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三种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南五味子属隶属五味子科,我国有本属植物共10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

在中国南方省区,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根及茎藤多有做为中药或民间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瘀肿,胃病等相关病症。

近年来,众多的文献报导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的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有抗HBV,抗血小板凝聚,抗肿瘤,抗HIV等方面的活性,因此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寻找和发现新结构以及新活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对于我国西南地区产的多种南五味子属植物,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南五味子属植物中有的种类如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在中国大陆的资源分布仍不明确,因而缺乏有关化学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为了揭示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中国东南部的资源分布状况,探讨南五味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特征,以及从中寻找活性化学成分,本文对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展开实地调查,探究冷饭藤,日本南五味子等种类在福建省的资源分布,并对产于福建的三种南五味子属植物进行了的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用常规的柱色谱(CC)、制备薄层色谱(PTLC)、重结晶等手段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用UV、IR、MS、1H-NMR、13C-NMR、DEPT、2D-NMR、CD等光谱手段鉴定了97个化合物的结构。

它们分别属于木脂素(联苯环辛烯型、螺苯骈呋喃型、二芳基丁烷型、四氢呋喃型等)、三萜(羊毛甾烷型、环阿尔廷型等)、甾体、苯的衍生物、黄酮、生物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等,其中10个为新化合物。

通过资源调查,在福建省共采集到南五味子属植物5种,通过形态、解剖及与馆藏标本的核对,分别鉴定为黑老虎K. coccinea、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异型南五味子K.heteroclita、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和冷饭藤K. oblongifolia。

从而证实了福建有日本南五味子K. 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olia和黑老虎K. coccinea的分布,弥补了植物志对该类资源记载的不足。

五味子 成分

五味子 成分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物质:
有机酸:五味子含有多种有机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葡萄酸和酒石酸等。

这些有机酸赋予五味子酸味,同时也具有抗氧
化和保护肝脏功能。

生物碱:五味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五味子碱、五味子醇碱和五味子酸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
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

挥发油:五味子中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γ-元松烯(gamma-schisandrene)、β-元松烯(beta-schisandrene)和甲
基顺-3,7-二烯-1,2-二羟基-5-甲基-4-芳基-5,6-二氢-2-苯并呋喃
(schisandrol A)等。

这些挥发油成分赋予五味子特殊的香气,
并且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功效。

酚类化合物:五味子中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如五味子酚、五味子酚酸、五味子酚醛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
肿瘤等作用。

多糖类物质:五味子中含有多糖类物质,如五味子多糖、五味子果胶等。

这些多糖类物质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
免疫力。

除了以上主要成分外,五味子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其他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铁、钙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成分是根据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资料总结而来的,具体成分及其含量可能因五味子的产地、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此外,五味子的功效和作用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待研究的领域。

如果你有特定的需求或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专家。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南五味子【中药名】南五味子nanwuweizi【别名】香苏、红铃子、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英文名】Schiandra Sphenanthera。

【药用部位】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木质藤本。

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褐色,稍具棱角。

叶互生,柄细长;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阔倒卵形以至阔椭圆形,先端长,基部楔形,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小齿牙,上面绿色,下面淡黄色,有芳香。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被片橙黄色;雄花具长梗,椭圆形,雄蕊10~15,基部合生;雌花雌蕊具心皮30~50枚,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子房倒梨形,无花柱,受粉后花托逐渐延长呈穗状。

浆果球形,外皮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肉薄,内含种子1~2枚。

花期4~6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生于海拔600~2400米的林中或溪沟边。

分布于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或阴干。

【药材性状】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毫米。

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果皮肉质较薄,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种子1~2粒,肾形,有光泽,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

果肉气微,味微酸。

种子破碎后有香气。

【性味归经】性温,味酸、甘。

归肺经、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属收涩药分类下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

用治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及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者等。

