公路,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配套。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前身,1992年建园时总面积78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26.7公顷,森林覆盖率73.5%,知名动、植物百余种。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改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现公园总面积达12000亩,森林覆盖率 75.8%。树种结构以日本黑松为主,是日照市沿海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地理奇观——龟峰

大自然的瑰宝——龟峰 弋阳存在着这样一处自然景观,他的奇山奇石都是以龟文化为主,各类高峰都有不同的龟文化名字:三叠龟峰,老人峰等。这个旅游风景区便是与龙虎山景区同时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的——龟峰风景名胜区。 龟峰是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龟峰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组成部分,位于弋阳县城南信江南岸,东距上饶60km,西距鹰潭35km,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因其“无山不龟,无石不龟”,且整座山体就像一只硕大无朋的昂首巨龟而得其名。 龟峰发育于距今1.35亿年的白垩纪晚期,是雨水侵蚀型老年期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地貌形态以峰林、陡崖、方山、石墙、石柱、石峰为特征,崖壁两侧雨水侵蚀型纵向线性沟槽发育,岩溶弱;微地貌景观及其景观组合以珍稀的丹霞造型石峰、石柱等为特色,保存有壮年期丹霞地貌的遗迹。 龟峰共有36峰,集“奇、险、灵、巧”于一身,素有“江上龟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誉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龟峰后发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的感叹。以发育丹霞洞穴群为特色,奇洞成群,共有大小28个岩洞。如始建于晋代“中华第一佛洞”南岩石窟、“禅宗古寺”双岩、“飞来禹迹”龙门岩 谈到龟峰的演化历史,龟峰处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板块碰撞的结合部位,距今约2亿年的晚三叠世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的碰撞对接,沿俄罗斯东部和中国华南一线,形成了规模宏大、长达数千公里的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在距今约1亿5千万年的晚侏罗纪到距今9千6百万年的早白垩世,由于板块的再次相互作用,引发了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中国东南大陆岩浆岩带。 距今9千6百万年的晚白垩纪,板块的活动方式发生改变,地壳发生拉张裂陷,红色盆地应运而生。这时,气候十分炎热干燥,盆地周缘高山林立,每逢雨季,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碎石倾泻而下,形成了以块状砂砾岩为主的红色岩层,这个堆积过程大约有3千万年的历史,距今6千5百万年以来,也就是恐龙灭绝的这个时代,地壳隆升上升为陆地,信江盆地也整体垂直抬升成为台地,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的断裂和垂直节理的产生,流水就顺着这些断裂和节理穿凿流淌,开始冲刷、侵蚀,分割原先堆积下来的岩层。先后形成了方山石寨、峰丛峰林、孤峰石柱,形成为龟峰丹霞群峰的天然景观。 至于龟峰的地质构造,龟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武夷山群鹅湖岭组、下白垩统火把山群石溪组、上白垩统赣州群周田组和圭峰群。 圭峰群从下到上划分为河口组、塘边组、莲荷组,其中主要出露河口组和塘边组。圭峰群河口组以紫红、砖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岩、中细粒砂岩,局部夹粉砂岩团块,下与石溪组呈不整合

世界十大高峰

世界十大高峰 1、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藏语“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珠峰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整个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伟,昂首天外,四周地形极为险峻,气象瞬息万变。1953年,英国登山运动员希拉里首次从南坡登上珠峰。 2、乔戈里峰 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国外又称K2峰,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国境线。1954年,意大利的两名登山运动员登顶成功。 3、干城章嘉峰 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在尼泊尔和锡金的边界线上。1955年英国登山队的4名运动员从南山脊登上了峰顶。 4、洛子峰 洛子峰海拔8516,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东侧在中国西藏境内,西侧在尼泊尔境内。1956年,瑞士登山队的两名登山队员,沿西坡首次登顶成功。 5、马卡鲁峰 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1955年法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首次登上峰顶。 6、卓奥友峰 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北侧在中国西藏境内,南侧在尼泊尔境内。1954年奥地利一名登山队员沿北坡登上了峰顶。 7、道拉吉里峰 道拉吉里峰海拔817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1955年瑞士登山队首次登顶。 8、马纳斯鲁峰 马纳斯鲁峰海拔8156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1956年,日本登山队登顶成功。 9、南伽·帕尔巴特峰 南伽·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巴控克什米尔地区。1953年奥地利登山队一名队员登顶成功。 10、安纳普尔纳峰 安纳普尔纳峰海拔8091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1950年,法国的两位登山家从西山脊登顶成功。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世界十大自然奇观排行榜

