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文
映傣族生活的儿歌—— —《竹乡之歌》。 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文化
教科书呈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部
4.少数民族历史(民间)故事和谚 视角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用多元的方 分就是课文,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语
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的课文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历史民间故事有:《四盘礼品》描 四年级上册以“地名”为主题的开放 每一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二至三篇题
了蒙古族小姑娘与教师之间发生的 据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组织教学内 师可利用儿歌创造的意境让学生通
故事,平凡而又感人;《草原》记叙了 容,打破民族文化的界限,以学生感 过这几个以“竹”为偏旁的字,体会汉
作者访问蒙古族时受到的热情接待, 兴趣的问题、事件为切入点,探讨汉 字表意的特点。
表现了蒙汉之间的团结友谊;还有反 族及各少数民族的经验、观点和文化
数民族同胞生活的理解与体验,给学 够全面的现象。
立,为师生创造性利用教科书提供了
生情感上以陶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
其次,此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 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
察力和想象力。
科书共 12 册,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 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具有多
三、思考与建议
上册、五年级下册中没有涉及少数民 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也需要教师具有
节》,描写了周总理与傣家儿女共度 方面的限制。
情的儿歌—— —《竹乡之歌》。儿歌通过
节日的热闹场面。
1.开放性主题单元
对傣家居住的环境(竹楼、篱笆)、饮
3.少数民族日常生活
此套教科书设计了开放性主题 食习惯(竹筒饭)、生活用具(箩筐)、
此套教材中反映少数民族日常 单元,为把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融入相 娱乐活动(风筝、笛子)的描写表达了
展”。从以上的纲领性文件中我们不 1~6 年级使用。此套教科书只是一个 族、侗族等。此套教科书中选入描写
难看出,“健全人格的形成”、“人的全 例子,通过对其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西南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的文章有《雅
面发展”、“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 呈现方式的分析,指出其优点与存在 鲁藏布大峡谷》、《美丽的集邮册》、
教科书也不例外,在呈现少数民族文 有关的文化多次出现,相应地反映其 地了解该民族文化。
化时几乎都有背景图画。在三年级下 他少数民族的内容偏少,有的只是提
3.语文教科书编写者、实施者的
册选入了两篇反映蒙古族文化的文 到了名称、服装或谚语。当然语文教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章—— —《春天的雨点》 和 《猎人海力 科书不可能对每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到文化整合的目的。透过少数民族节 得一提的是,每册都安排开放性单 数民族的生活特色不仅激发了学生
日,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一个全面 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识字的兴趣,而且学生受到了民族文
的理解。此套教科书选入了傣族最隆 便于师生灵活使用教材,帮助师生突 化的熏陶。此套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的
重、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 破教科书对地域、民族、教学条件等 识字单元中选入了一首反映傣家风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祖
一”,提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致力 还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时代 国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地势、气
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 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 候等自然原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规定“语文课 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帮助学生 观。在西北部,气候比较干燥,因此自
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然风光以沙漠、草原为主,居住着蒙
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满族还有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
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书为分析对象,此套教科书是以 2001 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
生活的选文有:《葡萄沟》介绍了新疆 关主题提供了便利。开放性主题单 傣家儿女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与此同
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 元,只设计了主题,没有提供具体的 时,同学们也认识了以“竹”为偏旁的
及葡萄干的制作;《春天的雨点》讲述 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依 汉字:竹、篱、笆、筝、箩、筐、笛、筒,教
文字和图像是教科书呈现教学 民族,课文中除了古代的 3 个少数民 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的
内容的两个重要手段,图文并茂是教 族外,涉及了现在的 12 个少数民族, 文化,形成自我文化认同,增强民族
科书追求完美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套 其中与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 自豪感,也有利于其他民族同学更好
教育理念提升一步,教育实践就
布》,通过看背景图片,让学生了解蒙 都予以涵盖,但对于那些具有独立文 会前进一大步。语文教科书编写者只
古族居住的蒙古包、五颜六色的蒙古 化形态的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有更多 有具备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才能
袍,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图文并茂 的体现,像西南地区的壮族、苗族、土 充分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
2.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视角有待 拓宽
此套教科书中选入的反映少数 民 族 文 化 的 文 章 和 诗 歌 一 共 有 24 篇,基本上都是以汉族的文化心理来 写其他族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从少数
观念已被提出,这不仅体现了我国基 的不足之处,提出我们的思考与建议。 《山寨》等。
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社
一 、北 师 大 版 小 学 语 文 教 科 书
2.少数民族节日庆典
会发展对人的个性张扬和人的全面 中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分析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语
统观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发现 它是集歌舞娱乐、宗教、饮食、服饰等
或情境,以主题单元作为教学内容的 册都有开放性主题单元,渗透、融入 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天地
呈现方式。主题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 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还有特产、纪念日等 中融入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有:在开
文天地两个部分构成。主体课文是围 主题单元。
卷有益栏目中选入了 《四盘礼品》、
· 56 ·
张 宏: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教学与管理》
教材解读
2013 年 8 月 15 日
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
筝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 宏
