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分裂的历史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南北朝鲜分裂的历史原因
2 中美俄日的利益关注点及冲突点
3 未来的发展走向(预测)
公元1世纪后,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古国。公元7世纪中期新罗统一了朝鲜。公元918年,朝鲜国王王建定国号为“高丽”,建都于松岳。1392年,高丽三军都制使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第三十四代王,自称国王,并改国号为朝鲜。
1910年8月,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15日获得解放,同时,苏、美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北、南半部(1948年底苏军撤出,1949年6月美军撤出),朝鲜从此处于分裂状态。1946年2月8日,朝鲜北半部成立临时人民委员会。1947年,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成立,1948年8月,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进行选举,同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1958年,朝鲜宣布完成了城市、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70年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91年9月17日同韩国一道加入联合国。
公正的说,朝鲜的分裂,是由于苏联和美国的共同介入,两大世界阵营的对抗结果。中国的抗美援朝,应该是苏联和中国共同利益驱使下,为了维持朝鲜的分裂的一种做法。于是在南韩压倒性优势的状况下,中国主动派兵增援北朝鲜,后来的和平协议,维持了38线的约定,中政府没有坚持攻占南韩,这个举动也表示了中国也不希望北朝鲜胜利,朝鲜分裂对于中苏来说,是一件好事。
美苏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北两半部以后,各行其是,使南北朝鲜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军进驻南朝鲜后,成立军政府统治南朝鲜,不仅把日本总督府的原有体制和行政机构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而且让被解职的日本人留下来担任顾问。军政府不承认日本宣告投降后在南朝鲜各地纷纷成立的人民委员会。1945年9月间,前日本朝鲜总督府枢密院议员金性洙在南朝鲜成立了代表大地主的“韩国民主党”。10月中旬,亲美反共的李承晚从美国回到汉城,他后来成为军政府在南朝鲜着重扶植的人物。
苏军进驻北朝鲜后,控制了北朝鲜,通过各地人民委员会行使管理权。人民委员会中包括共产党人和民族主义者,但苏联重点依靠前者。当时在北朝鲜的共产党人分为三派,一为国内派,即原在北朝鲜从事革命活动、以朴宪永为首的朝鲜共产党在北朝鲜的成员;二为苏联派,即苏军入朝后从苏联返回朝鲜的共产党人,
金日成是代表;三是“延安派”,即北朝鲜解放后从中国解放区回去的共产党人,包括武亭、金抖奉、崔昌益、金昌满等。在这三派中,苏联着重扶植苏联派,特别是金日成。1945年10月间,苏联占领当局召开北朝鲜五道人民委员会代表会议,成立五道管理局,作为北朝鲜政府的雏型;同时还成立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局,由金日成任第一书记,把北朝鲜的共产党组织置于金日成的统一领导之下,实际上独立于总部设在南朝鲜的朝鲜共产党。
很显然,朝鲜半岛两半部背道而驰,拉开距离,使朝鲜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在1949年12月下旬的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应美国的要求,对朝鲜问题进行了讨论。三国当时仍想通过四国托管实现朝鲜的独立和统一,决定由驻朝鲜的美军司令部和苏军司令部派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同朝鲜民主政党及社团就成立临时朝鲜政府一事进行谘商,然后由美苏联合委员会提出建议送交美苏英中四国政府考虑,最后由美苏两占领国拍板。美苏联合委员会同将成立的临时朝鲜政府谘商后,应向四大国提出如何由它们对朝鲜实行五年托管的建议,供它们考虑决定。
莫斯科会议的上述决议,在朝鲜引起了强烈的反对。除共产党及其影响下的少数政党和一些社团外,其他政党及社团几乎一致反对托管。美苏联合委员会无法进行其谘商工作。苏方主张只有支持莫斯科协议的政党和社团才有资格被谘商,美方当然不能接受。反之,美方提出参加谘商的名单中,居然包括425个南朝鲜政党和社团,其成员总数达7000万人,而当时南朝鲜的总人口不过1800万人,苏方要求审查这些政党和社团的申请书,但为美方所拒绝。结果,苏美联合委员会陷于瘫痪,莫斯科协议成为废纸。
南北分立
