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 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11.4平方米。
(1)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的 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 多少元?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5. 层次性原则
6. 全面性原则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开60千米,开了12小时,回
来时加快速度,每小时快了19千米,这辆汽车几小时后能回到 乙地?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3. 把握提问时机
(1)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精问 (2)当学生的思维变通时——引问 (3)当学生思维需要提升时——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 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 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 特别强烈。
自始至终,教师都以微笑鼓励着学生,让
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辩论结束后,教师
紧握着反方学生的手说:“祝贺你们,是你们
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
深情地握着正方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
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了一次 有意义的讨论!” 教师彬彬有礼地向学生深深 鞠了一躬,学生们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 。
化简比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3. 把握提问时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要善于 (1)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精问 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向学生提问。如果问早了,
学生认识结构或思维过程上会出现断层,欲速则不
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却使
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掌握
……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故事化 (2)问题情境生活化 (3)问题情境游戏化 (4)问题情境活动化 (5)问题情境“数学化”
请第一排的同学站起来,并问:“第一
排有几人?”请第一小组的同学也站起来, 并问:“第一小组有几人?”紧接着老师又 问:“现在一共站着多少名同学?”一个学 生回答说:“8+5=13名。”另一个学生反驳 说:“8+5-1=12名。”教师马上追问:“为 什么要减1?”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5. 层次性原则
6. 全面性原则
7. 鼓励性原则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2. 找准问题支点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
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
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 3. 把握提问时机
7. 鼓励性原则
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圆 周长的公式? 生: C=2π r
师:π 约取多少? 生:3.14
师:谁最早发现了圆周率? 生:阿基米德。 师:他是哪国人?出生于 哪一年?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 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 而不是强迫、代替。
(3)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3、30、300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相等?
3元 = 30角 = 300分
3米 = 30分米 = 300厘米 3分米 = 30厘米 = 300毫米 0.3米 = 0.30米 = 0.300米 0.3 = 0.30 = 0.300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2. 找准问题支点
(1)在学习的起点处提问 (2)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
3 2 + 6 6
=
5 6
+
=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3. 把握提问时机
(1)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精问 (2)当学生的思维变通时——引问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开60千米,开了12小时,回 来时只开了10小时,这辆汽车回来时平均每小时开多少千米?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开60千米,开了12小时,回 来时加快速度,平均每小时开79千米,几小时后能回到乙地?
大约有 老师那 么高。 大约有 30层楼 那么高。
大约有 教学楼 那么高。 比珠穆 朗玛峰 还要高。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5. 层次性原则
(1)1.34、1.35保留一 位小数分别是多少?
(2)9.99保留一位小数
是多少?
(3)一个两位小数保留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海
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
提问就像投入海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 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
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思维
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一、课堂提问现状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较多
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
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师:游戏能让你变聪明,让我们先玩一下扑克牌 游戏。6、7、10、A你能算出24吗?
生:6+7+10+1=24
师:1是哪里来的?
生:字母红桃A表示1. 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看来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2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找准问题支点
(1)在学习的起点处提问 (2)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知识的关键点往往是那些对学生思维有统领作用 的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 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抓住知识的关键点 提出问题,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
“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发现什么” ……
学校要粉刷新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
是6米,高是3米,扣除门窗的面积11.4平方米。
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的涂料费,粉刷这个
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1、要扣除地面的面积。
2、要扣除门窗面积。
3、不仅要求出粉刷面积, 还要求出粉刷的费用。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 )>5/6 生1:把5/6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到10/12,11/12就是比它大的分数 师: 还有吗? 生2:“13/12、17/12、19/12等等。 师: 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3:我有更简洁的方法,填假分数就可以了,肯定比真分数大。我 填的是7/6 师: 这样思考真是既简洁又有效,那么假分数的分母一定得是6吗? 生4:不一定的,只要是假分数就行, 师: 确定吗? 生4:写好后还要约分。 师: 还有更简洁的方法吗? 生5:我不用约分也行,两个素数就可以,肯定是最简分数。 生6:只要分子比分母大1也行,因为相连的两个自然数成互质关系。
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时 滚动法
绳测法
公式法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 问的频率和时间。 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1亿张纸大约有多厚?