【药理研究】近年来发现五味子多糖有保肝、抗衰老、耐缺氧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同时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还直接作用于脊髓的运动细胞,增强脊髓反射,缩短反射潜伏期;可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调节心血管系统而改善血液循环;能兴奋子宫,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加强,并有明显止咳、祛痰作用;五味子乙素等成分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

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

五味子炮制研究进展标签:五味子;生熟异用;炮制;综述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1]。

五味子常见炮制品种有醋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2]。

传统理论认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3],即五味子是“生熟异用”的。

有关五味子的炮制研究近年亦取得了一些进展,为五味子“生熟异用”的解释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兹就近年来五味子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五味子“生熟异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 五味子炮制历史沿革五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关于五味子切制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载有“碎”[4],之后出现“如入汤剂用,捶碎使之”[5]、“捣碎”[6]、“止泻捶碎”[7]、“必打碎核,方五味备”[8]等,与现代研究的“五味子仁中木脂素含量高,宜捣碎应用”[9]相一致。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炮炙方法——“蜜浸蒸”[10]。

唐宋时期记载有“炒”[11]、“酒浸”[12]、“酒蒸”和“蜜蒸”法[13]。

元明时期记有“炮”法[14]。

明代有糯米炒[15]、焙[6]、麸炒[16]等。

清代除酒拌蒸[17]、蜜酒拌蒸[18]外,又出现了盐水拌蒸[19]、盐水浸炒[20]、制炭[21]等。

1988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载有醋蒸、酒蒸、蜜炙法。

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有酒五味子,而1977年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仅收载五味子和醋五味子。

2 五味子炮制工艺研究五味子现代常见的炮制方法为醋蒸、酒蒸、蜜炙,炮制程度一般要求根据蒸制的颜色(紫黑色或黑褐色)或炒至不粘手来判定[2]。

现代关于炮制工艺的研究,一般是以某种或某些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根据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来筛选最佳工艺参数。

如五味子醋蒸工艺的研究多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闷润时间、加醋量、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选取不同指标性成分,如总木脂素[22]、五味子醇甲[23]、五味子醇甲及乙素[24],优选最佳工艺参数。

异形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异形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异形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郭耀杰;郭豪杰;刘久石;齐耀东;张本刚;刘海涛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7(019)003
【摘要】异形南五味子为民间药凤庆鸡血藤和地血香的基原植物,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等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异形南五味子中主要含木脂素和三萜等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保肝等活性.本文对异形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异形南五味子资源提供参考.【总页数】9页(P446-454)
【作者】郭耀杰;郭豪杰;刘久石;齐耀东;张本刚;刘海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J], 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
2.长梗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郭耀杰;郭豪杰;刘久石;李西文;齐耀东;张本刚;刘海涛
3.南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J], 程敏
4.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J], 夏继成
5.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J], 孙;彭修娟;徐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内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摘要】内南五味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药材滇鸡血藤的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其根、茎可供药用,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经活络的功能.已有的研究表明,内南五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HIV等生物学活性.本文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有关内南五味子的研究进行整理和总结,为阐明内南五味子药效物质基础,合理开发其资源提供一定参考.%The dried stems of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 is record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as "Dian-Ji-Xue-Teng"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sm,irregular menstruation,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which is distributed in sou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Studies show that lignans are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in K.interior and have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anti-oxidation,antitumor,anti-HIV,etc.In this paper,herbal authentication,chemical constituent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K.interior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illuminating the pharmacodynamic material basis and exploiting the resources of this plant.【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7(019)007【总页数】6页(P1045-1050)【关键词】内南五味子;木脂素;抗氧化;抗肿瘤【作者】张进;高石曼;贾晓光;齐耀东;李建光;张本刚;刘海涛【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正文语种】中文内南五味子 Kadsura interior A.C.Smith为五味子科南味子属植物,又称凤庆鸡血藤、散血香,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主产于我国云南宝山、凤庆、临沧、耿马等地,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为常绿攀援灌木[1],其干燥根、藤茎可供药用,性温,味苦、甘,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通筋活络的功能[2]。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可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文章分别对五味子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标签:五味子;主要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实。

