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转归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转归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5T11:14:22.2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作者:徐长东1 耿刚(通讯作者)2 [导读] 本文就儿童NP临床特点、胸部CT特点以及胸部CT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儿科临床医生诊断NP提供一定思路。
1.巴南区第三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1320;
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1科重庆 400014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及CT恢复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坏死性肺炎的认识。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出院后呼吸专科门诊每4周随访1次胸部CT,共随访12周。结果:共收集37例儿童坏死性肺炎,均有发热伴气促,31例起病时伴有咳嗽。37例胸部CT均有肺实变伴有空洞形成,24例主要病变在左肺,
19例主要病变在右肺。11例伴有胸腔积液。痰标本检查主要病原为:14例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11例,4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2例。支气管镜灌洗液病原学检查:13例肺炎链球菌,11例肺炎支原体,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出院后随访胸部CT12周,有23例(62.16%)肺部病变完全吸收,8例(21.62%)肺部病变吸收1/2以上,仅仅2例(5.41%)无明显吸收。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最多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治疗后12周胸部CT大部分(83.78%)能够明显吸收。
【关键词】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胸部CT 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NP)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且统一的定义,但是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一致认为NP是继发于肺炎的正常肺实质的缺损,伴有多个含气或液体的薄壁空洞形成,增强CT上边缘无强化,为一种影像学改变。国外关于NP早有报道,但是国内关于NP报道较少,尤其是关于儿童NP报道更少。因NP一般病情危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因此,本研究就对儿童NP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7例坏死性肺炎患儿,其中男17例,女20例,中位年龄19月23天(8月27天~8岁3月),中位病程17天(13天~41天)。
1.2 入选标准
胸部增强CT有空洞形成,且周围无强化,未见淋巴结肿大;结核干扰素试验及结核菌素试验均阴性,否认结核接触史,已接种卡介苗。
1.3 排除标准
有中度以上营养不良;有先天性心脏病;有免疫缺陷病;有结核接触或可疑结核接触史。
1.4 知情同意
所有参与研究的患儿,其第一监护人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5研究方法
描述性分析37例NP患儿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征、病原学及胸部CT结果等临床资料,对不同病原引起NP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等进行分析。出院后每4周呼吸专科门诊专人随访胸部CT,共随访12周。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37例患儿整个病程中主要临床表现Tab 1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37 cases
2.2 胸部CT
入院时有11例外院已行CT检查,7例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2例表现为胸腔积液伴压缩性肺不张,2例为肺实变伴低密度影。住院期间37例患儿均做胸部增强CT,均有肺实变伴有空洞形成,增强后空洞周围无强化。其中24例主要病变在左肺:17例病变在左下叶,4例在舌叶,3例在左上叶固有段;19例主要病变在右肺:14例在右中叶,4例在右下叶,1例在右上叶。4例双肺多个肺叶受累。11例伴有胸腔积液,9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予以穿刺抽液,其中2例因反复生成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予以胸腔闭式引流,且这2例患儿因分泌物粘稠形成包裹性积液,最终行外科手术治疗。
2.3 病原学检查(见表2)
表2 37例患儿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Tab 2 the etiology of the 37 cases
2.4 并发症
3例脑脊液检查患儿有1例并发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为肺炎链球菌。37例患儿中有1例并发支气管胸膜瘘。
2.5 治疗
所有细菌感染患儿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包括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颅内感染患儿予
以美罗培南,疗程17天~33天不等。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予以阿奇霉素抗感染,其中7例联合使用甲强龙。支气管胸膜瘘患儿予以抗感染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出院时顺利拔除引流管未见胸腔积气积液。
2.6 出院后CT转归情况(见表3)
出院后每4周呼吸专科门诊专人随诊,复查胸部CT。出院后第1次复查,11例胸腔积液完全吸收。随访12周后,有23例(62.16%)肺
部病变完全吸收,8例(21.62%)肺部病变吸收1/2以上,仅仅2例(5.41%)肺部病变无明显吸收。
表3 38例患儿出院后4周~6周CT恢复情况
Tab 3 the chest CT recovery of 31 cases 4 to 6 weeks after their hospital discharge
3 讨论
肺炎目前仍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而我国儿童肺炎发病率为0.05次/(人?年),死亡率为2%[1]。而NP是儿童肺炎的一种严
重并发症,是基于肺炎基础上形成的肺实质坏死性、感染性改变,其病理改变除了肺组织炎性浸润外,还伴有肺组织结构破坏、组织液化、空洞形成等改变,需要积极、足疗程的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否则容易并发严重脓毒症,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影像学表现在NP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NP的报道较以前有增多。
NP目前NP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报道[2]称致病微生物的侵袭性和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但也有学者认,肺炎时机体对病
原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导致肺组织充血,肺泡毛细血管被细菌栓子或微小血栓栓塞,导致其供血区缺血坏死,坏死组织吸收或排除后形成孔洞,即所谓的NP。
NP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但目前报道大部分是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本文所分析的37例患儿中,有14例(37.84%)肺炎链球菌,4例(10.81%)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5.41%)流感嗜血杆菌,1例(2.70%)铜绿假单胞菌,1例(2.70%)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2.70%)鲍曼不动杆菌,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肺炎链球菌本身不产生坏死性毒素,其感染导致NP的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通过对肺炎链球菌所致的NP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发现,主要病理改变为化脓性坏死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凝固性坏死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两者同时存在,部分伴有血管炎、血栓形成,由此可见肺炎链球菌所致NP机制可能为机体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血栓形成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液化、空洞形成。另外,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与NP发病也有密切关系,最多见导致NP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为3型、14型、1型及19A型[3,4]。非常遗憾的是,因本文14例肺炎链球菌所致NP未进行病原学分型,故不清楚是否为以上常见血清型。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肺炎链球菌导致NP是否与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毒力发生改变,尤其是毒力增强有关,需要进一步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引起NP的另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杀白细胞毒素(Panton-Valentine,PVL)阳性的SA常见。因SA不能直接结合于完整的气道上皮,只能结合于受损的或重构的上皮细胞,因此SA所致的NP一般继发于其他病原感染。PVL可以释放细胞毒性颗粒,直接损伤肺组织,导致NP形成。本文就儿童NP临床特点、胸部CT特点以及胸部CT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儿科临床医生诊断NP提供一定思路。当然,因本文样本量较小,且胸部CT随访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总结儿童NP特点。参考文献:
[1] 官旭华,Silk BJ,Li W,Fleishchauer AT,邢学森,蒋晓清,余宏杰,Olsen AL,Cohen AL.中国大陆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1985-2008年中英文文献的系统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4-19.
[2] 尚云晓,冯庸。儿童坏性肺炎[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8):701-705.
[3] 姚开虎,赵顺英,杨永弘。儿童链球菌坏死性肺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6):449-453.
[4] 朱月钮,张明军,陈菲,等。儿童坏死性肺炎9例临床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13,8(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