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腿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0科教前沿02010年第23期
000
c∞(“巩+蚴-sin(O+Ol+蚴如∞(肌口I+蚴+fleos(O+Oi)+LcosO+以
sin(O+Ol+80cos(O+Ol+母0拓in(口+pI删+llsin(O+01)+LsinO+r
OO1
由于在此过程中前臂末端与参考坐标系在z方向上相对速度为零.所以町得
Prz=12(oJ+Ol+的sin(“岛+∞+f1∞+矾)sin(O+01)+/xosin0=0(4)若台阶高度车体速度和转角0,,巩的变化规律已知,则可以由式(4)得到车体转角0的运动规律,进而由式(3)推导出质心位置在这一阶段的运动规律。

2.2逆运动学分析轮腿式移动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其相应的运动可控馈,对心以一定的越障行为翻越障碍。

为了实现机器人平稳越障。

减轻震动,保证移动载体的稳定性,就要求在越障过程中,机器人要通过控制其可变的结构保持机体重心以低缓的方式平稳上升以越过障碍。

机器人通过安装在其机体上的外部传感器可以感知地形障碍的特征及大致参数。

当获知运动前方待翻越的地形障碍特征要素后,便可以规划相应平缓的机器人重心越障轨迹。

为了控制机器人以一定的位姿跟踪该莺心连续轨迹,需要根据此条件下所要求的车体质心的速度和方位来确定驱动轮的转速,以使得机器人顺利平稳的翻越障碍。

为此进行相应控制变鼍的逆向求解。

设机器人移动平台质心的佗置和方位角为(R只,0)T,速度为(%%铆7;后轮中心坐标系B的速度为(y两'I,。

∥)7,根据刚体运动原理,有…一『y毋1一『b1
V=y—xePo=ly匠l+to×Ic(5)
【埘J【0J
由式(5)可得驱动轮的速度:
[cosO-sinO0]『L—幽1『oo颤y—J6)-sinO(V:-∽)]G萨IsinOcosO0K—雠l=lsino(P厂讪)+co咧PI_戗)l(6)【001儿∞J【∞J由于驱动轮做纯滚动,则驱动轮转速为:
ta口=cosO(Vf-tob)-sinO(V:..cac).∽由于在越障过程中前臂和地形发生作用时.前臂的末端与地形障碍保持接触的运动约束限制,此时前臂与地面的接触点在其自身坐标系的z方向上相对参考坐标系的速度为零.则有转角速度都是未知的,同时限于篇幅,所以仅以晚做匀速运动,求0。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案加以讨论。

设转速to:--O.157rad/s.则有
蹄㈨≯=89.5w/180+O.157t(11)将式(II)和以及相关的结构数据及运动变量代入式(8)中并仿真可以得到0。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角速度讪的变化规律(如图4),角加速度a。

的变化规律(如图5)。

以及这一过程中机器人的质心运动轨迹(如图6)。

图30。

的变化曲线图4∞,的变化曲线
图5角加速度的变化曲线图6质心运动轨迹
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在越障的过程中通过调节驱动轮的转速和摆杆摆动角的大小,可以控制重心沿着预定的抛物线运动,重心缓慢上升,而且运动的轨迹平滑逼近突变障碍的外形.满足平稳越障的要求。

同时在越障刚开始时前大臂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都有较大的波动,而后慢慢趋缓,表明机器人在上台阶的初始时刻前大臂受到很大冲击,要合理的控制机器人的速度,减少冲击,增强机体的稳定性。

肠f如+B+蚴。

0s(8埘·+蚴+fl扣+p-)c。

《伽J扎犹0s脚(8)
4结论由式(8)可以看到有两个未知量p.和口:,因此在设定其中一个量
的运动规律的情况下可以由式(8)求出另外一个量的变化规律。

3机器人越障的仿真分析
为了保证复合式移动机器人安全稳定地攀越地形障碍就要求控制机器人的机体重心以平缓的方式稳定上升越过障碍,避免冲击和振动。

为此下面肘该机器人攀越障碍地形过程中其质心运动跟踪一参考轨迹为例.基于所构建的越障运动理论模型.采用MATl。

AB对此条件下的机器人町控运动鼍进行求解和数值仿真分析。

下面就越障过程中机器人的质心运动轨迹进行跟踪仿真M。

没机器人要爬越的障碍高度h=200mm,在越障过程巾其质心的运动轨迹遵循以下规律:{着蠢120o如7·九)(9)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关系可以由式(9)求出车体的转角0的变化规律:
O--arcBinl:;拿磐-0.26(t:0。

