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旅游看名人故居
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背景介绍
![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背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f1b8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2.png)
三坊七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背景介绍示例文章篇一:《神奇的三坊七巷》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有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叫三坊七巷吗?我呀,最近可好好了解了一番,现在就来给你们讲讲!三坊七巷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故事的大宝箱。
它坐落在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里。
一走进那里,就好像穿越回了古代。
你能想象吗?那里的坊巷纵横交错,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要是第一次去,说不定还会迷路呢!古老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坊巷里的房子,那可都是有年头的。
它们的屋顶高高翘起,就像鸟儿展开的翅膀。
墙壁上的青苔,就像时间留下的印记。
我忍不住想,这些房子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呀?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住了好多好多有才华的人。
他们有的是大诗人,有的是大画家,还有的是了不起的政治家。
这就好比我们学校的优秀学生都聚集到了一个地方,是不是超级厉害?我还听说,曾经有一位大诗人,每天就在自己的小屋里写诗作画。
他的作品传遍了整个福州城,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小画家,每次他的画一出来,大家也都围上去夸奖。
还有啊,那里曾经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
有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温暖场景,也有孩子们在巷子里玩耍的快乐时光。
这不就跟我们和小伙伴们在小区里疯跑玩耍一样吗?有一次,我碰到一个老爷爷,他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晒太阳。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爷爷,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子呀?”爷爷眯着眼睛,慢慢地说:“孩子啊,以前这里可热闹啦,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大家都亲如一家。
”我又问了一个阿姨,阿姨笑着说:“这里呀,一直都是福州的骄傲!”小伙伴们,你们说,这么神奇又有魅力的三坊七巷,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索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它的故事传承下去吗?我觉得呀,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房子和街道,它更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宝藏。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美!示例文章篇二:哇塞!你们知道吗?今天我要和大家说一说超级厉害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啊,那可是福州这座城市的宝贝!就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镶嵌在福州的大地上。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https://img.taocdn.com/s3/m/bbd6d0270066f5335a812113.png)
文儒坊
文儒坊是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 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 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 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 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 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 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 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 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 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杨桥巷
杨桥巷
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 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 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 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 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 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 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
郎官巷
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 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 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 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 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
黄巷
黄巷 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 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黄氏家族落 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 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 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 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 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 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 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三坊七巷景色描写
