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摘要:“第三条道路”的新社会民主主义分别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的政治道德前景,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引起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福利领域的重大变化,对社会的平等、正义和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如何对待这种挑战,并在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吸收新的政治道德因素,发展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福利的公正作用,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
前言
社会福利是一个不断受到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审查和
拷问的领域,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经济敏感性的领域。

一旦经济和社会政治形势发生波动,首先遭受冲击的就是社会福利制度。

这一点在上个世纪70 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危机发生后,新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及其所包含的意识形态根据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全面攻击,以及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大幅削减而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然而,如果说过去关于社会福利的争论和修改还主要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上的话,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却在根本上动摇着福利集体主义的价值基础,并且对社会福利的合理性提出了根本的质疑。

1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维持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和货币自由兑换,需要法律和政治双管齐下。

在法律的层面首先必须贯彻最惠国待遇原则,保证不歧视外国的商品、服务、财产和合同。

在政治层面,政府的政策必须合乎这些法律的、经济的原则”。

这就是说,资本可以跨越国家的界限和权力,这样才能保证经济自由充分发挥其潜力。

同时,这种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把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利润最大化当作根本目的,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它使经济全球化变成了全球市场化,从而最大限度地解放了资本。

使少数几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占享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整体扩大及发展的主要成果。

”而对于穷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的市场化则使他们的
处境更加艰难。

全球化使得我们传统的国家观、民族观、社会历史观及价值观都面临严重的考验。

在这样的情形下,以公民权利和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也遭遇到最严重的挑战。

然而,正如历史一再告诉我们的那样,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的大混乱、大动荡,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开端的发生。

而在这种历史转折中,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和理想不仅不会因此而消失,相反,它会以更加明确和清晰的形式保存下来,并且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持续的道德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是首要的,为了自由可以牺牲保障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

然而,似乎一路高歌的新自由主义很快又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资本的自由流动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使得它所竭力抹杀的集体主义、社会福利和社会正义等,不仅仅是作为国家范围内的问题,也作为全球范围的问题而重新成为讨论的中心。

各种追求全球性福利的思潮——人权运动、女权主义、绿色和平运动等,以及谋求发展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关系平等的呼声,对各国政府制定本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福利的价值选择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制约
与此同时,国际资本跨国界流动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福利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国家的福利保障功能在弱化,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随着社区的瓦解也遭到破坏,人民的生活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社会不公正现象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使人们要求社会正义、遏制不平等发展的努力,不仅仅局限在国家社会的范围内,也扩展到全球社会中。

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在直接的生活福利方面,还扩展到生态安全、代际正义与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福利与社会正义的深层问题,形成所谓福利问题全球化的趋势。

2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观
2.1 定义
全球性福利问题的提出,使人们对为了自由而牺牲保障的新自由主义福利意识形态提出了普遍质疑,各种福利改革主张也纷纷出笼。

在这种新的福利改革思潮中,“第三条道路”提出的以工作福利代替社会福利的改革,“从福利转向工作计划”较为充分的提出了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的动向。

这种福利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兼收并蓄左派和右派的社会福利政策,“在战后社会民主与撒切尔保守主义之间探索出一条中间道路”。

“第三条道路”结合全球市场的性质,
认为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来激励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形成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来改变社会对穷人的排斥性。

就当前的社会福利问题来说,根本的问题是由于“把属于某些群体的人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的机制”,社会正变得越来越不平等。

但是,消除这种不平等并不是靠实行某种再分配的社会政策,而是采取积极的福利政策,通过发展就业机会及充分就业来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保障。

在此,吉登斯指出:“我们不应当把对福利国家的改革简单地理解为营造一张安全的大网。

只有一种造福于大多数人口的福利制度才能够产生出一种公民的共同道德。

”按照这一思路,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就业,就成为首要的社会目标。

2.2 借鉴意义
“第三条道路”的思潮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化时代的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中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着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东西。

首先,它充分地认识到了市场经济在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

在目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主导全球经济的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正如中国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一样,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所有经济模式,如果不能有效的利用市场,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在承认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的效率的时候,新自由主义作为代表了这一经济模式的意识形态,其所信奉的道德原则也必然成为具有支配性的原则。

正像吉登斯所指出的那样,“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全球化理论,又是一种直接推动着全球化的力量。

”“第三条道路”在意识形态上向新自由主义靠拢,其客观历史条件就在于此。

其次,“第三条道路”在总结老社会民主主义所奉行的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的经验教训时,也充分地意识到了福利国家强调公民权利、把保护这种权利放在首位而轻视公民的义务和个人责任的片面性。

因此它采取矫枉过正的做法,提出权利与义务相平衡的原则,主张社会福利应该从保护和照顾转向培养个人责任和自助能力方面,通过实施充分就业的政策,用工作第一的伦理原则代替福利第一的人道原则。

这比起老社会民主主义仅仅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强调“国家有义务为受到失业、疾病、残疾或其他福利制度涵盖的风险影响的人们提供慷慨的援助”的消极福利主张来,“第三条道路”的福利政策显然要积极得多。

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积极的福利政策应该成为未来社会福利发展的方向。

再次,“第三条道路”在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对我
们深化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在吉登斯看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个人主义应该被理解为社会反思性的扩大,因为“个人的行动不仅与团体或者国家有联系,还与更全球化的体系有关。

”个人在行动上的自主性不仅“不同于利己主义,而且此外意味着互惠和相互依赖。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被重新组合的条件,它们不仅提供了确定的社会解体形式,而且为启发性团结提供了基础。

”他指出:在一个解传统化的社会中,增强团结依靠的是积极信任,以及复兴个人和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积极信任是必须争取地信任,无法从现有的社会立场或性别角色中获得。

积极的信任肯定了自主,而不是与之对立,而且它是社会团结强有力的源泉,因为服从是自由地作出的,而不是由传统约束强制实施的。

3 小结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人民只有在“第三条道路”的引导下,坚持集体主义的旗帜下联合起来,靠着团结的力量才可能保护自己的生活安全,发展自己的生活需要与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集体主义更需要有民主的精神。

它将使集体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更能团结人民,克服社会个体化对人们的集体认同的政治和道德腐蚀作用。

对于社会福利的价值取向而言,社会福利应包含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精神。

既使社会福利成为可能,又使集体主义得以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社会福利的发展看到集体主义在人的发展和解放中的积极作用,又通过集体主义看到社会福利在全球化时代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需要,发展人的生活领域,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的道德意义。

总之,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方面,应一方面采取开放的和发展的态度,积极促进市场经济的的繁荣,以此来增加集体的财富,发展社会公益,扩大社会福利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保护人民的生活安全,促进他们幸福,在发展公民权利的同时,把防止社会两极分化,实现社会正义当作必须维护的社会目标,而在这过程中“第三条道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M]. 孙相东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佩里·安德森.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教训[J].天涯,2002,(3).
[5]钱宁.社会福利中的政治道德问题与集体主义价值观[J].思想战线,20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