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本实验学习几种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方法。

一、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

1.90%苯酚溶液称取90g苯酚(AR),加蒸馏水10ml溶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月;

2.9%苯酚溶液取3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馏水至30ml,现配现用;

3.浓硫酸(比重1.84);

4.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加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浓硫酸,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5.100μg/m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24-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3.测定吸取0.5ml样品液于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1.5ml,同制作标准曲线

的步骤,按顺序分别加入苯酚,浓硫酸溶液,显色并测定光密度。由标准线性方程求出糖的量,按下式计算测试样品中糖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mg/g)=3

10⨯⨯⨯W n

a V C

式中 C -标准方程求得糖量(μg); a -吸取样品液体积(ml); V -提取液量(ml); n -稀释倍数; W -组织重量(g )。

二、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末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630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仪器与用具】 同方法一。 【试剂】

1.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取分析纯蒽酮1g ,溶于50ml 乙酸乙酯中,贮于棕色瓶中,在黑暗中可保存数星期,如有结晶析出,可微热溶解。

2.浓硫酸(比重1.84)。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按方法一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加入标准的蔗糖溶液,然后按顺序向试管中加入0.5ml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 浓硫酸,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沸水浴中,逐管均准确保温1min ,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630nm 波长下测其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同方法一第二步。

3.显色测定吸取样品提取液0.5ml于20ml刻度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1.5ml,以下步骤与标准曲线测定相同,测定样品的光密度。

4.计算可溶性糖的含量,计算公式同方法一。

三、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

【原理】

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与还原糖(各种单糖和麦芽糖)溶液共热后被还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棕红色物的颜色深浅呈一定比例关系。在540nm 波长下测定棕红色物质的消光度值,查标准曲线,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仪器与用具】

25ml血糖管或刻度试管;大离心管或玻璃漏斗;100ml烧杯;100ml三角瓶;100ml容量瓶;刻度吸管1ml、2ml、10ml;沸水浴;离心机(过滤法不用此设备);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

【试剂】

(1)1mg/ml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分析纯葡萄糖(预先在80℃烘至恒重),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6.3g 3,5-二硝基水杨酸和262ml 2mol/L NaOH溶液,加到500ml含有185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方法】

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取7支具有25ml刻度的血糖管或刻度试管,编号,按表24-2所示的量,精确加入浓度为1mg/ml的葡萄糖标准液和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

将各管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再以蒸馏水定容至25ml刻度处,用橡皮塞塞住管口,颠倒混匀(如用大试管,则向每管加入21.5ml蒸馏水,混匀)。在540nm波长下,用0号管调零,分别读取1~6号管的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葡萄糖m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得直线方程。

表24-2 各试管加溶液和试剂的量

2.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1)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准确称取3g食用面粉,放在100ml的烧杯中,先以少量

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50ml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使还原糖浸出。离心或过滤,用20ml蒸馏水洗残渣,再离心或过滤,将两次离心的上清液或滤液全部收集在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

(2)显色和比色:取3支25ml刻度试管,编号,分别加入还原糖待测液2ml,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1.5ml,其余操作均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测定各管的消光值。分别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还原糖mg数,按下式计算还原糖百分含量:

还原糖(%)=

100

1000

W

a

V

C

式中C-标准曲线方程求得的还原糖mg数;

V-提取液的体积(ml);

a-显色时吸取样品液体积(ml);

W-样品重(g)。

四、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苯酚或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仪器与用具】

电子天平;容量瓶:100ml×4,50ml×2;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0.5ml×1,2.0ml×3,5ml×4;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试剂】

(1)浓硫酸(比重1.84);

(2)9.2mol/L HClO4;

(3)2%蒽酮试剂:同蒽酮法(或9%苯酚,同方法一);

(4)淀粉标准液:准确称取100mg纯淀粉,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60~70ml热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煮沸0.5h,冷却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则每ml含淀粉1mg,吸取此液5.0ml,加蒸馏水稀释至50ml,即为每ml含淀粉100μg的标准液。

【方法】

1.标准曲线制作

取小试管11支从0~10编号,按表24-3加入溶液和蒸馏水。

以下步骤按苯酚法或蒽酮法均可,见方法一或方法二,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

表24-3 各试管加入标准液和蒸馏水量

2.样品提取

将提取可溶性糖以后的残渣,移入50ml容量瓶中,加20ml热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

煮沸15min,再加入9.2mol/L高氯酸2ml提取15min,冷却后,混匀,用滤纸过滤,并用蒸馏水定容(或以2500r/min离心10min)。

3.测定可采用苯酚法或蒽酮显色法测定。

按下式计算淀粉的含量。淀粉水解时,在单糖残基上加了1分子水,因而计算时所得的糖量乘以0.9才为扣除加入水量后的实际淀粉含量。

淀粉含量(%)=

100

106

W

a

V

C

式中C-标准曲线查得的淀粉含量(μg);

V-提取液总量(ml);

a-显色时取液量(ml);

W-样品重(g)。

注:淀粉水解完全度试验样品测定中可同时作1份用于淀粉水解完全度检验的样品,在酸解过滤后,将其残渣加上2ml水,搅拌均匀,吸2滴于白瓷盘上,加2滴I2-KI溶液,显微镜下观察,若出现紫蓝色颗粒,证明水解不完全,其正式测试样品需再加高氯酸水解,直至不出现蓝紫色为止。

【思考题】

1.1.简述苯酚法与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基本原理。

2.2.干扰可溶性糖测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避免?