神奇多姿的地球上,壮美的景观可谓不胜枚举。每一处美景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令人大开眼界,或叹为观止。自然景观中有的以美丽动人著称,有的以惊心动魄闻名于世,还有一些因奇特罕见而倍显神秘。 1、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坦桑尼亚) 塞伦盖蒂生态圈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其西南部与肯尼亚接壤。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群,以及丰富神奇、令人震撼的动物王国。上百万的牛羚和斑马通常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往返路程约500公里。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动物迁徙场景之壮观,堪称全非洲之最,也是世界自然奇观之一。

2、加拉帕戈斯群岛(厄瓜多尔) 加拉帕戈斯群岛分布于太平洋,由一系列小火山岛组成。它距离南美大陆约1000公里,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加拉帕戈斯群岛拥有其独特的生态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就是在这里创立的,该群岛也因此而闻名于世。乘船观赏是加拉帕戈斯群岛最佳的游览方式,游客可在游览该地之前预订国内公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巡游,以方便游玩。

3、亚马逊河(南美洲) 亚马逊河是全世界流域最广的河流,几乎占据了世界上河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00多种鱼类生存于该流域。不仅如此,亚马逊河流域拥有着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雨林,其中包括全世界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多的热带雨林,世界上约有十分之一的物种分布于此。

4、伊瓜苏瀑布(南美洲) 伊瓜苏瀑布位于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是全球一大奇观。整个瀑布群由来自伊瓜苏河的275条支流汇集而成,平均高度约64米。其主瀑布被称为“魔鬼之喉”,它高约82米,宽约150米,整个形状呈“U”型,是伊瓜苏瀑布最具特色之处。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目前重大环境问题[来源:本站| 作者:原创| 日期:2010年9月9日| 浏览302 次]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

全球10大绝美的顶级高尔夫球场

全球10大绝美的顶级高尔夫球场 用自己的方式去旅行! 高尔夫球运动向来都被誉为绅士的运动, 它源自欧洲,本是英文“golf”的音译, 而golf一词是由: 绿色(green)、氧气(oxygen)、阳光(light)和行走(foot)的英文缩写所组成。没有一项运动能像高尔夫这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同时高尔夫运动还代表着优雅、开放、友谊和休闲, 绿草如茵的比赛场地和温润、清新的空气也令人心旷神怡。 因此在崇尚健康休闲生活的现代社会中, 高尔夫球运动也成为了大受欢迎的一项休闲运动。 在每个骨灰级高球迷的心中, 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球场, 它不仅能在击球时产生无尽快感、满足英雄情结, 更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对话。

这些世界顶级球场的设计师们深谙高球迷梦想, 他们选址全球绝美之境, 利用每一阵风、一粒沙、一片池塘、一道悬崖、一蓬野草、一块火山石…… 精心布局,化原始为传奇, 成就堪比天堂的惊世作品, 若能逐一挥杆,此生无憾。 1、英国·圣安德鲁斯球场 St Andrews golfpic 关键词:高球麦加 在球友心目中,这片由远方的天际线和变幻的光影所组成的古老球场是高尔夫的灵魂所在。 就算是已经绕着地球打过一圈的骨灰级球迷,也不敢在圣安德鲁斯的地界上张扬。它之所以拥有如此神圣的地位,是因为这里不仅是高尔夫传统和规则的发源地,也是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的举办地。 建于中世纪、世上最古老的圣安德鲁斯球场,起初共有22条球道,11道出去,11道回来。1754年5月14日,22位绅士在这里为赢得一根银制球杆打了一场热闹比赛;10年后,他们认为应该将一些距离过短的球道合并在一起,改为18道球场,从此,“18洞”便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准。

