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事迹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齐奋进共同发展奔小康
——XXX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事迹材料
今年以来,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坚持“求团结、抓稳定、促发展,战脱贫”的理念,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奠定民族团结基石。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建全干部队伍,确实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确定了以民族团结促脱贫攻坚的基本思路,并定期安排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强民族团结,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向纵深发展。
二、着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民族富强是民族团结的中心任务,只有让群众富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我乡把提高广大群众的经济收入作为民族团结的落脚点,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脱贫攻坚的机遇,严格落民族平等政策,按照“不漏户、不漏一人”的原则,严格把少数民族群众纳入到扶贫对象中来。按照以“产业促脱贫”的基本理念,不断探索升级“猴场模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以村级公司为抓手,大力发展种养殖业。2014年以来,我乡累计政策支
持养鸡88320羽,现已全部出销,销售总额376.71万元,受益群众494户1976人;村级公司及合作社养殖蛋鸡26858羽,现存栏26828羽,年产值约322万元,受益群众222户;村级公司养牛471头,现存栏85头,受益群众376户1432人;村级公司养殖商品种兔7669只,现存栏7669只,年出笼商品兔30余万只,年产值约215万元,受益群众400户;政策支持散养牛245头,猪422头,受益群众140户;累计政策支持种植小红蒜2849.746亩,受益群976户;村级公司及合作社累计种植辣椒2000亩,产值640余万元,受益群众400余户;累计种植巨茵草950亩,亩产20吨,产值760余万元,受益群众300余户;村级公司累计种植中药村续断720亩,受益群众136户;累计种植萝卜130亩,受益群众9户;累计种植经果林14436亩,受益群众7000户。群众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5830元增长至2018年的8980元。
三、着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2014年以来,我乡“按照基础先行”的理念,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累计新建、硬化入组路128.2403公里,串户路153423.917平方米,庭院硬化60096.11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92盏;易地扶贫搬迁382户1703人,其中搬迁至普定的234户1099人;危房改造712户;老旧房整治150户;新建广场10个2.7万平方米(现还有2个6000平方再建);新建沟渠1500米;新建水池1320立方米;新
建村级办公楼2845.72平方米;新建村级卫生室7个878.92平方米,改扩建330平方米。其中仙马、猛舟、水落洞等少数民族村寨实现了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路灯安装全覆盖。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村寨的建设,完成了仙马村岩头寨组全组的立面整治,猛舟村的传统村落项目也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着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
民族文化是潜在的经济资源。我乡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刺绣、口弦、古歌、射弩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不可乎视的潜在财富。我乡坚持“保护、传承、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对乡内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变文化优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收入。保护传承方面,一是建成仙马村民族文化阵列馆和水落洞村村史馆,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实体收集起来保护,并免费对外开放,让子孙后代在这里看到乡愁、记住乡愁。二是加大对乡内的古歌、刺绣、口弦、射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人,并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同时,在仙马小学开设苗、汉双语教学,在猴场中学开设射弩兴趣班,让孩子们学习和记住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积极与国家、省、市县媒体对接,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报道。其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曾对仙马村的射弩进行过专题报道。发展方面:政策支持建成少数民族服饰加工厂1家,工人主要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政策支
持建成民族服饰小作坊36家。同时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服饰技艺培训,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在管理、刺绣方面的技术,变民族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源,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收入。
五、积极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的交流发展。
我乡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团结发展”为理念,以传统节日和民族节日为契机,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宣传党委政府的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政策,达到了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又宣传了政策,增强了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的鱼水之情的目的。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积极与媒体对接,加大活动的影响力,有效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知晓率。其中2017年开展的“普定县仙马民族风情节”和2018年开展的“水落洞村首届农民丰收节暨苗族跳花节”得到了省市媒体的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