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测定

蔗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联合测定 一、原理 CH2O+蒽酮试剂——蓝绿色物质,在含糖5-80μg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在620nm下测定消光值。稀碱与糖溶液共热时,可破坏还原糖,而蔗糖不被破坏;淀粉经酸水解后与蒽酮试剂显色。 注意:硫酸含水量、反应温度、显色时间均影响显色度,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使显色温度和时间与做标准曲线时一致。 二、仪器与试剂 仪器:分析天平(0.001g)、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离心机(4000转/分)、离心管(10ml)、移液管(1、2、5、10ml)、容量瓶(50、100、1000ml)、试管 试剂:(1)蒽酮试剂:84ml浓硫酸+16ml蒸馏水=88%硫酸;0.15g蒽酮溶于100ml 88%硫酸(现配现用,棕色瓶中冷藏室内可存3-5天) (2)30%KOH:称取30g KOH,溶解后定容至100ml (3)9.2N高氯酸:741ml 12.4N的高氯酸定容至1000ml (4)标准蔗糖、葡萄糖溶液(1mg/ml):取分析纯0.1000g溶于蒸馏水定容至100ml 三、测定步骤 1、茎、叶、柄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提取 (1)准确称取烘干样品0.1000g置10ml离心管中,加蒸馏水6-7ml,置沸水浴中加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4000r/min),转移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同样方法重复提取两次,合并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此为A液,供蔗糖和可溶性总糖测定)。 (2)向沉淀中加水4ml,加入2ml 9.2N高氯酸,沸水浴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其上清液转移于50ml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水5ml,加入1ml9.2N高氯酸,沸水浴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其上清液转移于50ml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1-2次,全部转移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此为B液,供淀粉测定)。 2、块根中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提取 (1)准确称取烘干样品0.1000g置10ml离心管中,加乙醇(80%)5ml,置80℃水浴中加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4000r/min),转移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同样方法重复提取两次,合并上清液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此为A液,供蔗糖和可溶性总糖测定)。 (2)向沉淀中加水4ml,加入2ml 9.2N高氯酸,沸水浴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其上清液转移于50ml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水5ml,加入1ml9.2N高氯酸,沸水浴中提取20分钟;取出冷却,离心5-10分钟,其上清液转移于50ml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1-2次,全部转移于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此为B液,供淀粉测定)。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科标检测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果树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可以提供各种植物样品检测服务,中心是通过权威认证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后会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新鲜或冷冻的植物材料 2.仪器及试剂高速组织捣碎机、电热恒温水浴锅、1000W调温电炉以及200mL、250mL 容量瓶、250mL锥形瓶及50mL碱式滴定管等玻璃仪器;试剂主要包括费林试剂及亚甲基蓝溶液等。 二、原理 本实验的主要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还原糖溶液滴定一定量的费林试剂时,将费林试剂中的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以亚甲基蓝为指示剂,稍过量的还原糖立即使蓝色的氧化型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亚甲基蓝。通过实验,学习并掌握用费林试剂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和方法。 三、方法步骤 (一)试剂配制 1.费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CuSO4 •5H2 O,分析纯)34.6g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过滤,贮于棕色瓶内。 2.费林试剂乙:称取氢氧化钠50g和酒石酸钾钠(KNaC4 O6 H4 •4H2 O,分析纯)138g 溶于水中,稀释至500mL,用石棉垫漏斗抽滤。 3.转化糖标准溶液:称取9.5g蔗糖(分析纯)用水溶解后转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6mol/L HCl(分析纯)10mL,加水至100mL。在20~25℃下放置三天或在25℃保温24h,然后用水定容(此为酸化的1%转化糖液,可保存3~4个月)。测定时,取1%转化糖液25.00mL 放入250mL容量瓶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一滴,用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用水定容,即为1mg/mL转化糖标准溶液。 4.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5g亚甲基蓝(分析纯)溶于10mL水中。 5.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Zn(OAC)2 •2H2 O,分析纯]溶于水中,加冰乙酸3mL 稀释至100mL。 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K4 Fe(CN)6 •3H2 O,分析纯]溶于水,稀释至100mL。 (二)样品提取液制备 取待测样品适量,洗净,用不锈钢刀将可食部分切成适当小块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取样。称取100g鲜样加入等重量的水,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成1:1匀浆,有些材料匀浆比例可适

