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苏联模式的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肖引(1959—),男,哲学硕士,江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江汉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

关于苏联模式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休,大体有两种意见:一是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如戈尔巴乔夫。

早在1984年戈尔巴乔夫在会见瑞士记者时就说,这个制度(指苏联模式)“一切都腐烂了,必须用民主化,公开性的手

段促其变革”。[1](p13)

二是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既承认苏联模

式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弊端。笔者以为,必须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持辩证分析的态度,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使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蒸蒸日上。

一、何为苏联模式

所谓苏联模式,是指苏联成立以后按一种方式建设社会主义,这种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一经稳固便被称之为苏联模式。这一方式不仅苏联一个国家在采用,苏联之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大多采用了这种方式,其范围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苏联模式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苏联成立的最初几部宪法和苏共纲领提出和确认了几条主要原则:1.确立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制度;2.确立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确立共产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和领导地位;4.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5.确立国家政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6.宣布土地、

森林、矿山等资源为全民财产;7.确立经济管理体制集中制的原则;

8.确立国民经济计划化,即“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原则。这些原则自苏联成立以后,一直坚持到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前。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修改了苏联宪法,背弃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取消了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宣布和传统的苏联模式决裂。他在苏共二十大上明确说到:“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正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

[2](p2)

所以,“苏联模式”从历史发展跨度上就是不包括戈尔巴乔夫时期的。

二、苏联模式的得与失

(一)苏联模式的“得”。

1.苏联模式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国家的政体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阶级———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苏联模式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次成功实践,这一成功实践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为成功实践。正因为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后有100多个国家都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那时社会主义的旗帜到处飘扬,社会主义的名称响彻东方和西方,那是社会主义高歌猛进的辉煌时代,这是历史事实,是谁都无法否认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

2.苏联模式坚持共产党在国家社会生活的核心作用和领导地位。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今天看来是无比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以后取消共产党在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导致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苏联模式的终结。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组织社会

(江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

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关键词: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8)11-0011-03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反思

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1

·

生活的重要特征。共产党是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力量,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组成,原则上可采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参政议政制,但决不能实行“党派均衡”或恢复“反对党”。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联合一切国家组织与社会组织,并把它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纳入统一的轨道。在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会发展的总方针,制定共产党的内外政策,配备提高和培养干部;确定管理原则,监督决议的执行。正是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才在短时期内解决了沙俄帝国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不能解决的俄国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迫切要求;也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人民忘我劳动、英勇战斗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还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世界银行》在关于世界工业化分析的总报告中指出:“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计算,苏联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率从192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6.7%,1953-1965年为6.1%,1966-1970年为5.3%……”这个报告还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间世界上其他国家与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作了对比,指出:“工业化国家除了日本和德国,以及所有非市场经济国家外,增长速度都没有苏联快,增长持续时间也没有苏联长。”共产党在苏联发挥的领导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发展,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俄罗斯前总统普京曾多次指出,苏联时期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就”,并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3](p8)

3.苏联模式确立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这是苏联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环境和历史认识所决定的,我们决不能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眼光来审视苛求前人。俄国革命成功以后,苏联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两方面的问题是:一方面俄国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各种反动势力对苏维埃政权的虎视眈眈,尤其是帝国主义对苏维埃的侵略野心已充分暴露。在此危难紧急关头,怎样采取科学的经济运行模式,在短时期内改变苏联经济的落后面貌,应对复杂危难局面,是摆在苏联共产党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历史选择了计划经济的模式,因为在一个社会经济条件落后的国家短时间内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需要组织动员全社会的一切资源,需要对这些资源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掌握建设工业基础所必须的资源。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的确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国内面临的二大问题。当然,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模式属于动员型经济,它使经济任务服从于政治目的,采用了一些非常严酷的措施和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否认计划经济在当时历史条件、历史环境下所具有的优越性,否认苏联实行这一经济管理模式的历史必然。2007年4月,俄共中央主席团《关于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0周年》的决议特别强调,“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在实现工业化和卫国战争胜利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苏联模式的“失”。

1.苏联模式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采取了行政命令,高度集中的强制性做法。如全盘集体化时期强迫农民入社,对富农采取强制性迁徙,由此而造成了1932年~1933年、1946年~1948年两次大饥荒,导致上百万人因饥饿、疾病而死亡。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规律,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2.苏联模式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导致了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再加上缺乏监督,造成了极端个人崇拜。党的最高领导人听不进党内不同的意见,对本来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采取了大规模镇压的手段,以至于使很多优秀的共产党人含冤。这些共产党人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历史悲剧。大规模的镇压和清洗,使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遭到破坏,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被指责为攻击党、攻击党的领袖。一旦正常的民主生活没有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就会泛滥成灾,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教条主义的条款之中,思想僵化和封闭就不可避免了。

3.苏联模式由于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完全排斥市场经济的规律,长期把重工业、军事工业置于优先地位,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苏联解体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市场上货物不多、老百姓怨气太大有一定的关系。俄罗斯著名民意调查机构“罗米尔”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作了几项调查,绝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在那个时候并不是说苏联没有出路;苏联解体是可以防止的,赞同“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观点的人仅仅只占23.3%、25.5%和30%。由此看来,大多数俄罗斯人都认为苏联解体是可以避免的,造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执政者没能力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驾驭不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无力引导苏联走出一条改革创新的新路。[3](p9)

三、“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思苏联模式,总结它的“得”与“失”,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取苏联模式的失败教训,走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同时厘清“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又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而形成的。它同苏联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是继承,二是扬弃。

1.苏联模式是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局出发,采取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上也采取苏联模式。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基本上采纳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即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的产品分配纳入中央计划的直接控制之下,严格限制商品经济机制的作用,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可以说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最初选择的就是苏联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苏联模式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母体。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的建设问题上确立苏联模式,甚至出现盲目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现象呢?原因有三: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