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因素分析北京林业大学欧芷伊、杨慧欣、吕英巧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人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显现,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出口贸易和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 很多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裁员现象,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更加突出,就业成为当前民生问题的焦点。在此阶段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模型分析, 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方面探究影响我国就业的因素,并尝试从模型结果对未来我国该从哪些方面改善就业状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就业压力城镇就业计量经济学模型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基本前提和途径,历来都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最严峻的问题,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其意义极为重大。不仅涉及到求职者的工作安置和许多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长率都在10%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进一步讲,就业形势的好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
降低失业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或失业)问题也是社会、国民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劳动力人口逐年递增,就业问题更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978-1985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递减,从5.3%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8%,而从1985年至今,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到2000年以来,维持在4%左右。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经受了历史罕见的考验,GDP依然保持9%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金融危机中慢慢恢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2010年10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今年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03%。同期,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0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8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万人的126%。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05万人,比二季度末减少6万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4.1%,比二季度末降低0.1个百分点。虽然就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总的来说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局部就业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主要有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复苏;二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三内消费需求乏力;四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预期不确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就业人数的变动趋势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探究影响我国就业的因素,并尝试从模型结果对未来我国该从哪些方面促进就业提出建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综述
经济学家对就业问题的长期研究和探索,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就业理论。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研究
凯恩斯就业理论是以有效需求原则为核心,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失业之所以持续不断,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一般情况均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不足,由此造成较多的社会失业,即不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的促进就业理论实际上主张降低工资,即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降低实际工资。但前提是扩大总需求,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相对减少。为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必须摒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依靠国家干预,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从而达到促进生产,增加就业的目的。
20世纪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相继陷入“滞胀”的困境,凯恩斯理论失灵了。因而以托宾、杜生贝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提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力图用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认为是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引起滞胀,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就业理论诞生。该理论主张从就业内容或就业结构角度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如政府要指导收入政策,即政府要采取措施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升,以缓和通胀;注重完善劳动力市场,缓和因劳工市场技术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适当修改完善失业补助金制度,激励失业者就业。
(二)国内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对中国就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先后这个证明出我国的失业率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成负相关,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越好,经济中的失业率越低;长期来看,就业量与最低工资变量及其他控制变量存在稳定的关系,但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会对我国的就业总量产生影响;从短期来看,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虽然会对就业产生影响,资本投入对就业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三)本文研究思路
常见的研究方法是从影响就业的某一个大方面选取几个指标研究该方面因素是否影响就业,没有从各个方面选取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经典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全面的选取可能影响就业的各方面代表性的影响因素,运用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和计量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就业的各种因素,并据此确定计量指标,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分析得到的影响我国就业的主要因素,运用所建模型,结合国家的有关决策和规划,对我国以往年份就业人数进行拟合预测,以此判断所建模型能真实反映我国实际就业情况。最后根据文章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