植物中淀粉含量测定

实验14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Ⅰ蒽酮硫酸法 一、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浓硫酸(比重 1.84 )。 •9.2mol/L HClO 4 。 •蒽酮试剂,同实验24 。 (三)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 4 个、50 mL 2 个,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0.5mL 1 支、2.0 mL 3 支、5 mL 4 支,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制作同实验24 恩酮法。 2. 样品提取称取50 ~100 mg 粉碎过100 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15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6 ~7 mL 80 %乙醇,在80 ℃水浴中提取30 min ,取出离心(3000 rpm )5 min ,收集上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各10 min )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85 ℃恒温水浴,使乙醇蒸发至2 ~3 mL ,转移至50 mL 容量瓶,以蒸馏水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水 3 mL ,搅拌均匀,放入沸水浴中糊化15 min 。冷却后,加入2 mL 冷的9.2 mol/L 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15 min 后加蒸馏水至10 mL ,混匀,离心10 min ,上清液倾入50 mL 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入2 mL 4.6 mol/L 高氯酸,搅拌提取15 min 后加水至10 mL ,混匀后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于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1 ~ 2 次,离心,合并离心液于50 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供测淀粉用。 3. 测定取待测样品提取液1.0 mL 于试管中,再加蒽酮试剂5 mL ,快速摇匀,然后在沸水浴中煮10 min ,取出冷却,在620 nm 波长下,用空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从标准曲线查出糖含量(μg )。 四、结果计算 式中:C ——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量,μg 。 V T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 mL 。 V 1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mL 。 W ——样品重,g 。 0.9 ——由葡萄糖换算为淀粉的系数。 Ⅱ碘- 淀粉比色法 一、原理 对于淀粉含量较少的植株样品,也可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淀粉在加热情况下能溶于硝酸钙溶液中,当碘化钾和硝酸钙共存时,碘能以碘–淀粉蓝色化合物沉淀全部淀粉。将此沉淀溶于碱液,并在酸性条件下与碘作用形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是光能的主要捕获者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分子,来实现自身的生长和维持。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淀粉,以储存起来。因此,淀粉在植物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可以供给植物在营养不足情况下的能量需求,还可以调控植物的产物分配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生理过程。因此,淀粉含量的测定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代谢调节、环境适应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淀粉含量测定的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聚体,可以通过碘化反应测定其含量。碘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使用碘化钾与淀粉反应后形成蓝黑色的化合物,其反应机理如下:碘分子进入淀粉的分子链中,与淀粉分子链中的亚硫酸盐基团结合形成碘化物,形成了生物质和无定型复合物,从而导致总合成化合物的颜色变化。因此,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测定淀粉含量所导致的颜色变化来进行测定。此外,由于淀粉含量测定通常需要提取和清洁样品,所以在测定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其他生物化学分析。 2. 淀粉含量测定方法

2.1. 淀粉含量测定前的样品处理 首先要对植物组织进行样品处理,将挖取的组织粉碎成细粉,然后通过冷醇法沉淀并清洗样品。然后,将样品在60℃的烘箱中干燥至恒定重。其中,冷醇法即使用80%酒精进行沉淀,可以将其他碳水化合物等杂质去除。 2.2. 碘化反应法测定淀粉含量 将干燥的样品称取1克,加入10毫升水,并加入1毫升1%碘化钾溶液,并震荡均匀。然后加入50毫升的蒸馏水,继续震荡均匀,静置5分钟。最后,使用吸光光度计在620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淀粉含量。需要注意的是,标准曲线通常是使用淀粉标准品制作,强烈建议使用生物化学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 将样品粉末称取1克,加入10毫升水,并加入1毫升1%碘化钾溶液,并震荡均匀。然后加入5毫升0.2N氢氧化钾,并加入50毫升蒸馏水,继续震荡均匀,静置5分钟后,加入10毫升1%硝酸,继续在沸水中加热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体积为100毫升,使用比色计在630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淀粉含量。 3. 结论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植物淀粉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调节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也需要非常准确和精细。目前,比较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碘化反应法和比色法,通过