地理奇观张掖七彩七彩丹霞地貌

地理奇观张掖七彩七彩丹霞地貌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距张掖市40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彩色丘陵地貌景区是中国丹霞丘陵地貌景观中的精品。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位于白庄子一带的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张掖彩色丹霞地貌的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空间。张掖丹霞地貌被誉为“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张掖丹霞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诗似画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地说,它是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雄,即雄伟之美。它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可谓“霞山拟岱宗,锦石梁父耳”,“仰觉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独标峙,登之心旷然”,雄伟而富有力度,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 险,即险峻之美。“无限风光在险峰”,唯险峻能激发人们的向上、探讨精神,故智勇者登之。以赤壁丹崖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形容祁连山丹霞的险峻之美亦不为过。 奇,即奇特之美。纵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观之令人赞叹不已,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即幽静之美。游览总长3公里的芦苇沟,只见赤壁千仞,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人移景变,别有一番情趣。环望四周,雄奇诡险,千怪万状,险象环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径两旁山峰耸峙,高山之巅石堡盘踞,犹如神秘的古堡给世人演绎传奇的神话故事,让人禁不住展开漫无边际的遐想与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怀古今之万事,那烟岚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不知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谜, 美,即形态之美,结构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变幻之美。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

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

目前重大环境问题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0年9月9日 | 浏览302 次]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 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 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 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 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 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 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 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 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 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 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 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 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 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 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 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 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 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 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 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 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 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 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 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 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 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 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 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 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 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 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 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 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 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 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 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

中国最美的十大洞穴

中国最美的十大洞穴 洞穴,即自然形成的人可进入的地下空洞,通常由水的溶蚀、侵蚀和风蚀作用而成。洞穴可分为碳酸盐洞穴、石膏洞、砾岩洞、玄武岩洞、砂岩洞、花岗岩洞、冰川洞等类型。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可溶岩分布面积广,有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分布在北自黑龙江的伊春,南到海南的三亚,西起西藏狮泉河,东到通化、杭州等地。而且,历史上对它们的科学记载和论述甚为悠久。据初步统计,目前已调查的洞道长度超过500米的岩溶洞穴在400个以上;实测长度超过3000米的洞穴有108个;被开发的游览洞穴总数约3000个;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洞穴近百个。过去认为岩溶洞穴不发育的北方地区,近年来也不断有洞穴被发现,有不少洞穴的长度超过千米。列数中国最美的洞穴,主要有以下十处: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千米。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深10余千米,两壁最宽处173米,最高达50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40多种岩溶堆积物,显示了溶

洞的一些主要形态类别。它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宏伟、造型奇特的洞穴资源宝库。 黄龙洞: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核心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该洞长7.5千米,垂直高度140米。洞体共分四层,以立体的洞穴结构、庞大的洞穴空间、宽阔的龙宫厅及数以万计的石笋,高大的洞穴瀑布,水陆兼备的游览线等优势构成了国内外颇有特色的游览洞穴。洞内有1库、2河、3潭、4瀑、13大厅、98廊,以及几十座山峰,上千个白玉池和近万根石笋。由石灰质溶液凝结而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各种洞穴奇观遍布其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规模之多、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几乎包揽了“洞穴学”的全部内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 腾龙洞:位于鄂西南边陲城市利川市,以其雄、险、奇、幽、绝的独特魅力驰名中外。洞口高74米,宽64米,洞内最高处235米,初步探明洞穴总长度52.8千米,其中水洞伏流16.8千米,洞穴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 10个大厅,地下瀑布10余处,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主洞、支洞互通,且无毒气,无蛇蝎,无污染,洞内终年恒温14一18℃,空气流畅。洞中景观千姿百态,神秘莫测。洞外风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卧龙吞江瀑布落差20余米,吼声如雷,气势磅礴。

世界上10大最危险的地方!

世界上10大最危险的地方! 馆友“東泰山人”:你好!你的馆藏文章“世界上10大最危险的地方!”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7 年4月6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社会”下“万象”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你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 世界上10大最危险的地方 寒啸文集2015-07-13 10:38 第一名:墨西哥华雷斯谷 华雷斯谷全长约64.4公里,其中有棉花花田,还有幽灵小镇,峡谷平行于格兰德河,紧靠着五米多高的美国国境线围栏,人们称它为谋杀之谷,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这个小镇曾有六万人居住,现在却只有五千名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居民,这里被帮派所控制,街上随处可见,毒品、献血和尸体。在华雷斯谷,每年每十万人中平均会发生160起谋杀案,谋杀率高得惊人。不仅因为犯罪已是这里的常态,而且还因为各个帮派,为了领地互相争斗,大多数商店都永久性

