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评价(一) ——提炼诗歌的主旨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 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如白居易的《卖炭翁》,从内容上 讲,诗中主要描写了卖炭翁的生活境况及生活遭遇;从主旨上 讲,诗歌主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欺压 百姓的罪恶,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解析] 分析诗歌表现出的情怀是分析诗歌主旨的一种。先 阅读注释,了解严武的为人,了解时代背景,是解读本诗的关 键。虽然考查的是后两句,前两句也是理解诗歌的铺垫性语 言。前两句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后两句通过“飞将”“追”等 字眼则表现了奋勇杀敌的情怀。“莫遣沙场匹马还”则显示了 必胜的信心。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 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 情感)。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 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 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1.岩.扉.松径长寂寥 2.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 石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
三、名句背诵
1.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
2.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 3.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4.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 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明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写 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上人们抢渡 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杂乱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 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 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从诗歌的第二联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 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己归,作为前文 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 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
3.“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 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 出隐逸的情趣。
一、考查方式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首诗的主旨是 什么”等。 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答题方式,分两步完成: 第一种: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 合事实分析)。
第二种:描写了什么→表达或寄寓或揭露什么(先分析事 实,后提炼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归鹿门途中的景色,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 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为了表现从杂尘世俗到寂 寥自然的隐逸之道,抒写诗人清高悠远的情怀志趣。
江边场景 — 争渡喧 — 向江村 — 热闹 — 世俗
山中场景 — 月照烟树 — 岩扉松径 — 孤寂 — 隐逸
一、字音识记
1.庞.公( páng ) 2.栖.隐处(qī ) 3.岩扉.(fēi) 二、词语释义
第 二第 单7 元课
助读新课启航 识记知识必备 探究文本研读 整合技法指导 应用体验之旅
第7课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是盛唐诗人中终 身不仕的一位作家,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 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后漫游吴、越,穷极 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是继谢灵运以后,唐 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的生活和羁 旅愁思,风格质朴、明快、清新自然。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 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 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小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 公,因拒绝征辟,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 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 吴、越数年后返乡,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 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墅,所以题曰“夜 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 怀志趣。
4.“惟有幽人自来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诗人领悟到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与世隔绝,唯山 林是伴,只有他一人幽然地生活,表现了诗人清高的志趣和情怀。
5.诗人既然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了什么景象?诗 人此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1)鹿门山的林木本为雾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 清光朗照,暮霭竟消,树影清晰。(2)诗人完全被大自然的美景陶 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 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 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阅读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 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对比鲜明,形象清晰 全诗有四处对比:(1)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 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2)同是乘舟,两个方向,两处 归宿,两种心境;(3)末句的幽人既指庞公,又是诗人自况; (4)前四句为动态描绘,后四句为静态刻画,通过这些对比, 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的形象。
2.情景交融,意趣含蓄 诗人写傍晚江行见闻,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写“庞公栖 隐处”的境况,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抒发隐逸的志趣。 3.格调淡雅,匠心独运 这首诗格调淡雅,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 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 象,也都随之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