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注:

1、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2、本成绩单由任课教师填写,填好后与作业(试卷)一并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学位课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记分。

学前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指导

毕加索曾说“我一生都在像孩子们那样学习画画”,是什么使得幼儿的绘画艺术天分如此令艺术家痴迷和赞叹,学前儿童的绘画活动以其绘画心理为基础,本文从幼儿的绘画心理入手,对于幼儿的绘画心理进行认真的研究和了解,从而为指导学前美术教育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一、幼儿绘画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指导

儿童绘画总体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涂鸦期(1-3)、象征期(3-6)、造型期(6-8)和再现期(8)。学前阶段主要是指0到6对幼儿,这个阶段幼儿绘画心理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两个阶段。

(一)涂鸦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指导

1、涂鸦期的心理特点

从涂鸦阶段自身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2岁半时动作有所控制,能重复同一动作;到3岁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绘画动作的控制幼儿最初是乱涂,然后过渡到有控制的涂画,然后再过渡到复杂一点的、能体现儿童意识的动作的画圆。涂鸦阶段幼儿能获得肌肉的满足,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认为涂鸦是一种反抗或报复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母亲的注意,总之涂鸦为幼儿早期所喜爱的最初绘画行为。涂鸦是幼儿在其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当然不能说幼儿涂鸦根本没有表现意图,或者仅仅是游戏活动,幼儿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的视觉感官的满足。

幼儿涂鸦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没有规则的随心所欲,是幼儿对自己能力的展现,也是人绘画能力的最早体现。

2、涂鸦阶段的绘画教育指导

涂鸦阶段是幼儿绘画的萌芽状态,3岁左右的幼儿主要还是由家长陪伴学习,家长容易产生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想法。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质,看见孩子涂涂画画,就把孩子送到各种美术培训班,以孩子学会了画什么来评价老师的教学。一些教师为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机械地教孩子画一些简笔画、儿童画等,满意了大人的愿望。家长改变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需要家长对幼儿涂鸦阶段心理特点的了解。

这个阶段家长需要引导鼓励和耐心观察,积极参与幼儿的绘画游戏,多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使得幼儿创作的无意义线条图形成为有内容的符号。另外给幼儿提供多种的材料进行涂鸦,通过接触多种材料丰富幼儿的感官和审美经验。教师根据幼儿的涂鸦期的绘画心理特点设计以满足动作为主,其次关注画面的绘画教学活动。动觉、听觉、视觉、触觉等调动幼儿绘画的多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尽可能满足幼儿感官和发展动作的需求,从而通过绘画活动达到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目的。

(二)象征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指导

1、象征期的心理特点

3-6岁的幼儿思维具有行动性与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手的能力不断增加,所画出的图形都具有一定的符号象征意义。如他们用圆圈表示头,两个点表示眼睛,两条竖线代表腿。这个时期的儿童画在成人看来不像样子,但幼儿能说出其所画的内容。但此时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极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丰富,是绘画表现的最佳期。

大约在4岁左右幼儿出现“拟像”绘画,这是儿童绘画才能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象征着幼儿已经从以“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绘画活动演变到以“想像”为特征的绘画活动。这一阶段的儿童能画一些简单的、常见的东西,画得最多的是“人”,因为最常见,而且用他自

己的方式或图式进行创造。不再像涂鸦阶段那样令人费解,绘画对象出现一些主要特征如人的头、身子、双手、双脚都能得到反映。我们常可观察到,4岁左右的幼儿在绘画时边画边说“这是大树”,“这是老鼠”,“这是妈妈”等等。虽然画得不一定像,但他却是在想像支配下从事这种涂鸦创作的。

这个阶段幼儿的绘画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是按照他个人的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的。因此,象征期的幼儿的绘画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三个特点。一是幼儿画面表现平面性或二维性,二是过分夸张某些“重要部分”忽视或省略了某些“次要部分”,三是幼儿绘画物体突出拟人化。

幼儿会将环境中立体物的各个面都画出来,幼儿对于直接感知的物体特征,毫无顾忌地画出来。“透明”画指幼儿在绘画表现时,总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必须把它们画出来,但画面上还是互不遮挡,全然不考虑透视的绘画现象。这种画法称为“X光画法”。展开式指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事物在同一个画面上表现出来的绘画现象。画中人物、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或上下左右展开画法。“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产物。皮亚杰曾称2岁左右的幼儿发生过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即幼儿已经获得客体永久性,它在幼儿绘画领域中的表现就是“透明”画和展开式画法。

幼儿绘画的夸张性还会把他所觉察的物体以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夸张的形式表现为一是把他认为重要的部分画得突出,以表达其强烈的感觉。二是由于夸大了一部分不得不使另一部分变形。例如,一个儿童在画“拾铅笔”这幅画时,画面上这个人的身子和腿没有弯曲,但两只手画得很长,一直画到“地”上去拾铅笔,头颈也画得很长而且弯曲,以便‘使“眼睛”看见“地上”的铅笔。形成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幼儿把想象当成现实,把渴望当成真实。画其所注意而忽略其他,是缺乏对事物相互关系认识的表现,是自我中心在绘画领域的表现。

幼儿所画的物体会画得像“人”一样,有个笑脸,把山树都看做人一样有感情思想。不仅是把无生命的物体赋予其生命而且赋予它们人所具有的各种特点和本领。这种拟人化的表现是他们心理发展中泛灵论的反映。幼儿把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赋予整个世界使之生命化。同时也举得自己和他们更加亲近。但这种拟人化和成人的拟人化有着明显的不同,幼儿的拟人化是其绘画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而后者则是成人模仿幼儿心理创造出来的拟人化形式,是幼儿教育者为了使得幼儿产生亲切感而常使用的方法。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了初期绘画教育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开始能够使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思想意图,但其手脑还不能协调一致所以画出的作品都十分夸张,但有幼儿绘画的独特生动灵活性,能表达出幼儿强烈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欲望。

2、象征期的绘画教育指导

象征期的绘画首先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绘画活动,在造型上幼儿常用所画的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意象,这种图像仅是一种象征的图式。其典型表现就是幼儿笔下的“蝌蚪人”,即这些图像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的组合,是实物的替代,多半是不完全的。色彩上幼儿的辨色能力大大提高,但不太能注意画面色彩的和谐美。空间构图上幼儿的画面上形象较多,用比较随机和偶然的方式把物体罗列在纸上没有注意物体之间的大小比例,但开始关注物体的空间关系。

这个时期家长和教师容易犯的教育误区是过分注重技能的培养。为了让孩子画得与老师一样,家长就反复让孩子重复老师所教的内容,如果长时间的超过孩子的负荷,会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的负担,造成对绘画的反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家长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要以提高孩子的美术素质为目的,在辅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合作者、欣赏者,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绘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