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情景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生活化情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让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课程,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一、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
在教学中,教师就地取材,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实、活动教授数学知识,学生往往会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思考与讨论之中。在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后,开始学习有理数的加法。为使学生对“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有较深的认识,我通过一个学生们熟悉的有关足球比赛的事例来教学:
我们知道,足球比赛既有赢,也会有输,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2球记为+2,输3球记为-3。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3)+(+1)=+4。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
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班级中有许多学生是体育爱好者,尤其对篮球与足球爱之有加。教师谈起了他们十分喜爱的足球运动,学生们就纷纷思考、发言:学生1: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输了3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2)+(-3)=-1;
学生2:上半场输了1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1)+(+2)=+1;
学生3: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2球,也就是(+2)+0=+2;
学生4:……
由于教师创造了既具有生活化,又具有趣味性,适宜学生领悟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激发出强烈的探求欲望。
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知识、内容并不一定由学生亲身经历、接触过。但可能是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数学课堂教学同样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不等关系,首先列举了如下例子:(1)某城市对车辆有限速要求,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千米/小时;(2)乘公交车时,身高不超过1.20米的儿童免费;(3)某航空公司规定,空姐身高不得低于1.66米;(4)某大桥对车辆吨位的要求是不超过15吨。提问:上面所举的例子中的数量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
到生活中的数学,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各种不同的不等关系。
在讲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条件时,可以设计下列情境:小陈与小黄在操场上踢足球时,不小心踢到教室窗玻璃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装饰玻璃被打碎了(教师运用硬纸片展示打碎的样子,其中a,b,c为三顶点)。小陈与小黄拿着打碎的玻璃到玻璃店让店员配玻璃。店员马上配好了与先前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问学生:“你们知道店员是怎样配的吗?”学生们会饶有兴趣的思考、讨论,从中把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
三、借助实物演示生活情景
实物是真实的存在,直观、可见、可触、可感。数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教具如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外,还应努力创制其他实物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事先准备了一块纸板,上面画一个五边形的广场,五个角分别标着a、b、c、d、e。教师一边讲述,一边演示:小明沿着广场周围的小路,按逆时针方向跑步,问:(1)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个角?(2)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3)在图中,你能求出1+2+3+4+5等于多少吗?你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引出课题。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能将静态化为动态,抽象化为具体,理性化为感性,再现、演示、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
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在教学《众数与中位数》时,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个故事:王老板有一个工厂,管理人员有王老板、6个亲戚;工作人员有5个领工、10个工人和1名徒。现在需要增加一名新的工人,小张应征而来,与王老板交谈。王老板说:“我们这里的工资很高,平均每月1200元。”小张工作一个月后,找王老板说:“你骗了我,每一个工人的工资都不超过8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超过1200元呢?”王老板说:“平均工资是1200元,不信你可以看工资表。”
再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
(1)王老板说每月工资是1200元是否欺骗了小张?
(2)平均工资12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
(3)若不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工资反映比较合适?
上述事例中,利用多媒体,弥补了单纯口头讲述而仍不能使学生听懂的弊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也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探究。
当然,生活化情景的创设还有很多,而且各种途径、手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显生活。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情景,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骆建富.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初中数学课堂实效性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06).
[2]吴华江.初中数学生活化例题举隅[j].数学教学通讯,2006,(02).
[3]陈瑶.基于“生活化”实现“数学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4]邵红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