![三坊七巷景色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9e893a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e.png)
三坊七巷景色描写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是老福州的根。
它全长近三华里,有三坊七巷之称,是福州市旧城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三坊七巷原名叫“三都澳”,传说是宋朝建都的地方。
坊和
巷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以木为主的结构,所以也叫“木坊”、“木街”和“木府”。
三坊七巷,它是由三条平行的轴线构成。
分别是北到杨桥巷,南到南后街,西到珠宝巷,东到水西门大街。
在这三条轴线上有许多明清建筑,其中有林则徐的故居、林觉民家的“三坊七巷”牌坊、严复故居、郑成功纪念馆和朱紫坊等。
现在我们来到了南后街,走进南后街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牌坊。
牌坊上有两条龙盘旋着。
一条是张锦芳的家——严复故居,另一条是林则徐的家——林觉民家——严复故居。
两条龙在这座牌坊上盘旋着,寓意
南后街像一条龙一样守护着这里。
走出南后街,就可以看见一个大大的广场,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放风筝。
—— 1 —1 —。
参观三坊七巷观后感
![参观三坊七巷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2bad2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8.png)
参观三坊七巷观后感三坊七巷是福州市的一处古老的城市街区,它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而闻名。
近日本人有幸参观了三坊七巷,深受其景色、氛围和人文魅力的吸引。
一进入三坊七巷,我被迎面而来的古老建筑和街道的独特布局所震撼。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明清风格的建筑,那些琉璃瓦、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木雕装饰的门窗都彰显着历史的韵味。
踏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感受着古老时代的气息,体会着福州的历史的厚重感。
三坊七巷是中国最早的民居街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侨乡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曾是众多海外华侨的发源地。
在街巷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跨国文化交流的痕迹。
我和众多游客一样,沿着巷道漫步,欣赏着每一座建筑的细节,品味着这里独有的文化氛围。
每一处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在某一座小巷中,我遇到了一位居民,她告诉我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三坊七巷的独特之处。
通过她的介绍,我了解到这里曾是海外华侨寄托思乡之情的地方,也是海外文化传播的中心。
这份古老而又活力的文化氛围使得我对这里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喜爱。
参观三坊七巷让我领略到了一个完整的城市历史,见证了福州的繁荣与发展。
这里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城市博物馆。
走在这里的街巷,我感受到了城市的脉络和血脉,感受到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参观三坊七巷是一次充满教育意义的旅行。
它让我了解到福州独有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城市贸易、文化交流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被这里的风景和人文魅力所折服,希望有机会再次回到这座令人陶醉的古城,感受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的底蕴。
福州两日游攻略
![福州两日游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9d71f21fbb68a98271fefaa6.png)
福州两日游景点介绍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的古街道,也是福州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是一整片的古民居,它从明朝开始初建,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建筑仍保存完好,街区里面有许多名人故居,还有个民俗博物馆。
要了解一座城市并不一定要走遍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可以选择一条老街,慢慢悠悠地行走其间,走过三坊七巷的同时,你也走近了福州。
来这里,主要就是看这些建筑物及名人故居。
这里的民居,门窗漏花皆采用镂空精雕,有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
区域内,基本都是窄窄的小巷,白墙瓦屋、黄色木制的房屋。
坊巷纵横,石板铺地,有的街巷弯曲,有的笔直,大同小异,每个坊巷口都有一个石刻的牌楼。
从南后街的牌坊进入后,先看到的是杨桥路,它是七巷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路上有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我的故乡》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再继续往前走是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坐落在此。
除外,这里还有个二梅书屋,也就是之前所说的民俗博物馆。
然后是塔巷及黄巷,黄巷在塔巷之南,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有个叫小黄楼的小景,郭柏荫故居(天开园红木博物馆)也在这里。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再继续往前是安民巷,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
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文儒坊是第二坊,清代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在此。
之后的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
再之后的光禄坊是三坊中的最后一坊,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
除了看景点,在这片古建筑步行街上,也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星巴客、麦当劳与老字号的“永和鱼丸”、“福州软糕店”并排而立。
杨桥巷十七号: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
![杨桥巷十七号: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2d2ae79fd4d8d15abe234e42.png)
杨桥巷十七号: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作者:吕传彬来源:《上海企业》2014年第02期名人故居,大多是某位知名历史人物及其家族所居住,一个家族中能够几代都成为名人的,在历史上并不多见;而某一幢故居,能有不相干的不同名人居住过的,更是少见。
