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界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观点
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周兰婷 2012020068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一、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
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具体本质;三、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关键词: 人的本质;劳动;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
Abstract: Marxism contends that the viewpoints of human nature mainly have three: First, labor is human generic nature. Second, the total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is human material nature. Third, huma n’s need is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nature.
Keyword: human nature; labor; the total sum all social relations; nee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学术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都是可以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马克思先后给人的本质作了三个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别对人的本质做了不同的阐述。

一、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
这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去寻找人的本质,而且实践的基本形式就是劳动。

所以说,劳动是人的本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写到:“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这就明确地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体现人的类本质和特性的活动。

劳动或生产实践是人的类本质,即人的一般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劳动,才找出了人走出动物界的标志。

(一)劳动创造了人
马克思指出:“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 而在于他们开始自己的生活资料。

”[1](P231要区别人与动物不在于人所具有而动物不具有什么特性, 重要的在于找出人走出动物的标志。

人通过劳动创造了生活资料,而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资料就是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标志。

所以说,劳动使人走出了动物,也创造了人自身。

(二)劳动是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史上,人从自然界脱颖而出,成为了万物之灵。

但是不管人怎样进化, 都改变不了人来源于自然界同时又依存于自然界的事实。

人与动物是不同的, 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界存在物,通过劳动来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具有社会性的。

恩格斯说:“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2](P383)2这就说明,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

劳动作为人的有意识、有目的和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不仅是人类产生的根源,而且也是人类存在的基础。

(三)劳动是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马克思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1](P31)3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劳动决定着社会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所以,社会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之迷的钥匙。

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具体本质
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它并不是人自我认识的最终目的,这种区别只能说明不能用认识动物的方式来认识人,但是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怎样才能真正的认识人,也不能说明既然同是人,为什么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的不同的人有如此大的差别。

因此,要真正认识什么是人,必须从人的共同性深入到人的差异性,从人与人的区别中揭示人的本质。

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就不仅仅是人的一般本质,而是要深入到人类内部的个体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说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有的东西,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

因此,不能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去到单个人身上寻找人的本质。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应该从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把握人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谓“社会关系”,不是指某些社会关系,而是指“一切社会关系”。

这些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网,人就是这张社会关系网上的“扭结”。

运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概括人的本质,才能够正确反映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有主次之分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里的“总和”,马克思是理解为“整体”、“系统”的,是指诸多社会关系有机的综合统一,而不是诸多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

各种社会关系决不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它们是有主次之分的。

在诸多社会关系中,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处在主导的地位,它规定人的本质并最终决定社会的面貌。

生产关系在决定人的本质中占主导地位,但也不能以偏概全,应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人的本质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概括,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显著的特征。

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现实的、社会的和历史的。

人是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人的本质也应当是具体的。

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空洞的、超社会的“抽象人”。

人是社会的人,而非孤立的个人,马克思把人看做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社会的人,主张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人是历史的人,而非固有和永恒不变的人。

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3](P172)4这就是说,由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人的本质也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将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地变化发展。

三、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们的本性……”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的反映。

它既反映人的自然属性,也反映人的社会属性。

(一)人的需要在自然属性方面的反映
人有衣、食、住、行、性的需要,也就是人性的本能需要,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们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

”[1](P31)5为了满足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肉体组织的需要,人不得不同大自然做斗争。

马克思把需要称之为将个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纽带,是人实现自己的本质的表现。

(二)人的需要在社会属性方面的反映
人的属性反映在社会属性方面,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需要和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教育、文化的需要。

这些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需要,无一不在表现着人的本质的内涵,人的诸种需要都是人的本质的重要内容,是人的本质的外部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才产生的。

马克思先后给人的本质作了三个界定:第一,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面(即人的一般本质)。

这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第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即人的具体本质)。

这是人与人区别开来的标志。

第三个,人的需要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即人的本性)。

这是对前两个界定的概括综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