实验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测定萝卜品质的方法 (一)萝卜外部形态的测定 1、实验材料 取鲜样3个∕小区 直尺、蒸馏水、笔、记录本、吸水纸 2、实验方法 .用自来水将各组萝卜洗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擦干表面水分.每个小区取3个重复,用电子天平称量每株的鲜重,用直尺测量植株的茎长、茎粗、叶长,取平均值作为指标值 实验(二)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蒽酮比色定糖法是一个快速而方便的定糖方法,在强酸性条件下,蒽酮可以与游离的或多糖中存在的己糖、戊糖及己糖醛酸(还原性和非还原性)作用生成蓝绿色的糖醛衍生物,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蒽酮也可以和其他一些糖类发生反应,但显现的颜色不同。当存在含有较多色氨酸的蛋白质时,反应不稳定,呈现红色。上述特定的糖类物质,反应较稳定。该法特点:灵敏度高,测定量少,快速方便。 三、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植物种子、白菜叶、柑桔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 20ml具塞刻度试管(3支)漏斗;100ml容量瓶;刻度试管;试管架;剪刀;研钵 3.试剂 (1)200μg/ml标准葡萄糖:AR级葡萄糖100mg,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 (2)蒽酮试剂:1g蒽酮,用乙酸乙酯溶解,定容至50ml,棕色瓶避光处贮藏; (3)浓硫酸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6支20ml具寒试管,编号,按下表数据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在每管中均加入0.5ml蒽酮试剂,再缓慢地加入5ml浓H2SO4,摇匀后,打开试管塞,置沸水浴中煮沸1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在620nm波长下比色,测各管溶液的光密度值(OD),以标准葡 2. 称取1克白菜叶,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3.糖含量测定 用移液管吸收1ml提取液于20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1ml水和0.5ml 蒽酮试剂。再缓慢加入5ml浓H2SO4(注意:浓硫酸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盖上试管塞后,轻轻摇匀,再置沸水浴中10分钟(比色空白用2ml蒸馏水与0.5ml蒽酮试剂混合,并一同于沸水浴保温1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在波长620nm下比色,记录光密度值。查标准曲线上得知对应的葡萄糖含量(μg)。 五、结果计算 样品含糖量(g/100g鲜重)=查表所得糖含量(μg)×稀释倍数×100/样品重(g)×106 六、注意事项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实验24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测定 植物体内的碳素营养状况以及农产品的品质性状,常以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作为重要指标,本实验学习几种定量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方法。 一、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电炉;铝锅;20ml刻度试管;刻度吸管5ml 1支,1ml 2支;记号笔;吸水纸适量。 【试剂】 1.90%苯酚溶液称取90g苯酚(AR),加蒸馏水10ml溶解,在室温下可保存数月; 2.9%苯酚溶液取3ml 90%苯酚溶液,加蒸馏水至30ml,现配现用; 3.浓硫酸(比重1.84); 4.1%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加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浓硫酸,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5.100μg/m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2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表24-1加入溶液和水。 表24-1 各试管加溶液和水的量 然后按顺序向试管内加入1ml 9%苯酚溶液,摇匀,再从管液正面快速加入5ml浓硫酸,摇匀。比色液总体积为8ml,在恒温下放置30min,显色。然后以空白为参比,在485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准直线方程。 2.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表面污物,剪碎混匀,称取0.10~0.30g,共3份,或干材料。分别放入3支刻度试管中,加入5~10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入25ml容量瓶中,反复冲洗试管及残渣,定容至刻度。 3.测定吸取0.5ml样品液于试管中(重复2次),加蒸馏水1.5ml,同制作标准曲线的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实验四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系列测定 一、目的 从一份植物样品中系统分离和测定可溶性糖、淀粉、氨基酸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不仅对研究植物体内碳、氮代谢,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重要意义,亦可以作为鉴定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有助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二、原理 (一)分离提取原理 在80-85%的乙醇中,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蔗糖以及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等溶解,而淀粉及蛋白质沉淀,再用9.2 mol/L高氯酸溶解淀粉(蛋白质沉淀),最后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解蛋白质,然后选用适当的方法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相应物质的含量。 (二)测定原理 1.蒽酮比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浓硫酸处理,生成糠醛,再与蒽酮脱水缩合而生成蓝绿色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成线性关系。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温度条件和加热时间而变化,葡萄糖显色高峰在100℃时,加热10 min后出现,而核糖在相同温度下,加热3 min后出现。此法灵敏度高,糖含量达30 μg即可测定。 2.茚三酮比色法——氨基酸含量测定 氨基酸的游离氨基与水合茚三酮作用后,产生二酮茚胺的取代盐等蓝紫色化合物,在570 nm下有最大光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呈正比。 3.考马斯亮蓝G-250结合法——蛋白质含量测定 考马斯亮蓝在游离状态时呈红色,当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后者最大光吸收在595 nm,在一定范围内(0-1000 μg /mL),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正比。此法快速灵敏,反应在2 min内即达到平衡,室温1h内颜色稳定,而且干扰物也少。 三、实验用品 (一)实验材料:植物样品。 (二)器皿: 1. 25 mL刻度试管?8 ,15 mL试管?20; 2. 10 mL离心管?2; 3. 容量瓶:50 mL?1 ,25 mL?1; 4. 移液管:5 mL?2,2 mL?4,1 mL?2,0.1 mL?2; 5. 恒温水浴锅; 6. 离心机; 7. 电子天平; 8. 分光光度计。 (三)试剂: 1. 样品分离提取 (1)80%乙醇; (2)9.2 mol/L 高氯酸,4.6 mol/L 高氯酸;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原理 2.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背景 糖类物质是构成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原料和贮存物质。不同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中糖类的含量。因此对水果、蔬菜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可以了解和鉴定水果、蔬菜品质的高低。 三、实验原理 总糖是指样品中的还原单糖及在本法测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还原单糖的蔗糖、麦芽糖和可部分水解为葡萄糖的淀粉。蒽酮比色法是测定样品中总糖量的一个灵敏、快速、简便的方法。 其原理是糖类在较高温度下被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或糖醛衍生物后与蒽酮(C14HoO)缩合成蓝色化合物。溶液含博量在每mL 150 pg以内,与蔥酮反应生成的颜色深浅与糖量成正比。蒽酮不仅能与单糖也能与双糖、糊精、淀粉等直接起作用,样品不必经过水解。 四、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苹果 2.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水箱试管漏斗容量瓶试管架研钵刀片 3.试剂:蒽酮试剂(称取100 mg蒽酮溶于100 mL 98%硫酸溶液(A.R)中) 葡萄糖标准溶液(100 μg)/mL(精确称取100 mg干燥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 样品溶液(可自选待测物制成样品溶液。eg:称取0.1g苹果剪碎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磨成匀浆然后转入20ml刻度试管中用10ml蒸馏水分次洗涤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刻度试管中。置沸水浴中加盖煮沸10分钟 冷却后过滤滤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四、实验方法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七支干燥洁净的试管编号后,按下表操作。 编号1234567 00.100.200.300.400.600.80 葡萄糖标准液 (100ug/ml) H2O 1.00.900.800.700.600.400.20蒽酮试剂10101010101010 每管加人葡萄糖标准液和水后立即混匀,迅速置于冰浴中,传各管都加人蒽酮试剂后,同时置于沸水浴中,准确加热7分钟,立即取出置冰浴中迅速冷却。待各管溶液达室温后用1 cm厚度的比色皿,以第1管为空白,迅速测其余各管光吸收值。然后以第2管一7管溶液含糖量ug数数为横坐标,吸光度 (A620nm)为纵坐标,画出含糖量与A值的相关标准曲线。 测定样品的含糖量,取4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编号1234样品溶液0 1.0 1.0 1.0 H2O 1.0000蒽酮试剂10101010 其他操作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 五.结果计算 将2管~4管测出的A620nm平均值,根据A620m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含糖ug数,再换算成100g样品中总糖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加浓H2SO4时应缓慢加入,以免产生大量热量而爆沸,灼伤皮肤,如出现上述情况应迅速用自来水冲洗。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2007-01-12 08:55 ? 蒽酮硫酸法 一、原理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材料。 (二)试剂 浓硫酸(比重 1.84 )。 9.2mol/L HClO 4 。 2%蒽酮试剂,同实验 24 。 (三)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容量瓶: 100 mL 4 个、 50 mL 2 个,漏斗,小试管若干支,电炉,刻度吸管 0.5mL 1 支、 2.0 mL 3 支、 5 mL 4 支,分光光度计,记号笔。 三、实验步骤 1. 标准曲线制作 取小试管11支从0,10编号,按表24-3加入溶液和蒸馏水。以下步骤按苯酚法或蒽酮法均可,见方法一或方法二,绘制相应的标准曲线。 表24-3 各试管加入标准液和蒸馏水量 管号