地关闭了,街边布满了墓碑,纪念着那些被杀死的人。建筑物的墙上满是黑帮的涂鸦,很多记号都标识着,在这个标记点有多少人被杀掉,作为对其他人的警告,整个镇子就像恐怖片的布景一样,贫穷、狼藉、满目废墟,人们因恐惧而背井离乡,敢在外面走来走去的人,极有可能被杀死、折磨或绑架。2009年,派到那里武装干预的警察被处死了,惧怕于当地的可怕的“风俗”,此后政府再未派遣过警力去那里。第二名:玻利维亚永加斯路 这条路是为数不多的将亚马逊雨林,与玻利维亚首府连接起来的路之一,这条路有一个吓人的名字,死亡之路。这条路于20世纪30年代由巴拉圭囚犯修建,约20年前进行现代化翻新,它海拔4600多米。每年带走大约300人的生命,令人惊讶的是死亡之路是玻利维亚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很多追求刺激的人,这条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路,在这64公里的途中你能看到,起伏的群山和美丽的亚马逊雨林。但是山地骑行爱好者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与美景同行的星坠入森林的危险,自行车轮下是一条狭窄的单车道,沿途几乎没有护栏。过去十年中,这条危险的下坡路,夺走了18位山地车爱好者的生命。 第三名: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北安那托利亚断层是一个活跃而危险的断层,自从20世纪30年代起,毁灭性的地震沿大陆向西不断发生。最近一次大

全世界10大自然文化双遗产

全世界10大自然文化双遗产! 世界那么大,人生很短暂,假如有一天,你中了500万,想去哪里玩,够本又划算?今天告诉你答案,要玩就去世界遗产!那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人类共同财富,去一趟不吃亏不上当逼格全满!世界遗产也很多?没关系,他又从中精选出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Top 10,不光自然风光无敌,人文古迹也引人入胜,赶快来看看吧! 童话般的地貌,基督教徒的避难所,自然奇迹和人文经典的完美组合 卡帕多西亚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相间其中的是一片又一片的石柱森林和仙人烟囱,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外星世界。公元4-14世纪里躲避宗教迫害的基督教信徒们,在这些奇特的岩石构造里,打造出了隐秘而如蜂巢般连绵的洞穴村落、地下城市和岩窟教堂,尤其是至今仍然色彩华丽的宗教壁画令人叫绝。 世界最美的海岸公路,海市蜃楼般的美景,浪漫热烈而又艺术气息浓郁阿玛尔菲海岸一路断崖绝壁绵延,绿树掩映鲜花点缀,地中海壮丽海景逼人而至,蔚蓝海面上散落着点点的游艇白帆,犹如一串断了线的珍珠。如果说单论景色世界上还多有海岸线可一比,再加上意大利地中海地区浓烈的人文和艺术气息就无可匹敌了:最吸引眼球的是鲜艳多彩的民居,充满历史沧桑的教堂,以及悬崖上遗世独立的古典气质浓郁的花园别墅。 海岸风光旖旎,岛屿星罗棋布,坐落着历久而魅力永存的城堡和小镇 达尔马提亚位于克罗地亚南部的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林木茂盛,倚山傍海分布着数座中世纪风貌的古城。古城墙环抱

着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等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橙红色的屋顶在海天一色的背景下光彩夺目。这里已成为新欧洲最具魅力的休闲度假胜地。 《消失的地平线》里的绝尘净域,民族特色鲜明的秘境,人类的理想家园 大香格里拉地区代位于川、滇、藏交界处。茶马古道像一张网一样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最独特的民族迁徙演变、和谐共处的大走廊。气势磅礴的雪山冰川、蔚为壮观的大江峡谷、风光秀丽的湖泊草甸、丰富多样的珍稀植物、神秘悠久的宗教文化和精美绝伦的民族艺术使这里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在地球上都独树一帜。 失落的丛林帝国,玛雅文明黄金时代的遗产,中美洲热带雨林里的国家公园 提卡尔坐落于危地马拉东北部的热带丛林深处,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玛雅古城之一。六座傲然耸立的金字塔在莽莽森林中矗立而起,在其顶端的神庙俯瞰遍布在密林里的遗址建筑,其辉煌壮丽实在令人惊叹。翠绿的密林雾气缭绕,如仙境一般。在清脆的鸣叫,以及吼猴让人胆战心惊的嘶吼声中感受燃烧的激情,金刚鹦鹉在天空翱翔,飞向它们位于丛林顶端的栖息地。 青山绿水间,婉约优雅的湖畔别墅令人心醉,名流汇集的度假地 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北意大利,散落着具有优雅景致的湖泊。在苍翠山坡和宝蓝色湖水之间的花岗石岸边,一个个小镇依山傍水而建。从罗马帝国时代起,这里就是王公贵族和名流艺术家们争先修建豪宅别墅的好去