但是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中,却有一栋朱门灰瓦的明清时代古朴建筑,曾经居住过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这真是了不得的一栋房子,这栋房子的门牌号码,就是"杨桥巷十七号"。
明清建筑文人居流传千古的门牌号码——杨桥巷十七号,这栋知名的故居,座落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中。
福州是建城二千二百多年的古老城市,历代名人辈出,许多文人雅士和社会名流,都集中居住在三坊七巷中。
因此,这个古老的街区,早已是福州这座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地段。
三坊七巷,顾名思义即知是十条坊和巷的总称。
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四十公顷,长久以来即被简称为三坊七巷。
这十条坊巷所组成的街区,如今已成为福州市重要的文化观光景区。
由于大多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而且保存完好,因此,又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分别是衣锦巷、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官巷和吉庇巷。
这些巷弄中,住着历代许多达官贵人,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琛、邓拓、甘国宝、冰心、林觉民、林徽因等人。
时代巨轮滚过,三坊七巷也在岁月中流失了一坊两巷,后来又增建一坊,所以目前共有三坊五巷。
原位于深巷中的的杨桥巷,如今已改成杨桥路。
这条杨桥路,是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
从南向北走完规画完整,整修精致的三坊七巷,来到北边出口牌坊外的杨桥路,小小拐个弯,就能见到门口左右各一的“林觉民故居”和“冰心故居”两个长形挂牌。
这就是著名的"杨桥巷十七号"。
林长民、林觉民、林徽因和冰心故居杨桥巷十七号,这栋素朴的宅第,跟三坊七巷其他名人官邸一般的地灵人杰,先后居住着林长民、林觉民、林徽音和冰心。
林长民是林觉民的堂兄,为名噪一时的文人逸士。
三坊七巷印象
![三坊七巷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b46427a5901020207409cd8.png)
三坊七巷印象作者:沈海滨来源:《文化交流》2011年第11期趁着国庆放假七天,我第二次走进了“三坊七巷”。
第一次是走马观花,第二次可是细细观赏,当然是受益匪浅、记忆深刻了。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它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三坊中,衣锦坊与文儒坊的牌坊还在,光禄坊已扩建成了光禄路,旧迹不存。
七巷中,杨桥巷在民国时修建成了马路,成了杨桥路,巷貌早已不在;郎官巷与塔巷还保留着石板路,靠南后街一端还保留着牌坊牌柱,塔巷的坊门上还有一小塔;黄巷、安民巷、宫巷都没有坊门,只是用牌子指明巷口;吉庇巷也在民国初期扩建成吉庇路,与光禄路相通,路两边商店林立。
三坊七巷虽然失去了它们原有的韵味,但观者还是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国唐宋和明清时代的建筑格局和文化气息。
一到南后街,我就钻进了小巷和老坊中。
清晨的巷坊,人迹稀少,小巷显得十分宁静。
那些白色的土墙,墙顶的翘角,斗拱撑起的屋檐,展示出它们作为明清古建筑而遗留下的风格。
因年代久远的缘故,小巷都显得有些破旧,脱漆陈旧的红木板门大多还重门紧闭。
有时咿呀一声,门开了,出来一个耄耋老妇人,弯腰在门口洗刷盆盂,那情景,让人宛若置身远逝的朝代。
小巷里名人故居很多,有文儒坊47号的陈承裘故居、衣锦坊冼银营2—3号的郑孝胥故居、杨桥路68号的林觉民故居、郎官巷的严复故居、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等等。
但这些故居大多木门深锁,只在门口挂了面牌子,写着“某某故居”,使人不敢探头寻访。
大多的小巷都已不单纯是古民居了,现代的店铺、住房夹杂其中。
但是,当我从衣锦坊穿过到文儒坊时,一条叫闽山巷的小巷却让人感受到了这古建筑十足的韵味。
三坊七巷游玩攻略
![三坊七巷游玩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0274148384868762caaed51d.png)
三坊七巷游攻略一、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
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
”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
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
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二、文儒坊文儒坊是第二坊。
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
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
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
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
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
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
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三、光禄坊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
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
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
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
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高一合集5篇
![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高一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89c9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9.png)
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高一合集5篇三座小桥,一湾水巷,粉墙黛瓦,花窗鞍墙,这儿就是福州的“乌衣巷陌”,这儿就是福州的三坊七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三坊七巷的作文1到福州不看三坊七巷等于没去福州。
这个寒假,我有幸来到福州,来到三坊七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韵味和魅力。
一来到三坊七巷,入眼的就是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的街道。
抬头,会发现道路两旁的屋顶与我家的屋顶不一样。
屋顶两端伸出一尺长的屋檐,向上翘起,上面刻着许多动物的图案,龙在喷火、蛇在吐水……我们继续往前走去,看到了一个牌坊,上面写着“黄巷”两个字。
走进黄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木门白墙的房子,青色的瓦片衬托出它们典雅、古朴的气质。
近看,门窗上的双层楼花、壁板和门扇上用油漆绘成的栩栩如生的花鸟树木令人赏心悦目。
从黄巷出来,我们又走进衣锦巷。
一把把撑开的五颜六色的油纸伞挂在墙上,荡在空中,一阵风出来,花伞在空中翩翩起舞,好看极了!穿过衣锦巷、宫巷、郎巷……我们在里面东游西窜,好像在走迷宫。
到了文儒坊,我们看到了一个海上丝绸之路战士厅。