1,2 3,4 5,6 7,8 9,10 淀粉标准液(ml) 0.4 0.8 1.2 1.6 2.0 蒸馏水(ml) 2.0 1.6 1.2 0.8 0.4 0 淀粉含量(mg) 40 80 120 160 200 2. 样品提取称取 50 , 100 mg 粉碎过 100 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 15 mL 刻度试管中,加入 6 , 7 mL 80 ,乙醇,在 80 ?水浴中提取 30 min ,取出离心( 3000 rpm ) 5 min ,收集上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各 10 min )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烧杯,置于 85 ?恒温水浴,使乙醇蒸发至 2 , 3 mL ,转移至50 mL 容量瓶,以蒸馏水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向沉淀中加蒸馏水 3 mL ,搅拌均匀,放入沸水浴中糊化 15 min 。冷却后,加入 2 mL 冷的 9.2 mol/L 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蒸馏水至 10 mL ,混匀,离心 10 min ,上清液倾入 50 mL 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入 2 mL 4.6 mol/L 高氯酸,搅拌提取 15 min 后加水至 10 mL ,混匀后离心 10 min ,收集上清于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 1 , 2 次,离心,合并离心液于 50 mL 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供测淀粉用。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分光光度法)

Ⅳ、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法) 二、原理 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寡糖)在浓硫酸存在下,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然后蒽酮与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经脱水缩合,生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颜色深浅与糖浓度成正相关。 显色反应与反应温度、加热时间、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有关。本实验通过控制反应系统中水和硫酸比例,利用硫酸与水发生水合作用释放的热能,使反应系统自行升温而达到显色效果免去外加热步骤。 蒽酮法具有很高灵敏度,适用于糖的微量测定,且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因而得到普遍应用。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 1.材料:烘干材料粉末(过筛100目)或剪碎混匀鲜样品。 2.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50ml容量瓶;试管;漏斗;剪刀;移液管;洗耳球等。 3.试剂及配制: 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称取蒽酮2 g溶于100ml乙酸乙酯中,棕色瓶保存。加热溶解。每次用前检查,有结晶则微热溶解后使用。 100μg·ml-1蔗糖标准母液:准确称取蔗糖1 g于烧杯加少量水溶解后,洗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再取1ml稀释定容100ml,即100μg/ml 蔗糖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蔗糖标准曲线制作 1.1取6支试管,编号,按下表配制每管含量为0~100μg蔗糖标准液。 加入表中试剂后,按顺序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溶液,沿壁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并立即摇动使混合均匀,立即沸水浴,每管准确保温1min,冷却后倒入比色杯,以0号管作空白对照,在630nm波长处,以多点校准总量法,制作标准曲线。 2.样品提取 称取干样品粉末100mg或剪碎混匀的鲜样品1g,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0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30min,冷却后过滤入50ml容量瓶中,再次加水10ml,沸水浴30min,一并滤入容量瓶中,待冷至室温,定容至刻度,即为样品待测液。残渣如需继续测定淀粉,则过滤前离心,防止残渣流失。 3.糖含量测定 吸取待测液0.5ml,加入试管中,再加蒸馏水1.5 ml。以下步骤同标准曲线。 五、结果计算 提取液糖含量(μg) ————————————×提取液总量(ml) 1000×待测液用量(ml) 可溶性糖含量(﹪)= —————————————————————×100 组织干重(mg)或鲜重(g)×1000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常用样品分析方法——可溶性糖、淀粉、酚类和叶绿素含量测定 一、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硫酸---蒽酮比色法。 测定原理为: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的一类多糖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可使其水解成单糖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单糖葡萄糖可以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类化合物,然后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即可比色进行定量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1. 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00ug/ml葡萄糖标准液的配制 将分析纯葡萄糖在80℃下烘干,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g葡萄糖,转入50ml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搅拌溶解,接着将溶解液转入100ml容量瓶,然后再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洗,最后将润洗液转入上述100ml容量瓶,重复上述润洗操作三次(注意溶解液和三次润洗液的体积总和控制在80ml 以内,以免超过容量瓶量程),然后定容至容量瓶刻度线,塞上塞子,上下颠倒5次以,得到10mg/ml的葡萄糖溶液。用移液枪吸取1ml葡萄糖标准液转入100ml 容量瓶,定容至刻度线,所得溶液即为100u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1.2蒽酮乙酸乙酯试剂的配制 用0.0001g分析天平精确称取分析纯蒽酮1g溶于50ml乙酸乙酯试剂中,贮藏于棕色瓶中,置于黑暗中保存。

1.3标准曲线制作 编号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0ug/ml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 1.8 1.6 1.4 1.2 1.0 0.8 稀释液葡萄糖浓度(ug/ml)0 10 20 30 40 50 60 注:1 2为一个重复,以此类推。 取13支20ml试管并分别编号为0-12,按照上表加好相应体积的葡萄糖溶液与蒸馏水并混匀后,再依次向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硫酸,加入浓硫酸时要缓慢以免反应过快液体飞溅,然后小心震荡,将试管放入沸水浴(100℃)1min,取出后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编号为0的试管为空白对照,于6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OD 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并拟合出方程(R2=0.99)。本研究所有指标测量所用分光光度计均为岛津UV2600(SHIMADZU UV2600)。 2. 样品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测定 a.可溶性糖的提取:用0.0001g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0mg干燥待测样品粉末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80%乙醇5ml,然后于80℃水浴锅中提取30min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放入离心机中(2000r,10min),然后吸取上清液至另一干净的10ml离心管中,并加蒸馏水容至10ml,此溶液即为可溶性糖提取液。

植物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在作物的碳素营养中,作为营养物质主要是指可溶性糖和淀粉。它们在营养中的作用主要有:合成纤维素组成细胞壁;转化并组成其他有机物如核苷酸、核酸等;分解产物是其他许多有机物合成的原料,如糖在呼吸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可作为 NH 3 的受体而转化为氨基酸;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作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的能量。由于碳水化合物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所以是营养中最基本的物质,也是需要量最多的一类。 Ⅰ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一、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的定量测定。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峰为 620 nm ,故在此波长下进行比色。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80 %乙醇。 2.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μg/mL ):准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100 μg/mL )。 3 .蒽酮试剂:称取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离心管,离心机,恒温水浴,试管,三角瓶,移液管( 5 、 1 、mL ),剪刀,瓷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三、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称取剪碎混匀的新鲜样品~ g (或干样粉末 5 ~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入 15 mL 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 20 min ,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 2. 标准曲线制作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按表 24-1 加入各试剂。 表 24-1 蒽酮法测可溶性糖制作标准曲线的试剂量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和

实验十三、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和 淀粉含量的测定 ——硫酸蒽酮法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可溶性糖和淀粉是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中C素营养的主要营养物质。糖类作为呼吸基质,为植物的各种合成过程和各种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通过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植物各组织器官中的营养状况。 测定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的方法有苯酚法、蒽酮法;测定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方法有酮法、双波长法、农业部法和国标法。 二、实验方法原理(硫酸蒽酮法) 淀粉是由葡萄糖残基组成,在酸性条件下加热使其水解成葡萄糖,然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使单糖脱水生成糠醛类化合物,利用蒽酮试剂与糠醛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即可进行比色测定。 1 实验方案 高氯酸(2次提取)蒽酮试剂 样品中淀粉葡萄糖 80%乙醇蒽酮试剂 样品可溶性糖浸提液 2 显色原理 可溶性糖类遇浓硫酸,就会脱水形成羟甲基糠醛,羟甲基糠醛与蒽酮再脱水,形成蓝绿色的糠醛衍生物,其颜色深浅与含糖量高低成正相关。该蓝绿色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值,故可进行比色测定。 己糖羟甲基糠醛糠醛衍生物(蓝绿色) 蒽酮 (本法适于测定己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 3 仪器药品 (1)仪器: 分光光度计;天平(万分之一);离心管(4000转/分);恒温水浴;容量瓶;试管(25*200mm);移液管(5、1、0.5ml);量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

