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干预_杨雪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6,9(1):9-1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CBA140147)通讯作者:梁宗保,男,副教授。Email :liangzongbao225@163.com

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干预

杨雪莉

梁宗保

(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6)

摘要: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能力对个体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行为问题都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人格特质,述情障碍包含了一

系列认知和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情绪识别困难、情绪表达困难、想象力受限和外向性思维方式。由于述情障碍常常影响个体的情绪表达、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学习能力、躯体化症状等,因此也被视作精神障碍和心身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本文对述情障碍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及干预措施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为述情障碍的研究及临床干预提供参考。关键词:情绪能力;述情障碍;干预

1述情障碍的研究历史及发展

述情障碍或述情困难最初是在临床门诊中发现

的一类情感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又被称为情感表达不能,主要指个体缺乏识别他人和描述自我情绪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情绪识别困难、情绪描述困难和外部取向思维三个方面[1]。情绪识别困难是指个体在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时存在困难,比如不能准确识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变化;情绪描述困难主要指在描述自身情绪时的障碍,如,不能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等;外部取向思维关注的是个体在生活中很少或极少关注内心感受,缺乏幻想,常常拘泥于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1]。如Suslow 等人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者对与当前情景无关的情绪信息的加工速度要优于对有关情绪信息的加工速度[2]。由于述情障碍者识别和交流感情能力受限,所以他们经常把述情障碍与身体健康和消极心境联系在一起。研究中发现述情障碍水平高的个体经常报告适应不良、高强度疼痛、抑郁等[3,4]。Hendryx 根据前人的研究,对述情障碍进行操作定义,他认为述情障碍主要包含四个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特征:(1)识别和描述情感困难;(2)不能有效区分情感和身体感觉;(3)符号化思维能力不足或缺乏;(4)外向型思维方式[5]。

如前所述,述情障碍的结构反映了认知加工过程和情绪调节过程中的缺陷。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述情障碍与情绪调节失调、情绪智力低下和大脑两半球传输缺陷及快速眼动睡眠减少等存在关系[1],尽管其中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是至少说明述情障碍

有一定的生理基础。述情障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在成人人群中呈正态分布,10%到15%的个体存在显著水平的述情障碍[6]。国外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在人群中有13%~19%的发生率[7]。国内对述情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对初中生群体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有23.6%的发生率[8],在其他研究中也有10%~18%的发生率[9-11],并且会影响到儿童学习能力[12]。因此,述情障碍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

述情障碍与儿童早期受到的挫折存在很大关系,如忽视、虐待、非支持性的社会环境都可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理解和表达。成人群体的研究也表明,述情障碍与一系列障碍或者疾病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如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肠炎、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疼痛等[1,13]。家庭系统中的研究表明,父母述情障碍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强迫症显著相关。除了这种直接作用外,还可能通过父母心境等其他中介因素作用于儿童的行为问题[14,15]。然而,过去关于述情障碍或述情困难的研究多在成人群体中进行,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研究相当少[16]。这可能是因为儿童本身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易引起家长及教师的注意,或者多以躯体疼痛等形式表现。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问卷测量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评价儿童的述情障碍,而新的研究方法还未被证明有效。

情绪表达能力是现代人社交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都对个体的社会

9

心理研究

适应和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述情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述情障碍研究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等,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2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2.1述情障碍的生物因素

述情障碍主要与大脑右半球、胼胝体、额叶和扣带回有关。根据述情障碍的发生发展,研究者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述情障碍与基因成分有关,例如双生子研究中就发现述情障碍有着强烈的遗传倾向,大脑新皮层和边缘系统缺乏联系也会导致情绪表达不畅[17]。相反,继发性述情障碍则被视为经历创伤性生活事件后的一个伴随性结果[18]。创伤性经历可能会导致大脑结构改变,如破坏大脑中情绪(右半球)和语言(左半球)之间的连接[19],而这对于情绪表达是至关重要的。fMRI研究结果显示,高述情障碍者比低述情障碍者在前额叶中部皮层激活更少[20]。有趣的是,一些饮食障碍患者可能会非常健谈,他们能够说出自身的感觉,甚至对自身行为的原因也非常清楚[21]。但是,正是由于他们在语言上和认知上看似正常的能力使他们管理情绪能力的缺乏受到掩盖。最近的研究表明,述情障碍患者存在身体感觉扭曲和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22]。

一些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性的述情障碍水平要高于女性[23],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并未报告这样的结果[24]。这说明性别与述情障碍的关系并不明确。然而,述情障碍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精神障碍,它常常出现在各类精神障碍和身心疾病中,降低对这些病患治疗的效果。不仅如此,述情障碍在普通人群中也常常出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2述情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

Kauhanen假设述情障碍的发展是一个始于童年期并在社会环境中成长时不断发展并得到强化的累积过程[25]。后来的研究也确实证明早期童年经历、创伤后应激、家庭环境等社会因素在述情障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项在北芬兰进行的为期31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比起城镇地区,述情障碍在农村更为普遍;计划外儿童和多子女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遭受述情障碍困扰;母亲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也能预测子女的述情障碍[26]。因为计划外儿童或多子女家庭中的儿童通常意味着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儿童,或者不受重视等。其他相关研究也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和家庭功能失调也可能成为述情障碍发展的一个危险性因素。存在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更倾向于出现高述情障碍,因为不安全依恋可能会压抑人们对情感的认识,进而影响其识别和交流情感的能力[27]。

此外,述情障碍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必然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一项跨文化研究表明,述情障碍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即相较于欧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有着更高水平的述情障碍,其躯体化症状与述情障碍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但是该研究同时也显示文化可能是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作用于述情障碍的,即亚裔美国人的父母更少向孩子表达躯体情感(physical affection),也更少表达积极情绪[28]。由此可见,述情障碍的发生发展不仅受到家庭子系统的影响,也受到来自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3述情障碍的测量

早期对述情障碍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嵌套在其他相关研究中。例如早期研究者只是将述情障碍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继发症状进行研究,因此也被称为继发性述情障碍(secondary alexithymia)。随着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者发现述情障碍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并将其称为原发性述情障碍(primary alexithymia)。因此最初述情障碍多半是在其他精神心理量表和人格量表中作为一个子维度出现。如,BIQ(The Beth Israel Hospital Psycho-somatic Questionnaire),MMPI述情障碍量表(MMPI alexithymia scale)和SSPS人格量表(Schalling Sifneos Personality Scale)等。

随着对述情障碍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者开始把述情障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特质进行考察,随之也出现了专门的测量工具。

3.1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属于自评量表,是目前测量述情障碍时最常用的量表。该量表包含20个题目,主要用于测量成人述情障碍,采用五点计分方式,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该量表包含3个子量表:情绪识别困难、情绪描述困难和外向性思维方式。尽管还没有在青少年中证明该问卷的可靠性,然而有时TAS-20也被用于测量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