走进去一看,大厅中央挂着一幅画,画上有一只大帆船,正在乘风破浪地前进。
我们走进一间屋子,低头看到了许多古瓷器,据说是在明清时期的一艘沉船上发现的。
再往里面看,正在演示海上丝绸之路行驶路线的视频。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各个朝代的船只模型,有独木舟、小艇、帆船等。
走出屋子一看,我惊喜地发现,外面有一个很大的人工湖,上面停着一艘巨大无比的木船,我真想跳上去当一回船长呢!走出展示厅,我们又在一个地方看到了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有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跳龙门的鲤鱼,还有各种花草树木。
是谁剪出了这么生动形象的作品?我真佩服他们。
回到巷子里,迎面而来的游客一拨又一拨,玩耍的孩童、充满活力的青年……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诱人的烤鱿鱼香味飘进巷子里,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三坊七巷那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让我久久难忘。
三巷七坊
![三巷七坊](https://img.taocdn.com/s3/m/a22173e6524de518964b7dfa.png)
福州三坊七巷——地灵出人杰福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出了一代又一代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激起历史波澜的伟大人物。
三巷七坊,便是追寻福州人文历史的最好去处,这里集中了很多历史上在福州生活过的伟大人物。
三巷七坊是以南后街为中心的清明时期的古建筑群,大体上以南后街为轴心。
三巷七坊已被开发为福州的重要人文景区。
三巷七坊内又富有民文化特色的各色文化表演以及工艺品商店。
每个街道内有保存完好的名人住宅(部分为后来修缮)。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位在次生活过大家十分熟悉的名人。
这是位于三巷七坊入口的一个清末的宅院,这里曾经先后生活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以及后来的著名散文家、诗人冰心。
在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历史中,国人为了民族的觉醒进行着前仆后继革命历程。
这之中林觉民便是历史的先行者和革命的坚定践行者。
他又年轻的生命向世人敲响民族兴亡的警钟,他那一腔爱国热情,激荡着每一个站在他雕像前的游客的心。
一本《天演论》唤醒了日本人,却没有唤醒中国人,不知近代伟大的进步学者严复心中是何等的忧郁。
那是硝烟四起的年代,国家积贫积弱,严复正生活在那个时代。
面对国民的愚钝,严复用自己进步的思维洞悉历史方向,用《天演论》展现着西方先进的文化与社会面貌,然而愚钝、封建之下国人在挣扎中迷失了方向。
站在他曾经生活的院落中,用心去品味一位伟大学者的民族责任心,用心去聆听来自历史深处的谆谆教诲。
除此之外,三巷七坊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遗迹等待着你去探访,在南后街尽头坐落着伟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的纪念馆。
走进三巷七坊,品读历史,感悟真谛,一段段发人深思,一曲曲惊心动魄,一场场历史兴衰洒尽英雄泪。
伫于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
![伫于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https://img.taocdn.com/s3/m/fc58f66743323968001c9200.png)
伫于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作者:李龙年来源:《北极光》2011年第02期空气中有广玉兰淡雅的清香,仿佛幽幽来自历史深处,带着诗与新月的典雅。
这是福州特有的芬芳:雨珠在绿叶上闪耀,好似岁月的背后凝视我们的眼睛。
第一次来到“三坊七巷”,是十五六年前,专程拜访住在“黄巷”的著名作家郭风。
最近的一次,就是这回参加“海峡诗会”——今天这里早已因是“中国历史街坊惟一的活化石”而名闻天下。
眼前,处处流淌着浓郁历史文化的气息:沈葆桢、严复、郑孝胥、陈承裘(陈宝琛之父——陈宝琛,清内阁大学士、末代皇帝溥仪之师)、萨镇冰、刘冠雄(民国第一位海军上将)、林聪彝(林则徐之子)、林觉民、谢冰心、庐隐……这些人物或出生在这里,或从这里走向历史的舞台。
伫立于一块块并不醒目的牌匾前,凝视着那些标明历史名人故居的清秀行书,历史的温度伸手可触。
也许是因为对于文学的缘分,一直让我念怀久远的,是林觉民与冰心的故居——因为“三坊七巷”的一百多位历史名人中,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民国名媛林徽因,以及作家冰心,他们最早震撼我的灵魂,最早走进我的心灵——是由于《与妻书》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情、胸怀大义?《繁星》的剔透晶莹的诗情、“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大爱之魂?抑或是虽然作品不多,却以“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作品而永留人间的“新月”诗人林徽因——或是她与诗人徐志摩令人动容的浪漫恋情,抑或是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与哲学家金岳霖令人感慨万千的特殊情谊?或者,都是的。
轻轻地,走进位于南后街的尽头,郎官巷的附近的林觉民、谢冰心的故居。
门口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几行大字:“一座宅院,两位名人——同一片屋檐下,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
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投绝笔为檄文;一位为照亮同胞的生命路,举橘灯为炬。
”短短几句话,凝练地概括了两位历史名人的一生——据说,这出自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编导之笔。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1c4e6f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6.png)
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遗存之一,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福州三坊七巷景点讲解导游词1三坊七巷不仅以她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她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
南宋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
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
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
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烈士林觉民。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林觉民牺牲后,全家为了避祸匿居在光禄坊早题巷一处许家院宅。
