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弘道——檀园风俗图帖二十五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弘道——檀园风俗图帖二十五幅
金弘道,字士能,沿用了明朝学者画家李流芳“檀园”的雅号,又号西湖、丹丘、高眠居士、醉画士。
他的画表现了民众劳动时多种多样的生活景象或男女间的爱情,由于技法高超,官职也达到了当时在郑朝受恩宠的东班职位。
当时的著名艺术批评家姜世晃(1713-1791)对金弘道的评价很高:“金弘道的面相开朗,精神清澈,其品位高尚并超越世俗而不同凡响。
其性情喜欢玄琴(类似中国古筝的韩国古代乐器)和笛子的清雅的音色,在花开月明的夜晚雅兴而致时会奏上几曲。
其技艺也毫不逊色于古人,而且因风采奕奕,在晋或宋代中的品学高尚的高人中才可以找到与其类似的人。
”
金弘道的风俗画代表作品是他在34岁(1778)时创作的8幅屏风和40岁前所画的25贴《檀园风俗图帖》(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所藏)。
《檀园风俗图帖》高28cm、宽24cm,包括私塾、田耕、射箭、摔跤、行商、舞童、上瓦、铁匠铺、路上过雁、占卦、渡船、酒铺、争地游戏、洗衣场、井边、切烟丝、编坐垫、水稻脱谷、赏画、织布、钉铁蹄、捕鱼、登山、午餐以及赶集路等生活情景。
从作品的名称就可以看出这是以平民日常生活为内容的。
除了个别幅页,大都略去了背景,主要描绘人物的姿态和动作,通过画家敏锐的视角充分表现画中的社会氛围。
这些省略了背景,在朴素的风
格上加了淡彩的画,与其说是正规的风俗画,不如说是一种风俗画的简朴形态。
像这样能捕捉变化中的社会生活有趣场面,并以释学的角度表现出来,在金弘道的风俗画中,比起滑稽或纯朴更能表现出高品位的、细腻的美感。
只要他在生活百态中捕捉到绘画的对象,滑稽和欢乐感就能在他的内心深处和笔尖涌现出来。
这可以说是因为檀园对平民社会的生活状态实在是看得多,了解得深刻,并热爱非常。
织造
23.9 cmX28 cm
画面可以分为坐在织机前纺织和给棉线刷糨糊,这样上下两部分.虽然两部分没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但是作者用近
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绘画,使人们产生两者是同时进行的感觉。
在这样狭小的纸面上,作者对织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化处理.并在织工背后增加了注视的老太太和小孩子等人物,形成画面的焦点,也使画面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酒幕路过的行人坐在石凳上歪过碗口倒酒,店主人模样的年轻妇女在向容器里盛饭,年幼的孩子哭闹着纠缠在母亲背后,祖母连忙从口袋取出零花钱安慰孩子,好象是说让去那边买糖吃.反映了质朴的下层平民的轻松朴素的生活.
葺瓦
27cm x 22.7cm, 国立中央博物観所蔵。
.
工人们互相有条不紊的紧张配合着。
房顶的瓦工利用空闲休
息,将瓦片高高抛起,好象在耍杂技。
旁边的主人拄杖观看,脸上带着微笑。
渔场渔场四围是用来反水禽的“防帘”井边<井边>是采用斜线方向型构图的独特绘画.画面上是三个农村妇女和一个旅人模样的男子,以一个平民生活片段做为断面,精彩地描绘了男女间交往的微妙心理.身为旅人的男子因为口渴,向正在井边取水的女主人请求帮助。
女主人善意地将自己打水的瓢递给旅人。
旅人因为暑热的原因,敞开朝鲜传统式样的短上衣,露出光亮的胸腹,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女主人不好意思地把头向后转,看着别处.在旅人的对面打水的村妇低垂着视线,在旅人背后的村妇则头顶水罐,面无表情。
她们则对核心人物起侧面烘托上午作用.是生动的反映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感人画作。
射弓<射弓>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很好的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正在学习弓术的壮丁们和军官的表情及动作.在画面左侧,一名壮丁拈弓搭箭,即将发射。
他浑身动作僵硬,眉头紧皱,反映了他紧张焦虑与期待交织的复杂心态.站在壮丁身后的军官神态平和,动作稳健,似乎在告戒年轻人放松镇定.在画面右面上方,有一个年轻人坐在岩石上检查箭支,右下方,一个向下蹲坐的壮丁在测试弓的强度。
画中登场的4人的连线构成一个倾斜的等边三角形,这个构图用来描绘射箭的场景,可以说是恰当的.编席画面上,孩子牙牙的读书声与母亲纺线、父亲编席的嘈杂声音交织在
一起。
孩子在父母面前,带着得意洋洋的夸耀心态大声朗诵白天在私塾学习的千字文,父母亲耳听着儿子的读书声,感到欣慰,一边仍然在忙碌的工作。
从《编席》一图中,我们可以读出,庶民家庭唯一的希望所在。
《私塾》表现了书堂中学书写字的有趣情景。
其中一个孩子好像是刚刚被打了小腿肚子一样,一边系着裤管系带,一边擦着眼泪,其他的孩子们嘻嘻地偷笑着,老师也轻微地含着笑容。
各个人物的感情表现得惟妙惟肖,不用任何解释观者也可以感受到画中的故事和其中的氛围。
在过去,因为只有贵族可以读书写字,能去书堂的只有贵族的孩子们。
但从画中孩子们扎辫子的头型和行色上看,这好像是中等阶层的私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时可能已经有了为中等阶层开设的私塾。
这个作品是从俯视的角度表现的,画面构成非常巧妙。
背景也处理成了余白,就是从用粗线单纯处理的衣褶等也能看出金弘道独有的笔致。
行商
27.7 cm X23.7 cm
男人把袖子挽起,背着货架,女人头顶竹篾,裙子高高的系在腰间,背上背着小孩。
形象生动鲜活,体现了画家的细致观察。
漂母以湍急的小溪为背景,四个女子在浣洗衣服。
一个闲士躲藏在岩石背后,用折扇挡住自己的脸,偷看着女子的姿色。
表现手法与申润福的“春意画”有所不同,或者说,有所差距吧。
《打作图》(图1)描绘的是在矛盾关系中的农夫和舍音(古代替地主管理耕地的人),四个不同姿态向下摔打稻谷的农夫和不断背来稻谷和扫谷的劳动者正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有的甚至打着赤膊;而舍音却长衣长裤,悠然地斜躺在席子上抽着长烟,身边放着酒壶,形象是悠闲而自在的,和正在紧张劳动的农户形成强烈对照,画面形象的动静对比表现出矛盾而统一的氛围。
檀园留存的作品很多,这幅《打作图》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在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更在于它表现了流淌在人们内心最底层的对劳动的赞颂和对不平等社会
现象的批判。
审观老师和学生在围观一个卷轴。
用折扇掩口观看的,可能是卷轴的作者。
可以看出当时的尊卑礼节。
新行走在迎婚路上的新郎及其队列。
新郎穿着礼服,头戴乌纱,骑乘白马。
队列中有马夫、下人,也有新郎的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