是我国的传统上品中药,历史久远,源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书中记载曰:“本品咳逆上气、益气、益男子精、强阴、补不足。

”历代复有除热、养五脏、补虚劳、明目、令人悦泽等记载。

其果实酸、甘、辛、咸、苦五味俱有,故名为五味子。

近代中医学研究发现:五味子的主要成分是由木脂素多糖、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脂肪油等。

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关于五味子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五味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1.五味子的主要成分五味子主要成分是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但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提取工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成分被精确的分离测定含量。

目前常使用的测定方法为:比色法、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提取工艺有:醇提法、水提法、超声提取法、乙醚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

临床上已经被鉴别出的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类:①木脂素类,五味子的鲜果中五味子素活性成分为0.12%,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酯丙、五味子酯丁、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安五酸、安五脂素、d-表加把辛、襄五脂素等。

②挥发性主要包括:α-蒎烯、茨烯、β-蒎烯、月桂烯、α-萜品烯、柠檬等。

③有机酸类,五味子的鲜果中有机酸成分10%,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

④其他成分:柠檬醛、叶绿素、树脂、VC、VE、甾醇、鞣质及多糖类等。

2.五味子的药理学作用2.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五味子对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双向的作用。

不仅可以改善人类的智力活动还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

而且五味子对中枢神经不同的部位均有兴奋作用,加强脊髓的反射能力,还可以使大脑兴奋,提高脑细胞的工作效率。

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

南五味子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进展夏继成【摘要】南五味子主要含有三萜类和木脂素类两大类成分。

南五味子具有避免肝脏受损、促进肝脏细胞再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作用、抗氧化作用等活性。

本文对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1页(P10-10)【关键词】南五味子;成分;活性;进展【作者】夏继成【作者单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91.1 三萜类。

三萜类成分是南五味子与五味子化学成分的主要区别之一。

实验报道在南五味子根皮、茎和种子中得到了新南五酸A,B,C(neokadsuranic acid A,12,B,13,C,14)、南五内酯A(kadsulactone A,2)、南五内酯(kadsulactone,6)、五内酯A,B,E,F(schisanlactone A,B,3,E,4,F,5)、五味子酸(schizandronic acid,7)、长南酸(changnanic acid,8)和表安五酸(epianwuweizic acid)等化合物[1-5];从绯红南五味子根和茎中得到了绯红南五味子酸(coccinic acid,16)[6];从异型南五味子茎和根中得到了12α-乙酰氧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α-acetoxycoccinic acid,17)、12β-乙酰氧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β-acetoxycoccinic acid,18)、12α-羟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α-hydroxycoccinic acid,19)、12β-羟基绯红南五味子酸(12β-hydroxycoccinic acid,20)、安五酸(anwuweizic acid)、异安五酸(isoanwuweizic acid,1)和开环-新南五酸A(seco-neokadsuranic acid A,15)等[7-9];CHEN Dao-feng等还从披针叶南五味子ncilimba根中得到了披针叶南五味子内酯A,B,C(lancilactone A,9,B,10,C,11)等三萜内酯类化合物[10]。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五味子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五味子是一种传统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近年来,五味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不断被挖掘。

本文从五味子的抗肿瘤、抗氧化、保护肝脏、中枢调节、改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免疫调节等方面进行最新研究,为其在临床的进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本草纲目》记载: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红北产者黑,人滋补药,必用北者乃良”。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中国药典》收录有两种五味子药材,分别为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又名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

尤以北五味子质量为佳,畅销国内外。

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的正品,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南五味子在西南及长江流城以南地区均有出产。

全世界有五味子约50种,其中我国有近30种。

五味子药用价值很高,其作为名贵常用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在《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等质量标准中多次出现,是应用面较广、用最较大的中药材品种。