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将林觉民写给父亲及妻子的遗书塞进门缝,林觉民的妻子一直将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复后。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与妻书》中也十分细腻地表达了烈士对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恋之情,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看到这,我们怎能不为烈士牺牲前对亲人和美丽家园----“三坊七巷”深深眷恋之情所震憾呢!谁没有亲人,谁没有自己的家园?可林觉民却英勇奋战,在负伤被擒受审时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这就是革命者何等博大情怀!“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50dd59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c.png)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中心南后街的东西两侧。
其占地40.2公顷,整体由十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巷共同构成“棋盘状”街区的支脉体系,南后街西边三条称作“三坊”,东边七条称作“七巷”,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较大的古民居街区,被誉为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坊巷内院落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宅院外设有围墙,宅院内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为中轴线对称布局,具有强烈的福州建筑风格。
以下是三坊七巷内的一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水榭戏台:位于三坊七巷的衣锦坊内,是清朝陈鹏程的大宅院。
院落里有一处搭建在池塘里的戏台,旁边假山小桥流水,戏台对面阁楼则是观看演出的席位,楼上是供仕女观看演出的。
- 沈葆桢故居:作为“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沈葆桢故居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仅进行过零星修缮。
2021年福州市正式启动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之刘家大院、沈葆桢故居、欧阳花厅、陈季良故居、听雨斋保护修缮工程。
此外,三坊七巷内还有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9处典型建筑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https://img.taocdn.com/s3/m/ddda12c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6e.png)
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为国内现存规模最⼤、保护最完整的历史⽂化街区,是全国独⼀⽆⼆的古建筑遗存,是“中国城市⾥坊制度活化⽯”。
向西三⽚称“坊”,向东七条称“巷”,⾃北⽽南依次为⾐锦坊、⽂儒坊、光禄坊“三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七巷”。
三坊七巷为国家AAAAA级景区。
2006年,三坊七巷与朱紫坊⼀起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名义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杨桥路】昔⽇杨桥巷如今已扩建为杨桥路。
双抛桥林觉民故居冰⼼故居紫藤书屋学如上⽔⾏⾈不进则退;⼼似平原⾛马易放难收。
知⾜常乐;能忍⾃安。
雷霆⾛精锐;冰雪净聪明。
蛟毫⾹篆⼀帘;麈尾清樽三径。
吾与汝并肩携⼿,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南后街】仁⾥拂春风,且看锦肆绵延,琼楼轮奂;⼴衢萦古韵,共赏书⾹浓郁,雅乐悠扬。
(陈奋武书,郭道鉴撰)步⼊南后街,道旁有⼀硕⼤的镌着篆字的铜印。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陈衍撰联)国师苑榕垣毓巧艺;坊巷蕴精华。
【郎官巷】课学秋灯,书声喧⾥巷;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
(陈朱书,卓斌青撰)琴南书院畏天临窗静试下岩砚;觅句频庚蜀国笺。
(林纾)巴黎茶花⼥遗史(丁可钧)严复故居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
(严复)书房⼆梅书屋⼆梅书屋坐落于郎官巷, 因宅院内植有两株梅花⽽得名,始建于明末, 是清代凤池书院院长林星章旧居,⼟⽊结构,主建筑坐南向北,前后共五进,通⾄塔巷。
厅堂怀瑾握瑜在中有美;俭车乐沏攸德咸宜。
蜡像:新婚燕尔。
蜡像:新婚燕尔。
蜡像:其乐融融。
⼆进厅堂承启堂卧房厨房书房⼆梅书屋蜡像:焚膏继晷。
内过道后花园后厅⽂魁勤劳夙懋;才守可嘉。
【塔巷】六⼦登科,理学融天地;双梅探屋,修⽂烛古今。
(傅永彊书,林⼭撰)王麟故居福⽂魁武魁【黄巷】⼩黄楼相传乃黄璞少时攻读的祖居旧屋。
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全⾯修葺,粉墙黛⽡、翘脊飞檐,做⼯考究,雕刻精巧。
俨然两晋⾐冠跄跄济济;思尔⼋房⼦孙继继绳绳。
三坊内有哪些名人故居?
![三坊内有哪些名人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c1ed1cfd964bcf84b8d57b83.png)
位于文儒坊西段北侧的陈承裘故居,建于清初,同治年间为陈承裘之父陈景亮购得。
陈承裘(1827—1895年),字孝锡,号子良,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陈承裘故居是花园式宅院,坐南朝北,占地1,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平方米,四面风火墙。
临街门额悬“六子科甲”横匾。
门扇下半部用藤条和门钉做成喜字和万字图案加以装饰。
一进厅堂有青石柱础,须弥座,显出尊贵与清雅。
正房四扇楠木门,上部框架饰漏花,中嵌楠木花窗,分别雕刻鼎、爵、簋、壶。
二进左右厢房的八扇门扇,均用整块楠木制成,上面阴刻“梅鹤争春”等图案,神态生动,实为难得的艺术品。
主座的东花厅是花园庭院,有小天井、“天香楼”楼阁等,种植桂花、枇杷。
何振岱故居何振岱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大光里旧称三官堂、三官巷。
何振岱(1867—1952年),字梅生,号心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随后三次进京会试均落第。
他工诗文,善书法,擅画通琴。
何振岱一生安贫,靠教书卖文为生。
著述颇丰,有《我春室诗文集》四卷、《西湖志》二十四卷等。
何振岱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光绪、民国间几经修葺,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临街为双开宁波门,上设门罩。
故居两进,用插屏把厅分隔前后,后天井通二进。
二进房为倒座三间排,何振岱住在这里直至生命结束。
屋前庭院花丛树下,立一方墓碑,碑刻“干巽兼亥巳何梅叟暨配郑岚屏之墓癸未仲春立”。
西侧小花厅,小而雅致。
陈衍故居陈衍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
陈衍(1856—1937年),字叔尹,号石遗,晚年自署石遗老人,侯官(今福州市)人。
曾教书、任报纸主笔、官报局总纂、厦门大学教授等职。
故居为楼阁式建筑绕老屋而建,与福州传统民居不同。
建筑面积696平方米,人们把故居分为四区。
进门为一区,有天井,中为厅堂,左右是厢房,乃清初五间排结构建筑。
二区称“匹园”,林纾(琴南)画有《匹园图》。
三坊七巷 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
