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各种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中各种象征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认为自己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内核的有形载体,并不觉得自己是有限物质的聚合体。因此,人类赋予人体和生、死及在世的过程以某些象征含义,来表现这一更大的主题。在许多地区的文化中,神都是根据人的样子塑造出来的,但通常都要多上几个头、几只脚或手,来表现他们比人更具神力。神可以被赋予人的形体,而人类可以利用萨满教巫术使自己超于肉体之外,从而达到与神融为一体的境界。人与神合而为一的意识非常强烈,因此不仅在中美洲、希腊、埃及和土著神话中,就连在柏拉图哲学和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中,人类的始祖都被看作是雌雄同体的动物。正如印度神湿婆与其妻帕瓦提同体出现一样,《圣经·创世纪》中夏娃也来自亚当之身。阳性与阴性是同一宇宙的不同方面,即神与人---二者互为补充,实为一体,正如下面中国阴阳太极图所表示的一样。
二、美德
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化都就罪恶与美德进行过解释,但基本上没有哪个文化群体能像基督教世界那样详细地阐述精神财富的象征含义。保罗教义首要的美德就是慈善,像多数西方艺术中的美德一样,由一个年轻的女子代表。她手中常常为少衣无食的人抱着一包衣服或食物,再或捧一团火、一根蜡烛或一棵燃烧的心。
忠诚是保罗教义中另一美德,由一手持十字架、圣餐杯或蜡烛的妇女来象征。她一般都站在泉边,或一只脚踩在一块方形物上。保罗教义的第三条美德是期望,其代表为一以锚和扬帆的船为头饰的妇女。她可能手挽一篮鲜花或双手伸向皇冠。在希伯来传统中,鱼、面包和葡萄酒经常与希望相联系。
在主要的几种美德中,坚毅常表示为一位斗士般的女性,全身赤裸,只戴一顶头盔,拿一面盾牌,有时身边跟着一头雄狮,或强迫其张开双爪。其他同义的象征符号包括山茶花、鲤鱼、短棒、长棍和宝剑。
正义的代表是一位蒙住眼睛的妇女,她手擎天平和力量剑。巴洛克艺术家们将正义之神的眼睛蒙住,目的在于显示她不会被事物表面现象所动摇。
贞节最著名的象征符号是独角兽,但也可能是罩面纱的人,一般此人手持盾牌(以防欲望之箭)或脚踏一头猪(即淫欲)。其他代表贞节的的象征符号还有很多,比如蓝色和白色、蜜蜂、城堡、坚果、新月、钻石、鸽子、大象、圈起的花园、貂、飘带、山楂、彩虹、玉石、月桂和百合等。
达·芬奇的肖像画中,貂是贞节的象征。冬天时貂白色的皮毛刚好象征纯洁无瑕,因为据说它的皮毛若被弄脏,就离死不远了。
三、七大罪
愤怒的象征一般是一个正在撕毁自己衣服的妇女。相比之下,艺术家对贪婪题材更感兴趣,通常表现为一个手拿钱包的贪心鬼或一个残忍贪婪的家伙正在袭击一个藏有钱财或金苹果的吝啬鬼。
其他象征贪婪的符号还有老鼠和癞蛤蟆。
嫉妒常用一位撕开自己胸膛,正在肆意咀嚼自己的心或其他内脏的妇女来表现(这就是英语谚语“eat your heart out”---其字面意思为“将心吃尽”,内涵意为“忧虑过度”---的由来)。她最为人们熟知的象征符号是蛇,有时可能是她长长的伸出口外的毒舌。其他象征嫉妒的符号还有蝎子、“恶眼”和绿色(因此才有了“green with envy”,直译为“嫉妒得眼都绿了”,与汉语习惯正好相反,我们一般都说“嫉妒得眼红”。)
贪食常用一个胖子或狼吞虎咽的家伙来表现,除此之外,一些经常跟多肉相联系的动物也成了这一“罪恶”的代表,最明显的例子是猪、熊、狐狸和狼。
中世纪艺术家最喜欢表现的罪恶主题是淫邪。其最常见的象征符号为蛇或蟾蜍,而且常常是伏在妇女的乳房或阴部贪婪地吮吸着。其他象征贪欲的符号包括:猿猴、驴、神话传说中的蛇怪、熊、公猪、猫、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马的怪物、公鸡、魔鬼、山羊、野兔、马、豹子、半人半牛的尼物和女巫。
骄傲自大常表现为一位与孔雀呆在一起的妇女,或身边伴着一只鹰和一头狮子,分别为天与地的主要代表。《圣经》中曾说:“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由此产生了中世纪时期的传说,认为骄傲是一位跌下马的骑士。意大利早期巴洛克画家卡拉瓦乔的代表作《圣保罗的皈依》中恰恰反映了这一观点,画中以色列首任国王扫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跌上跌下马来。其他骄傲的代表还有公鸡、坠落的飞鹰、豹、镜子和金字塔形神塔。
人们常用猪或骑在负重动物---如驴或牛身上的大胖子来象征懒惰。在基督教中,代表懒惰的还有蜗牛。
《艺术欣赏》的本质
一、艺术的本质