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是临床保肝降酶的首选药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有增加中枢神经兴奋,增强人体精神、体力和心血管系统张力及肝内有具心脏收缩力,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谷氨酸转氨酶等活性;同时五味子还具有选择性抑制神经递质、增加脑内5-HT含量,协同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催眠作用。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深人研究,为五味子各化学成分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对肝脏的作用五味子具有制止肝脏损伤,激活合成代谢过程以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并能增强脱氧核醣核酸(DNA)合成物和鸟胺酸脱羧酶的活性再生肝脏细胞的作用。

四氯化碳(CC14)是其中一种对肝脏最具毒害的物质。

大量研究显示,五味子的强效保肝功效能对抗CC14的毒害作用。

包天桐等研究发现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等引起小鼠肝损伤为模型,发现五味子的醇提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作用[1]。

现代医学研究: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毒副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毒副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毒副作用展开全文五味子( Schi sandra chinensis ( Turcz. ) Baill. ) 为木兰科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

全世界约有50 种, 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

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 种, 南五味子属有10种, 分布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

其中, 有19 种可供药用, 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 学名) , 其次为华中五味子。

长期以来, 人们根据产地不同, 习愦地把产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的称北五味子( 又称辽五味子) ; 产于南方的称南五味子; 产于西北地区的称西五味子。

五味子北五味子国内外久负盛名, 以其果实肉厚、粒大、有油性、光泽好、药用成分高、疗效显著而著称, 优于西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颇受国内外众商和药厂青睐。

五味子味酸、甘, 性温。

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能。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

五味子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对五味子化学和药理的深入研究, 对认识五味子及其成分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传统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研究到新药研发, 必将对五味子药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开辟新的方向。

现将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五味子药理作用五味子及其种仁乙醇提取物可明显降低CCl4 所致动物肝脏损伤引起的谷- 丙转氨酶升高; 五味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有兴奋脊髓、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 还可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五味子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在体内有抗病毒作用。

对肝脏的作用五味子能降低转氨酶,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肝炎。

包天桐用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乙炔雌二醇环戊醚引起小鼠肝损伤为模型, 发现五味子醇提物和从五味子中分离出的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酯甲和酯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南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在我国古代就被视为珍贵中药材之一。

南五味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力、调节心血管功能、抗衰老、抗疲劳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南五味子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研究表明,南五味子中富含的多种有效成分,如五味子酸、五味子酯等,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南五味子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细胞的损害,从而增强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

此外,南五味子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抗体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效应,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

其次,南五味子具有调节心血管功能的功效。

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酸和五味子酯等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这些成分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南五味子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保护心脏功能。

因此,南五味子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以及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有着显著效果。

此外,南五味子还具有抗疲劳和增强体力的作用。

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酸和五味子酯等成分可以促进脑部的氧气供应,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产生,改善大脑的工作效率。

南五味子还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南五味子中的天然醣类和氨基酸等成分可以提供能量,减轻疲劳感,增强体力和耐力。

因此,南五味子对预防和治疗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以及肝功能不全等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南五味子还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研究表明,南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酸和五味子酯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

南五味子还可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生成,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

此外,南五味子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激素的平衡,延缓衰老的速度。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南五味子,又称南乳果、南芹果,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区。

南五味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1. 健脾开胃:南五味子具有温中益气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 补益肌肤:南五味子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改善肤色暗黄、粗糙等问题,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滑细腻。

3. 抗氧化:南五味子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保护身体健康。

4. 增强免疫力:南五味子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5. 镇静安神:南五味子中含有一种被称为五味子苷的成分,能够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

6. 增强肾脏功能:南五味子还具有保护肾脏的功效,能够促进肾小球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功能,对肾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南五味子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南五味子的使用剂量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酌情确定,避免过量使用。

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谭晓虹;田嘉铭;杨辉;杨晓媛;卢金铭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14(004)006
【摘要】南五味子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含有木脂素和萜类化合物。

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物活性。

该文对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南五味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资料。