![三坊七巷 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e5e622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7.png)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实用版4篇)《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篇1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众多名人故居,是福州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代表。
参观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可以深刻感受到福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深远,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不少历史名人的故事和成就。
在参观过程中,我可以看到故居的建筑风格和装修都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美和华丽。
同时,故居内的展品和资料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故居主人的生平和事迹,感受到了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参观名人故居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故居的保护和维修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们得以完好地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篇2参观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
这些故居不仅是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他们精神风貌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故居中,我可以看到名人们的生活起居、工作环境、藏书、字画等,这些都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参观名人故居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名人的历史背景、生平事迹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贡献。
例如,林则徐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他的禁烟运动和爱国精神,严复故居让我更加了解了他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启蒙贡献,这些故居不仅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参观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保护名人故居和古建筑的重要性。
这些故居和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和民族精神。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保护意识,保护好这些故居和古建筑,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弘扬。
总之,参观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名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贡献。
《三坊七巷名人故居参观感悟心得》篇3参观三坊七巷的名人故居,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厚重。
三坊七巷名人林则徐介绍
![三坊七巷名人林则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7f81027ba1aa8114431d95d.png)
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
林 则 徐 虎 门 销 烟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 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 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名诗与名句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 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林则徐 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4.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四、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 。 五、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 。
六、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 七、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 ,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林则
烟。
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 。 八、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
三坊七巷的名人 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 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 幢。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 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 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 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 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 博物馆”。 这里人杰地灵,孕育了近百位历史风云人物,他们在神州舞台 上有声有色的作为,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著名的有: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 “近代陆军之父”,曾宗艳;“世纪老人”,冰心; “戊戌六君子” 之一,林旭等,这次的研究性学习 ,本小组研究的是林则徐。
三坊七巷 寻访名人故居
![三坊七巷 寻访名人故居](https://img.taocdn.com/s3/m/d57933588e9951e79b89273d.png)
3.林觉民、冰心故居
南后街与杨桥巷交叉口的林觉民、冰心(谢婉莹)故居,同样是文化人的居所。原本住着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包括其堂兄林长民,也就是林徽因的父亲),是座三进院的清代建筑,林觉民参加辛亥革命广州起义殉难后,林家为避祸搬迁,将房屋让卖给冰心的祖父,冰心在往后撰写的文章中也曾提及这座回忆里的宅院。
昭忠祠旁,有一阶梯顺着山路便可登上马限山。山上有英国人建造的梅园监狱、英国领事分馆等建筑。英国领事分馆原建于1870年,在修复时经多方考证,尽力恢复了当时的陈设布置。走廊两侧设有展板,介绍当年各国列强在福州设海关、洋行,办医院、学校的情况。
中国最早航海塔——罗星塔
罗星塔公园位于闽江下游马尾港罗星山,园中除了可以远眺马江海战古战场的位置、福建船政十三厂的遗址外,公园本身也是一座秀丽的江岸园林。屹立在山上的罗星塔,相传是宋代柳七娘所建,原为木塔,明代天启四年就地重建,改石砌,共有7层。罗星塔是中国古代最早受国际公认的航海塔,称之为“中国塔”。