在全国性的政府无法建立的情况下,南北双方进一步沿着分立的方向走下去。北朝鲜的一些民族主义者纷纷南逃,其领导人物曹晚植曾担任五道行政局局长,也因反对莫斯科协议而从北朝鲜政治舞台消失。北朝鲜实际上形成了苏军控制下共产党专政的局面。1946年2月成立了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1947年2月又创建了北朝鲜人民会议,由其选举产生了北朝鲜人民委员会,从而使北朝鲜的政权机构日趋完备。临时人民委员会以及后来的人民委员会均由金日成担任委员长。临时人民委员会成立后即在北朝鲜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特别是土地改革。
在南朝鲜,美军军政府1946年宣布共产党非法,决定保留原有的土地所有制,还创建了半任命、半选举的立法议院,在90名议员中半数以上是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前日本殖民政府的官员。1947年又成立了南朝鲜临时政府,以“民政长官”为首。当然,无论是立法议院还是民政长官均须听命于美占领军司令部。
在朝鲜出现了一个国家,两支占领军、两个政府的情况下,1947年9月,美国把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11月,联大通过决议,设立由8个会员国代表组成的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在全朝鲜按人口比例原则举行议会选举,产生全国性政府,建立统一的武装力量。美国企图利用联合国的旗号,凭借南朝鲜在人
数量上的优势,通过所谓民主大选让南朝鲜吞并北朝鲜。由于苏联反对联合国上述决议,并且不让联合国临时朝鲜委员会进入北朝鲜,联大特别会议在1948年2月决定只在南朝鲜举行单独选举。通过5月底的这一单独选举而成立的南朝鲜国民议会在7月制定了“大韩民国宪法”,选举李承晚为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成立。
作为反措施,北朝鲜在8月25日也举行选举,由此产生的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于9月上旬通过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任命金日成为这一新国家的内阁首相。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诞生。一个国家两个政府又进一步分裂为两个国家。
撤军与南北边境冲突加剧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成立,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就致电苏美两国政府,要求承认北朝鲜的新政府,并从朝鲜撤出各自的军队。苏联很快就接受了北朝鲜的要求,并提出撤军的具体时间表,从1948年10月下旬开始,1949年1月1日前结束。苏联呼吁美国同时撤军,但不以此作为苏联撤军的条件。
苏联所以决定撤军,主要是因为当时朝鲜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有利于北方,苏联所支持的金日成政权已经在北朝鲜站住了脚,控制住了局面;北朝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也比南朝鲜要好得多;同时,1948年2月8日正式宣告成立的朝鲜人民军,在兵力和装备上都不亚于南朝鲜的部队。在此情况下,苏联提出美苏同时撤军、“朝鲜问题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响亮口号,实际上是将美国的军,使美国为难。
美国的军方领导人在美军进驻朝鲜后不久就主张从朝鲜撤军。二战后美国迅速而大规模地缩减军费和兵力。五角大楼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认为不值得每天花100万美元在朝鲜维持两个师的部队。但美国务院以及美驻南朝鲜的最高军政官员均认为南朝鲜经济情况恶化,政治局势不稳定,继1947年大邱起义之后,1948年又先后爆发了巨济岛起义和丽水起义,而后两次起义又突出地反映了北朝鲜在南朝鲜进行的“颠覆活动”不容忽视,因而反对美国撤军。美国占领军司令部甚至要求增兵。李承晚政府也加紧制造边境事件,企图以此说明南朝鲜面临巨大危险,从而把美国拉住。但联合国大会1947年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中曾规定美苏双方在朝鲜临时政府成立后的三个月内从朝鲜撤出各自的军队。如今全朝鲜临时政府虽未建立,但大韩民国政府已经产生,并被联大在1948年对朝鲜问题的新决议中确认为“朝鲜惟一合法政府”,同时,苏联已经把自己的军队在1948年底全部撤出了朝鲜。这时如美国仍拒不撤军,不但使自己在政治上十分被动,而且明显暴露出南朝鲜当局不能自立的弱点。再加之当时麦克阿瑟也主张美国尽快从南朝鲜撤军,在西太平洋只守住从菲律宾到阿留申群岛的一条岛屿防线。
因此,杜鲁门政府在1949年3月终于决定于当年6月底以前把美军全部撤出南朝鲜。另一方面,它决定寻求国会批准对南朝鲜的三年经济援助计划,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