7.75)(10)在预定了质心的运行轨迹之后,下面我们来反解相应的后轮驱动速度V,前大臂和车体之间的转角0。

以及前大臂和前小臂之间的转角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设初始角度0。

o=58.4。

,8铲89.5。

如果爬越高度h已知,则由式(8)可以确定车体转角0与莳臂摆角0。

和巩之间的关系。

由于0,和晚的
轮腿式移动机器人融合了腿式移动机构的地形适应能力和轮式移动机构的高速高效性能,保证r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通
过性。

但其运动分析较为复杂,本文针对轮腿式移动机器人的结构特
点进行分析,利用D一日规则建立了机器人在越障过程中的正、逆运动
学模型,为此类机器人的结构分析与运动控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仿真证明J,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刚.非结构化环境中移动机器人系统越障运动机理的研究(博士论文).中国科技大学,2006.5.
[2]陈学东.郭鸿勋,渡边桂吾.四足机器人爬行步态的正运动学分析们.机械工程学报,2003(02l:12—16.
[3]师名林.移动机械手动力学建模及其仿真研究【硕士论文】.天津理工大学,2006,12.
[4JWillianmJ.Palm.MAll.AB7基础教程一面向工程应用.黄开枝,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羽佳(1982.卜).男,汉族,河北南官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秉。

助教。

【责任编辑:翟成粱]
轮腿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作者:刘佳, 尹淑彦, 王丽敏, LIU Jia, YIN Shu-yan, WANG Li-min
作者单位:刘佳,王丽敏,LIU Jia,WANG Li-min(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河北,邢台,054000), 尹淑彦,YIN Shu-yan(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津,300400)
刊名:
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0,02(23)
被引用次数:1次
1.Willianm J.Palm;黄开枝MATLAB7基础教程--面向工程应用 2007
2.师名林移动机械手动力学建模及其仿真研究 2006
3.陈学东;郭鸿勋;渡边桂吾四足机器人爬行步态的正运动学分析 2003(02)
4.程刚非结构化环境中移动机器人系统越障运动机理的研究 2006
1.崔宝洲.宗光华.孙明磊.张融.刘锦华.CUI Bao-zhou.ZONG Guang-hua.SUN Ming-lei.ZHANG Rong.LIU Jing-hua 一种独立轮腿式机器人的步态规划研究[期刊论文]-机械与电子2009(2)
2.王克武.毛彬彬.刘盾.Wang Ke-wu.Mao Bin-bin.Liu Dun轮腿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期刊论文]-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23(4)
3.李金良.吕恬生.孙友霞腿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原理及参数优化[期刊论文]-机械设计2003,20(8)
4.李金良.吕恬生.赵荣岗腿轮式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2003,14(21)
5.郭丽峰.陈恳.赵旦谱.吴丹.刘宗政.宾洋.GUO Li-feng.CHEN Ken.ZHAO Dan-pu.WU Dan.LIU Zong-zheng.BING Yang一种轮腿式变结构移动机器人研究[期刊论文]-制造业自动化2009,31(10)
6.尹会龙.姚辰.李小凡.王忠.YIN Hui-long.YAO Chen.LI Xiao-fan.WANG Zhong轮-腿-履带复合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2008,24(35)
7.张湘.张立杰.潘存云.李明宇.ZHANG Xiang.ZHANG Li-jie.PAN Cun-yun.LI Ming-yu基于球齿轮的新型轮腿复合式移动平台设计研究[期刊论文]-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30(4)
8.王中双.陆念力.徐长顺机器人机构动力学正问题的回转键合图法[期刊论文]-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2)
9.汪永明.余晓流.汪丽芳.汤文成轮腿式步行机构设计及其运动仿真[期刊论文]-现代制造工程2010(2)
10.陈国培.李俊民.陈为胜.杨莹.CHEN Guo-pei.LI Jun-min.CHEN Wei-sheng.YANG Ying基于混合观测器的混合反馈控制[期刊论文]-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23(4)
1.黄瑾瑜四足步行机静态行走最小自由度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1(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23382.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