多数人对林觉民的印象,多半来自他起义前写下的《与妻诀别书》,他的故居西南角有一小院,院中的一厅一房,面向小天井,花台植有腊梅,正如信中描写的:“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有三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此刻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林觉民在这里创作的心情。
4.二梅书屋
串连起郎官巷与塔巷的二梅书屋,因院前植有两株梅花而得名,建于明末,为清代道光进士林星章故居,他曾任福州四大书院之一的凤池书院校长(现福州一中的前身),后辈的中国科学院士林惠民也曾居于此,可谓书香世家。
三坊七巷实践报告范文
![三坊七巷实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8da8c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7.png)
三坊七巷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听说福州有个超酷的地方叫三坊七巷,就像一个大宝藏,藏着好多福州的老故事和传统文化。
我就想啊,一定要去那里探个究竟,所以就有了这次的实践之旅。
目的嘛,就是想好好感受一下这个古老街区的独特魅力,看看那些传说中的坊巷到底长啥样,顺便了解一下福州的历史文化是怎么在这个地方传承的。
二、实践过程。
1. 初入三坊七巷。
刚走进三坊七巷,就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
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还有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简直就像古装剧里的场景。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东瞅瞅西看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后街,这可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人来人往的,特别热闹。
两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卖福州特色小吃的,有卖传统工艺品的,还有一些文艺的小茶馆。
2. 坊巷探索。
我先钻进了郎官巷,为啥选这个呢?就因为名字听起来很有趣。
巷子里很安静,和南后街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边的房子都是那种典型的福州传统建筑,白墙黑瓦,木质的门窗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小院子,门半掩着,我偷偷往里瞧了一眼,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还有一个老爷爷在躺椅上晒太阳,那画面太惬意了,我都不敢打扰,赶紧轻手轻脚地走开了。
接着又逛到了塔巷,这个巷子里有好多关于塔的元素呢。
墙上有塔的浮雕,还有一些关于塔的传说介绍。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古代这里是不是真的有很多高大的塔。
在巷子里还碰到了一位民间艺人,在做糖画。
只见他用一勺糖稀在板子上熟练地挥舞着,不一会儿就画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我看得眼睛都直了,立马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
3. 文化体验。
在三坊七巷,文化体验那可太多了。
我走进了一家传统的福州油纸伞店,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油纸伞。
伞面上画着各种花鸟鱼虫、山水风景,超级好看。
老板特别热情,给我讲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从选竹材到绘制图案,再到最后的上油,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
我还试着自己在一把小伞上画了几笔,虽然画得歪歪扭扭的,但也算是体验了一把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看名人故居(图)2010-2-13 13:41:38福州日报字号:[大中小] 选择背景色:
春节到三坊七巷看名人故居有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 (图)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古民居群;这里历史名人故居云集,以最高票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并被誉为“中国历史街坊唯一的活化石”。
走进这里——三坊七巷,你便走进了乡土的深处、历史的奇处、文化的私处、精神的高处。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先期开放的水榭戏台外,三坊七巷还将开放林觉民·冰心故居、林聪彝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叶氏民居、蓝建枢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
来三坊七巷旅游的市民千万别错过一睹福州历史名人故居的机会!
【林觉民·冰心故居】
到三坊七巷旅游,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因为它是“一座宅院,两位名人”。
这所宅院就是林觉民·冰心故居。
林觉民故居厅堂两边的厢房为陈列展室,第一展室展现广州辛亥革命背景、第二展室展现林觉民生平介绍。
为复原故居面貌,这里收集了晚清时期福州地区常见的家俱实物,如床、妆台、凳子等,作为故居陈列替代品,并按文人世家习俗精心摆放,梳妆台上方挂林觉民与妻子的两张照片。
故居的后花园参照典型的福州民居后花园风格规划,设一汪小鱼池,池旁种植腊梅,园中置传统的石桌、石凳,立林觉民与妻子的塑像于桌前,展示夫妻恩爱的生活场景。
根据冰心老人生前的回忆,南花厅复原了她幼年时期的读书场所——紫藤书屋。
门楣上方正中悬挂“紫藤书屋”的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挂着冰心祖父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的对联。
这处展室同样是采用具有福州特色的木格窗式展墙,地面铺设青石板。
【林聪彝故居】
林聪彝是林则徐的第二个儿子,林则徐充军新疆伊犁之时,林聪彝和弟弟林拱枢随侍,之后林则徐带病从福州赴广西,林聪彝随行。
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时,是林聪彝扶其灵柩回福州。
林聪彝故居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明末唐王朱肇建在福州称帝时的大理寺衙门,也是明、清时期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
林聪彝为官之后购置了该房产。
林聪彝故居位于宫巷24号,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
门头房在正座东侧,临街十扇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花厅部分,完全是清式建筑,这里的建筑构件汇集了福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花厅廊檐的悬钟采用透雕的手法,下为花篮,上为牡丹图案;檐柱下的青石柱上刻有浮雕动物图案,以及回廊上的妇女儿墙极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第三进的石门框有一个灰塑,塑的是亭台楼阁,保留相对完整。
花园歇山亭的北侧,隔墙上有漏窗,这种漏窗在三坊七巷的建筑中仅此一处,漏窗上的栏杆刻有竹节的图案。
【严复故居】