(2)药品: 80%乙醇;标准葡萄糖(100ug.l-1);准确称取100mg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使用时再稀释10倍;蒽酮试剂:称取200mg蒽酮,溶于100ml浓硫酸(比重1.84)中,冷却至室温,贮存在棕色瓶内,当天配制当天使用;9.2mol.l-1和4.6mol.l-1高氯酸。 4 测定方法 (1)样品中可溶性糖提取 对于淀粉含量高的样品,要用80%的乙醇提取。称取0.1g粉碎过100目筛的烘干样品,置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6-7ml 80%乙醇,在80℃水浴中提取30分钟,取出离心(3000转/分)5分钟,收集上清夜。重复提取以上两次(各10分钟)同样离心,收集三次上清液合并于25ml容量瓶,以80%乙醇定容,供可溶性糖的测定。 (2)样品中淀粉提取 向沉淀中加水2ml,搅拌均匀,置于80℃水浴中使残留的乙醇蒸发,再放入沸水浴中糊化15分钟。冷却后,将离心管放在冰水浴中,加入2ml冷的9.2mol.L-1高氯酸,不时搅拌,提取15分钟后加水4ml,混匀离心10分钟,上清夜倾入50ml容量瓶。再向沉淀中加入2ml 4.6mol.L-1 高氯酸,搅拌提取15分钟后加入水6ml,混匀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夜于容量瓶。然后用水洗沉淀1-2次,离心,合并离心液于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供测淀粉用。(3)绘制标准曲线 取6支大试管,分别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给各试管加蒽酮试剂时要求在10秒钟内加完,快速摇动2-3秒钟,混匀后置于试管架上室温(18-30℃)下显色10-15分钟冷却后,在62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以含糖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10科四谭晓东20102501024 一、实验目的 掌握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提取和方法原理;掌握分光光度计中标准曲线制作 的使用程序。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中的糖(包括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糠醛,糠醛和蒽酮反应可以生成蓝绿色络合物,在625nm处有最大光吸收值。 三、实验材料 大白菜叶片与叶柄 四、实验步骤 1. 可溶性糖的提取 大白菜叶柄和叶片各0.5g鲜重,研磨+10ml 80%乙醇 80 度 水 浴 30mi n 过滤后定容至25ml 2.标准葡萄糖液的配制(200ug/ml) 葡萄糖浓度 020*********(ug/ml) 标准匍萄糖液吸 00.10.20.30.40.5取量(ml) 蒸馏水(ml)10.90.80.70.60.5 蒽酮(ml)5 混匀,沸水浴10min,冷却后在625nm下比色 3.样品液显色和比色 0.1ml提取液+0.9ml蒸馏水 冷却后对照标准曲线比色

五、实验结果 1.葡萄糖标准曲线 标准方程:y=184.6x-1.973 R=0.9940 2. 根据标准曲线测到,叶片的吸光度是0.249,葡萄糖浓度为4 3.96ug/ml,含糖量为 13.82% ;叶柄的吸光度为0.276,葡萄糖浓度为49.01ug/ml,含糖量为15.41% 六、分析与讨论 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均是光合作用产物。可溶性糖以蔗糖为主,是植物糖类运输 的主要形式,其次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戊糖和糖苷等。 可溶性糖在硫酸作用下生成糖醛或羟甲基糠醛化合物,糖醛或羟甲基糠醛可与蒽酮作用形成蓝绿色络合物(糖醛衍生物),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有定量关系,在625 nm波长下的吸光值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由于蒽酮与可溶性糖反应的呈色强度随时间变化,故必须在反应后立即在同一时间内比色。该实验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溶性糖 含量在30卩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所以可作为测定微量可溶性糖之用。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测定戊糖与己糖含量,而且可 以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其中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 水化合物总量.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 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不然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此外,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实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与淀粉测定的依据 在高氮水平下,植物前期疯长耗费土壤中库存水,导致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减少,从而产量降低。(McDonald,1989) 在高氮水平下,前期分蘖增加,灌浆期小的分蘖竞争营养的能力较弱,导致产量降低。但是灌浆期水分胁迫可以使前期积累的干物质转移效率增加。(Biddinger et al,1977)高氮水平比低氮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但是干物质转移效率一般比低氮水平下高。灌浆期,干旱胁迫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产量的主要来源靠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干物质的表观转移效率不能准确代表开花前干物质对子粒的贡献率。(van Herwaarden et al,1998) 解决的问题 2006年灌浆实验中,为什么N0处理下千粒重比N2处理下高。 2007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旱稻297在高氮下干物质转移效率比在低氮下高,但是其他两个品种在高氮下转移效率反而比在低氮下低,原因何在? 2007年在W3下,高氮处理为什么比N0下产量低? 对于旱稻297来说,2007年干物质转移效率比2006年增加,为什么产量还降低了?只是表面现象吗? 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 一、目的 通过对植物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测定,初步掌握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和仪器使用技术。 二、原理 可溶性糖的测定方法有很多,本实验采用蒽酮比色法。在强酸条件下,蒽酮与可溶性糖(包 括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作用生成蓝绿色糖醛衍生物,该蓝绿色颜色深浅与含糖量成正比,可在625nm下进行比色测定。 三、仪器用具和试剂 仪器用具:分光光度计、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等。 试剂:蒽酮:100mg蒽酮溶于50ml浓H2S04(化学纯)中,当天配制当天使用。 蔗糖标准液(1mg/ml已配制好):精确称取0.1000g蔗糖(分析纯),在小烧杯中加 水溶解,定容至100ml,加2-3滴浓H2S04,该溶液可长期保存。 四、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方法: 取干粉末样品0.05~0.1g左右, 放入塑料小试管中,加7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20分钟,取出冷却,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重复提取2次,收集上清,用蒸馏水定容致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植物生理学实验题目: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一.【实验原理】 植物的代谢活动随着植物的发育过程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也不例外,其含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在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时和受到外界环境的胁迫等情况下植物可溶性糖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了解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生理上与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蒽酮比色法是常用的测定可溶性五碳糖和六碳糖的方法,糖在硫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糠醛再与蒽酮作用形成一种绿色的络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颜色的深浅与糖含量成正比,可以用比色法测定。该法简便,但没有专一性,绝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都能与蒽酮反应产生颜色。 二.【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2、可溶性糖的提取