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既具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艺术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二、艺术欣赏的本质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极为重要的创造劳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艺术家根据他们对人生的感悟,经过头脑的加工、改造,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并用一定的材料,如语言、色彩、线条、音响、动作等等表现出来。达芬奇的绘画、罗丹的雕塑、贝多芬的交响曲等等本是自然界没有的的事物,但却被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创造出来。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再创造。艺术欣赏不同于艺术创作的创造,它虽然也是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它实际上并不创造新的物化的艺术作品,而只是以艺术作品这种创造物为前提进行想象中的创造。艺术欣赏者以艺术作品为审美对象,通过体验、玩味、沉吟等欣赏行为展开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把作为物的艺术形象再现为接受者头脑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并不是艺术作品的被动反映,它已经改变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所以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创造性是不同的。艺术创作创造世界上并不存在的新事物,而艺术欣赏的创造只存在于欣赏者自己的脑海当中。正因如此我们把艺术创作称为第一次创造,而艺术欣赏是相对于艺术创造的“再创造”。
三、艺术欣赏的“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着艺术形象。
1、艺术欣赏的“再创造”首先表现在想象性上。
艺术欣赏的前提是艺术作品,欣赏者以艺术家已经创造好的艺术形象为欣赏对象,在接触艺术作品时,利用自己的审美感官把作品的形象体系创造性地呈现出来。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会在作品提供的背景下面充分地驰骋想象,欣赏者作为有意识、有意志的主体,总是能动地、积极地突破作品的制约和局限。凭借自己作为读者的主观意愿进行独特的想象。艺术作品的主体和形成主体的各局部都在欣赏者的感知中被选择和衡量,有的空白部分被加以补充和丰富。不仅如此,艺术欣赏还可以改变、再构建作品原有的艺术形象。欣赏者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甚至能够对原来的艺术形象进行开拓、补充、再现,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2、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还表现在欣赏者的个体差异性上。
这一特征正是艺术想象性的必然结果。艺术欣赏的过程是我们感知形象、想象形象、再造形象的结果,每个审美欣赏者都有其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对同一个作品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上说,艺术欣赏活动是审美主体以自己感性的血肉之躯的各种感观看、听、触摸、体验的过程,因此主体的各种特殊心理活动,独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将在创造的想象中打下鲜明个性的印痕。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艺术欣赏的个性差异,也是每个欣赏者“再创造”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艺术欣赏的再创造性还表现在不同的欣赏者艺术爱好的多样性上
由于社会经历、思想意识和审美经验的不同,人们往往在欣赏中表现出爱好上的差异。有的人喜爱优美,有的人喜爱壮美,有人喜欢李白,有人喜欢杜甫。人们根本无法统一,也不需要强求一律。同是一幅名画,有人喜欢,有人就不一定喜欢,创作者没有被传统所束缚,欣赏者就更是表现出欣赏的多种取向。艺术欣赏的再创造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还表现为时代的差异性。由于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和现实课题,他们向作品提出的、并希望从作品中找到答案的问题都不同,所以在欣赏过程中作品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时代的变迁,原来很重大的、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可能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变的分量轻了、色彩淡了、意义小了,还有可能是相反的方面。
当然,无论艺术欣赏有多大的创造性,它都离不开艺术创作本身这一客体,无论怎样驰骋想象,也不可能抛开客观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说到底,仍然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哈姆雷特无论怎样也不会成为阿Q或贾宝玉。
四、几个概念问题1、艺术语言
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作艺术语言。艺术语言的要求:
(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