毛泽东曾把一个人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并列,推崇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杰出代表。
这个人就是严复,也是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严复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州,其故居位于郎官巷西段,坐北向南,主座与花厅两座相邻,总占地面积625平方米,由主座和花厅组成。
主座双重大门向前,前有装在石门框内木条隔扇门(又称宁波门)、后有装在石臼上的串桶大板门。
大厅是清朝同治年间建的,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厅摆放的案几、八仙桌、茶几和椅子都是晚清时期的文物。
花厅是民国时期建的,后面还有回廊。
严复逝世80周年之际,市文物管理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启动严复故居修复工作。
修复完毕后,文物部门还筹备了严复生平事迹展,制作严复铜像。
【福建民俗博物馆·二梅书屋】
福建民俗博物馆2月9日在郎官巷南侧25号的二梅书屋正式开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喜欢明清家具的市民不可不看。
二梅书屋始建于明末,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州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其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完整的构建体系,充分体现中华古建筑的艺术水平和科学水平。
书屋修复工程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占地面积约2937平方米,总投资1757.93万元。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修复,二梅书屋保护修复在春节前全面完工,并被辟为民俗博物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文物价值最高的明清家具展示馆,展示近千件闽派古典家具、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精品等民俗文物,免费向市民开放。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叶氏民居】
辛亥革命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考试时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投笔离开考场,有一位考官看到林觉民的背影,不禁脱口而出:“亡大清者,必此人也”。
这个考官就是叶氏民居的主人叶在琦。
叶氏民居坐落在南后街西侧,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屡有修葺,大门朝东,外墙为民国时代改建的青砖墙体。
整体建筑由东面正座及西面2个侧院组成,建筑
面积2321平方米。
平面布局完整,集明、清、民国3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于一体,是南后街保存相对完好的典型古民居。
2009年11月6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揭牌,正式落户福州南后街177号叶氏民居,成为展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设基地。
春节期间,叶氏民居每天都会邀请全省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演员现场表演,展示福州软木画、福州漆器、厦门漆线雕、武夷岩茶、柘荣剪纸、泉州竹编、惠安木雕、厦门布袋戏等20多种“非遗”制作工艺,免费向游客开放。
【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蓝建枢故居】
走进三坊七巷民国海军总司令蓝建枢故居而创设的闽都民俗文化大观园,你便走进了一个博大的文化殿堂。
在领略这座名人故居建筑之美的同时,你将被民藏珍宝和民俗文化强烈震撼!以30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民藏古物组创的《吉祥福州》《诸神峰会》《十邑厅堂》《婚嫁礼俗》《天工开物》《武术器械》等专题会让你大开眼界。
春节期间,蓝建枢故居有很多活动等您参加。
正月初一下午3时至5时,著名闽剧老艺人黄愿亭、陈士心领衔献演传统著名闽剧折子戏、名段清唱;正月初二下午3时至5时,著名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的《话说闽都文化》等精彩节目,让大家在参观民俗大观园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凡魅力。
蓝建枢故居开放时间:上午9时至晚9时。
【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禁毒教育基地。
林则徐纪念馆现已免费开放。
扩建后的林则徐纪念馆采取福州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相结合的形式,与原林则徐纪念馆风格保持一致。
馆内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等具有晚清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式建筑物,还新增一处观光休闲花园。
虎门销烟展厅是林则徐纪念馆扩建部分新增的展览,以声、光、电等多种手法演绎虎门销烟的场景,再现1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整个展厅呈半椭圆
形,近200平方米。
大厅中央展区为销毁鸦片的实景,108个由玻璃钢铸成的兵勇、民众或搬鸦片、或往销烟池投放鸦片,个个栩栩如生。
林则徐纪念馆新馆项目投入超过1亿元,面积由原来的3500平方米扩大至85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展示林则徐史料的展览馆。
扩建后的林则徐史迹展厅分5个展区,主题分别是矢志报国的闽都赤子、清正务实的社稷名臣、放眼世界的左海伟人、举世共仰的禁毒先驱、抗敌御侮的民族英雄。
【水榭戏台】
位于南后街衣锦坊东口北侧的水榭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原为孙氏乡绅的宅第,后经多次改建。
清道光年间,为郑姓官员的私家住宅,成为3座相邻、全坊最大的宅院。
水榭戏台由正落(主座)、中落(别院)和侧落(花厅园林)3座建筑自西向东毗邻排列而成,每座三进,共九进。
现存主座三进、别院一进、花厅园林三进,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
水榭戏台是府内聚会、宴客、演戏的地方。
戏台建在水池上,为杉木结构,大约30平方米,呈四角形。
戏台正对面是前阁楼,歇山顶,有许多精美的木雕。
阁楼是二层看台,据说以前男宾看戏坐楼下,女眷在楼上。
戏台边有一叠石假山。
在戏台与假山之间,修复有小石拱桥及六角亭,环境清幽雅致,在那儿看戏,是何等的享受!
春节期间,水榭戏台均免费开放,2月17日(正月初四)下午3时至5时30分,这里还有一场文艺表演。
【旅游小贴士】
到三坊七巷旅游,庞大复杂的明清古建筑群足以让您短暂迷路。
因此,在快乐游玩的同时,有些线路示意标志千万别忘了看。
三坊七巷导览全景图:在南后街南北口各设三坊七巷导览全景图,标有主要景点及旅游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各主要景点、游客中心、厕所、出入口、停车场,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
导览图:在林觉民·冰心故居、严复故居、水榭戏台、叶氏故居、蓝建枢故居、林则徐纪念馆等景点内设导览图,标明现在的位置及周边景点和服务设施。
指示标牌:在各公共场所设置指示标,如厕所、公用电话、邮局、银行、休息场所和小卖部等,并在各坊巷及宅院内设置参观线路指示标。
春节期间,旅游学校的学生将在水榭戏台、严复故居、林觉民故居等处担任讲解员,免费为游客服务。
(记者吕路阳/文叶义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