【总页数】5页(P28-32)
【作者】谭晓虹;田嘉铭;杨辉;杨晓媛;卢金铭
【作者单位】[1]河北北方学院药学系,中国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张家口075000;[3]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中国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4
【相关文献】
1.南五味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J], 程敏
2.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谭晓虹;田嘉铭;杨辉;杨晓媛;卢金铭
3.南五味子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刘永蓓;杨玉佩;袁汉文;李明姣;邱伊星;Muhammad Iqbal CHOUDHARY;王炜;
4.南五味子属植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刘永蓓; 杨玉佩; 袁汉
文; 李明姣; 邱伊星; Muhammad Iqbal CHOUDHARY; 王炜
5.黄芪—葛根药对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叶晓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味子的炮制与应用研究

五味子的炮制与应用研究

干 焙 ”等 。
有 效成 分),含有机 酸9 1% . 1 ,种子含脂肪油3 % 3 。此外 ,尚 发现有柠檬 醛、叶绿素 、甾醇、维生素C 、树脂、鞣质 、 、E 糖类及新 的木脂素成分五 味子 素 ( 戈米 辛)。南五味子含五 味子 甲素 、五味 子酯 甲、乙、丙、丁、戊等 成分。现代药理 学证 实…,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明显镇静作用 ( 五味子
五味子 为木兰科藤本植物五味子 (c ia d a c i e— Sh sn r h n n S S u c . a 1 )或 华 中 五 味 子 ( . p e a t e a R h . i T r z B i 1 Sshnnhr ed e W 1 )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 者习称 “ t iS 北五味 子”,为传 统使用正品,主产于东北、河北,后者习称 “ 五味子 ”, 南 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 以南, 以秋季采取的成熟果实入药 , 《 草 害 利 》 中 记 载 “ 月 采 实 阴 干 ” 。李 时 珍 谓 “ 味 今 本 八 五 有南北之分 ,南产者色红 ,北产者色黑 ,入滋补药必用北产 者 乃 良” 。 ’ 五味子始载于 《 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 品。苏恭谓 “ 五 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 ,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 五味子性味酸、甘 ,温 ,归肺 、肾、心经 ,具有收敛 固涩 、 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止咳祛痰、止泻敛汗之功效 。临床用 于 治疗 久咳虚 喘、梦遗滑精 、遗尿尿 频、久泻不止、 自汗盗 汗 、津 伤 口渴 、短 气 脉 虚 、 内热 消 渴 、 心 悸 失 眠 等 证 。 北五 味子果实含挥发 油0 8 % . 9 ,含木 脂素约5 ( % 为本 品
感染性疾病的常见人群。对 自身的健康状况更为关心 。女性 咨询者趋予 以一种细心、审慎和认真 的态度来求 医问药 ,询 问的 问题较多、较细 ,所 以更需要我们 的耐心和认真 。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用药不再盲从 。经常产生疑 问, 咨询的 问题多而细 ,这就要求药师要详细询 问,耐心解答 ,

五味子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之王

五味子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之王

五味子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之王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草药,被誉为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之王。

它在中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其药理效应。

本文将探讨五味子的药理学特性,以及它对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潜在作用。

一、五味子的药理学特性五味子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中,其种子和果实被用于制备药物。

它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生物碱和多种酚类化合物。

这些成分赋予了五味子许多药理学特性,包括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系统和提高抗逆应激能力等。

1. 抗氧化作用五味子富含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如五味子酸、五味子醇和五味子苷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研究表明,五味子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延缓细胞老化过程,减少皮肤皱纹和色斑的形成。

2. 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衰老和许多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味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五味子可以有效降低衰老的速度,并保护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 调节免疫系统五味子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研究发现,五味子在免疫细胞中能够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增强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此外,五味子还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 提高抗逆应激能力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压力和逆境,而逆境应激是加速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味子被发现具有抗逆应激的潜力,可以减轻由压力引起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并提高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二、五味子的抗衰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衰老的出现。

五味子作为一种抗衰老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衰老的进程。

1. 抗氧化五味子中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自由基是衰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积累会导致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五味子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的损害,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

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摘要: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可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