3、提取液的显色及比色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所示: 若以1号管调零,处理后数据如下: 作出标准曲线如下:

将y=0.261,0.269,0.247分别代入上述函数公式,得到: x=45.000,46.379,42.586; 即三样品溶液中糖浓度分别为:45.000μg/mL,46.379μg/mL,42.586μg/mL。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m g·g-1)= A × c/(W × 103) 式中, A——植物样品稀释后的体积(mL); C——提取液的含糖量(μg/mL); W——植物组织鲜重(g)。 四.【讨论】 1、误差分析 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1)植物材料称取的误差; (2)植物样品在转移过程中的损失;

(3)最后过滤得到的提取液中尚有未除尽的醋酸铅; (4)移液管未润洗等等。 2、注意事项 (1)样品提取液的显色应与标准曲线的绘制同步; (2)比色时以蒸馏水调零; (3)醋酸铅一定要除尽; (4)在样品转移过程中,尽量减少材料的损失; (5)进行第二次过滤时要更换滤纸,并将漏斗洗净。 3、植物组织中糖的测定方法还有很多种,举例说明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1)苯酚-硫酸法 原理: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 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 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实验时基本不受蛋白质存在的影响,并且产生的颜色稳定160min以上。 (2)蒽酮-硫酸法 多糖在浓硫酸水合产生的高温下迅速水解,产生单糖,单糖在强酸条件下与苯酚反应生成橙色衍生物。在波长490nm左右处和一定浓度范围内,该衍生物的吸收值与单糖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可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 要求所用的单糖对照品尽量采用与其多糖组成一致或为含量较高的单糖,这样测得的值才较准确。 (3)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 在碱性条件下显色,较准确测定还原糖与总糖的含量从而求出多糖的含量,可消除还原性杂质的干扰。 (4)分光光度计测糖浓度 先用标准糖试剂用蒸馏水配成已知的标准溶液,分别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一定波长处的光密度。以光密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然后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案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比色法 一、原理 糖类在浓硫酸作用下经脱水反应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糖醛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3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150 µ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 该方法的特点是几乎可以测定所有的糖类(包括单糖:戊糖、已糖;多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所以用该方法测出的糖类含量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糖类含量。 二、仪器、试剂和材料 1.仪器: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容量瓶,刻度吸管等 2.试剂: (1) 蒽酮浓硫酸试剂:1.0 g蒽酮溶于100 mL浓H2SO4中,贮藏于棕色瓶中(当 日配置) (2) 浓硫酸 3.材料:草莓新鲜果实 三、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1 1 %蔗糖标准液:将分析纯蔗糖在80℃下烘干至恒重,精确称取1.000g。加蒸馏水溶解,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1、2 100ug/mL蔗糖标准液:精确吸取1%蔗糖标准液1mL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10mL刻度试管11支,从0~10分别编号,按下表一次加入蔗糖标准液和蒸馏水。 1、3 按顺序依次向试管中加入5mL蒽酮浓硫酸试剂,充分振荡,立即将试管放入96℃沸水浴中,每管均保温3min,取出后流水冷却后取出至室温下放置15min,以空白作参比,在630 nm处测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糖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线性方程。 2、可溶性糖提取称取具有代表性样品的可食部分100 g,放人组织捣碎机中,迅速捣成匀浆(或研磨),称取0.50 g浆状样品,共三份。分别放入3支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中提取30min(提取2次),提取液过滤到50 mL容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