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
本文主要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创业教育的含义;然后分析我国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明确创业教育的本质;接着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以及保障体系三个维度,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56-03
一、创业教育的含义及目标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针对创业教育的含义,可以分为狭义的创业教育和广义的创业教育。
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其自谋职业或创业致富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该定义中的创业教育更偏重于职业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定义:“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该定义中的创业教育更偏重素质教育。
本文主要从广义创业教育的角度探讨
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主要包含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以及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创业意识的培养指培养创业动机及创业兴趣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指培养创业过程中需要的创业、创新精神、合作精神、解决困难的精神等。
除此,创业教育还应该培养创业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以及创业整体流程的培养。
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中主要包含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以及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涉及两方面,理论型课程体系及实践型课程体系。
理论型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侧重于向学生讲授有关创业的理论知识;实践型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实务操作能力,对新机会的识别、评估、获取和应对不确定性的实践能力,主要侧重于在现实创业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2.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中,与课程相匹配的教学体系也应该分为理论型教学体系及实践型教学体系。
理论型教学体系中,对于教学内容,应该更多侧重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则应多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式教学,针对特定的案例及项目,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案例讨论过程中。
实践型教学体系则更多侧重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项目当中,学生自己推出项目进行孵化甚至直接推向
市场,这种教学体系除了要兼顾大学生正常学习体系之外,更多地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及政策的支持。
3.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主要包含创业教育政策支持、创业基金支持、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以及创业教育评价等。
在政策支持方面,学生参加创业课程或者创业活动鼓励给予相应的学分,专门为教师制定一系列政策,激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参与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基金支持方面,学校应设立项目支持专项基金,并从社会各界募集学生项目孵化基金;在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商业计划竞赛并撰写商业计划书,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环境;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可以聘请创业教育专家定期参与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开设创业教育论坛并定期邀请嘉宾关于创业做讲座;对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评价,可以对参与创业教育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个人以及相关的项目的综合性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创业教育标准,以指导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体而言,如图1所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案例中的相关学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要求创业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创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创业事务中有效捕捉商业信息,并学会在创业困境中怎么克服困难,培养坚韧的创业品质;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是有效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没有相应的政策、基金支持以及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机会,创业能力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
可见,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框架中,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以及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整个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为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前期准备,为自主创业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三、高校创业教育社会支撑条件
1.加强社会创业环境氛围。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较短,中小企业创业环境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创业的认同程度不高,学术界对创业概念以及创业教育概念的界定也较为模糊,创业氛围较为薄弱。
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并帮助民众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对高校大学创业教育中创业理念的建立、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2.注重创业基础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教育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在中小学创业意识培养的基础上进行的。
然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政府一再呼吁减负,呼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个性化人才,但是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在整个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根深蒂固。
我国应试教育长期形成的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与教材以及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创业教育的需要。
因此,在中小学素质教育
中加入关于创业思想的教育,对整个创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3.开拓创业教育理论研究。
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学术研究比较匮乏。
在创业交流层面上,创业教育学术论坛、创业学术会议以及创业教育学术期刊等的建设方面做得很不完善;在创业研究学者的培养层面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较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将创业教育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更好地指导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运行。
4.建立创业教育机构。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促进其发展,首先应该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机构,并明确指定有关创业教育的相关制度、该机构的主要职责负责对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创业环境氛围的培养以及创业条件的创建和引导。
包括与校外创业孵化基地的联系以及校外创业教育交流与合作。
5.创业教育课程学分制化。
高校教育基本都已实施学分制,学生在完成获得学位所必须的学分以及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创业教育机构可以适当将高校开展的与创业教育有关的课程作为学生选修课程。
课程结束后,可以给予学生一定量的学分。
该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与所学专业课程可以实现互补,一方面对于学生学分的要求可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创业教育课程也可以挖掘部分学生的创业兴趣并培养创业精神,对高校创业教育的传承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宁钟,李佩文.创新与创业教学体系的三维架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32-35.
[2]陈林婕,郑瑜辉.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101-102.
[3]刘碧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及其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6):129-134.
[4]田常华,杨春龙.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35):92-93.
[5]何春蕾.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的有效信息沟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96-97.
基金项目:防灾科技学院2012年度教研教改项目(2012b07)作者简介:郭燕(1986-),女,山西长治人,助教,硕士,从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