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成语学文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成语学文言
一、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
成语保存了大量的鲜活的古汉语实词,是学生记忆和推求文言词语意义的最好的载体。

对那些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如果能较好地利用成语去记忆或推求其词义,那么许多难懂的文言语句就会迎刃而解。

如:1、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2、动辄见尤,欲益反损。

3、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三个句子中,“尤”是理解句意的难点,且古今意义差异较大。

前两句,可以依据成语“怨天尤人”推求出“尤”的意义是“责怪、归罪”;第三句,从“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

)中也可以推求其意义是“过失,过错”。

再如:1.人亦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四例中,前两句“堪”都是“经得住,能承受”的意思,今天也不常用,可联系成语“疲惫不堪”、“狼狈不堪”来推求其意义;后两句“堪”都是“能够”的意思,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

当然,许多古今意义差异较大文言实词或虚语还很多,大多都可借助成语记住其含义。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哪里)、巧言令色(令:好,讨好)、毫厘不爽(差错)、如期而至(期:约定)、乳臭未干(臭:气味)、举国同庆(举:全)、欲盖弥彰 (彰:清楚、明白)、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不刊之论(刊:削除、更改刻错的字)、防患未然(然:这样)、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假借)、缘木求鱼(缘:沿着、顺着)、亡羊补牢(亡:丢失)等等。

二、利用成语来掌握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如“穷”、和“因”在古汉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并借以记忆。

穷:穷形尽相(尽致) 穷兵黩武(用尽)
穷凶极恶(极端) 日暮途穷(尽了)
穷乡僻壤(贫穷)穷奢极欲(极为)
穷追猛打(彻底)穷当益坚(困窘)
穷山恶水(自然条件恶劣)
因:因噎废食(因为)因地制宜(凭借、依据)
因循守旧(沿袭)前因后果(原因)
三、成语中含有大量的通假字,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古汉语中的通假字
如:水清石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夷所思(匪通非),拨乱反正(反同返),再接再厉(厉同砺),博闻强识(识通志,意思是记),待贾而沽(贾通价),一暴十寒(暴同曝),秀外惠中(惠同慧),短发文身(文同纹),华而不实(华同花),不亦说乎(说通悦),被发左衽(被通披),不敢旁骛(骛同务),将取固予(固同姑)等等。

四、成语中包含了凡乎所有的古汉语词语法现象,是理解或掌握古汉语语法规则的最捷便的途径
(一)成语中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和掌握这个古汉语难点的有效载体和途径
1、名词作状语。

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句中“狼”是古汉语的名词作状语,当理解为“象狼一样”。

这与成语“豕突狼奔”中“豕”和“狼”的用法完全一致,都是用在动词前面,且不做主语。

具有相同用法的成语还有:瓦釜雷鸣、川流不息、风餐露宿、狼吞虎咽、车载斗量、蝇营狗苟、乌合之众、星罗棋布等。

2、意动用法。

如: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句中的“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以理解为“把……当作睡席,这与成语“幕天席地”中的“幕”与“席”用法完全一样,可以依据“幕天席地”来掌握和记忆。

类似的成语还有:不耻下问(把……当作羞耻的事)、幸灾乐祸(把……当作幸福、快乐的事)、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等。

3、名词、形容词用如动词。

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句(1)其中的“事”,是名词用如动词,可解释为“做事、做”与成语“无所事事”中的第一个“事”用法相同;句(2)中的“轻”是形容词用如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与成语“轻身重义”里“轻”与“重”的用法又完全一致。

具有这种用法的成语还有:春华秋实、不毛之地、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一鼓作气、衣锦还乡、厚古薄今、先礼后兵等。

4、使动用法。

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句中的“辱”是典型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受辱”,可以用成语“丧权辱国”相印证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同样,含有类似用法的成语还有:完璧归赵、劳民伤财、惊天动地、祸国殃民、飞砂走石等等。

5、形容词用如名词。

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较常见,在成语当中也非常普遍。

如:成述其异,宰不信。

句中的“异”解释为“特殊的本领”,是把形容词用如名词;成语“见异思迁”的“异”理解为“不同的事情”,同样也是用如名词。

形容词用如名词的例子在成语中还有很多,如:驾轻就熟(轻巧的车;熟悉的路)、吐故纳新(旧的、不好的;新的、好的)、忆苦思甜(苦艰的生活;甜美的生活)、乘坚策肥(坚固的车;肥壮的马)、摧枯拉朽(枯朽的草木)。

(二)利用成语理解掌握古汉语特殊句式
成语中包含了所有的古汉语特殊句式,且短小而上口,便于记忆和提取。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古汉语中否定句或疑问句的代词宾语一般要提前到谓语前面。

如:城居者未之知也。

大王来何操?这种现象在成语当中也同样存在。

如:时不我待、人莫予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去何从、何罪之有等。

另外,古汉语中常见的用“是”字提前宾语的现象,在成语中也很常见,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

(2)介词结构后置句。

这种古汉语中常见语法现象在成语中常常是以“于”、“以”等介词及其宾语的后置为标志。

如:重于泰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于世故、行成于思、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授人以柄、绳之以法等。

2、省略句。

古汉语中成份省略的很多,成语中也存在,不过成语中以介词省略和介词宾语省略现象居多。

如:不以(之)为然、不以(之)为奇、信(之)以为真、如坐(于)针毡、祸起(于)萧墙、如坐(于)春风等。

3、判断句。

“……者,……也”或“……也”是古汉语中最常用的表判断的句式,而成语中却常用“乃”、“为”等虚词来表判断。

如:胜败乃兵家常事、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安身为乐、邦以民为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4、被动句。

表被动的成语通常以“见……于……”形式或“为”字等为标志,这与古汉语中的情况是一致的。

如: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

利用成语教学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要真正学好文言文还必须全面地认真研读经典的文言篇目,那才是学好文言文的根本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