再现中国十大著名山川之最

再现中国十大著名山川之最 泰山又称“岱宗”,“岱”即大山。泰山雄踞于华北平原上,海拔1545米。在五岳的高度中,排行第三,却以通天拔地之势被列为“五岳之首”,被誉为“五岳独尊”。 泰山的历史文化渊源久远。据说,随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佳话流传,它逐渐成了“伟大”、“崇高”的象征。历代帝王把它视为“神”的化身。泰山因其高而被视为“连接天地,直通帝座”的天堂,受天命而做帝王的“天子”必去泰山封禅,在泰山举行祭祀天神地祗的仪式。从山脚的岱庙到山顶的碧霞寺,沿途有无数的碑刻和古建筑,可说是一座文物宝库,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历代的有识之士和文人墨客来观览泰山的内涵,鉴赏泰山的美蕴,激发灵感,触动爱国情思,以诗词歌赋、题字等来歌颂泰山。以帝王封禅祭祀活动为主要线索,山神崇拜与帝王封禅祭祀、群众性的宗教活动、文人墨客的游览观赏以及科学研究等内容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转化和影响,形成了泰山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和精神文化之山,成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它是世界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三天子都”,意思是指黄山的三大主峰是天上神仙的都会。又因有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修道之说,唐玄宗于天宝六年敕名“黄

山”。徐霞客盛赞黄山之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由“四奇”构成了黄山自然景观的基本要素。 峨眉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成都西南约160千米处,四川盆地的西南缘。因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而得名。其地质地貌独特,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与山麓海拔高差达2500米,跨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生物、土壤、气候垂直带明显,形成繁多的动植物种类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从山麓至山顶“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峨眉山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完好。登临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峨眉山是“普贤道场”,四季晨钟暮鼓、香烟迷漫、佛音缭绕。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清音阁、仙峰寺、万年寺、华藏寺。峨眉山自然和文化遗产极其丰富,速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佛国天堂”之称,并有“峨眉天下秀”之赞誉,是观光游览、朝圣礼佛、科学考察的胜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之南,是驰名中外的游览避暑胜地,“匡庐奇秀甲天下”。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其南边为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和滚滚东去的长江。庐山的奇峰峻岭,怪石异洞,深峡幽谷,飞瀑流泉,古树名木,与雄浑长江、碧波鄱阳湖浑然一体,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姿的自然图景。

世界地理奇观

世界地理奇观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 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 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一、世界7大地理奇观山脉 1、喜马拉雅山(中国-尼泊尔):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地球之巅,连绵的雪峰巍峨壮丽 从中尼公路远眺喜马拉雅山脉是此生最难忘的旅行体验,迎面而来的270度全景 画面中分布着数十座7000米以上的雪峰,如海浪般起伏绵延,夕阳为雪白之巅撒上 壮丽无比的金色。从靠近大本营的世界最高的寺院绒布寺仰望珠穆朗玛峰,呈巨型金 字塔状的山体威武雄壮,昂首天外,令人顶礼膜拜。 2、峡谷圆环(美国):大峡谷、纪念碑谷、锡安、布莱斯峡谷、羚羊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活的地质史教科书,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 峡谷圆环(Grand Circle)位于科罗拉多高原,面积和加州差不多。这里遍布着峡谷、台地、悬崖、孤峰和尖塔等特殊的地理景观,独特地貌和奇幻景象形成了九个国家公园,十二个国家纪念地,三个国家娱乐区,六个国家森林,以及三个印第安保留区。 这里是美国西部史诗的最佳背景,特别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两岸都是斑斓似火的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3、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群(加拿大):Banff, Jasper, Yoho, Kootenay 亮丽的高山风景线,翡翠般的湖泊,壮美山水冠绝天下 加拿大的落基山脉拥有山峰、冰河、冰原、湖泊、瀑布、温泉、峡谷、高山草原 和石灰石洞穴,壮丽秀美的地貌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植物。沿落基山脉有多处冰川湖泊,它们犹如一串串珍珠,把静静的群山点缀得生气勃勃。飘浮在水中冰砾的反射光线也 把湖泊打扮得如同绿宝石一般璀璨,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巍峨的雪山,极致美景,令人 赞叹。 4、阿尔卑斯山(瑞意法奥):Matterhorn, Mont Blanc, Jungfrau, Grossglockn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