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康复训练的机器人前景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训练机器人前景展望

摘要:本系统通过遥操作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相结合,研制成功多款异构型康复训练机器人样机,辅助老年人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进行康复训练,并构建网络化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实现一个治疗师可以同时监视和控制多台康复机器人对多个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该系统以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和上海市第一福利院为平台进行应用示范应用,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关键词:机器人,康复训练,网络化,远程监控

1 背景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以上,而老年人失能占全人口失能总数的49%,失能率达到19.5%。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帮助这些残障者和肢体功能退化的老人提高生存质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康复医疗领域,竞相开展康复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成果。美国NSF残疾人项目部主任Jaeger在2006年年度研究报告中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机器人研究基金资助的重点已由生活辅助机器人转向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遥操作机器人技术逐渐在远程医疗、远程手术、远程康复等领域得到应用。网络化的康复机器人与康复治疗师相比,在康复临床应用方面具有诸多潜在优点,如:一方面,通过网络控制,康复机器人能给患肢提供长期的、精确的、量化的运动刺激和引导,并记录训练者在各个训练阶段详

实的康复治疗模式与参数、训练者对应的生理数据或图形信息,提供客观、准确的治疗和评价参数,有助于医师深入分析、研究康复治疗模式与治疗效果,设计合适的、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另一方面,医师和训练者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一对多的康复训练,使社区和家庭康复医疗成为可能。与传统的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相比,远程康复机器人系统无论对训练者和治疗师都更为经济便利。

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以及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研究,针对我国康复医疗领域目前面临的“康复治疗师少而训练者众多”的突出矛盾,研制成功网络化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产品样机,利用网络传输图像和传感器数据,使治疗师能够在控制中心同时远程监控多个老年人的康复训练过程,并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情况在线调整康复训练方案,老年人则在治疗师的远程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2 主要构成与功能

本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主要开发构建了一对三的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网络化体系。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主要有三大功能模块:康复训练功能模块、信息传输功能模块以及远程康复监控与评价模块,系统结构如图 1所示。

1)康复训练功能模块

训练者端根据系统提供的治疗方案可对老年人进行四种模式的康复训练:被动锻炼模式、主动锻炼模式、阻尼锻炼模式和助力锻炼模式。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让老年人了解自己训练相关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

和康复评价的数据(运动和生理信息)发送到康复医师端,机器人应在训练患肢的过程中将有关信息和数据检测出,以便显示给老年人或发送并存储到康复医师端的数据库中。

2)远程康复监控与评价模块

根据康复训练功能模块存储到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与以前数据的比较,系统对老年人的康复做出新的评价,在必要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并将新的治疗方案发送到训练者客户端,在康复训练功能模块中付诸实施。

3)信息传输功能模块

根据康复训练功能模块提取的信息,将其中部分信息以直观的多媒体方式显示给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实时地了解到自己康复的程度、训练完成的好坏等等,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以及音视频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治疗师端(服务器)。

2.1 康复训练功能模块

训练端康复训练系统获取病人锻炼的视频和语音信息,通过网络发往医生端的计算机,医生根据病人端反馈的图像和数据,判断病人的康复情况,并通过计算机远程设置康复训练参数,如:主/被动训练模式、机械臂的运动范围、运动速度、牵引力或阻尼力的大小等。其中,训练端康复锻炼系统由机械臂、传感器、电机、磁流变阻尼器、测控电路以及计算机组成。与机械臂串联的位置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运动和力信号首先经调理放大送入测控电路,后经单片机预处理通过USB接口送入训练端计算机,训练端计算机则将这些信号与医生远程设定的参

数进行比较,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发出控制指令,该指令通过USB接口送给测控电路,控制电机工作,从而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和牵引力/阻尼力。

康复训练机器人采用本课题研制的异构式机构,可以帮助训练者进行上下肢主/被动模式训练,如图 2所示。生理信息模块可以检测脉搏、血氧、呼吸、肌电和肌张力等,对生理信息的采集是可裁剪的,医师可以指导某位病人需要采集哪几样信息或是否采集生理信息。其中,脉搏通过HK2000B测量,血氧可以通过光电监测指尖的透光率测量,呼吸可以通过温敏传感器测量,肌电通过电极片采集,肌张力可通过压电陶瓷来测量,测量的结果可以通过蓝牙模块传递到训练者控制端。

图1 网络化一对多远程助老助残康复机器人系统构架图

图2 本项目设计的多种异构型康复训练机器人

训练者客户控制端主要由一台具有网络接口的微机组成。主要功能有:机器人控制单元、本地通信单元(蓝牙)、游戏单元、视频音频单元、网络接口单元、人机交互单元等。机器人控制单元主要负责ADC采样、DAC数模转换等;本地通信单元则表现为与生理信息采集模块与控制端可以进行蓝牙点对点通信;游戏单元为用OpenGL编写的康复训练小游戏(篮子接球);视频音频单元包括对摄像头的驱动、图像采集存储和

显示;网络接口单元负责对网络接口设备的驱动、数据的传输;人机交互单元负责显示屏和触摸屏的驱动和显示,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3所示。

图3 康复训练系统中客户端组成结构框图

为了防止训练过程中的二次损伤,研究了适用于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流变式无源电机研制及其驱动技术,对流变材料的阻尼力特性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建立流变特性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流变式无源电机,设计了安全、稳定、可靠的康复训练机器人驱动系统。在老人或残障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过程中,该电机采用被动力反馈输出的方式提供可控的阻尼力,提高了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图 4显示了磁流变电机在康复训练机器人中的应用。训练者客户端主要交互信息包括本地的视频信息、生理信息和相关训练信息、康复机器人控制命令以及主动康复训练时的虚拟现实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