二、课堂提问误区
1. 问题数量过多
2. 问题内容过浅 3. 问题范围过宽 4. 问题难度过大
5. 问题候答过快
6. 问题评价过简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 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1、你打算把梯形转化为什么 图形?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 形的高相等吗? 2、转化后的图形与梯形有什
么关系?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 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 3、梯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一位小数近似数是1.5
,这个数最大是几?最
小是几?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5. 层次性原则 6. 全面性原则
优等生要吃饱
中等生要吃好 学困生要消化好
三、课堂提问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适度性原则
4. 趣味性原则 5. 层次性原则 6. 全面性原则 7. 鼓励性原则
握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5个小正方形
16个小正方形
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比较图形的面积。
这三个空格中有3个图形,已知图形中所画格子的个 数 ,只可惜图形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9格
6格
15格
对于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有什么要说的?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2. 找准问题支点
(1)在学习的起点处提问 (2)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好恰当的时机,在问题提出后,能够使学生“跳一 跳,摘下那个桃”,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努力 的方向。
1 2 3 = + 5 5 5 1 3 4 – = 7 7 7
1
2 + = 3 3 3
1
1
2
+
1
3
11 11 – =0 15 15
能不能直接 相加减?
1 1 – 2 4
1 1 + 3 2
=
5 6
+
(5)在知识的易混处提问 的支点,能开启学生的有效思维。因此,教师要
重视问题支点的选择。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2. 找准问题支点
(1)在学习的起点处提问 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
该具有的知识。
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 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
用字母表示数
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要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
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 为很好的办法。于是他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 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如果落下后个 个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那好啊
,你先把金币给我。”阿凡提回答说,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金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后,提出
了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
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 班学生已分成两个阵营,有的说对,有的说错 。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判定谁是谁 非,而是鼓励双方进行辩论。
正方(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我是不是把这个圆分成 了两份? 反方:是。 正方(举起其中的半个圆):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反方:是。 正方: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 反方(从圆纸片上撕下一小块,高举着分开的两部分大声: 这是把圆分成两份吗? 正方:是。 反方(把小小的一份举在面前):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 正方(小声地):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你要同意这种说法呢? 正方服气地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中。
(3)问题情境游戏化 《可能性》 摸彩球游戏
《对策问题》
玩扑克牌游戏
《数的大小比较》
猜数游戏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故事化 (2)问题情境生活化 (3)问题情境游戏化 (4)问题情境活动化
(4)问题情境活动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
“分数的初步认识”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2. 找准问题支点
(1)在学习的起点处提问 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是启动学生思维的“
(2)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 钥匙”,是增强学生记忆的“催化剂”。而问题
(3)在知识的障碍处提问 支点的选择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提问的效果。给你
(4)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一个支点,能撬起整个地球,同样找准一个问题
4、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原梯形面积的几倍?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6、梯形面积又怎样计算?
7、梯形面积为什么是上底加下底 的和乘高,还要除以2?
“6772”中,左边的6读什
么?第一个7读什么?第
二个7读什么?2读什么?
这个数读什么?
6772这个数怎么读?
这两个7的读法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
(3)在知识的衔接处提问
(4)在知识的易混处提问
题型
求比值
意义
方法
结果
比的前项除以后 比的前项除以比 一个数(它有三 种表示形式,即 项所得的商,叫 的后项 整数、小数或分 做比值 数) 把两个数的比化 根据比的基本性 是一个比,最简 成最简单的整数 质对比进行变形, 单的整数比(它 化成最简单的整 有两种表示形式, 比 数比 即比的形式或分 数形式)
(1)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 (2)像30.50元、7.08元、2.70元、102.00元这些标价 ,如果把它们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 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
(3)这些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又能保证商品的
价格没有改变?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故事化 (2)问题情境生活化 (3)问题情境游戏化
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4. 鼓励学生提问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
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故事化
(2)问题情境生活化
(3)问题情境游戏化 (4)问题情境活动化 (5)问题情境“数学化”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帮财主做了一 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可贪心又
币全都倒出来,玩弄了一会儿……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的结果到底如何呢?阿凡提可能赢吗?
四、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故事化 (2)问题情境生活化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 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30.50元、7.08元、2.70元、10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