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移植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胰腺外分泌引流、内分泌回流处理方式,血管外科技术,供器官来源及获取等胰腺移植外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临床胰腺移植发展。多机制、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器官保存液的临床应用,移植免疫生物学等应用基础学科的创新研究继续推动着胰腺移植外科的进步。本文就胰腺移植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胰腺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外科技术;移植外科;免疫排斥;免疫抑制剂;综述文献

自1966年首例临床胰腺移植由Kelly和Lillehe[1]在美国Minnesota州立大学完成以来,随着移植外科技术进步和多机制、多靶点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胰腺移植(主要为胰肾联合移植,SPK)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病(T1DM)、1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肾功能不全(ESRD)及部分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方法[2]。胰腺移植能解除胰岛素依赖,较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3-4],改善糖尿病生化代谢状况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5]。根据全美器官分配网络(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国际胰腺登记中心(IPTR)和器官获取联合网络(OPTN)记录,胰腺有功能存活最长者已达22年,1999-2003年,SPK和PAK 术后受者1年存活率分别为95.0%和94.9%应一致,移植胰腺1年存活率分别为84.7%和78.5%[6];欧洲大样本SPK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已达8l%和67%,移植胰5年和10年存活率为73%和60%[2]。然而急性胰腺炎、急性膀胱炎、术后感染、血管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排斥反应等潜在的移植外科技术并发症影响胰腺移植成功率,是导致移植胰腺慢性失功的危险因素[7-13]。

胰腺移植主要包括单独胰腺移植(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alone,PTA),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ncreas aft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PAK)和胰肾联合移植(st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SPK同时纠正了糖代谢紊乱和尿毒症,胰肾免疫保护作用和移植成功率高,全世界迄今为止80%以上的胰腺移植采用该术式。胰腺移植也分为节段性胰腺移植和全胰腺移植;按供胰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尸体胰腺移植和活体胰腺移植。胰腺移植由于其内、外分泌处理上的复杂性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性,宜在设备技术精良、临床经验丰富的移植中心进行。我国临床胰腺移植始于1982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1982年和1989年分别完成了首例单独胰腺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移植也较领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7年实施了该院第一例临床胰腺移植,国内二十多个移植中心至今约成功开展了200余例临床胰腺移植。而自首例临床胰腺移植成功,四十年来,胰腺移植术式经历了许多变化并存有争议。

1 腹部切口及移植部位

移植可分为自剑突下10 cm开始直至耻骨联合腹中线切口,或双侧下腹部髂窝部J形(Hockey?鄄stick曲棍球棒形或弧形)切口,腹部横向切口等,尤以腹中线切口感染率最低[14]。胰腺移植部位分为腹膜外及腹膜内移植。目前绝大多数胰腺通过腹中线切口行腹中位腹腔移植或右结肠后腹膜后移植[15],并多采取门静脉引流,经腹中线切口途径右结肠后腹膜后位移植能减轻移植物周及伤口渗漏;而通过J形髂窝切口或腹部横向切口腹膜外髂窝移植能较好暴露盆部,置髂窝并与髂血管较好吻合,实施胰肾联合移植,但会增加移植物周及伤口感染[16]。

2 胰腺十二指肠段吻合方式

胰腺移植的难题是胰外分泌的处理,胰腺移植术式的演变就是以如何引流胰腺外分泌为焦点而逐步发展的。全胰腺十二指肠(全胰腺十二指肠瓣,或全胰腺十二指肠袖片乳头)移植物可通过手术吻合小肠或膀胱,即肠引流术(ED,Richard Lillihei,1967,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和膀胱引流术(BD,Hans Solligner,1982,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是胰腺外分泌主要处理方式;而通过胰管内注射氯丁橡胶封堵胰液外分泌(DO)方法常应用于节段性活供体胰腺移植(Jean?鄄Michael Dubernard,1974,Herriot Hospital in Lyon,France),自上世纪70年代已在临床开展[16-18]。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目前临床胰腺移植逾25,000例[19],胰腺十二指肠手术吻合小肠或膀胱的方法较多,如手工缝合(内层可吸收连续缝合,外层间断缝合)、线性或环状吻合器缝合;而肠吻合方法还可分为十二指肠与近端空肠、远端回肠直接吻合方法,或Roux?鄄Y等方法,包括端端吻合、侧侧吻合、端侧吻合等方式[20-21]。Hummel R等[22]2007年报道了新的手术技术尝试,他们将移植物的十二指肠与受体十二指肠吻合,即移植物的外分泌部通过受体十二指肠引流。

2.1 胰管内注射封堵胰液外分泌法(DO) 随DO发展的节段性移植物在70年代用于临床[17],80年代器官保存技术得到较快发展,更多移植中心应用尸供胰十二指肠移植物,然而尸供移植物排斥率较高,活供体胰节段性移植物渐受青睐,并在90年代应用于胰肾联合移植,同一胰腺供体可分切为左侧部及右侧部后,可在二受者分别完成移植手术[18]。

2.2 膀胱引流法(BD) 在20世纪80年代,BD?鄄SVD促进了全胰腺移植临床效果,BD 成为较安全且主要的外分泌引流术式[16]。1983年Cook等[23]首次报道BD术式,1987-1993年大多数临床胰腺采用BD术式[17],其间美国施行BD手术约占胰腺移植的80%~90%,另据IPTR数据分析表明,在1994-1998年间70%胰腺移植采用膀胱引流作为外分泌方式[18],而膀胱引流术在单独胰腺移植PTA或PAK手术更受推祟[24]。BD能较好地监测胰腺排斥反应敏感标志物尿淀粉酶,膀胱镜可活组织检查十二指肠黏膜及胰腺移植物,检测诊断早期移植胰腺排斥反应,并能降低移植后近期感染及吻合口渗漏风险,使移植胰腺1年存活率明显提高。胰液经尿道排出术后极易引起远期并发症,如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脱水,血尿,慢性尿道感染、尿道炎、尿道狭窄,返流性移植物急性胰腺炎,出血性膀胱炎等,其中尿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9%[25]。

2.3 肠引流法(ED) 尽管ED操作相对较复杂,手术失败率较BD术式高,术后易发生肠漏、胰漏、严重腹腔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然而ED术式更符合消化生理,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ED常应用于SPK、胰肾联合移植时,可利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活检技术和血肌酐监测排斥反应,几乎无远期并发症[26-27]。UNOS资料表明,1999-2003年ED和BD两种手术后患者的1年生存率、移植胰和肾的1年存活率等近期临床效果相似[26]。膀胱引流术泌尿系5年远期并发症较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胰腺移植长期生存率的提高,BD缺点更加明显,约20%~25%的BD因远期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改为ED,许多移植中心重新主张首选ED。IPTR数据表明,美国肾胰联合移植SPK病例中,ED移植病例在逐步增加,在1994年仅6%采用ED,而到1997年48%采用ED[18]。1998年94%移植中心已开展了ED[17],ED受到Stockholm移植组多年认同[18];2001-2003年间在美国83%(1550例)的胰肾联合移植施行ED?鄄SPK,BD?鄄SPK比例即下降至17%(318例)[26];ED?鄄SVD也应用于右髂窝单独胰腺移植[16]。

3 血管重建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