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史教育是教好化学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化学史可以被创设成一种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作为人文教育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重视科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重视科学史教育是全面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化学史教育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化学史渗透于知识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力的科学,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的科学家就是对某一特殊浓厚的兴趣而不断的探索,揭示其中的化学奥秘。如在探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请两位同学用嘴把二氧化碳吹进气球,把点着的短蜡烛固定在杯子底上,然后把气球里的气体慢慢倒进杯子里。杯子里的蜡烛的火苗越来越小了,最后熄灭了。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当我告诉他们这个实验其实是狄尔斯所做的一个小实验,就因为他的这一次小
小的成功,他越来越喜欢化学。凭着对化学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功:他发现了二氧化三碳,成功的进行了胆固醇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脱水剂和被称为“狄尔斯烷”的化合物,测定了狄尔斯烃的密度并提出了它的结构……1950年,74岁的奥托·狄尔斯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实践证明,化学史教育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2.有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师不仅要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在讲授空气组成时,除了要介绍拉瓦锡在确定空气组成方面的贡献外,还应简单介绍拉瓦锡等科学家们用来推翻燃素学说,建立燃烧氧化学说的可靠的依据。以此来启发学生自觉树立的唯物主义观点,并用来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及其发展。
3.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化学史教学中着重体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荣誉感与责任感。例如:利用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发明或创造的资料,举世文明的火药、造纸术的发明,瓷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等史实,能使学生感到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
民族。再如,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中描述“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说明我国早在明代已掌握了炼钢的方法。同时指出我国目前钢的品种和平均能耗还赶不上发达国家。这些化学史的渗透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又可以促使他们立志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科学崇尚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史,使学生从科学家身上能够学习到崇尚科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对学生治学观甚至人生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英国科学家瑞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取氮气,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两者仅相差o.0064克/升。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这也引起拉姆塞的注意,并和他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他们在翻阅80年前英国科学家卡迪文许的实验记录时发现,在当年的实验报告中记录了氧与氮化合为氮的氧化物再溶解在苛性钠溶液中,最后管内总有一个小气泡,其体积相当于原气体体积的1/120。他们重复了卡迪文许的实验并对这个小气泡内剩余的气体进行密度测定和光谱分析,确认它是一种新元素(后来被命名为氩)。而稀有气体的发现被称为“第三位数字的胜利”。这个事实给人以极大的启发:一个小小的气泡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但里面隐藏着一个化学元素家族(零族)。又如,居里夫妇从1899年到1902年底大约经过了45个月,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艰苦顽强地从2t
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g氯化镭,并测定了镭的相对原子质量。这些历史事实中的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真诚热爱、严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在化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培养新技能,发展新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