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叶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红叶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04年6-7月,若羌县瓦石峡乡新建村部分棉田,蕾、花、铃期发生红叶植株,对棉花产量、品质产生较大影响。
将其植株样品送中国棉花研究所进行室内镜检,取土样化验分析,确定为生理性病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1 主要症状
植株上部叶片呈暗红色,叶缘干枯向下卷曲,发脆,部分叶片呈深褐色焦枯后脱落。
叶背无明显伤痕,无吐丝结网现象,病株维管束正常。
2病因分析
2.1 土壤肥力低病发区土壤养分含量调查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均处于较低水平,速效钾属于极低范围(不足100mg/kg)。
缺钾和营养失调造成了棉花红叶病的发生。
土壤质地轻、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在蕾、花、铃期水肥供给不及时,出现明显的缺钾症状,苗期就可看出茎叶暗红。
花铃期(6-7月份)严重干旱缺水,就会削弱肥料的吸收利用,棉花出现早衰现象。
夏季遭受暴雨,土壤养分被淋洗,地温下降,土壤板结,通气性差,根系吸收能力减弱;雨后气温上升,蒸腾强,根部吸收不能满足需要,养分失去平衡。
2.3气候因素5月份瓦石峡气温偏低,多风沙天气,有两次降雨。
进入6-7月份,气候干旱,棉田缺水,矿质营养吸收减弱,影响棉花正常生长。
2.4病理检验经中国棉花研究所室内镜检,未发现有侵染性病原菌存在,可以确定为生理性病害所致。
3措施与对策
3.1大力增施有机肥,加大土壤培肥力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植株生长后劲。
3.2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施用肥料,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3.3合理灌水。
遇干旱要及时灌水,中耕松土,增强土壤保墒能力。
根据墒情适量浇水,避免田间积水造成肥料淋湿。
3.4喷施叶面肥。
喷施氨基酸钾肥100g/667m,或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及硼肥、锌肥,全生育期喷施3-4次。
3.5加强蕾、花、铃期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