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麻醉操作规范
一、开放静脉输液通道,作好急救准备
二、体位
硬麻的常用体位是侧卧位。

孕妇硬麻一律取左侧卧位,因其妊娠子宫在不同程度右旋。

麻醉试验剂量一般是在硬麻穿刺成功后仍保持侧卧位时注入的,考虑到药液的重力影响,若是身体一侧部位的手术,摆麻醉体位时,手术侧应在下方,如阑尾切除术的麻醉体位应取右侧卧位。

高位硬麻应取左侧卧位,因为医生持针穿刺时,左侧卧位比右侧卧位要相对顺手。

三、穿刺点的选择
以手术部位的中心为依据,根据脊神经的体表分布规律,选择相适应的脊椎间隙进行穿刺。

四、无菌术
硬膜外腔严防感染,硬麻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至少15cm;消毒钳尾端应高于头端,防止消毒液回流;还要常规铺无菌巾等。

五、穿刺路径
硬麻按穿刺路径分为正中法、侧入法和正中旁法。

正中法对韧带的损伤相对大一些,故应尽量采用后两种方法。

穿刺前可估计患者适合何种穿刺路径,尽量减少因更换穿刺路径及穿刺点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穿刺针头斜面方向
该因素易被忽略,但他对麻醉后腰痛确有一定影响。

穿刺针头斜面在最初穿刺的2~3cm内与身体纵轴平行,估计到达黄韧带时将穿刺针旋转90°至斜面与身体纵轴垂直,这样即可减少穿刺针对组织的切割伤,又可在随后的穿刺中体会到穿过黄韧带的突破落空感。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在到达硬膜外腔后才旋转穿刺针,因为此时穿刺针可能已顶住硬膜,针体旋转可能刺破硬膜。

七、判断硬膜外腔的方法
阻力消失法是判断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的最主要的方法,另外还有负压法、正压法。

每种方法都无特意性,符合的指征越多,穿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阻力消失包括两层含义:①穿刺针穿过黄韧带时有突破落空感;②用玻璃注射器注入气水混合液时几乎感觉不到阻力。

注意,硬膜外腔以少注入空气为宜,因
为空气团块可能影响局麻药扩散,也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空气栓塞。

八、置管方法
导管置入硬膜外腔方向与针体方向之间的夹角应?90°,以便导管相对通常地置入。

医生可将导管有弧度的尖端对准针头斜面置入,以期控制置入方向,使其置入在硬膜外腔的中央位置。

置入硬膜外腔的导管长度以3~5cm为宜,太短退针时易被带出,太长易发生扭折、盘旋、偏向一侧,甚至穿过椎间孔而入椎旁。

九、试管
有无回血,管子是否通畅。

一定要上好过滤器。

贴无菌敷贴。

九、用药
联合用药,即将长效和短效局麻药及其效快和起效慢的局麻药相混合,以求取长补短。

局麻药中常规加用肾上腺素,浓度为1:200,000。

应用利多卡因来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维持时间及增强阻滞能力。

十、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
硬麻神经阻滞的先后顺序为:交感神经、温度感觉、疼痛感觉、触觉、肌肉运动、压力感觉,最后是本体感觉的阻滞。

体表痛觉显著减弱的范围即阻滞平面。

测试阻滞平面的方法有针刺法、冷刺激法及其他客观测试方法等。

其实,冷刺激法中测试患者的温度觉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依据神经阻滞顺序,交感神经阻滞后体表血管扩张,患者会感到身体相应部位发热,但随之温度感觉又被阻滞,患者就不易分辨出温度的差别。

硬麻最主要的目的是痛觉阻滞,所以针刺法是测量阻滞平面最直接最使用的方法。

针刺法要用较粗钝的针头,测试时以针尖压凹皮肤为限,不可过于用力,亦不可快速针刺,以免刺破皮肤引起出血和增加患者的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