作为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语文 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由汉族 内容,从空间分布上看一共有 31 处,
课程,课程的理念、性质、目标决定了 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优 共涉及到 15 个少数民族,概括起来
鲁木齐等,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 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此套小学语文教
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思考这些城市名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科书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课文共有
中少数民族文化呈现方式的分析
语言,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教师也 16 篇,其中包括 4 首古诗,反映了少
教科书的结构和编写体例决定 可以拓展此思考题的思维空间,让学 数民族同胞生活的方方面面。
写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台湾高山族 性单元,课后思考题中就有一个与少 材丰富、体裁多样的课文。从时间跨
交好的一个历史故事;《猎人海力布》 数民族文化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说出 度上来说有现代文、现代儿歌、古诗、
讲述的是蒙古族猎人海力布为了拯 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教师 寓言故事等,从内容看有反映主流文
2.识字课
观、道德规范等观念意识在节日中得 文天地设计了许多内容丰富多彩的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
以传承和弘扬,这个过程无疑也会促 实践活动,包括日积月累、拓展阅读、 字是一项枯燥的学习活动,如果将少
使其民族共同心理素质趋于同化,达 开卷有益、名言警句、畅所欲言等。值 数民族的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少
其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2001 势,精选优秀文化来濡化学生,形成 反映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以下几个方
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完美人格。正如列宁曾说的那样,共 面。
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 产主义的一代新人应用人类一切优
1.少数民族居住地自然风光
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秀的文化成果来造就。语文课程标准
救乡亲们而说出洪水将至的秘密,自 可以利用地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还有异域文
己却变成了石头的感人故事。此套教 性,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同 化的。通过课文的学习,丰富学生的
科书还选入了裕固族、维吾尔族、柯 学们可能会找到呼和浩特、拉萨、乌 阅读体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
尔克孜族的谚语。
有古代的敕勒、匈奴、羌等,共 15 个 后再一一介绍各少数民族同胞的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但是融入的
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取材广泛, 化,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部分内容与考试无关,还要浪费大
全方位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居住 总体来看,少数民族文化在此套教科 量的时间,因此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
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 年颁布的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族等。此套教科书反应西北少数民族
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实验)》为依据编写的,2003 年全部 居住地自然风光的文章有《巩乃斯的
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 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 马》、《楼兰之死》等。我国西南部,北
地的自然风光、日常生活、节日庆典 书中分布的序列性、系统性有待进一 的现实问题。
等,并且呈现方式灵活多样,不仅主 步提高。
参考文献
体课文、语文天地中选入了少数民族 文化,而且还有专门呈现少数民族文 化的主题单元—— —“民族之花”,此外 还在开放性单元中为少数民族文化 的融入留出了空间,这些都是本套教 材整合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亮点。除
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必须利用语文课 直接或间接与少数民族文化有关的 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舞台。一个民族赖
* 该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8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 55 ·
张 宏: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以生存和发展的宗教信条、社会价值 绕单元的主题选编二至三篇课文;语
通过以上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 族文化;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 跨文化的知识储备,否则教科书的作
出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 以“民族之花”为主题的少数民族文 用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在对民
入 的 少 数 民 族 文 化 内 容 一 共 有 31 化单元。笔者以为,把这一单元放在 族地区语文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
《猎人海力布》两篇文章;在日积月累 处,归纳为以下几点。
的很少,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同胞在
栏目中选入了古诗《敕勒歌》,还有三
1.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性、序 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反
则少数民族的谚语。
列性、系统性有待改进
映其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应该
5.背景插图
首先,我们国家共有 55 个少数 经过选择编入语文教科书。这样不仅
了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师对教学内 生寻找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其他地
4.语文天地
容的组织方式。北师大版的此套小学 名。比如说湖南省龙山县的里耶镇, 每单元课文的后面都有语文天
语文教科书,以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 “里耶”就是土家族语言,意思是开天 地,是围绕此单元的主题内容设计语
核心,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 辟地。除此之外,此套教材中的每一 文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
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查,也是第一套全部通过审查的小学 起青藏高原,南到广西北部湾,落差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语文实验教材。此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大,气候多样,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 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共 12 册,供小学 源和人文景观,居住着藏族、傣族、瑶
的呈现方式,让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态 家族的文化都没有涉及。作为母语教 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财富。本教科书
地呈现在小学生眼前,不仅符合小学 材虽然以传播主流文化为主,但也应 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突出亮点是“民
生的认知心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少 避免少数民族文化所占比重偏少、不 族之花”主题单元、开放性单元的设
处,涉及到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前面比较 一些语文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傣族、裕固族、哈萨克族、高山族、柯 合适,这样小学生可以先对我们国家 薄弱,他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本
尔克孜族、彝族、满族、鄂温克族,还 的民族构成有一个总体上的了解,然 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