五味子属木质藤本,已知全世界有25种,我国约有18种。

五味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益气强阴、养五脏、明目、壮筋骨等多种功效日。

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五味子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仅对五味子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介绍。

关键词:五味子药理作用木质藤本1前言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临床应用广泛。

五味子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酸胺等造成肝损害引起的SGPT升高均有降低作用。

同时也能使肝炎患者的高SGPT降低,还可减轻中毒肝损伤的物质代谢障碍,具有轻度升高肝糖元、减轻肝细胞变性,减轻中毒致病因子对肝细胞线粒体和溶酶体的破坏,有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2]。

目前对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为五味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五味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五味子甲素、乙素、丙素、醇甲、醇乙、五味子酚均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是多种保肝降酶中成药的主要成分[3]。

五味子能显著对抗四氯化碳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对小鼠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所致的ALT 升高及肝脏病理损伤均有改善作用[4]。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和五味子醇乙对扑热息痛诱发的肝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小鼠在注射扑热息痛后肝内谷光甘肽含量的下降,使血中扑热息痛浓度下降。

五味子乙醇提取物、乙素或五味子酚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所致肝脏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使小鼠服酒精后肝内丙二醛的增加明显减少。

五味子能明显促进肝脏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小鼠灌服五味子提取物或乙素,可使14C-苯丙氨酸渗入肝脏蛋白质速率显著加快,也能促进肝糖原的生成。

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成分

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成分
南五味子提取物抑菌成分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简介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成分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安全性及稳
定性 •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未来研究方

01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简介
南五味子的来源
南五味子是一种常绿攀缘植物 ,属于木兰科,广泛分布于亚 洲和美洲的温带地区。
谢谢您的观看
05
南五味子提取物的未来研究方 向
深入挖掘抑菌成分
深入研究南五味子提取物中的抑菌成 分,了解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抑 菌活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 论支持。
探索南五味子提取物与其他抗菌药物 的协同作用,以提高抗菌效果,减少 耐药性的产生。
提高提取效率与纯度
优化南五味子提取工艺,提高抑菌成分的提取效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为大 规模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在不同温度下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稳定性 ,确定其最佳保存温度。
湿度对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稳 定性,确定其最佳保存湿度。
光照对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光照条件下南五味子提取物的稳定性, 确定其最佳避光保存方式。
氧气对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氧气对南五味子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 确定其最佳隔氧保存方式。
保存与运输条件
包装材料的选择 密封性的要求 温度控制 湿度控制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以确保南五味子提取物的安全性和稳定 性。
确保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良好,防止空气、水分和光照等不良因 素对南五味子提取物的影响。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恒定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对南五味子提取物的影响。
保持相对稳定的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导致南五味子提取物吸 湿受潮,过低的湿度则可能引起提取法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南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五味子做为药材,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古人曾这样评价五味子“五味子皮肉甘酸、核甲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

”也许是其命名的由来,五味子温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五味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脂肪油、挥发油、糖类、树脂、维生素C等,还含有钨、铁、锰、锌、磷等微量元素。

一般临床通常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因五味子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并使之趋向平衡,从而提高机体活动机能,减轻和解除疲劳,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可通过加强心脏的收缩力量功能,调节心血管系统,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五味子有兴奋呼吸作用,改善肺功能,并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还能调节胃液分泌以及兴奋子宫;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五味子素是降GPT的主要成份,一般用药一周后GPT即开始下降,是治疗肝胆疾病较理想的药物。

此外,五味子还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繁殖的功效,五味子水煎剂对结核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上利用它收涩的功效,用来敛肺、止汗、涩精止泻等。

现在很多北方人在初春时开始采摘五味子树叶,烹制成各种菜肴,五味子树叶虽然不具有治疗功效,但它做为一种食材,具有一定的食疗效果,长期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补、益气、生津的作用,对于机体各种失衡状况的调理很有裨益。

尤其是久病体虚之人,不宜滥用药物进行补益时,不妨利用它的食行进行食补。

总之,五味子即可以做为非常普通但很珍贵的中药,应用于各种临床用途和食疗法,其叶、茎亦可通过食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南五味子的食用方法①呕吐霍乱: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②风寒腹痛:干用5钱至1两,清水煎服;③跌打积瘀,配伍用。

验方:1治跌打积瘀方:风沙藤、黑老虎、鸡骨香、入地金牛根、金钮头、五爪龙活血通络。

合成行气活血散瘀之剂。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五味子研究进展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我国历代医学资料都记载了五味子有补脾、益气、生津、固涩等功效,主治肺虚喘咳、津亏口渴、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是常用中药之一。

从50年代开始,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五味子展开现代药理学研究。

Frckhman首先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几种化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

70年代初,我国临床研究中发现五味子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并由此开发出治疗肝炎的药物联苯双酯[1]。

1.五味子的化学成分五味子以果实和种子入药,有效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萜类、有机酸等化学成分。

1.1木质素类化合物五味子果实和根茎中均含有五味子的有效成分,即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果皮和成熟种皮约含5%的木脂素类化合物,根茎皮和茎皮中所含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4.88%-12.4%,5.6%-9.9%[2]。

Ikeya等人对五味子木脂素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先后从五味子中分离出多种木脂素类化合物[3]。

目前,已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出40余种木脂素化合物单体,其中五味子中含有32种。

在这40余种化合物中,已发现有明确药理作用的有10种,五味子中含有其中的7种,分别为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酯乙,均属于木脂素成分中的联苯环辛烯类。

1.2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五味子茎叶、果实和种子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秦波等[4]从五味子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2个组分,主要是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和含氧倍半萜类,其中以倍半萜类物质最多。

柯铭清报道五味子挥发油具镇咳功效,其效力是可待因的75%[5]。

1.3其他成分五味子果实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多种有机酸,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此外,在五味子果实中还发现了甾醇,维生素C、E,树脂,糅质及铁、锰、硅、磷等矿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 ia t e rn B) 酉 丙 (c ia t e rn C) 酉 丁 s hs n h ri 、 % s hs n h ri 、 自
7.6 , 中 , 8 4 其 以仅一檀 香烯 (4 3 ) 一杜 松 1. 0 、
帖 烯 (2 7 ) 3 雪 松 烯 ( 2 3 ) 6一 榄 香 1. 9 、 一 1. 0 、
烯 (.4 ) 8 4 为主 , 占总 油 量 的 4 . 3 。主要 为 7 8 倍半 萜类成 分 ( 括 烯 烃及 含 氧衍 生物 一 醇 、 、 包 醚
酮 ) 。
1 3 其 他 成 分 .
杨艳 辉 等L] 次对 南 五 味 子 脂 溶性 成 分 进 1首 0 行研 究 , 定 了 3 鉴 2个 化 合 物 , 样 品 总 量 的 占
学成分、 药理 作 用及 其加 工 炮制 方 法的 研 究 概 况 , 中药 南五 味 子 的 进 一 步研 究 与利 用奠 定 基 础 。 为
关键词 : 南五 味 子 ; 学成 分 ; 化 药理 作 用 ; 制 方 法 炮
南 五 味 子 是 木 兰 科 植 物 华 中 五 昧 子
( h s n a s h n n h r h . tW i . 的 干 Sc ia dr p e a t e a Re d e l ) s
短 气脉 虚 、 内热 消 渴 、 心悸 失 眠口 。始 载 于《 ] 神农
本 草经 》 列为 上 品[ 。 , 2 ] 临床 常 五味子 化学成 分 、 理作 用 及 其加 工 炮 制方 法 研 药 究 进展 做 以综 述 。
进 行 了比较 研究 , 现 南 五味 子 除 了含 有 和 北 五 发
南五 味子 中除联 苯 环辛 烯 类 木 脂 素外 , 含 尚 有 二芳基 丁烷类 、 基 四氢 萘 和 四 氢 呋喃 类 木脂 芳
素 成 分 。黄 鑫 等 [ 用 HP C— E I MS 方 法 , 采 L S— 在 正 、 离 子 模 式下 , 用 木 脂 素 类 成 分 E I 负 利 S —
nn , c i n d o e d— Epg l a i e和 ( ) i e S hs . r n , a i ab cn + 一
1 化 学 成分
南 五昧子 中主要 含 有 木脂 素 类 、 发油 及 其 挥
他 成分 。
1 1 木 脂 素 类 .
An l n n为其特 有 的成分 。 wui a g
昧 子 相 同 的 S hsnh f A.S hsn e o , c i te n a i ci hn l a
S hs n h rn c ia t e i B 或 S hs n h rn c ia t e i C.De x — oy
shsn r ci di a n和 S hsn h f 外 , 含 有 C i — c ia te nD i 还 hc a
(c i n h ri 、 戊 ( c i nh ri ) l shs ter D) 酯 a n shs t er E 等 O a n
9 . 5 其 中脂 肪 酸 成 分 的量 占 8 . O/, 量 1 9 %, 1 3 含 9 6
较高 的 化 合 物 为 亚 油 酸 (7 3 ) 5 .6 ,油 酸
B 、 味 子 丙 素 (ci n r 、 味 子 醇 甲 )五 shs di C) 五 a n (c i n rl 、 味 子 醇 乙 (c i n r l 、 shs do a A) 五 shs do 五 a B) 味 子 酯 甲 ( c i nh ri shs t er A ) a n 、五 味 子 酯 乙

2 ・ 6

西




2 1 () 0 0 6
南 五 味子 化学 成 分 、 理作 用 及炮 制 方 法 研究 进 展 药
程 敏
( 洛 学院 生物 医药工程 系 , 西 商洛 商 陕

760 ) 2 0 0
要 : 过 论 文 数 据 库检 索 相 关 文献 . 择 部 分 高 质 量 的研 究论 文 进 行 概括 、 理 、 结 , 述 了 南五 味 子 化 通 选 整 总 综
过对 南五昧 子果 实进 行 研 究 发现 , 可 溶 性 固形 其
Ja in等 从南 五 味子 中还分 出一种 四氢 呋 喃木脂
(3 3 ) 棕 榈 酸 ( . 6 ) 袁 仕 禄 等 L 1.7 , 71% 。 l 通 妇人
种 木脂 素 。刘 嘉 森 等研 究发现 南五 味子 中还含 有 d 一安 五 脂 素 ( l a wuin n 、 l d— n l a ) d一表 加 巴 g
辛 ( — e iab 。cn 、 五 脂 素 ( hcnn ) 。 d pg la i) 襄 c i ie 等 a
燥 成 熟 果 实 , 重 要 的 常 用 中药 。 具 有 收 敛 固涩 、 是
益 气 生 津 、 肾 宁 心 之 功 效 , 于 久 嗽 虚 喘 、 遗 补 用 梦
滑 精 、 尿尿频 、 遗 久泻 不止 、 自汗 、 盗汗 、 伤 口渴 、 津
MS行为 的异 同 , 对南 、 五 味子 的木 脂 素类 成 分 北
1 2 挥 发 油 .
崔 九成 、 志书 等L 们 采 用 GC MS法 对 唐 8 人 一 —
陕 西 产 的 南 五 味 子 果 实 及 种 子 挥 发 油 进 行 了 分 析 。结 果 鉴 定 出 的 2 2种 化 合 物 , 占挥 发 油 总 量 的
宋 万志 等l 采用 硅胶 G 薄 层技术 , 定 了北 3 鉴 五味子 、 南五 味子 均含有 五味 子 甲素 ( 去氧五 味子 素 、 味子 素 A) d o y c i n r ) 五 味子 乙素 五 ( e x shs d i 、 a n ( 素 (一 五 味 子 素 、 昧 子 素 B) shsn r 乙 五 (c i di a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